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的瓊瑤推出全新作品集,瓊瑤的小說是很多人的青春回憶,為什麼如今看來有些“瑪麗蘇”小說,在當時會備受推崇呢?

Blood_puppet


為什麼瓊瑤的作品在80年代那麼火,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都是大受歡迎。其實這跟當時國內剛剛改革開放有關。

要知道在那個剛剛改革開放的年代,不但是經濟還有文化都相對封閉,大家多數是羞於表達自己的情感,更別提說談情說愛了。我曾因為聽大人們說長青春痘就是想男朋友,一度相當緊張,只要臉上冒個小疙瘩出來,立馬偷偷的用手給摳掉,免得被鄰居們嘲笑。

那在這種情感十分壓抑的氛圍下,言情小說其實是很好的感情宣洩出口,雖說瓊瑤的小說裡面很多的情節許多人說是三觀不正,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涉世未深的青春期的少女少男們來講,瓊瑤小說裡那種純粹的愛情確實是很讓人嚮往的。所以基本上很多女同學都會把瓊瑤的一列書都借來看個遍了。

而那時大家的娛樂活動是相當的少,晚上除了看電視基本就是睡覺了,所以電視對人們的影響是十分深刻的。為什麼說當年《還珠格格》能讓趙薇、林心如、范冰冰等人紅極一時,成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那也就是這個原因。再加上當時能看的電視劇實在不多,內地拍的電視劇要麼是打戰抗日,要麼就是一些比較悽苦嚴肅的生活劇,這些都是需要有一定生活閱歷的人才看得明白,才能理解,而瓊瑤劇直白單一,容易看得懂,那就算是沒啥經歷的人都能看得津津有味,再者雖然現在看上去過去的瓊瑤劇製作都是五毛效果,但在當時都是良心製作了,水平很高了。

那所以說瓊瑤小說為什麼能那麼火,我覺得這根本原因還是與當時的環境有關吧。


悅讀會


歡迎關注慢談讀書,我是有溫度、有態度的讀書君。

說到“瑪麗蘇”,咱們就不得不說瓊瑤,瓊瑤開創了一派言情劇先河,瓊瑤劇。說起金庸,古龍,都是武俠劇,能給人少年武俠夢,瓊瑤的愛情劇,給的則是愛情夢,瓊瑤劇都以愛情為重。



瓊瑤堪稱言情小說領軍人物

瓊瑤堪稱言情小說的領軍人物,其作品一直流行至今。用現在互聯網的一句話來說就是:站在風口上的豬也能飛,更何況瓊瑤還算有才華。通俗點說瓊瑤就是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只不過她是寫言情小說。


渴望愛情的讀者

瓊瑤的小說倍受推崇,因為她有些非常龐大的讀者群,這其中包括中學生、大學生、職場年輕女性和年輕婦女。

每個女生,都愛幻想,都希望有個白馬王子騎著白馬來找自己,瓊瑤的小說恰好滿足了她們的幻想。

未成年少男少女還未曾感受過愛情的滋味,瓊瑤的言情小說成了他們在這方面的啟蒙讀物。

作品內容的獨特魅力

在一眾言情讀物中,不得不說瓊瑤的作品在遣詞造句上更勝一籌,在小說的情節結構上, 瓊瑤的小說情節離奇曲折、 跌宕起伏, 富有傳奇色彩。 瓊瑤“將書中的任何一個人物的故事都講述得各不相同而又聯繫的很緊密。

讀書君從時代風口、讀者群體、作品內容三方面論述了瓊瑤的作品為什麼會倍受推崇。


慢談讀書


(文/五花肉)

剛剛過去的寒假,時隔四年《還珠格格》再次在屏幕上出現,不禁又勾起了童年的回憶。

看瓊瑤的作品,愛情總是不可或缺的內容,而且文字總是帶有一種"瓊瑤式"的戀愛套路,什麼"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什麼"我們都不希望她成為我們的附屬品"。於現在看來,很多人會認為那樣的方式太過於矯揉造作了,總讓人起一身雞皮疙瘩。但那個時候真的是一代人的童年回憶啊,五花肉那時候超級喜歡五阿哥和小燕子,羨慕那樣的愛情,想來那時候這類表達方式的作品非常少,正因為少才更吸引人們關注吧。


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其實人們很難對這種"瑪麗蘇"作品有什麼抵抗力,對於愛情美好的嚮往是人之常情,更何況這麼甜膩的作品。想起去年年底火熱的《小美好》,劇情爛大街,故事情節簡單,人物也很簡單,但就是酥到炸,甜到要患糖尿病。社會無論怎樣的發展,無論在什麼背景下,人們總會有內心的希冀。


五花肉wd


“瑪麗蘇”小說不僅以前受追捧,現在也是很多人的最愛,這就是所謂的受眾群體。瓊瑤小說中的“瑪麗蘇”,根本比不上現在各種腦洞大開、千奇百怪的“瑪麗蘇”,只能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在當時中國影視業不發達的情況下,是瓊瑤的小說打開了中國人的情感大門,以影視作品這種最喜聞樂見的形式了一夜之間被大家所熟知,愛屋及烏,瓊瑤的小說也是那個時代的一種標誌。

瓊瑤小說的主要有幾種模式,家族恩怨、時代變遷、身世之謎等是她的殺手鐧,中間樹立兩個或三個“瑪麗蘇”式人物,通過三角戀、父母之命、陰差陽錯等情節推動劇情發展。這正好貼合當時年代的特色,因為國人還剛剛從懵懂中走出來,影視劇中“高大全”形象仍然是主流,而瓊瑤的角色塑造符合當時人們的審美觀。

但是為什麼感覺瓊瑤的“瑪麗蘇”跟不上時代了?因為現在看瓊瑤的小說,煽情的情節太多,有的很肉麻,現在的小說中對“瑪麗蘇”隱藏的很深,中間穿插了符合主流的宮鬥、穿越、虐戀等劇情,大家有時候感覺不到他的存在,即使感覺到不妥,但是有其他情節支撐,還勉強能夠接受,這也是為什麼有人一邊罵“瑪麗蘇”弱智、垃圾,但仍然樂呵呵的去看的原因。


平民對對話詩詞


很遺憾,這和上一輩人,尤其女性,普遍受教育情況低有關。

當然,這一現象,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並非是女性自身的問題。

人類戀愛期,比你想象得長

小編最近聽一個講座,說是人類的某方面需求,持續活躍期是20-50歲。

與這類需求相伴生的情感,就是戀愛。

也就是說,20-50歲期間,戀愛主題的內容,永遠都有需求。

也是大多數人,能看懂、容易產生共鳴的內容。

所以,戀愛小說、戀愛故事,有著長期的、廣泛的群眾基礎。

也因此,不要驚訝家裡的上一輩女性,還在看瓊瑤式愛情,20-50歲還只是一個保守範圍。

對不少父母輩女性來說,這樣的故事可以看一輩。

父母輩女性的80年代

80年代,是父母輩女性的青年期。

當時許多家庭,是一家好幾口,擠在一個小房子裡。

生活還是比較艱難,整個社會還掙扎在溫飽線。

而且,我們的父母,和我們的祖父母,還有著巨大的觀念鴻溝。

我們的祖父母,基本都經歷過戰爭,能活到和平年代,能平安生存,對他們來說已是莫大的慶幸。

所以,我們的祖父母是非常不理解我們的父母。

通常他們也會訓斥我們的父母,“有飯吃,有衣穿,有個不漏的房子住,已經很好了,你們還想怎麼樣?”

這也就意味著,婚姻還停留在“嫁漢嫁漢穿衣吃飯”這一層面。

現在,我們的父母也在拿這些話來訓我們。

一場百年之戰所帶來的,不僅僅是長期的物質匱乏,還有情感匱乏。

這個長期,對人的影響,往往持續兩代以上。

即使戰爭結束,所有人,依舊得全心全力應付著,眼前的溫飽、苟且。

就在這樣一個時候,瓊瑤小說出現了。

瓊瑤式愛情特點


  • 不被現實所拘的愛情

瓊瑤小說,雖然塑造過許多貧富差距的愛情,但男女主一旦有了愛情,就相當於開了金手指。

周圍有許多人,甚至情敵,都先後被感動,成為男女主愛情的助力。

當然,瓊瑤的小說也並非全然如此,六個夢繫列裡,就有一些悲劇結尾的故事,比如《梅花烙》、《三朵花》。

但這些故事裡,那些曾經站在男女主對立面的角色,最後也會感動、後悔、自責。

這些故事,對於掙扎在溫飽線的父母輩的女性,實在太有誘惑力了。

現實越是慘淡,女性對這類小說,就越是欲罷不能。

  • 不被舊思想戰勝的理想愛情

我們的父母輩,社會觀念,還有比較強烈的舊思想烙印。

比如,父母再錯,也不能違抗父母。

比如,女人應該要聽從於丈夫,婚姻不幸應該忍耐。

比如,女人不該離婚,不該再嫁。

瓊瑤當時有一部劇叫作《煙鎖重樓》,裡面女主的婚姻非常不幸,丈夫四處拈花惹草,最後惹事身亡,留下女主帶著一個女兒。

裡面的男主是一個極度理想的人物。

在女主嫁人後,始終默默守護女主,幫助女主。

在女主丈夫死後,被婆家嫌棄(因為生了女兒),男主主動帶她走。

全劇最經典的一幕是,女主和男主被鎮上人毆打,爬過七座牌坊。

就這部劇在當年,萬人空巷,一到點,家家戶戶都飄出主題歌,和那些嘶聲力竭的劇情對白。

當時那些家庭女性,是不是也渴望著,這麼一個強有力的男主與她們一起負擔,甚至打破這些陳舊的觀念枷鎖?

  • 萬能式愛情

80年代,雖然“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已經喊了幾十年了。

但社會財富分配,依舊還有性別慣性。

比如農村的宅基地,直到2018年,才提出男女平等。

女性依舊要靠男性來拯救生活上方方面面的困境。

所以,一段理想的愛情,必然要有這個一個男主來帶領女主,走向美好生活。

那麼一個男人,憑什麼為女生這麼付出?

瓊瑤給了一個極端理想的方式:愛情,可以改變所有的不幸

事實如何?

不用多說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