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會認為地球是一個平面?

時間史


不只是古代人,哪怕是現代人,要是沒給你講述地球的知識,你依然會認為地球是個平面。

為什麼呢?說穿了,是因為地球太大了,而人太小了。地球的直徑是12756千米,地球的周長就像有人說的“坐地日行8萬里”。

這個尺度可以說是非常的大了。而反過來,人的視力呢?我看了下網上的說法:

在純淨的空氣中,沒有阻礙物時人眼可以看見27千米外的一點燭光。在海上能看到土6—25千米外的船隻。

看,這就是人的視力,再遠點,由於視力有限,再加上地球表面的物體大部分是不發光的,只能反射太陽光,於是我們更多的是接受反射光來看的,而這些光遠距離傳輸很少到達人眼。

最後結果就是,我們大部分只能看到很近的一片地方,而在這個尺度範圍內,地球的弧度可以忽略不計,於是我們就覺得地球是平的。

說實在的,地球360度,一度就有111公里,也就是200裡,人的視力一般都達不到這個水平,自然是看不出彎曲了。


李雷博士


對於地球形狀的認識,中國古代有兩種學說,一是蓋天說,二是渾天說,蓋天說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已存在,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意思是天象半個球狀的圓蓋,地象四方的棋盤,而渾天說卻不一樣,起初認為地球是浮在水上的,後來進步發展了認為,地球可能是在氣中迴旋浮動,



這兩個學說一直爭論不休,之間的鬥爭延續了幾個朝代,這樣的爭論其實是天尊地卑的儒家哲學與從實際出發的唯物論科學之爭,蓋天說認為天圓地方,尊卑鮮明,而渾天說則認為天地俱圓,這就無上下之分了,這不符合古代儒家等級森嚴的規定,


蓋天說在我國古代一直佔有主導地位,並且流傳極廣,這樣的學說影響著人們對地球的認識,另外,古代人們由於受到知識,生產技術發展落後的限制,活動範圍很小,僅憑直覺,想象認識地球,這樣看到的地球,不說古人,就現代人也看不出地是圓的,


任我行162458367


古代人因為觀測視角的侷限,大多數人認為地面(地球)就是一個平面,最典型的說法就是“天圓地方"說。這是人們根據日常的直接觀察,感覺天就是一個圓穹,高高的罩在人們的頭頂,而地,就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托盤,平展展的託著地面上的一切。

但是且慢!以上只是普通古人的看法,其實古人也同現代人一樣,雖然普通人佔了絕大多數,卻也從來不乏鶴立雞群的精英角色。這些精英們對地球和宇宙的看法與普通古人就是不一樣,他們並不認為大地(地球)是平的!

在古代中國就有那麼一些人,比如西漢的司馬遷、東漢的張衡、南北朝的祖沖之、元朝的郭守敬等人,他們就不簡單地說大地是平的。

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公元一世紀中國偉大的天文學家張衡。
張衡對世界的最大貢獻就是發明了

地動儀


和發表了天文鉅著
《靈憲》
地動儀是世界上古今中外最先進測地儀器(沒有之一),它對地震測定的準確性堪稱世界一絕。而《靈憲》則系統地論述了宇宙起因和日月星辰與大地的運行規律,其創舉性絕不亞於現代愛因斯坦相對論。

我們雖不能武斷地說張衡已明確地論證了地球是圓的,但可以肯定地說地動儀和《靈憲》所依據的絕不是“地球是平的"這個基點。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是很發達的,二十八星宿的劃定,月食日食的精確測定和論述,指南針、日晷、渾天儀的運用等等,令同時期的世界望塵莫及,絕不是簡單的“天圓地方”所能概括得了的。

在這方面,外國的古人也不錯,古羅馬有個老頭兒叫做托勒密的,他對地球和宇宙的研究也是別具一格。
托勒密就認為地球是一個圓球形的,並且位於宇宙的中心位置,天上的月球、行星、太陽和所有的星星都是在圍繞著地球轉圈兒。


為了準確地描述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托勒密處心積慮地搞了個本輪說和十一層天說,


也真是難為這個糟老頭了。

現代人已經明確地知道了地球本來就是圓的,因為人們早已擺脫了地球引力的約束,把視角延展到了人造地球衛星上


忒孤雅


那只是用眼睛直觀的看法!跟現在人看到基因就當成生命一樣!

當然古人也可能意在言外!否則難道他們就沒有看到地上有山川丘陵與狹谷嗎?為什麼面對此景象卻又偏偏說大地是平的呢?



華夏民族的後裔


又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非常非常重要的問題,可惜大家的關注度不夠。

腳下的大地是個平板,這個認知其實是很重要的,它可能是人類第一次超出直觀感受來認知世界,運用了非常大的想象方式認知這個世界。

大家如果看過《動物世界》,一定會發現一個現象,動物進食或撲食前,會觀察自己的周圍環境,前後左右都要看到了、看清了,這才會吃草、喝水、捕獵,這叫直觀尋位。也就是掌握自己的周圍地理環境與生存安全度。我們新到一個地方,也會先在居住地周圍走一走、看一看,目的完全是一樣的,就是直觀尋位,這是人類動物性的本能保留。

如果用直觀目測,大地怎麼也不象是個平板,到處有山巒溝壑,哪裡都是坑坑窪窪的,怎麼會被說成平地?毫無疑問,這是古人運用了超出直觀目測的手段,以目測加想象的方法,為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描繪出來的。人類每天走在大地上,可大地既熟悉又陌生。說它熟悉,因為我們就生活在她是懷抱裡,腳下的泥土、石頭,身邊的山脈丘陵,古人都可以記得非常清楚。說它陌生,因為它是誰造出來?什麼時候成為現在的樣子?為什麼這裡和那裡有許多的不同?地下有什麼東西?如果沒有東西,為什麼大地有的時候會動起來?植物為什麼必須種在土裡才會生根發芽,一拔出土就會死哪?是不是土裡有什麼神奇的東西存在哪?這一切一切的問題,有的直到今天仍然是個迷。

可以想象一下,什麼盤古開天地啊,清氣上升成為天,濁氣下降成為地;什麼神龜馱著大地啊;什麼不周山倒了,所以大地西高東低啊,等等這一切想象,自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很好的解釋了我們的世界究竟是個什麼樣子!重要的是,這些全不需要我們眼見為實的看見了,既有想象,又有間接的證據證明。

想象力太重要了!甚至可以有點誇張地說:能夠想象眼睛看不到的事物,就是人類真正從動物中增長出來的標誌!從此以後,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方式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不再只是用感覺器官直觀感受了,變為用感覺器官發現現象,在頭腦中把這些現象整合在一起,用想象把現象合理的編織成一個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毫無疑問,每一個人群就會講出一個故事。你講給我,我說給他,慢慢的故事越來越豐滿,越來越動聽,大家逐漸行成了基本共同的認可的故事。這是什麼?這就是民族最重要粘合劑——共同的文化。


何處是家鄉


自古所言:“天圓地方”,並非就是說天是圓形的地是平面的。而是指天以圓滿無缺而生化萬物,地以一方(域)而言風土人情,別具一格。至於某些言論中,有所涉及大地平展的意境,那也是渺小的人類,相對於廣闊大地的視角直覺,有所相對而言的有限概念,並非就是強說地球就是平面的結論。畢竟,就人類立足於地面的視覺感觀概念而言,就是現代人,也不可能將大地的相對平面,強言為就是圓球形狀的。更何況遠古人類直覺的感觀概念呢?

遠古時代,儘管人類未能借助遙望工具探知宇宙星球的形態,卻不乏來自冥冥中的天啟。以無所不知的宇宙造化主宰而言,天地萬物畢竟演變造就,又豈有不盡知萬物萬象究竟實相的道理。而處在天人觀的遠古時代,人類得天啟神喻而知萬物萬象的相對真理,其相對究竟真知的程度,遠甚於當下自以為是的科學探索。因此,今天的人,以所謂的科學見識,企圖質疑或嘲諷古人的“無知”,純屬現代人自昭智障的無稽之談。


我乃天空


是一個平面,要是沒有最早天地恆定!

定出東南西北四方位!

你們細想一下,要是圓的方位:指南針為什麼有方位

天地是方是圓……沒見過:七葉一枝花指東針吧!

這種會開口講人話的草才是真正的:靈芝草!

天旋地轉後才是圓的!

看太陽……轉三圈回一圈,回三圈轉一圈

天體氣膜方格子字有空格

落到宇宙就停,規矩方圓


露範天條


當然是生產力水平低下,科技不發達所致。古人認為地是方的,天是圓的。所以有天圓地方說。古幣的造型就源於此。在十六世紀初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經過周密計算得出地是圓的提出了“日心說”。教會認為他褻瀆了造物主的神靈,說大地在動繞太陽運轉是無論如何也是不能接受的。於是將巜天體運行論》的哥白尼綁在杆子上燒死。直到一個世紀後,開普勒望遠鏡的觀測發現才確立了日心說的成立。


超然智者


古代混天說,認為地球就是球體。在漢代以前一本書記載,地球是運動的。就像人在船裡,不知在運動。古代計算曆法,就是以球體計算。如果以平面,誤差太大了。釋迦牟尼佛,說 地球像個俺摩羅果。說是平面的,那是落後說法。


聖妙觀照


因為走不出去,東是大海,北是群山,南還是大海,西有群山蠻荒……

古人認為,東西南北便是世界之極端!故而才會有中國一說,居中之國!繼而有了東南西北中五方之說!天為圓,因太陽東昇西落,故而有了天圓地方一說!

總體來說,還是因為科技不發達,人力有時盡,走不出去,變看不真切!

西方若不是一次航海走了一圈,回到終點,那麼可能還會有無數的人被活活燒死!

所以,不是古人認為地球是方的!而是時代讓人們覺得,地球是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