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0歲到82歲 毛主席究竟怎樣過生日?

從50歲到82歲 毛主席究竟怎樣過生日?

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出生於湖南湘潭縣韶山沖。1910年秋,17歲的毛澤東立志走出鄉關,並聲言“學不成名誓不還”。在隨後的革命生涯中,毛澤東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一樣,無暇於個人生活,更不必談過生日了。

延安時期,毛澤東為許多人祝過壽,可是卻拒絕別人為他做壽。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生活相對穩定下來,人們這時候想為毛澤東祝壽,但他依然堅持不過生日,還說:“不做壽。做壽不會使人長壽。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步入老年後,毛澤東似乎開始注意自己的生日,但他仍舊不接受別人的宴請,只是在每年12月26日這一天,邀請一些友人聚一聚,餐桌上沒有珍饈美味,更沒有壽星端坐、接受別人跪拜祝壽之類的舊俗。而毛澤東的生日也不是年年都過,過法也不同,一切由他自己決定,具有鮮明的“毛氏”特徵,既有趣又耐人尋味。

50歲生日:拒絕做壽

194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50歲生日。按照中國的習俗,50歲是大壽,理應好好慶賀一番。於是黨內一些同志提議為他做壽,藉以宣傳毛澤東思想。這年4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凱豐致信毛澤東,報告了這一計劃。這是毛澤東1910年離開故鄉以來,第一次遇到“生日問題”。

然而,當毛澤東看了凱豐來信後,他的第一反應是拒絕。經過認真考慮,毛澤東在4月22日給凱豐回信說:“生日決定不做。做生日的太多了會生出不良影響。目前是內外困難的時候,時機也不好。”在這封信中,針對凱豐所言“宣傳毛澤東思想”問題,他說:“我的思想(馬列)自覺沒有成熟,還是學習時候不是鼓吹時候;要鼓吹只宜以某些片斷去鼓吹(例如整風文件中的幾件),不宜當作體系去鼓吹,因我的體系尚沒有成熟。”

毛澤東對做壽之事明確拒絕,所以到了12月26日,延安各界都沒有什麼祝壽之類的舉動。

作為革命領袖,毛澤東拒絕為自己做壽,但他對許多老同志的生辰卻記掛在心,如對吳玉章、林伯渠、朱德、徐特立等,都用書信、題詞和其它形式熱情祝壽。他還邀請住地棗園村24位年過60的老人赴宴,為他們集體祝壽。

59歲生日:請來一個人,同吃清湯麵

1952年12月26日上午,毛澤東一醒來就吩咐衛士叫來他的保健醫生和行政秘書王鶴濱陪他吃飯。紫雲軒的過廳是毛澤東用餐的地方。王鶴濱到時,八仙桌上已擺了幾碟小菜,有醬菜、辣椒、腐乳和醬牛肉,都是廚師廖炳福按照湖南口味製作的。桌上沒有毛澤東經常吃的米飯和炒菜,卻多了清湯白麵條,兩隻中號高腳玻璃杯裡,已斟好了半杯葡萄酒。這種吃法,王鶴濱很少見,不免有些詫異。毛澤東從臥室走出,招呼王鶴濱入座。他舉起酒杯微笑著說:“王醫生,來,乾杯!今天是我的生日。”說完,一飲而盡。王鶴濱這時才知道毛澤東請他吃飯的因由,心中十分激動,趕緊說:“祝主席身體健康!長壽!”說完也一飲而盡。毛澤東又喝了一口酒說:“王醫生,咱們不祝壽,但是可以吃清湯麵,是吧?”說著,就要拿碗給王鶴濱盛麵條。王鶴濱急忙接過毛澤東手裡的碗,先給毛澤東盛了一碗麵條。

毛澤東拌著小菜吃得很香,高興地對王鶴濱說:“做壽是不會使人長壽的,對吧?人活百歲就不得了嘍!”這話是針對一位工作人員前幾天的話說的。當時,毛澤東聽了“祝您萬壽無疆”的話後說:“這是屁話,哪有活一萬歲的?”稍停,又說:“哪裡有什麼萬壽呀,人是不會活到萬歲的!”這時,王鶴濱想起前幾天毛澤東的秘書葉子龍曾請示:“主席,兄弟黨和外國首腦發來的祝壽電報怎麼辦?”毛澤東當即明確回答:“收下來,都不見報。”還補充說:“如果人家要問,為什麼沒有在報上發表他們的電文,就說這是我們國家的習慣。”

毛澤東的59歲壽辰,就這樣與身邊的工作人員簡單吃了一頓清湯麵度過了。

60歲生日:過了兩次

195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的“花甲”大壽。黨中央收到世界各國馬列主義政黨、友好團體和人士發來的賀電、賀信,熱烈祝賀毛澤東60大壽。毛澤東決定,對於這些賀電、賀信,一律不準公開發表。可是,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抑制不住對主席的敬仰之情,想給他祝壽。這天,中央辦公廳警衛科長申虎成很早就來到值班室,他走到毛澤東床前,把大家的心意報告給他,並祝他健康長壽。毛澤東聽後微笑著點點頭說:“謝謝同志們。”稍停,又對申虎成說:“你去備點酒,讓老廖師傅做4個菜,一個湯,請大家一起吃頓飯。”毛澤東還特別叮囑說,別忘了告訴燒鍋爐的工人和秘書同志們,請他們一起來。

這次簡樸的“壽宴”只有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參加,沒有他的親屬。當天毛澤東就啟程赴杭州,晚上住在西湖邊上的劉莊。這是建國後毛澤東首次來杭州,此後又多次來到這裡,杭州成為除北京外毛澤東住的時間最長的城市,而毛澤東每次來都說“又到家了”,他把杭州視作第二故鄉。毛澤東這次來杭州,一住就是兩個半月,第二年3月14日才回北京。主要工作是親自主持起草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毛澤東住下後,江青找到負責接待的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王芳說,主席不願意人家向他祝壽,但我們得有個表示。1954年元旦快到了,是否請浙江省委以慶祝元旦的名義,請主席吃飯,並以此向主席表示祝壽。但不要說“祝壽”、“長壽”什麼的,意到話不到,免得主席不高興。浙江省委立即去籌備。12月30日晚,毛澤東高興地赴宴。餐桌上除了酒菜外,還擺放了花生、紅棗和麵條;意為慶祝華誕。席間氣氛熱烈愉快,大家輪流向毛澤東敬酒,他高興地一一回敬。毛澤東平時很少喝酒,那晚卻喝了不少。酒宴最後,毛澤東面前還有4杯斟滿的茅臺酒沒有喝光,他就衝王芳說:“你喝了吧,別浪費。”王芳遵命,一掃而光。

69歲生日:作詩設家宴

1962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69歲生日,他比較看重這個生日。此時,他的心情是沉重的,緊張的。因為中蘇兩黨積累下來的政治分歧和矛盾經過一段緩和之後,1962年底又緊張起來。一些歐洲國家的共產黨相繼召開代表大會,在蘇共的指揮下發聲明,作決議,結夥攻擊中國共產黨。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毛澤東冷靜地觀察動態,分析情況,謀劃對策,佈署論戰。論戰文章的觀點、題目、思路,以及發表方式、時間,都是毛澤東親自審定的,投入了許多精力。此外,西方一些帝國主義國家也趁機瘋狂地反華。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毛澤東迎來了他的69歲生日。酷愛詩詞的毛澤東把這一階段蓄積在心中的思想情感,以詩的形式噴發出來。這天,他寫了一首《七律?冬雲》:“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可以想象,當毛澤東寫完這首詩時,一定是壯懷激烈,豪情滿懷。

其實,這次生日毛澤東是當作70歲(虛歲)生日過的,這是中國舊時計歲的習慣。他向來對自己的生日漠然,但這次卻不同。也許是想到了“古稀”之年,是大壽,所以他決定舉辦一個小型家庭壽宴,這是前所未有的。

生日這天,毛澤東在菊香書屋備了兩桌便飯。參加壽宴的除了毛澤東的親屬之外,他還邀請了4位80歲以上的老人。其中有3位是他的湖南老鄉:章士釗、程潛、王季範,另一位是葉恭綽。毛澤東考慮到這些朋友年事已高,所以發請柬時關照,每位來客可以帶一位子女來。章士釗帶了女兒章含之,程潛帶了長女,王季範帶了孫女王海容。毛澤東同4位老人同席,晚輩則與他的親屬一桌。飯前,毛澤東同4位老人談笑風生,談古論今。他還問到客人晚輩的生活、工作情況。當他聽說章含之在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任教時,風趣地說:“年紀不大,硬是老師哩!”接著說:“你來教我英語行不行?”章含之忙說:“我的英語水平低,不敢教主席。”毛澤東哈哈大笑說:“怕什麼,我的水平很低。”壽宴一個多星期後,章含之去教毛澤東學英語,每週一次。

70歲生日:辦了一次“像樣”的家庭壽宴

196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70歲大壽。古云“人活七十古來稀”,加上此時全國經濟形勢明顯好轉,中蘇論戰初獲勝利,毛澤東心中充滿喜悅。他主動提出,自己出錢辦酒席,設家宴請大家,一起過這個生日。

宴席設在頤年堂,時間定在12月26日晚上。對於吃什麼菜,喝什麼酒,請什麼人參加,設幾桌菜等,毛澤東都作了具體交代。從12月25日下午開始,毛澤東的生活管理員顧作良就與廚師們一起,討論制定菜譜。他們決定不搞什麼山珍海味,也不上什麼名貴酒水,準備一些毛澤東平時愛吃的普通菜餚,再增加幾道有祝壽意義的菜,做一桌既普通又有慶祝意義的宴席。他們把這個方案報上去,得到了毛澤東的批准。12月26日,毛澤東廚房的兩位廚師,加上從服務科請來的一位廚師,就開始了緊張而忙碌的準備。晚上7時,宴會正式開始。廳內燈光明亮,洋溢著喜慶氣氛。毛澤東與身邊的工作人員同席,他的親屬們坐另一桌。大家推杯換盞,歡聲笑語,同祝毛澤東健康長壽。毛澤東站起來笑著舉杯答道:“謝謝,大家健康長壽!”然後喝下一口酒,大家鼓掌慶賀。

慶壽家宴結束後,毛澤東提出要與每個人照相留念。這天晚上,毛澤東沒有講更多政治性的話,但始終微笑,流露出少有的輕鬆愉快;人們也沒有說許多祝壽詞,但從心底真誠地祝他健康長壽。

毛澤東的大女兒李敏和丈夫孔令華、侄女毛遠志和丈夫曹全夫及他們的女兒曹立亞、毛澤東的表侄孫女王海容,都來看他,毛澤東顯得很高興。飯後,他還特意穿了那身淺灰色的中山裝,興致勃勃地與孩子們一起照相留念。

71歲生日:規模最隆重的一次生日

1964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71歲生日。這次生日過得很特別,是應大區書記們的要求,他自掏腰包,不讓子女參加,在人民大會堂的小餐廳請了30多人吃飯,規模算是“空前絕後”了。

在12月2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上,毛澤東與劉少奇就“四清”的性質問題發生了爭論,幾天後就是毛澤東71歲生日。幾位大區書記想通過某種方式,緩解會上的緊張氣氛,就鼓動陶鑄勸毛澤東在生日那天請客。毛澤東說,以前有規定,中央領導人不做壽。陶鑄說,不是做壽,就是要你拿稿費請客。毛澤東只好說:“你們都要我請客,那我就請吧。”

參加12月26日晚宴的名單是毛澤東親自定的,有中央領導同志、各大區主要負責同志及少數部長、勞模、科學家。領導人有周恩來、朱德、董必武、陳毅、賀龍、薄一波、陸定一、彭真、鄧穎超、曾志等;勞模有董加耕、陳永貴、邢燕子、王進喜等;科學家有錢學森等。周恩來按照毛澤東的意思,安排幾位科學家和勞動模範與毛澤東同坐主桌。

當天,毛澤東到得比較晚,他一進來,大家起立鼓掌。坐定後,毛澤東宣佈說:“今天既不是請客,也不是祝壽,而是實行‘四同’,我用我的稿費請大家吃頓飯。我的孩子沒讓來,他們不夠資格。這裡有工人、農民、解放軍。在一起不光吃飯,還要談談話嘛!有些人一摸到點東西就翹尾巴,這不好。摸到一點東西不要翹尾巴,摸到兩點三點也不要翹……現在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剛開始,有人翹了尾巴怎麼樣呢?我沒有蹲點,沒有發言權也要說,錯了,大家批評。帝國主義、修正主義說我是‘教條主義’,就算‘教條主義’吧。‘教條主義’什麼時候變?一萬年也變不了。我們寫文章打仗,不會死人的。”毛澤東挨個問了董加耕、陳永貴、邢燕子的情況後,說:“像大學裡那些書,越讀越蠢。《三俠五義》、《聊齋志異》等等,越讀越蠢。我的孩子就是的,一個已經下農村了。今天我沒有請他們吃飯,他們不夠資格。他們是吃蜜糖長大的。”

開始上菜了,因為是分餐制,所以每道菜裝在一個小搪瓷盤中。第一盤先端給了董加耕,董加耕禮貌地讓給了毛澤東。毛澤東說:“謝謝!”他又對董加耕說:“你年輕,是從農村來的,多吃一點。”毛澤東又問他:“你是哪裡人?”董加耕說:“江蘇鹽城人。”“你是蘇北鹽城人,知道鹽城有‘兩喬’嗎?”董加耕猛一愣,心裡想:我們那裡是水鄉,橋很多,怎麼說只有‘兩橋’呢?他一時沒有聽懂這問話的含意,只是盯著毛澤東不答。毛澤東知道董加耕沒聽懂,便提示說:“‘兩喬’,他們都很會寫文章。”董加耕一下子想了起來,便高興地回答說:“我知道,他們是我的同鄉胡喬木、喬冠華。”毛澤東高興地笑起來。

據參加這次宴會的薄一波回憶說,毛澤東批評把“社教”運動的性質說成是“四清”與“四不清”,並指出黨內外矛盾交叉的觀點是非馬克思主義的。當他談到黨內產生修主主義的危險時,“席間鴉雀無聲”。

最後一個生日:麵條全碎在鍋裡

1975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82歲生日,也是他最後一個生日。這天,毛澤東特地請來了以前在自己身邊工作過的幾位同志。一早,毛澤東的女兒李敏、李訥和護士長吳旭君、秘書張玉鳳等人也來到中南海游泳池,毛澤東的居室立刻傳出了歡笑聲。

這次生日,餐桌上也很簡單,只是比平時多了幾樣菜。負責毛澤東生活事務的吳連登給田樹濱師傅打電話的時候,田師傅正在電話機邊守著。田樹濱是中南海的麵點師傅,麵食點心做得特別好。毛澤東生日的長壽麵,每次都是他擀的。田師傅接起電話說:“喲,你現在才來電話,今天是主席生日,我一直守在電話旁邊哩。”吳連登說:“你過來吧。”田師傅拿上廚具來到毛澤東的廚房。沒多久,毛澤東說要吃飯。田師傅把麵條下入沸滾的鍋裡,但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麵條全碎了,一節一節的,沒有一根是整的。這一幕驚呆了毛澤東廚房的龐師傅、於師傅和吳連登。田師傅流著淚說:“不得了了!從來沒有這樣的事,我這輩子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麵條。”吳連登也感覺到十分意外,他暗想:麵條碎在鍋裡,這是天意,還是巧合?說不出是什麼道理,但這的確是毛澤東最後一個生日發生的事。

毛澤東吃飯的時間短,菜又不多,只等吃壽麵。再擀麵條肯定來不及了,吳連登當即決定:煮掛麵。幾十年後吳連登說:“主席臨終也不知道這件事,他哪裡知道這最後一碗長壽麵不是手擀麵,而是掛麵。但他吃得還是很香。”這頓生日飯,毛澤東還喝了胖頭魚湯,他高興地說:“胖頭魚湯好香噢!”吃的時候,他堅持自己用勺舀湯喝,不讓別人幫忙。

毛澤東的這個生日,金日成送來了朝鮮的大蘋果表示祝賀。這些蘋果,裝在竹製的圓形果籃裡,籃子的把上綴著兩個紅色緞帶,上面有金日成用朝文親筆寫的“祝毛澤東主席長壽”幾個字。毛澤東見了老朋友送的禮物,自然高興。他拿出一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端詳片刻,然後對身邊的人員說:“這蘋果,留下兩個,其它的你們分著吃吧。”在分享中,毛澤東過了他人生中最後一個生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