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戴威稱到了最艱難的時候了,你認為“共享經濟”還有未來嗎?

藍藻能源


共享產品層層出現倒戈現象。

自己身邊的例子說吧

學校裡有個共享紙巾,剛開始挺好的。每次都有紙,後來發現紙供應不上了,得知老闆跑路了。其實這些無非就是一個方便他人的舉動,自己獲得利潤就是用戶的使用量。各種產品之間的競爭會導致市場的佔有率下降,依託大數據模式,還是需要完整的產業鏈,至少短時間內不會倒戈。抱團式發展,降低風險。


pony樂


共享單車,充電寶等所謂的“共享”,就像以前的書店出租書,影像店出租碟片一樣,只不過是在互聯網模式下的舊瓶裝新酒。我認為這它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這些企業本質上就是在出租自己的資產,而且都是投入很大的重資產企業,這種模式的企業最終都會因為難以盈利而走向破產。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應該是像滴滴打車這種經濟模式,滴滴與傳統租車行業最大的區別就是滴滴本身並不需要擁有大量的汽車資產,而是運營一個共享平臺,分享社會上的存量車輛給需要的人來創造價值,達到平臺和共享者的雙贏。未來也只有這種模式的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能夠實現盈利和持續發展。


投資愛好者908


有很多評論,說共享經濟應該是不要錢的,是大家都可以享受的東西,還要免費。試想問問他們,就公共場景和設施也要有政府出錢,才能辦成的,況且一個要大家分享,還要企業承擔的事物,那麼這個企業就應該免費虧本的讓大家共享,才算共享經濟嗎?於情於理都是不應該的,企業少量的收取費用,維持產品的良好發展,讓每個人,都可以輕微的享有一種方便,這就應該是共享了資源,況且這種資源,要投入龐大的資金,所以共享經濟也要有良好運作。就共享單車來定義共享,是恰到好處的,因為出行是人人畢需,方便是人人擁有,有了共享單車企業提供的載體,讓大家一兩元享受了方便出行,等著放好載體,另一個又重複使用,這樣連續下去,就是在共享資源,所以共享單車實至名歸的是共享經濟,並且會很好的發展下去,只要解決了亂停亂放的問題,盈利是遲早的事。至於小黃車的困惑,是在於市場就需要一家獨大,誰剩下來,誰就贏了,所以包括摩拜哈羅和ofo,都以不盈利為戰略,拼死對方,一家獨大的割韭菜,其例子就是滴滴現在的模式,獨自一家百分之二十的收取,之前大家佔便宜的優惠券,要幾十倍的奉還,這就是共享單車企業的戰術。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大家一起共議


A治亂共享單車商連商


共享不但有未來,且極有可能是趨勢。只是戴威贏在看到了未來,輸在了沒能把握現在。

為什麼說贏在看到未來?

1、大學校園,人口密度大,學生以高頻的宿舍~食堂~教室~圖書館為主要運動軌跡,特點是路程短,但靠走又挺費勁,你能想象一擁有一輛自行車是多少大學生的渴望嗎?如果還是免費的呢?

上班族地鐵站離單位的距離,到家的距離,是不是一樣的需求?

戴威一定是抓到了痛點。

2、一個東西,需要時使用,不需要的時候不用,隨用隨取,各取所需。聽起來讓你想起哪個社會了嗎?原始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沒錯,共享不是共產,共享是共產的初級階段。

為什麼說輸在沒把握住現在?

1、任正非說:領先半步是先進,領先一步是先烈!共享的土壤還在準備,當前人們還處在要的是便宜,而非免費的階段。對大眾來說,免費的沒有人珍惜;對商家來說,免費的也支撐不了服務;

2、上帝要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8輪融資,近四千萬用戶,滴滴入駐,18億美金盡在眼前,對於一個90後來說,世界是為我而來,於是有了海外瘋狂擴張,於是有了債務危機,於是有了資金鍊斷裂,多骨諾之牌倒塌

3、中國式經營,人脈尤重!把大佬得罪完,等於自尋死路。胡瑋煒什麼出身?記者!戴威什麼出身,青澀90後!滴滴反目,阿里出走,戴威賺得了一身傲骨,孫悟空一般。

可惜,戴威不是孫悟空。

眼看你歌舞歡,眼看你高樓起,眼看你樓塌了。


奔跑的營養分子


共享趨勢沒有錯。外部環境講,資本的貪婪扭曲了正常的發展軌跡;內因看,他忘了服務最本質的東西—-客戶體驗!


全方位法律諮詢老丁


不好說!個人覺得這些所謂的共享經濟都是一種噱頭!到頭來都經不住時間的考驗!說的不好聽的就是個騙局!


湘村小吳


頂著共享的名頭子招搖撞騙


創客柯sir


有的,可以參考下共享圖書漂流的模式:以圖書漂流,成共享圖書。


共享圖書漂流


個人覺得經營管理模式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