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陝西的世界遺產數量不多呢?

元嘉273


一、國際與國內競爭激烈

世界遺產的審核是非常嚴格的,一次被否決想要進下次名單就已經很難了。近年來,世界遺產委員會提高標準,對於小國遺產有著一定的傾斜,對於中國遺產開始打壓。中國目前在世界遺產項目上已經達到53項,僅次於意大利54項,可謂是世界遺產大戶。從今年的泉州刺桐港、貴州梵淨山遭遇滑鐵盧可見一斑。



為解決世界遺產類型不平衡、區域分佈不平衡、時代分佈不平衡的問題,先後數次調整申報規則。2016年通過決議實行新的“限額制”:最多每年審查每個締約國的1項申報項目,每年審查申報項目由45項降至不超過35項,並且更多鼓勵自然遺產、混合遺產、跨國項目的申報,向世界遺產數量過少的國家、新近加入《世界遺產公約》的國家、若干年內未申報的國家傾斜。新“限額制”將於2018年開始執行,中國等世界遺產數量較多的國家在今後的申遺道路上將因此而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想要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就必須先在國內進行一輪淘汰賽。首要條件就是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預備名錄》,每十年修訂一次。而且,中國每年僅有兩個名額。中國的自然、文化遺產數不勝數,競爭十分激烈,各個省份卯足了爭勁。中國向來比較喜歡搞平衡主義,自然不會讓一省佔據大頭資源。同時,對於申報項目也十分謹慎,一定是推選把握比較大的、通過率比較高的項目。畢竟,如果失敗了,將浪費本年度一個重要名額,同時失敗項目基本可以打入冷宮了,畢竟之前已經出現過這種事情。

雖然陝西是文物大省,自然資源也十分優越,但國內其他省份的條件與法寶絲毫不比陝西差。單個項目現在地位很難,多個省份捆綁申請同一個項目會容易獲得推薦與通過。比如2014年的大運河、絲綢之路,未來的比如茶馬古道、中國明城牆、中國江南水鄉古鎮等集體線路、影響比較大的會獲得優先權。



同時,相關省份的政府是要做出努力的,比如成立某某項目申遺工作小組,這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去編制項目資料,並不是說做幾十頁ppt那麼簡單。而陝西近年來並沒有熱衷於該項目的推進,相對於東部的江蘇來說,一個是加速推進,一個是毫無作為。

比如陝西能夠申請王牌自然遺產項目—秦嶺,在保護區內還有違建別墅,都經過多年報道了,至今仍未解決。近來有報道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家族墓地變成了菜地,可見保護意識和力度有多差!不缺帝王將相之墓,缺的是文化遺蹟保護。而江蘇,目前在推進南京明城牆、海上絲綢路和蘇州江南水鄉古鎮等三大項目不遺餘力,大會不斷,活動不斷。從官方態度上即可說明問題。



二、陝西有哪些項目能夠衝刺世界遺產?

陝西是中國歷史上巨無霸的存在,主打文化遺產項目。目前僅有三個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分別是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1987年長城陝西段,2014年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網。其中,在絲綢之路項目上,陝西入圍了7個點,分別是: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張騫墓、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彬縣大佛寺石窟。可以說,古都西安最有資格的項目已經被分發殆盡。而一些重要的、規模比較小的項目未來會作為絲綢之路項目的補充而加入



明年的名額已經確定,分別是杭州良渚遺址、中國渤海灣和黃海海岸線候鳥保護區第一期兩大文化、自然項目的代表,而這兩大項目明年進入世界遺產名單是板上釘釘的。

那麼陝西有哪些項目入圍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預備名錄呢?小編查看2017年公佈最新項目,有以下3處。也就是說下一個10年裡,中國申遺的項目共61個,陝西入圍了3個,陝西以3敵58,未來至少能進一個,可能性最大的就是中國明清城牆。

1、山陝老民居:該項目與山西聯合申遺,陝西省的是著名的韓城黨家村。以前是黨家村準備單獨申遺,2008年就入選了,如今還待在榜單內。



2、中國明清城牆:該項目是中國十座城市聯合申遺,由南京牽頭,陝西入選的是西安古城牆,通過的可能性更大,預計在五年內。但西安古城牆遭到商業破壞,可能會有一定阻力。近來有陝西專家揚言西安古城牆要退出這個項目,如果單獨申遺遙遙無期。



3、華山

:該項目華山單獨申遺,而且要申請雙遺。從2001年就進入了預備名單內。近年來,名山單獨申遺難度比較大,今年的梵淨山就被刁難。五嶽裡山東泰山和河南嵩山都已經成功了,華山如果組個五嶽,競爭力更大,比如泰山擴展項目為五嶽。



其實,在小編看來,陝西的秦嶺自然保護區、漢唐帝陵、法門寺地宮、陝北丹霞等處皆有資格入圍。秦嶺自然保護區可申請自然遺產,漢唐帝陵可申請文化遺產,法門寺地宮可作為絲綢之路的補充項目,陝北丹霞可作為中國丹霞的補充項目。


慵懶國王


世界遺產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授予,應該說是古遺蹟遺產的最高榮譽,到今天為止我國共有53項世界遺產,這些遺產集中代表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景。陝西省作為我國第一批擁有世界遺產的地區之一,為什麼世界遺產這麼少呢?

有很多人說陝西曆史悠久,但是相比於河南,山東、山西和河北地區,陝西的歷史一點也不悠久,舉個例子當陝西最早的城市周原誕生時,河南有5個以上的城市已經是當時的古都,河北和山東也都有商朝都城,所以相比於中原地區來說,陝西的歷史算不上悠久。

有人說陝西曆史文化深厚,這裡面應該絕大部分由陝西唯一的古都西安貢獻,然而作為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其歷史文化底蘊相比於洛陽尚且不如,更何況河南省內還有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商都鄭州等。所以陝西說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與隔壁河南相比也差很多。

所以說陝西在歷史文化方面與河南省有很大差距,應該與山西、河北和山東在一個水平,但是在世界遺產方面陝西還沒有這幾個省份多。

小編認為,主要是陝西在歷史文化方面的發展方向有問題,首先是陝西省以旅遊為首要目的,忽視了對文物古蹟的保護力度。舉個例子陝西西安市的5A級景區有四個,除了兵馬俑和剛剛成為5A景區的碑林城牆,其他兩個都是人造景區,而開成石經的搬遷,杜牧墓變菜園子都是今年文物保護的熱點話題,由此可見陝西省的文化遺蹟保護是“惟利是圖

其次則是陝西省在文物保護方面“不務實”,陝西省著力打造“長安”符號,通過宣傳打造西安四大古都之首,世界四大古都等等頭銜,在這方面可謂下足了功夫。讓今天的人們覺得西安就是世界級古都,兵馬俑就是世界八大奇蹟。然而撥開陝西省的這些“雲霧”,我們發現陝西省對於真正有價值的“世界遺產”並不上心。至今為止陝西省三個世界遺產,除了中國第一批世界遺產兵馬俑是完全屬於陝西,其他兩個長城和絲綢之路,陝西省只是有其中的遺產點,可以說陝西省沒有主動獨立申請世界遺產。順便說一句陝西華山作為申遺備胎達25年之久,陝西絲綢之路與兵馬俑兩項世界遺產申請時間間隔了27年!

由此我們可以說,陝西世界遺產少,不是因為陝西經歷的戰爭多,也不是陝西曆史遺蹟少,關鍵是陝西文物保護和文化宣傳方向的問題,網紅城市和文化城市從來都不可能共存,魚和熊掌焉能兼得



雲星午夜


其實,原因很簡單。

眾所周知,陝西曆史遺址比較多,從頭條眾多宣傳西安的營銷號就可以看出來,代表有:

兵馬俑;大小雁塔;華清池;黃帝陵(大腳印、手植柏);西安城牆;鐘鼓樓……

而世界文化遺產,我們會尷尬地發現只上榜三個:

長城、兵馬俑、絲綢之路(而且其中兩個,而且長城、絲路還是與其他省份共享)。

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西安媒體騙得了國人,卻騙不了老外:

一、西安城牆。

西安古城牆,是八十年代日本出錢按照明城牆大致位置建的文物。

同時期建設的,還有南京大屠殺死難三十萬同胞後,西安給日本人安倍仲麻侶立的紀念碑。

二、大小雁塔。

真正的大雁塔早已倒塌,現在看到的,最多是明朝外面套的一層外殼。

至於是不是像西安城牆一樣,一塊明朝磚都沒有,我看大概率連明朝文物都不是。

三、華清池。

難以想象唐朝人在鋼筋混凝土水池裡的景象。

四、黃帝陵。

在西安無數人的努力下,黃帝的大腳印遺址,終於被西安人找到了!

古柏參天,在西安無數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有五千歲的黃帝手植柏遺址,終於被西安人找到了!

五、鐘鼓樓。

我就想問問,鐘鼓樓已經是第幾次施工了?位置都跑了十萬八千里吧?

西安人口中的“歷史”(作假),從:

西安給日本人安倍仲麻侶立紀念碑;

“西安肉靈芝太歲”;

自封世界四大古都(世界四大古都是西安人自封的。你去查羅馬資料,能找到聯合國認定世界四大古都算我輸);

西安古城牆作假(西安古城牆,是八十年代日本出錢按照明城牆大致位置建的文物);

藥家鑫、葛萬銀、張曉、安翔,就可見一斑。



用戶67724358697


你這名單太老了。

現在至少有長城,秦陵,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大明宮,未央宮,彬州大佛寺,張騫墓,鄭國渠等都是世界遺產。


龍井茶葉虎跑水


歷史悠久並不能說明世界遺產數量就多,有些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被破壞,沒有得到很好地傳承。加上,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需要一定的程序,符合一定的條件,有一定的社會價值,不是單一的歷史悠久就可以評的。


驢悠悠


因為你不是陝西人


夢迴大唐110163616


陝西處祖國西部,歷史深厚,由於處於西北區風沙侵蝕加上歷史上戰亂頻繁,雖有八百里秦川美稱但留給現代人的遺產特別是世界遺產並不多。


莽山老兵



東邪之女


陝西自然歷史文化遺產並不少,關鍵是需要政府按照標準去整理和申報,還需要財政做支撐。


竒飛


陝西省13朝古都,八百里秦川大地,陝北,陝南,地理位置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