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配套文件漸次出臺 上海將加大農村土地流轉力度

在鄉村振興戰略下,近期上海推出了針對農村土地管理的系列政策舉措。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主任張國坤11月29日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上海將加大農村土地流轉力度。預計今年底,上海市農村承包地流轉率可達80%。同時,上海還將探索在區級層面對承包地流轉實行統一管理。

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上海市新出臺了《上海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上海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2018-2022年)》。

這僅是上海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環節。張國坤錶示,上海對2013年以來出臺的128項涉農政策文件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甄別,並明確今年要制定推進鄉村振興“1+19”配套文件。目前,14個政策文件已經或即將出臺,6個政策文件正在徵求意見。

張國坤錶示,上述政策文件中加大了對農業農村用地政策頂層設計。文件明確,通過加強鄉村土地綜合整治、盤活的建設用地指標向鄉鎮傾斜,主要用於農業設施建設和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發展。

張國坤錶示,下一步工作中,上海要推動農民集中居住的路徑和操作方法,改變農村存在的零散面貌。針對宅基地問題,上海要重點研究完善宅基地置換政策,研究制定宅基地平移政策,明確宅基地歸併範圍和標準,激活農村土地要素。針對農民建房問題,上海要提出明確的政策措施,修訂完善農村村民建房管理的有關規定。

為探索超大城市鄉村振興的空間規劃和土地管理新模式、新路徑,強化鄉村振興制度供給,上海市規土局制訂的《關於推進本市鄉村振興做好規劃土地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也於近期出臺,從基本農田優化、存量盤活利用、分類簡化用地手續等六方面提出了系列政策舉措。該文件提出,要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村土地徵收、宅基地等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確保農民宅基地權益不受損和“戶有所居”,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利用依法取得的農村閒置房屋,以合作或自辦方式發展民宿、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的,可以保持原土地用途、權利類型不變。

記者還獲悉,目前,上海市規土局正會同上海各區編制新一輪區總體規劃。各區規劃中,也將做好盤活存量土地的文章,同時注重優化佈局,推動工業向規劃的產業園區集中。此外,各區還將抓緊編制鎮村規劃,穩妥有序推進農民相對集中居住。記者 宋薇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