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老院落“打磨”出的新生活:西打磨廠街變樣了

11月28日,凌晨3點的西打磨廠街,衚衕裡的燈都熄滅了,一座頗具古韻的院子還亮著燈。這裡是西打磨廠街220號院,一家建築設計事務所正在裡面辦公。220號院在清末曾為教會醫院舊址,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演變成了擠滿私搭亂建的大雜院。如今,經過設計修繕,這座百年老院落不僅恢復了風采,還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京东城老院落“打磨”出的新生活:西打磨厂街变样了

老院子裡上演兒童劇

2014年,在北京市政府、東城區政府、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大力支持下,北京天街集團、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北京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組成前門東區舊城保護與更新聯合推動平臺,發起以城市更新和保護為目的的“城南計劃”;西打磨廠街作為這個計劃的示範區,於2015年初啟動了風貌恢復與建築修繕工作。現在,西打磨廠街上的其他老院落,也和220號院一樣,成為老胡同裡新生活的孵化平臺。

西打磨廠街220號院

外牆垂下“花格柵” 兒童科普劇上演

經過修繕的西打磨廠街220號院有一個別名——“花格柵”,這是因為人們一眼望過去,就會被覆在外牆上的格子鋁幕所吸引。一層鏤空“簾子”由屋頂垂下,讓整個建築更有美感。這層“簾子”是由一個個小小的鋁格子拼成的。天安時間設計總監告訴記者:“這一層鋁幕,很小的體量卻花了很大功夫,它是一個鋁鑄模,構築的每一筆都是自己加工的。它代表的是一種東方精神和東方審美。同時,建築帶來新的社區、鄰里關係,無論是外面充滿好奇心的行人,還是裡面專業的建築師們忙碌而淡定的工作,裡外之間,充滿互相打量的獨特趣味。現在的220號院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是辦公,這座院落的修繕設計方,建築大師隈研吾的事務所落戶於此;另一個是作為打磨場的核心公共服務區,一些公共交流的會議、活動,都會在這裡進行。”

例如今年9月底,這裡舉辦的“麋鹿苑——兒童科普戲劇展演”。該活動由“打磨場”邀請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主辦,小朋友們和麋鹿生態實驗中心的演員用一下午的時光,共同演繹了保護麋鹿的故事。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們在短暫的時間裡,紛紛成為小小的“鹿專家”,演出結束後,小朋友們都表示要保護大自然、保護麋鹿的生存環境。在220號院還舉辦過多次影片放映、音樂活動、演出、論壇活動,未來,更多類型和題材的展演將陸續進駐。

西打磨廠街218號院

北京东城老院落“打磨”出的新生活:西打磨厂街变样了

與220號院毗鄰的是西打磨廠街218號院,它是民國時期的醫院藥房,現在被來這裡的人們稱為“衚衕泡泡”,這是因為設計師在修繕時巧妙地將幾個巨大的銀色泡狀功能空間嵌入在院落中。泡泡表面使用銀色鏡面材料,可以映照出周圍的一切。整個泡泡又像是一顆水滴,把周圍房屋、樹木、天地都收入其中。天安時間設計總監介紹,“很多人認為所謂保護就是要還原歷史風貌,原封不動地修繕並且保存。但218號院的設計師馬巖松有不同的想法,他覺得保護最重要的是對社區關係的保護,要讓更多的城市人群融入這個社區,更多的年輕人,更多不同階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過來。也正是基於這個想法,有了218號院的‘衚衕泡泡’。在建築師的理想中,這些銀色泡泡的風格跟整棟老建築是截然不同的,它們像是一個小飛船,可以停留在這棟建築的任何地方。在處理‘泡泡’和整棟古建築的關係時,建築師有意讓‘泡泡’在戶外不能被看到,到訪者只有走上樓頂才能看到它們。這也表達一種謙卑的態度,它們並沒有張牙舞爪地矗立在建築之上,而是消隱的,而這個銀色泡泡和古建築帶來的衝擊感也吸引到了很多年輕人。”

10月20日,打磨場主辦的“打磨場迴響——衚衕童謠”系列活動第三回曾在這裡舉行。活動尋找會唱北京童謠的老人,這裡用新的音樂形式演唱被遺忘的北京童謠。活動音樂總監小河會根據老人們的演唱情況,現場對童謠進行新編,他告訴北京晚報記者:“很喜歡打磨場的場地,特別是218號衚衕泡泡。因為在這個院子不僅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銀色的泡泡還傳達出科幻和新奇的意境,很適合創作。”此外,泡泡房還成了新晉的“網紅四合院”,奢侈品發佈會、商務活動都青睞於此,不少年輕人來到這裡都會和銀色泡泡合影打卡。

西打磨廠街216號院

眼鏡店裝“旋轉門” VR電影上映

同樣設計精巧的還有“旋轉門”——西打磨廠街216號院。打開216號院所有屋子的大門,站在街道上向內望去,目光竟可以穿透到最後一進屋內。216號院共有三進院子,前後五扇門都由傳統的雙開門換成了可以整體同步自由旋轉的大門。天安時間設計總監介紹:“修繕設計方MVRDV是一家來自歐洲的設計機構,他們擅長的是在每個地方、每個建築找到它的趣味。當設計216號院的時候,他們認為街道是有趣的空間。而我們對於216號院的規劃,是一個交流、展示的空間,是一個打開門的交流場所。所以用這樣的穿透設計將街道引入到院落建築當中。”

216號院原來是“三山齋晶石眼鏡店”,專門打磨經營水晶石眼鏡,民國時期生意鼎盛,是一個很有歷史感的地方。在進行修繕時,設計方小心翼翼地保留下了從前的一磚一瓦。“在對216號院進行修繕時,原來眼鏡店的功能其實已經面目全非了,院落裡有不少私搭亂建。拆除自建之後,我們把原建築的每一塊磚都做了標記,還有玻璃、門框等,不管有用還是沒有用的先保留好,給建築師多提供一些可能性。實際上,每一個院落我們都是這麼做的。”

北京东城老院落“打磨”出的新生活:西打磨厂街变样了

216號院的旋轉門形成一條中軸線

記者注意到,當216號院所有旋轉門旋轉到最大角度時,所有的門都能對齊,形成了一箇中軸。“建築師參照了北京市中軸線的思路,同時,它還有故宮的感覺,一道一道門打開,能看到最後。原來的院落是封閉的,但現在,不管從視覺還是感覺來說都是敞開的,是開放度很高的一種新院落形式。今後,會引進更多的論壇、展覽和公共交流活動進來。” 天安時間設計總監介紹。

在2018年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主辦方在此處設置了VR電影放映單元。分為劇場VR、立體式VR、裝置VR三個部分,共展映了8部國際知名的VR作品,每一個作品在國內都是首映。“來看的觀眾,年輕人居多,大部分都是抱著好奇的心態,來體驗一下這種新的技術。”電影節VR單元主辦者介紹。

老胡同裡

新的社區關係

在西打磨廠街,注入新活力的不只是上述三座院落。一共有七座具有濃郁北京南城歷史風貌的院落和一座近代歷史單體建築被重新修繕,它們定位為衚衕裡的新生活方式孵化平臺,藝術與科技、創意與產業碰撞如何的生髮之地。這整個項目被稱作“打磨場”。

修繕建築的意義並不侷限於其本身,更重要的是,隨著建築功能的改變,社區開始發生變化,城市肌理隨之更新。“打磨場”的負責人、天安時間執行副總監告訴北京晚報記者:“在修繕之前,西打磨廠街已經變成了一個雜亂無序的城市老舊區域,真正地本地人口流失嚴重,老齡化邊緣化的人員構成和侷促的街巷尺度讓現代城市公共服務難以開展,但它的地理位置又是在一個那麼核心的區域,所以不得不去面對調整。建築修繕後,新的活動進來了,居住者和到訪者都會發生變化,給街區注入新的活力。”

但至於要帶來什麼樣的變化,他認為應該保持街區的彈性,讓更多的可能性去發生。“讓所有的業態和建築都保留一種彈性,根據整個項目的發展進程和居民的適應性去調整,而不是定好一個不可改變的目標去實現它。就像打磨場的名字一樣,它需要打磨、需要試錯、需要時間和過程慢慢來,但新的變化無時無刻都在這裡發生。”

記者 謝宇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