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橋水鎮、霸城溢彩、 角樓疊翠、御景盎然|記西安漢城湖景區行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伴隨著清爽的秋風,我們一行來到了這次旅遊的目的地——西安漢城湖公園。

漢橋水鎮、霸城溢彩、 角樓疊翠、御景盎然|記西安漢城湖景區行

從漢城湖公園北門進來,是一道四連的漢闕門,為這座遺址公園的正門。其色彩鮮明、莊重,造型古典、華貴。中間二連闕為三層,兩邊為兩層,宏偉大氣,大門兩旁的紅色燈柱華美挺秀,對排成行。漢闕正中四枚大紅燈籠,高高掛起,門額上《漢城湖》三個金色大字,勁美醒目。門首兩側的楹聯亦是金色書寫,光鮮耀眼。上聯為“一水依城,疊萬頃平瀾,浸潤長安古月”,下聯為“四時成景,集千年底蘊,弘張大漢雄風”。

漢橋水鎮、霸城溢彩、 角樓疊翠、御景盎然|記西安漢城湖景區行

公園一共有七個入口,此次我們走的這個入口是公園的主入口。順著這條道繼續往裡走,呈現在我們眼前是一尊高大的銅像,先看到是銅像的背面,轉到前面看時才知道是漢武大帝的銅像。這尊銅像高大威武,磅礴之氣,直逼視線,令人震撼。在那高臺之上,這位中國歷史上顯赫一代的偉大皇帝,寬袍大袖,目光深邃,氣宇軒昂,他左手執劍,右手前舉,似在樾澤眾生,推行儒術於天下,表現出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據介紹,這尊銅像高21.5米,象徵西漢王朝215年的歷史。如此高大雄偉的塑像,還是首次看到,在漢城湖遺址公園裡豎起如此壯觀的漢武帝塑像,不僅是對這位為漢代歷史做出非凡建樹的帝王的褒讚,更重要的是對四百多年漢歷史、漢文化的宣傳和頌揚。

漢橋水鎮、霸城溢彩、 角樓疊翠、御景盎然|記西安漢城湖景區行

漢武帝銅像前,一片寬闊的水域映入眼簾湖面上許多遊船在水面上自由滑行,清清的湖水在秋陽的映照下,泛著細細的漣漪,閃著微微的銀光,湖水兩岸層層綠樹蔥鬱繁茂,寬寬的岸坡芳草茵茵,硃紅色的欄杆纖巧古雅,宛如一幅秀美的畫面。

漢橋水鎮、霸城溢彩、 角樓疊翠、御景盎然|記西安漢城湖景區行

原來,這個漢城湖前身為漢長安城的護城河。據史載漢惠帝元年修築漢長安城牆時,在城外建有一條寬35-45米、深3米的壕溝,即這條護城河,後又開發為漢代的漕運明渠。解放後不斷地修建,擴建為後來的團結湖水庫。水庫建成後,因長期接納城市汙水和雨洪,庫底汙泥淤積,庫水汙黑髮臭,嚴重影響了漢長安城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制約著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汙染著周圍環境和群眾的生活。2006年西安市領導做出決策,實施團結湖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他們以大手筆引灃河清水入庫,形成850畝的清水湖面,構築一千多畝的園林景觀,讓這個被人戲稱“衛生間”的團結湖水庫華麗轉身為美麗的“漢城湖”。後來又不斷地提升建設,使它成為弘揚和展示漢文化的一張亮麗的名片,一處傳播和享受水文化的旅遊新景點。

漢橋水鎮、霸城溢彩、 角樓疊翠、御景盎然|記西安漢城湖景區行

沿湖上行,兩邊綠樹成蔭,而且有人不是很多,這在國慶假期期間真是難得。有時尋著一小片草坪,席地而坐,面朝漢城湖,徐徐微風吹過,頭上婆娑柳枝隨風搖擺,不時篩下斑駁日光,那個清爽愜意,像詩又如畫,讓人流連忘返。

漢橋水鎮、霸城溢彩、 角樓疊翠、御景盎然|記西安漢城湖景區行

走過和平橋,我們來到水車碼頭,兩個巨大的水車正在從湖裡運送水到高處,仰望徐徐轉動的水車,想著古人的發明創造,不由得感嘆古人的智慧和漢朝一片欣欣向榮景象。

漢橋水鎮、霸城溢彩、 角樓疊翠、御景盎然|記西安漢城湖景區行

隨後我們坐電動觀光車來到了大風閣,大風閣是漢城湖公園標誌性的建築,是為紀念漢高祖劉邦而建的。其名字取意於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樓閣高60多米,地下兩層,地上七層,為漢城湖風景區的最高點。我們登樓去參觀樓內的各個展廳,全面瞭解了漢代歷史,感受到了漢文化的博大精深,探尋到華夏民族自“漢”以來的文化血脈是如何傳承和發展的。再去登高遠眺,景區美景盡收眼底,真是美不勝收。扶欄北望,碧波輕漾的湖面上,一道土黃色城牆,躍入視線,上面“漢長安城城牆東南角遺址”黑灰色的繁體字清晰可見。眾所周知,西漢定都為長安,漢長安城是我國第一個建制完整的帝國都城,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古代東方文明的重要標誌。漢長安城遺址是我國現存較完整的都市遺址,也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沿用時間最長的都市遺址。這裡留存的漢長安城城牆遺址,正是長安古文明的歷史見證。望著它不由讓人遙想,長安這座古城當年的輝煌,據說那時的漢長安城,足可與歐洲羅馬城相媲美,而且比羅馬城區還要大兩倍,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座國際大都市。

在大風閣前的大道上,漢代卓越的探險家、旅行家和外交家張騫,手執杖幡,領引著一隊車馬,浩浩蕩蕩地奔向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開啟了絲綢之路的偉大曆程,打開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及歐洲各國交往的大門,構建了漢與西方國家友好交往的橋樑。正如浮雕刻文所贊“壯哉張騫……鑿空西域,彪炳春秋,貫通絲路,馳譽神州,囊括天下之心,誠布四方,吞吐八荒之志,和諧萬邦。”在此面對張騫孔武的塑像,想到他對開拓絲綢之路及世界文明與進步所做的貢獻,油然而生敬意,我們一行幾人都情不自禁地走上前,欣然與他及他的駿馬、車隊合影。

漢橋水鎮、霸城溢彩、 角樓疊翠、御景盎然|記西安漢城湖景區行

別過張騫的車馬,我們向西前行,一座高臺矗立在眼前,臺上一尊塑像,手中託一大碗,巍然挺立,不知為何人。走到近前,看臺下說明,才知此臺叫“神明臺”,是漢長安城建章宮代表性的建築,為漢武帝所建造。臺上那位高大的塑像是金銅仙人,他手中所託之物為銅盤玉杯,為承接甘露,迎候神仙所用。站在臺前仰視,神明臺雖是按歷史記載縮微而成,但30丈高的塑像,在廣闊的藍天下,亦感覺高大宏偉,氣勢不凡,可見漢代建築水平之高,當時的皇室對仙道神明之崇拜。

漢橋水鎮、霸城溢彩、 角樓疊翠、御景盎然|記西安漢城湖景區行

從神明臺向前走不遠,就來到“角樓疊翠片區”。我們對這裡“天漢雄風”長卷浮雕,特別感興趣。它高5米,長達200米,是漢城湖公園的重要景點,也是西安目前規模最大的浮雕。它之所以稱“天漢”,是因為漢武帝有天漢的年號,加之天漢古指銀河,有浩浩宇宙之意。“雄風”則取劉邦《大風歌》之意境。這座花崗岩巨型浮雕,以“高祖立漢”、“出使西域”、“漢武雄風”、“史記文光”、“光武中興”為主題,通過漢代歷史、人物和典故,展示兩漢400年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輝煌成就。其中的張騫出使、班昭出塞、蘇武牧羊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典故,看來感到十分親切。巨型浮雕的刀力剛勁峻拔,線條清晰流暢、人物栩栩如生、圖案精緻真切,極具真實感和立體感。在此觀覽如同穿越時空,重讀兩漢歷史,既是遊覽又是學習,收穫頗豐。當我們在走近一組張騫出使西域的雕塑組圖景點時,這種真實感和親切感就更加強烈。

繼續西行,我們來到水磨碼頭,坐上畫舫,想體驗一下水上旅行的樂趣。畫舫載著我們一路西行,直到棧道碼頭。兩岸景色真是美不勝收,我們像遊行在碧波綠水中,又像遊行歷史畫卷中,真是陶醉了。

漢橋水鎮、霸城溢彩、 角樓疊翠、御景盎然|記西安漢城湖景區行

從公園走出,回味此趟漢城湖遊玩,對它所昭示的漢城湖遺址公園漢文化、水文化的深厚意蘊,多了一層切身的體味。從此,漢城湖美麗的身影和它的古風水韻將鮮活地留在我們一行人的記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