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越長大越喜歡小說《笑傲江湖》中嶽不群這個角色?

阿198672988


為什麼有些人會喜歡嶽不群呢?道理很簡單,用一個流行的說法,嶽不群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很多人說,嶽不群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華山派不被吞併,他的苦心孤詣不能被人理解,才將他罵為偽君子。然而真的是這樣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嶽不群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保住自己的華山派掌門之位,並在此基礎上奪取五嶽劍派掌門之位。

當時的華山派,確實可以說是風雨飄搖,在五嶽劍派中最為弱小,外有左冷禪虎視眈眈。那麼華山派跟其他四派相比,到底差在哪裡呢?顯然是高手太少。華山派老一輩的高手只有嶽不群與甯中則夫婦倆,小一輩的高手只有令狐沖一人,其餘弟子全是一群弱雞。別說嵩山派有左冷禪加十三太保,就連看似弱小的恆山派也有三位定字輩的高手,小一輩的弟子雖然單打獨鬥不強,但是結成劍陣後威力大增!相比之下,華山派弟子能幹啥?都是讓人一劍一個的貨。

華山派為啥這麼弱?一個原因是當年的劍氣之爭讓華山派折損了太多高手,另一個原因是嶽不群教弟子的是如何練氣,而練氣至少要等二十年後才能顯示出威力。等二十年後,怕是華山派早已不存在了。

在這種情況下,嶽不群該如何做才能讓華山派儘快變強?顯然有一條現成的路:練劍,至少也要劍氣雙修,因為劍宗和氣宗來自當年蔡子峰與嶽肅對葵花寶典的不同理解,本就是各偏一邊,應當合起來練才完整。嶽不群自己也知道,這是一個速成的方法。然而他並沒有選擇這麼做,反而極為嚴厲地反對弟子走劍宗路線。令狐沖在思過崖無意中使出了一招魔教長老的武功,嶽不群就扇了他兩個大嘴巴,罵他是小畜生,還嚇唬他說如果他繼續執迷不悟,“

重則取你性命,輕則廢去你全身武功,逐出門牆”。

嶽不群真的認為練劍不對嗎?當然不是,在少林寺對戰令狐沖時,嶽不群公然使出了劍宗絕招“奪命連環三仙劍”,要知道這三招已經被氣宗公認為“入了魔道”。也就是說,嶽不群嘴上說劍宗是魔道,但背地裡沒少研究,確實是個十足的偽君子。而且他多五嶽掌門之前,還讓女兒嶽靈珊去練思過崖後洞中的劍招了!

那麼嶽不群為什麼要反對弟子走劍宗路線呢?因為當年劍氣大戰,氣宗打敗了劍宗,奪取了華山派掌門之位。嶽不群做掌門的合法性,就源自氣宗將劍宗貶為魔道。試想,如果嶽不群承認劍宗也有可取之處,當年的劍氣大戰不就白打了嗎?嶽不群又憑什麼獨掌華山派大權呢?

所以嶽不群必須反對弟子走劍宗路線,甚至到了神經過敏的地步。雖然他知道這樣會使華山派繼續衰弱下去,甚至被嵩山派吞併。嶽不群寧可去爭奪辟邪劍譜,甚至因此殺徒弟,也不願提倡劍宗路線。因為跟自己做掌門相比,華山派對嶽不群來說只是個屁。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夢露居士


因為我們小時候很單純,對社會是一張白紙,不理解嶽不群所做的一切,《笑傲江湖》是一部政治武俠小說。嶽不群華山派掌門,乃當時正教中十位最強的好手之一。書中形容嶽不群第一次出場是在木高峰威逼林平之當徒弟的時候。書中寫到“牆角後一人縱聲大笑,一個青衫書生踱了出來,輕袍緩帶,右手搖著摺扇,神情瀟灑”。小說中華山棄徒令狐沖的養父兼師傅,在江湖上有不少為人稱道的義舉,不論對誰都是一團和氣。對自幼是孤兒的令狐沖有養育之恩。


由於要替風清揚保守秘密,令狐沖在思過崖上學會獨孤九劍並沒有告知嶽不群,發現思過崖後洞中的失傳劍法也未告訴他。令狐沖因習得獨孤九劍,武功莫名大進,導致嶽不群以為令狐沖拿了《辟邪劍譜》,兩人嫌隙由此而生。隨著情節發展,令狐沖和魔教日月神教中人交往越見密切,最終,在任盈盈招集屬下聚集五霸岡為令狐沖治傷後,斷絕和令狐沖的師徒關係。

《笑傲江湖》的一大特色。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是一種權力政治,是為個人或家族或小集團謀私利而奪權的政治。這種政治的私利性,必然使這種權力角逐帶有瘋狂性並缺乏遊戲規則。金庸先生的這部小說以形象化的通俗筆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驚心動魄的封建政治權力角逐圖。在這場瘋狂的權力角逐中,正教與魔教、正教中的這派與那派,這個與那個;魔教中的這派與那派,這個與那個,進行著你死我活的鬥爭。標榜“正邪不兩立”,義正辭嚴,明天可以暗中勾結,互為援手;是“同氣連枝,親如兄弟”,明天刀刃相見,殺人如麻。縱橫裨闔、趁火打劫、隔岸觀火、笑裡藏刀、瞞天過海、借刀殺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美人計、“三尸腦神丹”、“清理門戶”等等無所不用其極,令人瞠目結舌。在這種瘋狂的權力角逐中,政治人物的人性普遍受到扭曲、異化、而嶽不群就是權力扭曲人性的一個典型。


嶽不群是華山派掌門人,人稱“君子劍”。他有著超凡脫俗的外表:“頰下五柳俘須,面如冠玉,一臉正氣”。“輕袍緩帶,右手搖著摺扇,神情甚是瀟灑。”他“雖然名字叫作‘不群’,卻十分喜愛朋友,來賓中許多藉藉無名,或是聲名不甚清白之徒,只要過來和他談話,絲毫不擺出華山派掌門,高人一等的架子。”甚至“與人過招也毫無霸氣”而是“蘊藉儒雅”。他文質彬彬,頗有涵養,稍顯粗俗的話絕不會從他口中說出來,他打敗了木高峰,“瞧著他背影在黑暗中隱沒,嘆了口氣,自言自語:‘武林中似這等功夫,那也是很難得了,可就偏生自甘……’下面‘下流’兩字,忍住了不說。”在少林寺,魔教頭目任我行當面羞辱他說,只知寧女俠(嶽夫人),不知什麼嶽先生時,他淡然道:“晚生賤名,原不足以辱先生清聽。”他經常告誡弟子“時時記得仁義為先,做個正人君子。”他不近女色,夫妻感情甚篤,結婚十多年仍師兄師妹相稱,相敬如賓。他在弟子中有著絕對的威信,“師父他老人家吩咐下來的事,自然大有道理,又有誰能不服呢?”他門規甚嚴,咯守“正邪不兩立”的原則,在江湖上有著“一等一的聲譽”。


小說中有一句話,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對嶽不群這一類野心家來說,則是“人在權力場,身不由己。”嶽不群的一生是身不由己的一生。他不殺人,別人就要殺他;他不搞陰謀詭計,別人就要搞陰謀詭計;他不自宮練劍,別人就要自宮練劍。他靠陰謀詭計奪取權力,就要提防別人用陰謀詭計搞垮自己。可以說他每時每刻、每處每地都處心積慮,膽戰心驚,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失去了普通人的生活,失去了做人的樂趣。這種缺乏遊戲規則的無休止的權力角逐,日積月累必然使他的人性受到扭曲、異化。嶽不群從冠冕堂皇、頗孚眾望的掌門人,變為背信棄義的小人,眾叛親離的孤家寡人,不男不女、如鬼如魅的非人,這是他人生的必然軌跡。使其人性扭曲、異化的根本原因就是權力慾和個人野心。嶽不群是可悲的,也是可憐的。


嶽不群在全書中所幹的壞事,皆為他人指控,並無真實確鑿依據。任盈盈指控嶽不群數次想殺令狐沖,細看則皆為推測,實則並無此事,令狐沖自違反門規被逐後,嶽不群並沒有收回武功、清除門戶,兩人也少有交集,在少林寺的交手,則是為了撇清華山派和魔教的關係,在林中的交手,則是令狐沖與任盈盈、魔教長老一撥,嶽不群作為正道領袖,自然出手。至於恆山派兩位師太在少林寺之死,時間對不上(嶽不群一直與正道中人在一起,以待伏擊一干邪魔歪道),而且任盈盈所說多有自相矛盾之處,真相如何實在難以言說。而林平之所說被傷時聽見英白羅叫師父,但之後英白羅死去,而且面目全非,實在可疑,且之後嶽不群對林平之再未加害,不然以他武功縱是日夜防備豈能逃過!

細數華山派的實力,可以除了嶽不群、甯中則外,就只有幾個二代弟子,都不堪大用(而且勞德諾、英白羅身份存疑),為了躲避桃谷六仙外出、被左冷禪指使的十五個黑衣人差點滅派……這點實力若說岳不群一直處心積慮地稱霸江湖,當真是天大的笑話。

五嶽並派嶽不群當上五嶽派掌門,但他並沒有強求五嶽合併,而是讓五派仍是自行其是,和以前沒有分別,可見他根本沒有統一五嶽的準備,不然也不會尋找自己失蹤的女兒都要親自出馬,找了許久才被人別有用心地引了過去,最終慘遭脅迫!至於書末恆山派弟子被擄去華山,更像是田伯光等人受魔教指使導演的一場栽贓嫁禍的好戲,啞婆婆一口道出了真相。說岳不群想稱霸江湖,當真是天大的冤枉!

人們總是說岳不群利用嶽靈珊接近林平之,害了女兒。細看嶽靈珊與林平之本來就是一對璧人,兩情相悅。嶽不群從未乾涉。甚至在三戰的時候為了撐起祖業,想讓令狐沖迴歸並且把嶽靈珊許配給他。只是令狐沖不肯回頭。後來林平之因為和岳家的誤會刺傷了嶽靈珊,這本來就不是嶽不群能想到能控制的。畢竟就算嶽不群真的刺傷過林平之,又總不會故意讓他知道來害女兒。況且劍譜已經到手,也沒有必要讓嶽靈珊留在他這樣武功低微的弟子身邊!更沒必要讓他也練成劍譜(本來也就沒給他)!

嶽靈珊喬莊去開酒店,林平之和餘人彥打鬥鬧出事兒!這都是可以控制的嗎?林平之和餘人彥一定會碰面?一定殺的了餘人彥?難道又是嶽不群叫餘滄海滅林家的?如此神機妙算又怎麼會掉進陷阱中毒?


客觀—評論員


嶽不群非常可憐。

首先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華山派氣宗是有前途的。儘管氣宗的理念沒問題的,內功在手,天下我有,練到仇人都死光,自己就是第一高手。

顯然,華山派走的,其實是張三丰的練武路子。

但問題在於,華山派的內功,究竟是幹什麼的?

其實在連載版《笑傲江湖》裡有說明,練《葵花寶典》的時候,一般人一定會慾火焚身,然後全身血液爆裂而死,所以除了當一休哥,“格機格機格機格機格機格機”之外,沒有辦法。

但華山派的內功,也就是《紫霞神功》,其實正是練《葵花寶典》時,化解掉慾火焚身的內功基礎。

換句話說,華山派的鎮派之寶,其實也就相當於《飛狐外傳》裡,跌打醫生閻基手裡的幾頁胡家刀譜的入門功夫。

所以在嶽不群成為華山掌門,華山派氣宗能贏劍宗就已經不容易了,更不必說在面對成不憂等人的騷擾時,嶽不群居然還能hold住。所以至少可以說明,雖然嶽不群不算頂尖人物,但已經相當努力了。

其次是嶽不群對門下弟子非常好。

比如嵩山派有一個高手叫費彬,排行第五,人稱“大嵩陽手”。後來這個人被莫大紮成了馬蜂窩,但左冷禪就一句話“死者已矣,活著的又何必再添殺孽”,就帶過去了。

但令狐沖被田伯光欺負了,嶽不群怎麼做的?首先是讓甯中則教給令狐沖一套可以剋制田伯光的劍法,隨後自己罰令狐沖面壁參悟武功;然後帶著老婆滿世界找田伯光給徒弟報仇去了。

再次是嶽不群的所有陰謀,都賭的是自己的身家。

比如不管奪取《辟邪劍譜》是不是一場陰謀,但嶽不群搭上的,是自己的女兒;不管嶽不群練辟邪劍法做沒做壞事,他至少沒割別人的JJ。甚至甯中則害怕桃谷六仙,嶽不群也是帶著全家、全門派趕往福建。

所以如果不考慮嶽不群的後半段只看前面的話,我們會發現嶽不群就是老鷹捉小雞裡的老母雞,雖然他肯定打不過老鷹,但總是會各種護著翅膀下的小雞。

至於嶽不群后來黑化會發灰,完全是被時代逼得,至少在我看來,這樣的人多少還是有些可愛的。


酒騎風


這可能是對嶽不群有些誤解,或者是有些人真的發生了一些觀念上的改變。

一、

很多人認同嶽不群,不過就是覺得嶽不群是為了維護華山。作為一派掌門,在風雨飄搖,強敵環伺的江湖中苦心孤詣,勉力支撐,不過是為了保全華山一派。


這就讓很多辛苦支撐家庭、公司、事業而不得不做出許多妥協,有許多無奈的人有了共鳴,對嶽不群就有了同情。甚至覺得嶽不群做的那些惡事,也是為了保全華山而不得已為之。


首先我們要問一個問題,一個人在走投無路的絕境中,是不是就能成為他作惡的正當理由,他的惡行是不是就能被原諒?


一個人搶劫殺人,因為他家有臥病老母,身無分文,走投無路,所以才走到了這一步,那他是不是就該備原諒呢?


接下來的還有個問題,是不是所有人在走投無路的絕境中,都不顧一切,選擇違背道德法律呢?顯然沒有。

實際上,如果大家都幸福滿足,沒有人會犯罪的。所有的犯罪,都有他情不得已的理由。而我們正是在人「情不得已」的時候才分辨出一個人的善惡來。當此之時,有人堅守了底線,他們值得尊敬的。有人就不管不顧,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如果這種人得到你們的同情和原諒,那麼你如何面對無辜的受害者,以及那些在艱苦困境中堅守底線的人?


因為你實在走投無路了,所以你搶劫殺人就是正當的?天下哪有這個道理?


在你無路可走的時候,除了犯罪,你別無他法,為了你個人的利益為先,你當然可以違法,這是你的選擇。但你選擇了這樣做,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你沒有理由希求別人的原諒,也沒有理由說你這麼做是正當的。


所以嶽不群無論再怎麼無奈,也無法使他變成一個可被原諒的人。作惡就是作惡,壞就是壞,這還有什麼好說的?

二、

大多時候,人們以走投無路作為做壞事的藉口,可真走投無路了麼?


嶽不群想要保存華山,那定閒難道不想保存恆山?莫大不想保存衡山?天門不想保存泰山?


左冷禪是勢大,可五嶽之中,倒有四派反對並派,嶽不群和其餘三派聯合,還是能對抗左冷禪的。


並且,江湖大佬少林和武當也反對左冷禪並派。


嶽不群要真想保存華山,反對並派,他外有少林武當的支持,內有恆山、衡山、泰山的呼應,左冷禪當真能成功?


嶽不群的目的從一開始就不是保存華山,他也從來都沒有反對並派的意思。

嶽不群從一開始想的就是獲取辟邪劍法,當五嶽劍派掌門,他是同意並派的。


嶽不群這是身不由己麼?這是無奈麼?


這不是無奈,而是為了慾望。


這相當於說,嶽不群本來有份不錯的工作,雖有些難處,但生活也過得去。結果嶽不群到處搶劫殺人,最後還搶了銀行。等嶽不群被抓了,他說,他想當首富。這樣的人,你難道也說,他是為了家庭,實屬無奈?


所以嶽不群就是一個為了自己的慾望而沒有底線,什麼都做得出來的壞人。


很多人對他的同情,以為是為了華山而苦心孤詣,那顯然是誤會。當然了,或許也有些人認同嶽不群的這種觀念呢。覺得為了達成某個慾望追求,就要不擇手段,甚至還把這不擇手段之惡行當成一種努力呢。


孫虛白


因為我們越長大越像嶽不群。

嶽不群的形象代表著什麼?

嶽不群是《笑傲江湖》中華山派的掌門,是主角令狐沖的師傅。他被人稱為君子劍,實際上則是偽君子的代表。

他在人前總是一副謙謙君子的樣子,這個樣子做的非常純粹,即使實在自己的妻女面前也保持著君子做派,以至於最後寧女俠都無法接受他的這種轉變。而他的偽君子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心機:以君子的形象接近林平之,收其為徒,並將女兒嫁給了他,實際上是為了辟邪劍法。最後為了練成辟邪劍譜,也揮刀自宮了。

2、野心:以君子的形象,從未吐露對於武林盟主的野心,但背地裡卻一直覬覦武林盟主的位置,並以偉岸的形象為號召,騙了大批的武林人士,最後成功登頂寶座。

3、虛榮心:嶽不群對於自己的君子劍形象非常的在意,對於自己的江湖地位更是大大的在意,當滿座英雄只知道令狐沖而不知道他時,他就進入了癲狂的狀態。

嶽不群是一個偽君子,是一個小人,所以小的時候看到他的下場我們認為罪有應得。

我們正慢慢變成嶽不群?

小時候的我們是單純的,單純的以為這世界上只有對和錯兩種狀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發現,這世界上有四種狀態,對的、錯的、看似對的錯和看似錯的對。這世界上的事情,都不是那麼絕對。

心機、野心、虛榮心,隨著我們慢慢的步入社會,這些技巧我們都會慢慢掌握,職場就像一個武林,只有地位越高,才能更好的生存,這是大家的野心;為了位置、為了榮譽,有人會用盡心機;而虛榮心,這些榮譽、這些位置除了讓你擁有更好的生活外,更多的會滿足虛榮心。

只不過我們不會如嶽不群一樣不擇手段,我們也不會像武俠世界裡一樣動輒殺人,但是,這生活本就是沒有硝煙的戰爭,你我也最終會越來越像嶽不群。


拾光尋貝


答 | 江隱龍

人沒有經歷足夠的歲月滄桑,是讀不懂嶽不群的;甚至很多頗有閱歷的人也讀不懂嶽不群。不是因為他們心地不好智商不足,而是他們沒有揹負上足夠的重擔,不懂得那樣的生活有多麼不易——當然,不是每一個都有機會背上如嶽不群那般的重擔的。

縱觀《笑傲江湖》,最苦男人的大約有二個,一個是林平之,一個是嶽不群。不過林平之是明苦:他全家被殺,大可以光明正大地報仇,生活的重心只要練武、變強、復仇就可以了;如果不是要努力在嶽不群眼皮底下求生存,林平之甚至不需要太高的情商與智商,他只要走一條哈姆雷特的路,卻不需要去思考“to be or not to be”這樣複雜而糾結的問題。所以林平之的苦是命苦,是少年之苦,但他心不苦。

而嶽不群的苦是暗苦,是中年之苦。華山派在他前一代就已經名存實亡了,但責任要他一個人擔,顯然他的武功又不足以支撐一個名門大派。他對內要防止劍宗傳人來“挑事”,對外要防嵩山派左冷禪的“收購”以及魔教的進攻;他自己武藝未能達到頂尖水平,而手下的弟子,大弟子令狐沖只能當一個浪子,如何能委以重任?二徒弟勞德諾又是半路出家,不路其心腹。之後的弟子,更無一人能扶上牆。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也還有路可走。令狐沖浪是浪了些,畢竟還是可教之子。但是之後的事態發展……令狐沖與魔教“勾結”、身陷青樓“風波”、開罪各路白道黑道中人,學會了一身不明不白的武功還死活不說是誰教的,這樣的弟子,不論是否好壞,總之是不能將其視為接班人了。嶽不群人到中年,本來要卸的擔子又卸不一去了。

但是劍宗的人又出現了,左冷禪又在步步緊逼,魔教也蠢蠢欲動。這一系列動盪再加上華山後繼無人,嶽不群的中年危機幾乎成了死局。唯一的破局方式就是練成比左冷禪還強的武功,於是最後的路……就是自宮練辟邪劍法。

林平之是苦,好歹還有個嶽靈珊心裡念著他。嶽不群的妻子甯中則最後都拋棄了他。這個男人揹負了所有的重量,作出了最大的犧牲,他得到了什麼?

他的一切都成了令狐沖的墊腳石。憑什麼?就因令狐沖是《笑傲江湖》的主角,就可以浪到最後武功第一名聲第一抱得美人歸?令狐沖這一生可擔負過什麼責任?以他的作風,又能肩負起什麼重擔?最後不過是隱遁江湖,笑傲風月,一人之樂一家之歡而已。

這個社會需要嶽不群,不需要令狐沖。嶽不群是成年人,令狐沖只是一個孩子,甚至都沒有林沖之成熟——他只是太幸運、太順利、太不懂得江湖險惡了。他如果能撐起華山,嶽不群又何至於此呢?


隱語


從來沒喜歡過嶽不群這角色。從開始到現在,對他討厭不變。

喜歡……或者說,理解嶽不群這個角色的人,或許有。嶽不群陰險詭譎,狡猾毒辣,並且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有人便以為,在艱難的社會環境下,學習一點嶽不群的深沉心思,未免不是件好事。

但是我認為,這些人都想得太單純了。

事實上,嶽不群的歷程無法複製,跟他學,也不可能獲得成功。因此,所謂喜歡嶽不群的人,都是脫離現實,甚至有點傻的人。

一,嶽不群能夠施展他的偽君子伎倆,得益於大多數人對他的信任。這種信任是怎麼來的?以社會學的角度去看,其實只有四個字:身居高位。

人,會對其他身居高位的、尤其是自己難以達到的程度的人產生敬畏,並偏向於信任他的言行。這是社會心理學的常識之一。

嶽不群的起點是華山掌門。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普通人想要達到嶽不群華山掌門那樣公認的社會地位,之前不知道已做了多少努力,之前的經歷已經變成那個人的發展資源,是無法徹底拋棄的。

當一個人有了公認的社會地位時,由於種種因素限制,根本不可能像嶽不群一樣做。因為那樣做,等於毀掉未來。

這一點,我相信成功者們會有體會,而那些從來沒成功過的人,我也知道他們不信,不過算了,反正我的話也不是說給那些這輩子碌碌無為的人聽的。

二,嶽不群的陰謀能夠成功,關鍵在於古代社會溝通環境的閉塞。大多數人之間難以及時互通消息,才使得嶽不群有機會騙人。

而在現代社會,不僅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很便利,更可以資源共享。只要有事情瞞著人,很快會被人察覺苗頭,看破端倪。

彌補謊話,比說謊話可要難多了。成功人士應該非常明白這道理,靠一個損人利己的秘密是不足以使人成功的,被人識破後還會攪亂現狀。也因此,現在都追求“雙贏”。

雖然小說裡那樣寫,但是,只靠一套辟邪劍法是無法穩坐五嶽總主的寶座的。這也是嶽不群的下場。

三,依靠這種手段,必然有自己揭破自己瘡疤的那一天。現代的人際環境,有這種情況的話,不論有多大本事也難以洗白。

嶽不群的做法其實並不聰明,他這只不過是心態扭曲而已,這對成功其實毫無任何幫助。喜歡他的人,八成性格也扭曲了。

順便我覺得,嶽不群這角色,還是曾江演的好多了。


純鈞LHGR


嶽不群這個角色,在剛出場的時候作為華山派掌門,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華山公司,曾經的華山公司作為五嶽的龍頭,現在卻被新的龍頭嵩山公司打壓,淪為一個隨時倒閉的小公司,作為公司CEO,如果嶽不群選擇得過且過,安心跟著嵩山大哥混,可能也還湊合,但是他不是一個湊合的人,他有野心,他有上任CEO的給的光大華山公司的重任,所以他會不顧一切的達到自己的目的,不管付出多少代價,只要成功你就昇天;其實這和現在人們對成功的渴望是差不多的,各種成功學講座,也是在宣揚這種思想,一定要成功哪怕不擇手段,不成功你就是屌絲,loser;成功了,你就是人生贏家,迎娶白富美,達到人生巔峰;所以說岳不群的心理反映了目前大多數人想成功發達的心理,喜歡也就不足為奇了……


大話機械


關鍵是我不相信令狐沖是為了保守秘密才不說出獨孤九劍的劍譜,甚至連思過崖其他門派招式都一點也不透漏。



如果你是被華山派培養了十幾年的大弟子,你就是這樣回報師門的。而且後期令狐沖更是私通別派,甚至是魔教。



不要說什麼魔教也有光明磊落的豪傑之類的,想想幾十年前魔教殺上華山,將幾大長老殺的殺,埋的埋。就好像是仇家跑你家裡,把你大舅,二舅,大姑夫二姑父都給殺了。你還能跟他們一塊把酒言歡。所以說站在華山派的立場上,令狐沖可是說是把能犯的忌諱都犯了,能做的死都做了。不把他武功盡廢,逐出門牆就不錯了。


盒盒美美一家人


都在說岳不群為了《辟邪劍譜》無所不用其極。但是這個東西其實是華山派劍宗氣宗大戰的根本原因。

當年華山派兩人在莆田少林寺的時候,偷看到《葵花寶典》,時間緊迫所以各自背一半,回去之後再一起對,發現驢頭不照馬嘴,而且互相覺得對方背錯了內容,於是有了劍宗和氣宗。最後林平之的爺爺來到了華山,假借莆田少林寺代表,質問當日背書的兩位華山派門人,卻被老奸巨猾的渡元禪師套話。然後出門轉身還俗 ,從此渡元禪師變身威震天下的林遠圖。還把華山有葵花寶典的事兒給散播到武林中去,引得魔教以十長老全死的代價,搶走了葵花寶典的。而華山派可以說全部高手死亡殆盡,只有一對青年俠侶坐鎮。(即嶽不群,甯中則)

嶽不群作為後代掌門人是不是應該第一步想盡一切辦法把自己的葵花寶典的找來?魔教打不過,壓縮版辟邪劍譜在林遠圖家,況且老賊已死,當年害得我師叔祖全軍覆滅,還使奸計騙得寶典,我該不該要回我祖上的寶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