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吃個湯、湯先生如何用互聯網思維做餐飲

只是做一份湯,又如何與互聯網融合?怎麼跟傳統餐飲店區別開來?

湯品類產品的商業模式是成品湯的線上銷售,初期以基礎湯品切入市場,積累用戶量,打造品牌;之後垂直整合原材料供應和配送資源;

通過前期的用戶積累,繼而通過用戶特性推出相應的高附加值產品、個性化湯品服務方案路徑,即定單—生產配送點—用戶,整個體現了典型的互聯網思維。

隨著用戶的積累、沉澱。通過初期的湯類產品,衍生到湯品牌專家等綜合性產品和服務,成功精準投放到都市白領階層。

  • 吃個湯

深圳、廣州、東莞等廣東區域是其根據地

據悉,吃個湯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其在建立之初專注於外賣市場,通過外賣建立和用戶的聯繫,同時也是對產品和供應鏈體系的完善。在如今這個階段,吃個湯則以開拓線下市場為主。

從門店信息來看,吃個湯的線下門店如果是外賣為主,堂食為輔,則面積在15平米左右;如果以堂食為主,外賣為輔,那麼面積會在60平米左右。由於目標人群主要是白領,湯鋪的選址主要在白領集中的地方。

產品線方面,吃個湯用滋補雞湯和原只椰子燉盅打出了獨特的品牌辨識度,其產品結構為8款湯品和5款主食(數字並不固定,品牌方會持續更新),同時它的人均消費接近40元。據瞭解,吃個湯以深圳為根據地,現已經在廣州和東莞連接布點,其門店數量也已經突破了100家,因為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吃個湯在原料採購成本上比最初降低了45%,物流成本上降低了30%。

看吃個湯、湯先生如何用互聯網思維做餐飲

產品體驗方面,據公開信息顯示,吃個湯的湯品在中央廚房製作完成後,全程採用熱鏈(超過8小時則報損)運輸到各個門店,這是為了保證湯的口感,避免二次加熱,同時在配送過程中,也用了錫紙和保鮮膜進行保溫,且做好了包裝的固定,基本解決了外賣不便保溫和漏湯的問題。

由於搭上了資本的快車再加上創始人的從業經歷,吃個湯的核心優勢主要有兩點,一是供應鏈,二是產品的管理。

在供應鏈方面,吃個湯實現了從產地農場直供,而產品方面近期採用的是爆品策略,雖然SKU並不多但用戶滿意度還不錯,在下一個階段,吃個湯計劃按照二十四節氣推出新品,以此增強用戶粘性,讓用戶把吃湯變成生活習慣。目前,吃個湯在點餐平臺上已經推出了24節氣卡的預售,並且線上售賣椰子禮盒也是品牌的一個小個性。

由此看來,吃個湯在產品層面的關注度比較多,在品牌調性中,椰子入湯和以湯為主的呈現方式也能讓消費者看到品牌的重心,目前來說,吃個湯已經慢慢進入加速模式。

  • 湯先生

瞄準了和湯品一樣精細化的上海市場

說起湯品類的消費客群,拋開廣東市場,當屬江南之地了,和吃個湯幾乎同一時間創立並同一時間獲得融資的湯先生,就將門店放在了更為精細化的上海市場。

目前湯先生在上海有20家門店,其產品在線上線下均有銷售,其中包含養生湯、滋養甜湯、湯之點心、配湯的菜以及零售枸杞蜂蜜等產品,同時湯先生還通過營造多元化的喝湯場景,如早餐、午餐、下午茶、宵夜、禮品暖心湯等,將“喝湯”打造成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據公開信息顯示,湯先生成立至今,它的供應鏈及單店模型已經跑順,這是保證門店快速複製和擴張的基礎。目前湯先生的標準門店在20-40平米之間,單店銷售額也還不錯,新店的孵化週期一般能控制在半個月左右。

在產品體驗上,比起吃個湯的精簡策略,湯先生的產品更為多樣化,在數量上更是接近了50款,在人均客單上也曾一度超過了50元的大關,湯先生在目標客群的定位上,也不止於將目光瞄準白領女性,月子湯、康復湯、健身湯等需求也是湯先生的主抓範圍。

同時在外賣配送的包裝方面,湯先生採用樂扣樂扣的材質,蓋子蓋上後就無法打開(用戶拿到手要破壞掉杯子才能打開),這就保證了外賣途中不會漏湯或被汙染。

看吃個湯、湯先生如何用互聯網思維做餐飲

不過除了發力線下的堂食和外賣之外,湯先生也在零售維度開始佈局,由於湯先生主打的是湯品,如果採用傳統餐飲思路,要想增加營收就需要擴品類,這樣容易做成傳統大店模式,也比較危險,而如果模仿奶茶店做純飲品模式,這更不符合實際。

相比起吃個湯來說,湯先生的輕食屬性也是一大差異化,其產品不僅有湯有水還有菜,在對消費者的定位中,湯先生也如品牌展現的一樣,它的觸角不僅僅伸向了湯的地盤,在甜點、快餐、簡餐等領域中,都能看到湯先生產品的影子,估計這也是湯先生髮力的方向。

  • 湯品類的湯先生和吃個湯,其差異化是?

從湯先生和吃個湯的發展路徑看,同為湯品類的新銳品牌,說起來兩家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們的產品結構和商業圈地,但這兩個品牌都拿了融資,我們不禁會思考,如果有天在資本和市場的操控下,它們能同地競爭時,作為湯品類翹楚的它們誰更靠近消費者?

在產品方面,比起吃個湯紮根廣東並以椰子燉湯為主要產品,位於上海的湯先生其湯品的屬性卻是較為弱化,不管是湯先生的SKU數量超了吃個湯接近4倍,還是湯先生的產品線包含了主食、小菜、甜品涼茶等更多樣化的品類,我們看出,吃個湯位於廣東,它更強調湯的屬性,而湯先生位於飲食文化更為包容的上海,如果只強調湯屬性的產品結構,肯定難以存活,這就是為什麼湯先生的產品線會更為臃腫的原因。

從目前已披露的數據看來,兩家都以發力外賣為主,堂食屬性均相對較弱,在復購率層面,吃個湯因走的是爆品路線,產品有聚焦性質,它的復購率在60%以上,而湯先生產品龐雜選擇性較多,會更吸引新客,但復購率卻只有40%左右。

在品牌擴張維度,吃個湯的門店數量已超過了100家並完成了深圳、廣州和東莞的多城市佈局,而湯先生依然是以上海為品牌大本營,它的門店數量如今還沒超過30家,看得出這樣的差距也是和湯先生其產品線過於臃腫有關。

看吃個湯、湯先生如何用互聯網思維做餐飲

不過在門店裝修風格上,由於吃個湯要強調其椰子燉盅的屬性,所以其裝修風格多以木頭色調的原生態為主,而湯先生主打潔白、簡約,其風格多以時尚和溫暖元素為主,這一點差距讓湯先生收穫了較高的客戶滿意度,但在門店的消費體驗中,湯先生雖然也完成了和供應鏈體系的合作並做好了產品標準化,但由於產品過多的原因,也常有顧客投訴口味問題。

換個角度來看,湯先生產品數量多也有一定的優勢,在顧客的選擇上,就很好的解決了“吃膩了”和“沒什麼產品可以吃”這兩個問題。

由此看來,吃個湯更為聚焦湯品類,它的模式相對比較輕,所以拓店速度和產品標準化是其最大的優勢。

相比之下,湯先生只要不被多SKU拖垮,其依然是實扎穩打的好湯品牌,這就是廣東和上海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的不同品牌,在分析了湯先生和吃個湯的差異化後,要說它們真有一天同臺唱戲,要分出誰更貼近消費者這個問題還真不好說,地域飲食文化依然是最大的變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