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綠園區和二道區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新文化報


提起綠園區和二道區的由來,不得不提到文革前的長春市區和長春的發展與變化。

文革前長春老城區只有四個行政區,分別是:寬城區,南關區,朝陽區和二道區。城區與近郊的界限為:北面,以宋家窪子為界。南面,工農廣場為界,過了省實驗中學,就是農田了。東面,樂群街為界,再往東也是農田。西面,西安橋和朝陽橋為界,過了橋,人們稱為“橋外”。在橋外除了郵電設備廠(513廠),基本都是少有的民房和荒蕪的野地。現在的市政府離“黑嘴子”不遠,那裡當時處決死刑犯的地方,屬於遠郊了。

當時老城的各行政區,各個特點鮮明。寬城區是長春的發祥地,站前以南向大馬路延伸,多見日式建築,這裡的居民能享受使用煤氣帶來的方便。這裡重工業,機械工業,以及糧食加工較多,如133廠,機車廠,客車廠,糧食加工廠等。這裡也是長春的商業中心之一,如長江路,三商店(原來叫秋林公司,後來改為三商店,文革後又恢復叫秋林公司)。

南關區是當時的商業中心之一,是當時商業最繁華的地區。如一商店,東北商場,新民衚衕,桃園路等。南關區也是長春的文化中心,有大眾劇場,紅星劇場,曲藝劇場等。工業以輕工業紡織業為主。

朝陽區是長春的核心管理區域,各大政府機關及其宿舍都雲集於此。所以朝陽區也享受煤氣之便。現在的重慶路和紅旗街商圈並沒有像現在這麼繁華。

二道區當時被稱作貧民區。長春六中位於二道區,所以人們戲稱”六中大糞坑“。長春當時非常流行一首民謠,“一中緊,二中松,不緊不松三、四中,五中破爛市,六中大糞坑”。二道區有眾多輕重工業製造企業,如捲菸廠,衡器廠,印刷廠,拖拉機廠等等。這裡的居民稠密,民房大多是日偽時期建造,以請轉瓦房為主。

綠園區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於1995年。將當時的寬城區大部以及汽車廠區劃入,成為當時面積最大的行政區。

現在的長春比起老城區,面積擴大了一倍不止吧。


茄子卷大蔥


二道區,以前叫“二道河子”、“二道窪子”。

九十年代末,二道這一片的名字正式成為“二道區”。

小時候,一提到這一片兒,總覺得像是城郊。

二道區 因二道河子得名

其實,在二道區境內,有一條與伊通河平行的一條小河,俗稱為二道河子。在這條河的旁邊,有個小屯子,人們住在這條河邊,便有了“二道河子屯”。

後來,這條河周邊的居民越來越多,河水也漸漸乾涸,大家再也找尋不到它的痕跡。

長春大橋,也是南關大橋。

有資料顯示:二道區一帶即為民間所說的“二道河子”的擴展,最早形成於淪陷時期。

1934年,偽新京特別市在伊通河東岸設和順區、東站區、東榮區等。和順區這個名字也是由二道河子而來的,當年沿二道河子岸邊有條街叫順河街,後來順河街慢慢叫成了河順街,再後來就演變為和順街,和順區即因和順街而得名。

國民黨統治時期,沿用和順區的名稱。1950年,和順區改為第五區。1955年,因“和順”二字帶有殖民統治色彩,改稱二道河子區。1995年更名二道區,沿用至今。

建設中的長春體育場

綠園區 因楊柳成蔭得名

長春是春城,那麼綠園又為何而得名呢?難道它是長春市綠化最好的地方?其實不然,它最早只是長春西部的一個區域地名。

這一片,確實樹林茂密,綠化很好,所以俗稱為“綠園”。20世紀80年代,按照今天的位置來看應該是皓月大路與和平大街交會處偏西南的方向,有個“綠園小屯”。

1957年的西安大路

1995年,長春市政府設立新區,名為綠園區,沿用至今。區域為長春市西部,身為老城區,這裡建設的越來越豐富,我們的父母一輩越來越依賴這邊。

(xhs)


新文化報


長春市共轄7區(南關區、朝陽區、寬城區、二道區、綠園區、雙陽區和九臺區)和3縣(市)(農安縣、榆樹市和德惠市),長春是一所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既經歷了封建統治,也經歷了戰爭、解放,因此長春所轄每個區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故事,那麼每個區的名稱由來自然也是有歷史緣由的,今天就來看看長春綠園和二道區的名稱由來吧!

綠園區隸屬吉林省長春市,成立於1995年,前身為長春市郊區,位於吉林省長春市西部,東連朝陽區、寬城區,南接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西鄰公主嶺市,北依農安縣。是長春市重要的行走機械製造配套、農副產品加工和城市蔬菜副食品供應基地。

綠園區:因楊柳成蔭得名

綠園”這個地名由來已久。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一直是長春西部街區的一個區域地名。這一帶樹茂林密,楊柳成蔭,老百姓都稱這裡為“綠園”。20世紀80年代,在今皓月大路與和平大街交會處西南方還有“綠園小屯”。1995年,長春市政府設立新區,名為綠園區,沿用至今。


二道區是吉林省長春市市轄區之一,位於長春中心城區東部。東與永吉縣萬昌鎮相連,南與淨月開發區、雙陽區接壤,西靠伊通河,北與寬城區、九臺區東湖街道銜接。二道區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隨著隨著長吉圖、長吉一體化、吉林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長春新區等戰略的深入推進和全市戰略重心逐步東移,二道區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了長吉一體化的起步區、長春新區的聯動區、空港經濟的門戶區、軌道交通的暢達區,區位特點日益顯現出強勁的發展優勢。

二道區:因二道河子得名

很多年以前,長春人習慣把伊通河稱為頭道河,而把今天二道區境內與伊通河平行的一條小河稱為二道河子。在二道河子東側有一個屯,因依河而建,故稱二道河子屯,有人說二道區名是由此而來的。後來,河畔居民增多,河水漸漸乾涸,二道河子逐漸消失了。

二道區一帶即為民間所說的“二道河子”的擴展,形成於淪陷時期。1934年,偽新京特別市在伊通河東岸設和順區、東站區、東榮區等。和順區這個名字也是由二道河子而來的,當年沿二道河子岸邊有條街叫順河街,後來順河街慢慢叫成了河順街,再後來就演變為和順街,和順區即因和順街而得名。

國民黨統治時期,沿用和順區的名稱。1950年,和順區改為第五區。1955年,因“和順”二字帶有殖民統治色彩,改稱二道河子區。1995年更名二道區,沿用至今。


中國吉林網


綠園起源於長春解放前小曰本在西安大路西郊路(現皓月大路)和平大街西環路區域內專為軍官及家眷統一建的宿舍,習慣稱為官舍。因為官舍區域內美化綠化非常好,如同植物園,故人們都叫它綠園。長春解放後官舍全拆了,但在這附近五O六O以前的人都知道官舍和綠國的名子和位置。1995年長春重新區劃撤銷環繞市內的郊區成立一個新市轄區,黨政人大政協兩院等機構為老郊區全班人馬,因老郊區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等辦公所在地在城西鄉境內春城大街東側(原部隊軍馬場遺址),當時城西鄉最好聽最有名的地域文化是綠園和四季青,最後敲定取名綠園區。(我家在官舍附近住過曾考察過官舍和綠園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