你小時候在農村幹過些什麼農活?你認為農村的孩子和現在城裡的孩子對比起來怎麼樣?

旺農團


我小時候幹過的農活太多了,我是一名90後出生在農村現在在城裡工作我給大家說一下我在農村幹過的農活,再給大家說一下農村和城裡孩子的區別

一、我幹過的農活春天的時候天慢慢的變暖和了地裡的草也和莊稼一樣的開始發芽,這樣莊稼就長的慢了,這個時候應該去地裡鋤草和打藥,早上起來吃完飯跟著爸爸去地裡打藥鋤草,那會我連鋤都不會用經常鋤到莊稼有的時候還用手把,拔草偶爾會傷到手,隨著一天天的過去慢慢莊稼慢慢長大到了該澆水的時候就去地裡跟著爸爸澆地,說起澆地村裡人都會知道澆地非常辛苦有的時候排號都排到晚上打著手電也得把地澆完

二、到了夏天該到麥收的時候那會還沒有機器收割只靠人們拿著剪刀去割麥子,麥收的時候天氣比較炎熱的到了快中午的時候頂著大太陽也得把活幹完,有的時候水喝完了渴的難受也只能忍著這種體會村裡的人都會有感受

三、秋天的時候又是掰玉米的時候為了,早上去地裡有的時候會有露水掰一會兒褲子也會弄溼,玉米掰完需要把玉米秸稈砍掉才可以種麥子,砍秸稈的時候砍的時間長了手還會咯的起泡,晚上還要在家剝玉米皮剝完了又要提到房頂上,還有割穀子、刨花生、挖紅薯、摘棉花這些都是經常乾的,秋天人們種的莊稼品種比較多

四冬天的時候幾乎就是沒事的時候撿柴,那會兒都是燒柴做飯,快到下雪的時候去地裡砍白菜、拔蘿蔔冬天地裡就是這些活在家裡撿柴燒火之類的

五、城裡的孩子和村裡的孩子區別就是村裡的孩子能吃苦受累城市裡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的,簡單的比方自行車鏈子掉了城市裡的人都不會安,習慣被大人伺候慣了以上就是我的親身經歷和體驗










齊勝路


我84年屬老鼠的!

家裡獨生子,8歲左右跟著我爺爺掃樹葉,那時候家家都缺農家肥,都用樹葉發酵當肥料用。家裡還種有幾畝菸葉,爸媽起早貪黑去弄溼菸葉,回來用針線串起來,然後放進煙炕(一間高大的房子,下面有火炕,上面串好的菸葉烘乾,要不停的燒煤)我就在家跟著奶奶學做飯。北方都烙餅吃,奶奶用擀麵杖擀餅,我就看著翻餅,燒火。現在我老媽總說我十歲不到會給自己炒雞蛋,那時候也沒啥好吃的感覺,反正家裡養雞,總有吃不完的雞蛋,哈哈!慢慢長大,雖然我是獨生子,擀麵條,烙餅,包餃子,蒸饅頭,我都會。老孃說我是當姑娘用的,可惜是男兒身!

感覺這幾年結婚生子,家裡也沒剩多少耕地,也沒多少農活幹,可以說我家地在哪我現在都不知道,(家裡幾分地,老爸隨便種地啥)我兒子今年十三歲,可以說啥都不會!沒辦法,人家趕上好時候了!

致80後慢慢變老的我們!


小先生2503622





菏澤老張微生活


從小幹過農活太多了,首先是割草,每到開春以後就要割草喂牛,因為白天放牛牛吃飽了,夜裡還要給牛喂草呢,當時生產力還是相對落後的,養牛是用來拉車和耕地的,牛當時是最大生產力,所以小偷經常惦記著它

那時放學和星期天主要任務是一草筐鮮草就可以,當時割草游泳過河和小夥伴成群結對的日子還歷歷在目呢

關於其他農活就在展開,下面分享我自己一次驚悚經歷,膽小的止步!

那是一場洪水過後的正晌午時間,洪水吞噬了莊稼,退去後農家開始補種莊稼來最大限度減少洪水帶來的損失,我跨了10斤綠豆徒步淌水到了距離家約5公里田地裡,雖說洪水已退去但是低窪處的洪水還在膝蓋左右吧,坑坑窪窪根據墳頭的位置才找到自己所在田地。說到這裡你也許問自己的天地為啥找不到呢,因為洪水給整個地田的一樣平,田埂早沒了蹤影,所以靠墳頭來判斷自家的田地。快到了地裡我回頭左右看看一眼放去除了坑窪的水田水中倒影外一個人影也見不到,此時一隻鳥兒也不見此時我心裡咯吱一下嘭嘭跳了幾下,就這樣勉強朝自家田地走去,距離自己田頭不到50米地方我一看我當時差點嚇癱了,因為在墳的另一側隨著洪水飄過來的女屍正在那裡!當時五秒鐘我覺得整個下體不是我自己的了,一動也動不了!!不知道愣了幾分鐘我才喘過氣慢慢拖著身體回家去了,我們靠近淮河兩岸又處於蓄洪區所以每當洪水來的時候淹死的人和牲口是經常的事情,偶爾還能用絲網逮飄過來的鴨子,偶爾也能撈到西瓜哦


工程的那些事


農村的孩子樸實,勤勤懇懇心眼實成,城市的孩活潑機智,見習面寬。






農鄉桃子


對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有永遠幹不完的活。不吹牛地說,六歲我就開始做飯,那時候生活條件還不是太好,也沒什麼煮的,一天三頓不外乎稀飯,麵條,隔三差五的才吃一頓乾飯,除了做飯,沒讀書的時候,或者放學了,就要上山打柴,撿豬草,放豬。撿柴,打豬草都好理解,但放豬才有意思!那時候家裡有一頭母豬,生下小豬後,天氣暖和了,就要把小豬趕上山,讓它們拱土,嘻戲,找蝸牛吃。為什麼當時的豬肉好吃,除了農村的豬都是吃糧食長大的之外,也可能和它們小時候放養有關係。稍大一些,就要幹農活了,春播秋收,都要去幹。當然,乾的都是力所能及的活,插秧苗,剝玉米,挖紅苕,扯花生,摘棉花,割小麥,打油菜,收稻穀,只要能乾的都要幹,那時候人小,沒力氣,幹著幹著就會耍賴,父母會趁著這個機會訓誡自己的孩子,要我們好好讀書,爭取考個狀元,就不會幹這些活了。後來長大了,農活反而不怎麼幹了,因為長大的我們都在城市打工,找工作了。

農村出生自孩子自立性強,不怕吃苦,但沒城市的孩子見識廣,偶爾有城市到農村給農村的小夥伴講到城市的小車,火車。飛機,公園,高樓,農村的孩子除了羨慕,也一臉的茫然,知道這些好,但都沒見過,不怕你們笑話,我十七歲去珠海打工,才第一次坐火車!當然,我說的都是八十年代的農村孩子,隨著生活的變好,農村娃,城市娃雖然還是有差距,但也不至於像我們那時候對城市啥也不知道。最後,以萬某人的一首打油詩結尾

【七律*自評】 枉活半世歷滄桑,自詡才情勝江郎。 一臉風塵別故地,兩肩雪雨闖他鄉。 待人和善多恭敬,做工勤勞盡周詳。 可嘆空有凌雲志,只憐吾命太薄涼。


萬某人寫油詩


我是一個田地裡長大的農村人,家裡的農活基本都幹過,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打穀子,我們家鄉那時是手搖打穀機,兩個人合搖一般搖一二兩小時,那時,由於年紀小,鬆手休息時動作慢了,打穀機把子有慣性,把我一條新短褲撕爛了,心疼好久。還有一次挑水,由於年紀小肩膀疼,用雙手去撐扁擔,減輕肩的壓力。一不小心把放在上衣口袋裡的手錶掉水井裡了,嚇死我了,我一家人用了一下午把水井裡的水一桶桶提幹,才撈出來。(那時沒有抽水機,手錶在農村也很貴重。)農村孩子和城市相比較,差別挺大的,首先學習上,城市孩子的教學條件比農村好了多少倍,城市孩子今天學舞蹈,明天學鋼琴。農村孩子作業不會做都沒人教,因為全國有多少留守兒童都是爺爺奶奶帶,不知是我們做父母的悲哀!還是社會的悲哀!生活上,城市孩子吃煩了父母做的飯,可以去吃麥當勞,肯德基,農村孩子只能去集上買點麻辣條之類的。城裡孩子有寒假,暑假,農村孩子有寒假,暑假,在我們家鄉還有兩次忙假。城裡孩子見多識廣,多才多藝,農村孩子勤勞善良,吃苦耐勞。現在的農村父母寒、暑假也會帶自已的孩子去所在城市生活一段時間,也許不久的將來這些差距將會赿來越小。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


農人小馬哥284637416


作為一個北方農村長大的人,我想跟大家說我們小時候一般都幫家裡幹什麼活:

1.不到農忙的季節主要幹家務活:

大概從7、8歲左右就開始幫家裡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了,比如做飯、洗衣服、掃地、搬點輕的東西等;

做飯一般只能做一點簡單的飯菜、比如做飯湯、熱麵條等,複雜的主食饅頭、大餅、包子、餃子等還是得大人做;

炒菜一般也只能炒簡單的白菜、雞蛋等,複雜的燉雞、燉魚、燉排骨等都做不了。

沒洗衣機的時候能洗一些夏天的薄衣服,冬季的厚衣服也洗不了。有洗衣機以後基本就解放了。

其他就是掃地、打掃衛生、收拾屋子等家務了。

2.農忙季節會到地裡幫家長幹活:

春天播種前會幫忙撒化肥,農作物長起來會幫忙除草,秋收的時候幫忙收莊稼。

北方主要的農作物是小麥、玉米、棉花、大豆、紅薯、花生等,每當到了收穫季節都會到地裡幹活。

拾麥穗、撿玉米、撿花生、挖紅薯,幫忙裝車,糧食拉回家再幫忙打場,以前都沒聯合收割機,小麥都是用碌碡壓;玉米拉回家剝玉米,花生拉回家摘花生,然後再晾曬;

其他就是會幫忙澆地,大人打藥的時候幫著大人拉水,總之都是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3.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差別:

上大學之後才真正離開家鄉去到大城市,一開始跟城市裡長大的同學比最明顯的就是很怯懦,因為見的世面少、吃穿住行等方方面面差距很大,會自然的有一些自卑心理,但是又要極力掩飾。

比如上大學前從來不知道超市是什麼東西,以為去哪買東西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方式,所以第一次去超市會有點緊張,甚至找不到出口;

也沒有服裝的品牌概念,沒聽說過耐克、阿迪、甚至連國產服裝品牌也沒概念,比如雙星、李寧等牌子都沒有概念;

吃的東西差距就更大,沒吃過快餐、很少下飯店,跟同學聚餐也很拘謹,放不開;

出去玩也一樣,什麼KTV、酒吧夜店啥的連門朝哪開都不知道,去玩也是老老實實聽別的同學唱跳;

另外,除了上面說的物質層面的差異、文化層面斷層也明顯,因為農村孩子小時候家裡大部分都很窮,有個黑白電視機就不錯了,所以看的節目也很有限。

只知道一些常聽的兒童節目,一些很高大上的或者日系漫畫、歐美大片聽都沒聽說過,所以當宿舍朋友們說起唯美的日系漫畫作品時,自己只能假裝聽不到,因為實在是沒有共同語言。

而城市裡的孩子在離開父母去到另外一個城市後能迅速融入當地自然和社會環境,大部分也比較自信,有什麼說什麼,敢玩會玩,去哪都不犯怵。

其實這種農村和城市孩子兩種狀態的持續會伴隨每個人的一生,從大學一直到工作崗位、到結婚生子,童年的生活經歷帶來的烙印,很難抹掉,即使你通過自己的努力趕上了城市出身孩子的經濟條件。但是印在骨子裡的性格特質和出身烙印根本去不掉。


牛得草新農


我是80年代的青農人,回想起小時候在農村幹過的農活可多了,我8歲開始學摑火煲飯,挑水,掃地,洗碗,10歲放牛,上山割草,下地割禾,拔花生,種芝麻,除草,還有割草餵魚,斬番薯苗、餵豬、餵雞、家裡建房子時還幫爸爸搬磚,挑水泥漿。每天放學回到家裡都是一大堆的農活等著我要乾的。只是吃完晚飯後才有時間做作業。家裡那時候很窮,一個月才吃到一到兩次肉。跟現在城裡的小學習比起來,我們那個年代,可以說是一種財富!國為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少年窮是一種財富。



旺農團陳志


農村孩子的農活太多了,像我們江西農村

春天插秧

夏天割稻子再插秧

冬天收稻子,摘茶籽,榨油,砍柴,放牛等等,哈哈

這個只是一個方面,當然現在農村孩子做的農活越來越少!

和城市孩子比起來,堅韌的性格和不怕苦不怕累,身體體質確實更強!

但是相對來說接受到的信息教育醫療這方面確實有很大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