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經39座隧道 除冰、除雪都是高科技

昨日清晨6時17分,D8501次高鐵從哈爾濱火車站出發,6時35分便經過第一站新香坊北,8時20分便抵達終點站——牡丹江,由於11個車站每站都停,該趟列車運行時間為2小時03分。哈牡高鐵正式開通後,由於站停不同,站停少的高鐵列車,最快1小時30分便可抵達。哈牡高鐵之快令人感嘆。這速度的背後,是多重高科技堆砌起來的高速鐵路。

全線293公里除冰、除雪都是高科技

初冬的哈牡沿線白雪皚皚,高鐵最高時速達到250公里,這背後有高科技防雪措施作為保障。

哈牡全線293公里安裝79處防災減災預警設施,自動檢測風量、雨量、雪量,向鐵路局調度指揮中心發佈實時訊息,由調度下達命令提示動車組司機適當採取減速甚至停車措施,確保高鐵的行車安全。

另外,鐵路部門準備了高速除雪車,在大雪天氣先於高鐵列車進行除雪。同時,還採用無人機對隧道口等重點部位進行巡查。

哈牡全線的道岔處都安裝了自動溫控裝置,當軌道上雪量及溫度達到一定值時,將軌道加熱10℃至20℃,最高可加熱到30℃,將道岔區的冰雪烘乾。

19項改造打造“高寒戰士”

為了抵禦嚴寒,哈牡高鐵動車組經歷了19項高寒改造,號稱“高寒戰士”。

哈爾濱動車段技術工程師李毅忱說,動車組的車體結構、電氣系統、制動系統、給水衛生、門窗設備、轉向架6個系統進行了19項高寒適應性改造,能夠滿足-40℃高寒環境要求,可以在風、沙、雨、雪、霧霾等天氣,鹽霧、酸雨、沙塵暴等惡劣環境下運行。

李毅忱舉例,一方面,動車組在車頭部“鴨嘴”進行改造,防止凍結。另一方面,對旅客上下車的車門進行改造,在門板內側設集水槽,防止冷凝水流入下導軌造成凍結影響側門開啟。最重要的一點,是對車下的制動系統也就是“車閘”進行防寒改造,保證高鐵車體可以及時停車。

兩個小時穿行39個隧道

過隧道可以感到“耳壓”,這是因為列車高速進入隧道所致。據哈爾濱工務段黨委宣傳助理關明月介紹,哈牡客專全線有39座隧道。從哈爾濱出發,經過的第一座隧道是鮮豐隧道,長4345米,進入這座隧道也就進入了玉泉隧道群。

哈牡全線有多個隧道群,其中玉泉隧道群就有12座隧道,間隔最密隧道的間距只有300米,乘坐動車剛出隧道見到一線天,就進入了另一座隧道。

除了玉泉隧道群還有帽兒山隧道群、虎峰嶺隧道群等多個隧道群。其中全線最長的隧道是虎峰嶺隧道,全長8755米,即便高鐵以250公里的時速經過這個隧道也需要長達2分鐘的時間。最後一座隧道是愛民隧道,通過這座隧道車輛便抵達了牡丹江車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