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建築大學怎麼樣?

藍染惣右介9597506


最近正在受邀對遼寧的高校進行研究,藉此機會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希望能對有意報考瀋陽建築大學的高考考生、考研考生和家長們有有所幫助。

瀋陽建築大學(是以建築、土木、機械等學科為特色,以工為主,工、管、理、文、農、法、藝術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省部共建高等學校學校前身為1948年創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軍工部工業專門學校。

師資力量

學校設有17個學院(教學部),現有教職工1700餘人,其中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58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專家2人,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及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教育部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4人,遼寧省攀登學者、特聘教授12人,遼寧省級教學名師14人,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及遼寧省創新團隊9個。

學科建設

1)學科點數量:

· 博碩士學位授予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土木工程、建築學、機械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

二級學科博士點(31個):

岩土工程
結構工程
市政工程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橋樑與隧道工程
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
土木工程材料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建築歷史與理論
建築技術科學
城市設計及其理論
室內設計及其理論
建築遺產保護及其理論
機械設計及理論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電子工程

車輛工程
微機電工程
城鄉與區域規劃理論和方法
城鄉規劃與設計
城鄉規劃技術科學
社區與住房規劃
城鄉歷史遺產保護規劃
城鄉規劃管理
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
園林與景觀設計
地景規劃與生態修復
風景園林遺產保護
風景園林植物應用
風景園林技術科學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設計學

2)重點學科:

建設部重點學科(5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材料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遼寧省重點學科(6個):建築設計及其理論、結構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市政工程

遼寧省“提升高校核心競爭力特色學科建設工程”重點學科(4個)

一流重點學科:土木工程、建築學、機械工程

優勢特色重點學科:材料學

遼寧省高等學校一流特色學科(5個):土木工程、建築學、機械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

教學建設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建築學、土木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遼寧省國際化試點專業(1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遼寧省示範(特色)專業(9個):建築學、城市規劃、土木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給水排水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程管理
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房地產開發與管理、風景園林
遼寧省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5個):土木工程、建築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
遼寧省重點建設專業(2個):工程管理、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科研機構

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檔石材數控加工裝備與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瀋陽建築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建設部重點實驗室:

建築生態物理技術實驗室
結構工程實驗室
機械電子工程實驗室
材料檢測與分析技術實驗室
建築智能技術與系統實驗室

遼寧省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建築生態物理技術與評價實驗室
遼寧省建築結構工程實驗室
遼寧省數控機床主軸系統實驗室
遼寧省建築節能與室內環境控制實驗室
遼寧省飲用水水質安全保障實驗室
遼寧省新型建築材料製備技術實驗室
遼寧省城鄉規劃信息技術與生態預警實驗室
遼寧省城市建設大數據管理與分析實驗室

遼寧省工程實驗室:

高檔石材數控加工裝備與技術工程實驗室 寒地綠色微氣候風景園林工程實驗室 養老產業建築信息工程實驗室 遼寧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結構工程實驗室 機械電子工程實驗室 市政與環境工程實驗研究中心 新型建築材料製備與檢測技術實驗室 岩土與道路工程實驗室 現代建築工程裝備與技術實驗室

遼寧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遼寧省異型高聳建築工程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遼寧省異型石材數控加工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遼寧省新型建築材料製備與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遼寧省城鎮區域生態構建與管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遼寧省建築節能與室內環境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遼寧省現代建築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遼寧省低碳環保路面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有態度的童桐


說到瀋陽建築大學,雖然我沒去過,但是身邊的朋友有好幾個畢業於那裡。這樣吧,借用我的好朋友的一篇短文帶大家感受一下她眼中的建大~



“是誰把迷人的畫卷,鋪展在瀋水之南。老校門上錈刻風雨,建築長廊托起燦爛……”至今還記得開學典禮上田老師教全校新生唱校歌的場景,轉眼我都已經大四,“畢業”的字眼格外刺眼,臨近分別,也越來越捨不得建大的一草一木,一點一滴。

早上,伴著春日熹微的晨光,我們集結在操場,伴隨旋律做著以後不會再做的第八套廣播體操;飯後,我們穿越亞洲第一長廊,走進教室,開始新一天的知識洗禮;中午,踏著校歌的節奏,穿梭於建大獨有的稻田,欣賞著夏日的荷塘;午後,腳踩落葉悠閒散步於校園,與孔雀、梅花鹿say hi!與楓葉、銀杏合照;傍晚,遠處分不清是大學生還是小孩子的一群,堆雪人、打雪仗,直至太陽落山有些人依舊興致未盡,生怕再也見不到這北國的雪。

建大的生活,有人覺得忙碌瑣碎,有人覺得瀟灑自由。如今,大抵都覺得一年恍若一天,一步走過一季。我們心懷不捨,心懷感恩,願砥礪前行,回饋母校,願建大每一個春夏秋冬都更加燦爛。

“建大學子,天下棟樑,我們用藍圖描繪壯麗的明天!”





撫順身邊事



瀋陽建築大學是以建築、土木、機械等學科為特色,以工為主,工、管、理、文、農、法、藝術等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省部共建高等學校,原隸屬於國家建設部,2000 年在國家辦學管理體制調整中劃歸遼寧省管理。2010年,遼寧省政府與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北京簽署了共建瀋陽建築大學協議,為學校創建有特色、高水平建築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進一步密切學校與行業及行業主管部門的聯繫搭建了新的平臺。


學校位於瀋陽渾南新區的主校區佔地面積 1500畝,建築面積 48萬平方米。主校區規劃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規劃佈局合理,建築形式現代、質樸、簡練,功能設施齊全。教學區為網格式、具有東方文化底蘊的庭院組合,有利於資源共享和學科交流。一座長達 756 米的亞洲第一長廊將教學區、圖書館、實驗區、辦公區、生活區等巧妙地連接在一起,形成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學校擁有開放式圖書館、國內首座建築博物館、多功能體育中心(包括:游泳館、籃排球館、乒乓球館、體操館、文娛館等)、網球訓練中心、方便快捷的校園數字信息化平臺。學校校園獲得國家“2008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學校設有17個學院(教學部),現有教職工1700餘人,其中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479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人,中組部“千人計劃”入選者、國家特聘教授以及遼寧省攀登學者、特聘教授10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及全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6人,國家級和省級教學名師12人,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及遼寧省創新團隊9個。學校目前有各類在校生19000餘人,其中本科生12000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2800餘人。

學校現有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涵蓋31個二級學科點(學科方向),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1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涵蓋95個二級學科點(學科方向),涵蓋工、管、理、農、法、藝術等6個學位門類。學校有建築學、城市規劃、風景園林、工程、工程管理、翻譯碩士等6個專業學位類別,並涵蓋建築與土木工程、機械工程等10個領域。學校為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單位。學校有二個國家級科技平臺,有1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8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土木工程、建築學、機械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等5個一級學科被評為遼寧省高等學校一流特色學科。我校在全國第三輪一級學科評估中,土木工程、建築學、機械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件工程等6個一級學科位列遼寧省屬高校第一名或並列第一名。

學校本科教育包括7個門類下24個專業類,共46種專業。我校於2006年9月以“優秀”的成績通過了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建築學、城市規劃、土木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和工程管理專業以最長有效期通過了國家的專業教育評估。建築學、土木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和工程管理等6個專業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學校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及工程管理7個專業獲批遼寧省首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優勢特色專業。學校還擁有23個省級特色(示範)專業、改革試點專業和重點建設專業。在遼寧省已開展的在遼高校本科專業綜合評價工作中,我校共參評專業28個,其中6個專業排名第一,21個專業排名進入前五名。我校數控機床主軸系統創新團隊被評為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土木工程材料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機械設計與製造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和工程管理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土木工程材料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盛京宮殿建築》被評為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工程管理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被評為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我校是教育部確定的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現有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8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我校學生多次在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學校招生範圍覆蓋31個省區,其中在22個省區為一批次錄取。學校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培養高水平運動員試點單位之一。學校2002~2014年的本科和研究生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在遼寧省高校名列前茅。

“十一五”以來,學校獲得科技總經費6.19億元,累計科研立項3600餘項,其中國家和省部級1200餘項。147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科技發明獎4項,國家專利金獎1項,國家專利優秀獎1項。2004年以來學生申請專利數年均超過百項,列遼寧省高校前茅。學校承擔國家和省級教改立項160項,教改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45項。“一般工科院校本科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獲國家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學校於2005年、2008年連續2次被評為全國“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瀋陽建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入編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瀋陽建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學校圖書館館藏圖書150餘萬冊。

學校與美國邁阿密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及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或科研、合作辦學關係,是國家教育部選定的招收國內訪問學者單位,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首批可以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學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招收院校,是遼寧省政府外國留學生博士獎學金生招收院校,是遼寧省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和遼寧省幹部教育培訓基地。“中芬(北歐)木結構節能環保別墅建築示範項目”和“中德建築節能示範項目”搭建了高端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學校與羅馬尼亞特來西瓦尼亞大學共同建立了孔子學院。


學校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秉承“嚴謹治學、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和“博學善建、厚德大成”的校訓,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不斷深化各項教育教學改革,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為建設特色鮮明、行業領先的創新型建築大學而努力奮鬥!


慕凌寒墨


瀋陽建築大學(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是以建築、土木、機械等學科為特色,以工為主,工、管、理、文、農、法、藝術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省部共建高等學校,是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100所重點建設大學之一、“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入選高校、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前身為1948年創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軍工部工業專門學校(東北兵工專門學校),幾經變遷,曾先後改建為東北建築工程學校、瀋陽建築材料工業學院、遼寧省建設學院等。瀋陽建築材料工業學院於1960年6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工程部列為部屬重點高校。2004年5月正式定名為瀋陽建築大學,沿用至今。

全國第三輪一級學科評估中,土木工程、建築學、機械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件工程等6個一級學科排名全國前列,位列遼寧省高校第一名或並列第一名,建築、土木類專業教育水平走在全國前列。[1]

截止2014年9月,學校佔地面積1500畝,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累計藏書150餘萬冊;全日制在校學生19000餘人,其中本科生12000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2800餘人。[2]

中文名

瀋陽建築大學

英文名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簡稱

沈建大

創辦時間

1948年(戊子年)4月

類別

公立大學

學校類型

理工類

屬性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省部共建大學

所屬地區

遼寧省瀋陽市

現任校長

石鐵矛

知名校友

李永安,王寧,陳志列、李宏男

主管部門

遼寧省人民政府

碩士點

95

博士點

31

博士後流動站

2

校訓

博學善建,厚德大成

校歌

建造夢想

主要院系

建築與規劃學院,土木工程學院,交通與機械工程學院等

學校地址

瀋陽市渾南新區渾南東路9號

學校代碼

10153

主要獎項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第十六屆中國專利金獎

重點實驗室

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檸檬炒薄荷


瀋陽修建大學是以修建、土木、機械等學科為特徵,以工為主,工、管、理、文、農、法、藝術等學科類別協調發展的省部共建高等學校,原隸屬於國家建設部,2000 年在國家辦學辦理體制調整中劃歸遼寧省辦理,2010年成為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學校坐落瀋陽渾南區的主校區佔地面積1500畝,修建面積 48萬平方米。主校區規劃設計表現了以人為本、與天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修建方式現代、質樸、簡練,功用設備完全。教學區為網格局、具有東方文明底蘊的庭院組合,有利於資源共享和學科交流。一座長達 756 米的亞洲榜首文明長廊將教學區、圖書館、試驗區、工作區、生活區等奇妙地銜接在一起,形成學校一道共同的景色。學校具有開放式圖書館、國內首座修建博物館、我國古修建保護示範區、中德節能示範中心、多功用體育中心、網球練習中心、學校數字信息化平臺。學校學校取得國家“2008年我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木士一心


“ 是誰把迷人的畫卷,鋪展在瀋水之南。老校門上錈刻風雨,建築長廊托起燦爛 ……” 依然清晰回憶起開學典禮的時候老師教一起來的新生們唱校歌的場面,一轉眼我們都已經要離開瀋陽建築大學了, “ 畢業 ” 的字眼特別的醒目,離別越來越近了,也越來越捨不得瀋陽建築大學的花花草草和每一棟熟悉的教學樓。

清晨,陽光灑在每一個人的臉上,我們一起在大操場集合,跟著熟悉的旋律一起做著我們都熟悉的第八套廣播體操;吃過早飯之後,我們一起走過亞洲第一長廊,來到我們熟悉的教室,踏上新的知識探索的征程;中午的時候,跟隨著校歌的效率,行走在瀋陽建築大學特有的稻田中,一起走過校園內的荷花塘;下午,我們一起慢慢的行走在校園裡想著晚上吃什麼好吃的,與孔雀、梅花鹿 熱情的打招呼 !與楓葉、銀杏合照;夜幕降臨,看著遠處看不出大小的人群在玩耍著,堆雪人、打雪仗。

過著充實的生活,有些人感到忙碌和瑣碎,有些人感到自由和自由。現在,大概感覺一年為一天,走過一個季節。我們感到難過,心存感激,可以砥礪前進,回到母校,建築大學的每一個春秋秋冬更加燦爛。

“建築大學的孩子們,世界的棟樑之才,我們用藍圖描繪我們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