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的方型廣場,為什麼不是“方形廣場”?

Vivian219593145


說實話,我家離方型廣場就不遠,以前也經常去。上小學那會兒,看到方型廣場的路牌,還問過我媽:“媽媽,你看這路牌有是不是錯別字啊?應該是‘方形’吧?”當時我媽也沒回答我,這事兒就這麼過去了。

直到看到這道題,我小時候的回憶又都浮現在了腦中。這“方型”是真的有什麼來歷,還是就是寫錯了?

說起瀋陽的方型廣場,具體位置就是和平區南邊的那個。廣場確實方方正正,整個廣場由東北西南走向的兩個長方形的小廣場組成,面積不算太大。想當年,我每次去東北大學上自習都會經過這裡。

說到這個廣場的命名,那還得從它的歷史開始說起。早在民國初年的時候,瀋陽城市建設發展的非常快。在省城老城區和滿鐵附屬地之間出現了商埠地,到了如今方型廣場這裡已經不是居民區,當時叫做“十里碼頭”,說白了就是走船的地方。後來渾河河道南移,這兒就變成一大片荒地了。

直到建國後,方型廣場附近開始治理南運河。到了1954年,方型廣場建成了。在方型廣場附近,比較顯著的地方一個是南湖公園,還有一個就是東北設計院。其中南湖公園年頭就長了,最開始是1938年建的,當時叫長沼湖公園。

我們的先從漢語角度看看這兩個字有什麼區別。“型”是什麼?本意是鑄造用的模具。而“形”呢?那就是形狀了唄。至於為什麼是“方型”而不是“方形”?沒有一個官方的答案。在這裡我們也只能是根據現有的材料推斷一二。

第一種推斷,就是在命名的時候真的出現了錯別字。錯把“形”寫成了“型”。就像以前上學,我們學古文的時候還有通假字呢。估計“方型”也是同理可證吧。到了後來,直接將錯就錯,改來改去還費勁,大家都習慣了,就這麼叫吧。

第二種推斷,那就是廣場的建設者是一群理工男。或許有人會疑惑這和理工男有什麼關係?大家可能忘了,方型廣場附近就是東大和東北設計院。出於理工男對模具愛的深沉,所以乾脆就用“方形的模具”給廣場取名,建了個長方形的廣場......那就直接叫“方型”廣場吧,沒毛病。

當然,以上兩種只是我的推斷。因為並沒有官方答案解釋過這個問題。如今的方型廣場已經成為瀋陽重要的交通樞紐。每當行走在這裡,看到“方型”的時候,心中那個小小的疑惑隨著腳步的移動也逐漸淡去。


瀋陽網


瀋陽的方型廣場我是再熟悉不過了。

上世紀1987年參加工作的我,就在方型廣場中心地段西側的東北電業管理局。

方型廣場由一南一北兩個小長方形的廣場組成,中間是瀋陽著名的一條東西走向的大道“文化路”。

確切地說,方型廣場更象是一個放倒了的“中”字,中間那一橫就是“文化路”。



那個時候,我們團支部的幾個年輕人,每天早晨7點都會在單位門前擺放一個工具車,上邊插著一面鮮紅的共青團旗,並書有“為您服務”四個紅字,專門為過往騎自行車的人們提供打氣、補胎、修理自行車的義務服務。

這一堅持就是十年,我們集體和個人也先後被評為省、市“學雷鋒先進集體”和“學雷鋒標兵”。

那個時候,東電調度大樓是方型廣場這一帶最高的建築。站在調度大樓的頂樓往下看方型廣場,綠樹以外的人、車都像玩具一樣,圍繞著放倒的“中”字邊框有序的行進,從早到晚熙熙攘攘、絡繹不絕。

至於“方型廣場”為什麼不是“方形廣場”,聽局裡的老同志講,因為廣場建造之初象一個“型模”,所以起名就叫“方型廣場”了。


忠哥說天下


方型廣場的名字出現於80年代,以南五馬路為中心,在南北兩側分別修整兩個方型綠地,用白色圍欄攔著,83年還是小學生的我在廣場踢球。當時圍繞廣場只有2環公交,現244路。新設站,才有了方型廣場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