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保險的人為什麼一個個都瘋狂的給自己投保?

趣說華夏


我們每個人活在著世上,都面臨著很多的未知與不確定性;都會發生意外。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可能會給我們的經濟帶來不可避免的損失。由於這些風險的存在有著不確定性、損害性,所以更需要我們去留意。損失雖然無法避免,但是,保險可以為我們的損失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償。

因此,保險的產生,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保障。但是,在中國,保險市場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做保險的人其實很不容易。那麼,做保險的人為什麼一個個都瘋狂的給自己投保呢?

一、以身作則。

在中國,很多中國人都還沒有認識到保險的重要性、風險意識比較薄弱。而且這個行業的形象並不是很好,保險代理人通常被認為不夠專業,也不太可信。以此,很難拓展業務。那麼,做保險的人如果想要獲得別人的信任,只有自己給自己投保,以身作則,讓客戶可以真心的信任你。也只有這樣做,你的業績才有可能上得去。

二、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認可。

做保險的人,自己一定要認可保險。現在很多代理人,不一定認可保險,不少代理人幾乎沒有給自己投一份保險。如果自己都不認可保險,那還要怎麼去面對客戶呢?如果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那還要怎麼去說服別人呢?我們不管做什麼都要真誠,多為客戶著想,這樣才能獲得更多客戶。做保險的,專業知識一定要到位,要敬業。切記不要把自己不認可的東西強加在別人身上。

三、為自己選擇分散風險的保險。

每個人的生活都存在著風險,包括做保險的人本身。一個保險做得好的人,自身的保險專業知識肯定很強,風險意識也較強。所以,為了保障自身的生命財產安全,他們會分析自身、家人的安全隱患、以及各方面的風險,為自己以及家人選擇好恰當的保險組合,以此來分散風險。

你覺得有道理嗎?

我是職場達人“萍行職場”,感謝你的關注,升職加薪有套路!

萍行職場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天天諮詢了一位資深的廣東保險業務員,得到以下回復:



一、為業績保單(剁手式保單):眾所周知的是保險業務員是靠拉客戶,接單子,賣產品評級審核,審核每隔一時間段就要有硬性任務量,如果打不成,便是降級,罰錢,影響前途。就像小時候老師讓班長,必須今天抓出兩個上課不認真聽講的來,如果抓不到,就一起受罰。

為了防止受罰,業務員們有時候就會自行購買保險,或者為親人購買從而強行達到任務量,這就導致了做保險行業的很多人人有大量的保險。



二、當然是拉客戶用呀:當你向客戶推薦自己的產品時,客戶有疑慮的時候,你拿出一大疊保險單說,您看,這是我投的,這是給我爸媽投的,這是給我孩子以及七大姑八大姨投的,如果坑您那肯定就是坑自己呀。這不失為一種拉客戶的營銷方式呀。


三:保險確實人人都需要:做保險的一定懂保險,他們會甄選出優質的保險產品,為自己及家人都買上一份保障,這也是人之常情。許多人不買保險的原因是保險業前些年的一些醜聞及不透明,不敢相信業務員的話,自身對保險業不是完全瞭解所以不放心,但保險行業裡面的人是懂行的呀,有好的東西,肯定是會買的呀。



在此也希望大家可以買到真正用得上的保險,不受一些無良保險推銷員的蠱惑,花掉辛苦賺來的血汗錢。尤其是多關注自己家中的爺爺奶奶們,讓善良單純的老年人不要被人利用,祝大家平安~


首席投資官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早幾年一定會有人第一個想到的答案是,“刷單”,也就是業務員為了完成任務,自己買保險,但這顯然是不太靠譜的,一個人的工資也刷不出來那麼多有待完成的業績,聊勝於無罷了。

但是當近年來,保險的認知在消費者心中逐漸清晰,中國的消費者,尤其是超高淨值消費者,對於在財富配置的過程中,越來越明白了保險的意義之後,其實答案可以說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最瞭解保險功效的,顯然是做保險的人,所以,基於對產品的理解和信任,做保險的人開始大量的購入適宜的保險產品,不僅包含人壽險、意外險等等,也有一些為子女教育和養老而設定的投資型保險產品。

事實上,也不止做保險的業內人士,對保險的效力認識深刻,極力推廣,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說,“如果我辦得到,我一定把‘保險’這兩個字寫在家家戶戶的門上,每一個公務員的手冊上,以及每個公司的章程上。因為我深信通過保險,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公務員,每一個團體,只要付出微小的代價,就可以免遭萬劫不復的代價。”


家族企業雜誌


我也在懷疑了的呢,本人在在在找工作時,在58同城網一投簡歷,就有很多私人電話打過來去面試。太平洋,人壽,平安,泰康等都有。工作有那麼好找的,我去面試過太平洋保險,也就是私人面試,在一個小隔間,那個女士真花樣巧語,句句引誘你入行,她那目光在你身上看到是白花花的銀子。說有保底底薪,每天只要簽到,每天上班三小時,五險一金。不過要交幾百塊所以培訓費,弄個保險經人證件才能上崗,混亂說一堆,總結一句,就是說能掙到好多好多錢。她目光裡都透著錢錢錢。我說我回去考慮考慮,她不用考慮,要做就交錢跟她做了了。後來我回去,後面還有好多人排隊的呢………回去了電話還不斷過了了…後來不了了之……


百萬雄師2018


中國人壽保險就是騙子,買的《康寧終身保險》,其中有一條腦中風,得了腦出血並開顱做了手術,要求賠償時,他又冒出一條人們根本注意不到的補充條款,說上述大病經過治療,生活可以自理的不給予賠償,讓去鑑定,除了沒有拿到賠償外,又花了800多元鑑定費。人們買大病保險就是為了在得了大病的時候能拿到賠償的錢去救急治病,而人壽保險用最陰險的手段,騙取人們的錢財,讓高管拿著上千萬的年薪。如果你想退保,保險公司用什麼現金價值第一年就讓你的保險費分文全無,簡直是吃人不吐骨頭。為弘揚正氣,抵制邪惡,求大家多多轉發


智力kf


首先,做保險行業的給自己瘋狂的買保險現象是存在的。據我所知,每一個銷售保險的自己家裡的保單都一摞一摞的。不是他們願意買,而是被逼無奈。

我一表弟從事保險行業十來年了,耳聽目染,我不敢說絕對的瞭解這個行業,但也知道個大概。不管從事哪一個行業,我們的目的都是賺錢,賺大錢。而保險業想要賺錢,你就要不停的拉客戶,做保單,提升自己的業績,這樣才能提升自己在公司的職位。之所以保險業務都瘋狂的給自己買保險,是因為每個月或者每個季度都有一定的業務指標,達不到的話就要降級。臨近考核時,指標達不到怎麼辦,只有自己給自己買保險,或者給自己家人買,用他們自己的話說,這叫自殺式保單,日積月累,他們給自己買的保險能不多嗎。


濤子日常


太坑人了,我媽媽買的2012人壽康寧,每年交2000.一共要交10年,因為我媽不認字,業務員跟我媽講10年後返4萬,我媽才交的,上次我看她保單,這個是大病險終身的,就是說不可能返還,而且保額只有26000元,存銀行那個時候的利息存10年也有6000元的利息啊,超級大騙子,本來我還想跟孩子和自己買,現在我要買也不會再選中國人壽。


黃麗148899508


做保險的人自己買保險可以便宜,能扣除她的業務提成(20%――40%),花少量的錢得到跟別人一樣的保障,這也算是投資,並且收益是最大化的,何樂而不為?

我家兒子從沒出生,做保險的就開始跑斷腿,親戚、朋友、同事、親戚的親戚的、朋友的朋友、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房親戚……什麼套近乎的都來了,送禮的送禮,吃的用的,小孩子用的強生套裝、孕期保健品、被子、銀幣……啥招數都有。

結果買了三份不同公司的保險,大概一萬多一年。其中有一份,業務員換了三、五個,我們家覺得“不安全因素多”,想退保,結果公司說退保“六千七百多隻能退到兩千多,其它都是業務員提成”。

還有就是現在的保險公司拉下線,就是類似“收徒弟”,新業務員入門要達到業績才能入行。沒辦法,只能從身邊的人入手,達到業績再說。划算是划算的,扣除業務費可以省好多錢!

還有就是現在的保險針對社會現狀推出的險種很吸引人,重大疾病、駕乘險、寵物意外險、防癌險……生活壓力這麼大,疾病這麼多,提前打算還是有必要的,防患於未然嘛!


太后老佛爺的少女心


我家公家婆把身家性命都投在保險上了,覺得兒子不如保險有用,存錢不如買保險,什麼意外險,重大疾病等等全買了,結果出了意外,賠償的時候才知道有補充條款,從三米左右的牆上掉下來腿骨折,手粉碎性骨折只賠償六千。後來又得了重大疾病,因為沒有無法證明不是因為手術事故引起的沒賠償


抗揍的茄子


家族財富密碼評論員晴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接觸過從事保險行業的人或者朋友,反正給我的印象,有的保險業務員確實是挺魔怔的,感覺被洗腦一樣,偷笑,所以問題中做保險的人一個個都瘋狂給自己投保,這種現象肯定是存在的。



原因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只有從事了這個行業才會瞭解保險的重要性,普通人的生活風平浪靜時感覺不到,當風險到來的時候才會關注保險,那麼從事保險行業的人接觸的客戶很多,有買保險預防風險的,也有發生風險理賠的,接觸的越多,對未知風險的恐懼就越多,可能保險業務員不由自主的就會給自己和家人買保險,多一份保障。


其次,保險這個行業競爭也很激烈,保險公司多,保險業務員更多,行業的生存靠的是效益,要有效益要靠每個業務員做出業績。比如一個剛參加工作的人,手頭上沒有客戶的累積,為了完成業績,只能從自己,家人和身邊的朋友下手,日積月累,買的保險也多了起來。

最後,保險公司更新換代也很快,產品是這樣,人員也是這樣,跳槽的人也會有很多,從一個保險公司跳到另外一個保險公司,手頭上累積不同保險公司產品也是正常現象。


題外話,我覺得保險還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防患於未然,給自己和家人多一份保障,至少風險發生時,可以減少家裡的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