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陳氏囚禁勸降的蒙古使者,大怒的兀良合臺以奇兵制勝憤而屠城

公元1252年,還是宗王的忽必烈奉蒙哥大汗之命出征大理,在攻破大理都城之後留下猛將兀良合臺繼續攻略雲南其他不願歸附的部落。兀良合臺是蒙古名將速不臺之子,在當時的蒙古帝國中屬於超一流將才。在他的努力之下,不到一年,雲南各地盡數平定。大理國遠處西南偏僻之地,地狹民貧,蒙古帝國不惜以十萬大軍攻之,無非是為了戰略包抄南宋。可是,當大理國滅亡,皇族段氏成為大理總管之後,兀良合臺卻發現,要包抄南宋還有一個障礙,那便是安南。

安南陳氏囚禁勸降的蒙古使者,大怒的兀良合臺以奇兵制勝憤而屠城

大理段氏軟弱恭順,對兀良合臺平定雲南大有幫助,對他來說,安南應該和大理差不多,沒必要兵威相加,於是派出兩名使者前去勸降。此時,陳太宗和陳太師還在篡國成功的喜悅中沒有自拔出來,也不知道蒙古軍的可怕,對於勸降斷然拒絕,將蒙古使者投入監獄。

兀良合臺哪裡容得下這種侮辱,1258年初,與兒子阿術率軍征討安南。陳日煚作為開國之君,自然不是氣壯如牛膽小如鼠之輩,親帥主力佈陣於紅河南岸,“隔江列象騎、步卒甚盛” 。兀良合臺此次南征,並非奉有中央命令,再加上忽必烈離開雲南時帶走了主力,因此兵力並不雄厚。日後兀良合臺配合蒙哥汗出征南宋,麾下是一萬蠻兵和三千蒙古騎兵,此時兵力應該與那時差不多。見到安南軍已有防備,兀良合臺命令所部分三路強行渡河,自己一路猛攻敵軍陣營,兒子阿術負責切斷安南軍路上退路,大將徹徹都負責搶奪安南軍戰船。

安南陳氏囚禁勸降的蒙古使者,大怒的兀良合臺以奇兵制勝憤而屠城

兀良合臺所部後來能夠在孤軍深入的情況下從雲南勢如破竹攻到湖南潭州(長沙),可想而知戰鬥力之驚人。安南軍在東南亞諸國中雖稱勁旅,畢竟是井底之蛙的水平,一戰下來,土崩瓦解。太宗陳日煚本來無處可逃,但因為徹徹都只顧著追擊岸上敵軍,沒有專注於俘虜安南軍戰船,終於使得陳日煚逃出生天。戰後,兀良合臺責徹徹都違命之罪,徹徹都服藥自殺。

紅河防線一丟,安南首都升龍便無險可守,陳日煚帶著文武宮眷棄城而走,兀良合臺佔領升龍,發現派出的使者已經有一個瘐死獄中。這樣的場景在忽必烈佔領大理城時也發生過,忽必烈想要屠城,幸虧隨軍聽用的姚樞等人力諫才作罷。兀良合臺身邊此時卻沒有可以勸諫他的文士,於是,為了洩憤,屠城令下,升龍頓時成為鬼蜮。

安南陳氏囚禁勸降的蒙古使者,大怒的兀良合臺以奇兵制勝憤而屠城

首都雖然拿下了,可國王沒有抓到,安南也沒有屈服,太宗陳日煚和太子陳日烜收集殘部,準備反攻,大將陳國峻也率軍從山西路東下勤王。兀良合臺兵力有限,有陷入包圍的危險,再加上熱帶雨林氣候使得兵士尤其是蒙古兵頗多患病。無奈之下,兀良合臺在佔領升龍九日後,撤兵回雲南。留下兩名使者等陳日煚回來招降。待到陳日煚“迴鑾”,發現京城殘破不堪,雖然大怒,但已領略蒙古軍善戰的他不敢再拘押使者,將兩名使者捆綁送回。

安南陳氏囚禁勸降的蒙古使者,大怒的兀良合臺以奇兵制勝憤而屠城

一個民族的領袖是否稱職,就要看他能靈活的順應時勢來換得民族最大的利益。陳太宗陳日煚當初拒絕蒙古帝國的招降,在於不知彼不知己,在吃一塹之後得以長一智,傳位給太子陳日烜,是為陳聖宗,父子二人開始改變“侍北”策略。1260年,大元王朝建立,陳聖宗主動遣使表示歸附。忽必烈派禮部郎中孟甲,禮部員外郎李文俊出使安南,宣諭:“爾國官僚士庶:凡衣冠典禮風俗,一依本國舊制。已戒邊將不得擅興兵甲,侵爾疆埸,亂爾人民。卿國官僚士庶,各宜安治如故。” 安南從此得以短暫太平,中統二年(1261年),忽必烈封陳日烜為安南國王。

安南陳氏囚禁勸降的蒙古使者,大怒的兀良合臺以奇兵制勝憤而屠城

但是,元朝對於藩屬國的要求,有君主親朝,太子入質,設置達魯花赤的內容。這對於儒化極深的陳朝來說根本無法接受,陳聖宗以宣諭詔書中有“一依本國舊制”為理由,百般推脫。在阿里不哥尚未討平,南宋尚未吞併之時,忽必烈也只能睜一眼閉一眼。就這樣一直推託到至元十六年(1279年),阿里不哥早已成為古人,南宋最後的抵抗力量也已灰飛煙滅,耐不住性子的忽必烈遣使提出:“若果不能自覲,則積金以代其身,兩珠以代其目,副以賢士、方技、子女、工匠各二,以代其土民。不然,修爾城池,以待其審處焉。” 此時,陳聖宗已死,其子陳日燇繼位,是為仁宗。仁宗知道這已經是最後通牒,拖無可拖,乾脆積極備戰,並將由元朝封為國王的叔叔陳遺愛暗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