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大腸出現這種“息肉”,十有八九會癌變,再拖小心變成腸癌!

58歲的張大爺最近總是被排便問題所困擾,不僅經常便秘不說,還時有便血的症狀,本以為是自己的痔瘡病犯了,結果到醫院一查,卻顯示自己患有大腸息肉,是大腸息肉導致的排便性狀改變。

一旦大腸出現這種“息肉”,十有八九會癌變,再拖小心變成腸癌!

醫生說:張大爺的息肉病理類型為腺瘤樣息肉,直徑超過了1cm,而且有側向發育,這種息肉極易發生惡變,所以建議及時切除。

一聽到要手術,張大爺連忙否決,害怕會有因為手術帶來的創傷和可能存在的風險,比如腸穿孔。但隨著醫學的發展, 這種幾率連0.01%都沒有,可張大爺就是不聽,匆忙辦完手續出院了。

其實,多數息肉是無害的,但是一查到腺瘤性息肉,就要格外引起注意,研究發現,有80%~95%的結直腸癌是由結直腸息肉演變而來。

一旦大腸出現這種“息肉”,十有八九會癌變,再拖小心變成腸癌!

息肉分為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一般不會癌變,2/3的息肉是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癌變的機會較大,從大腸腺瘤息肉到大腸癌,一般經過10~15年的時間。因此,一旦發現,還是謹遵醫囑,小心會拖成大病。

在腸癌侵襲前,大腸息肉會有這3個症狀提示:

1、便血。腸息肉會造成排便時刺激直腸組織,導致直腸發生炎症,患者還會在排便時出現便血。便血指向多種疾病,如長期便血應儘早求醫。

一旦大腸出現這種“息肉”,十有八九會癌變,再拖小心變成腸癌!

2、便秘。長期便秘,並伴有腹脹,就要引起警惕了,許多老人人到老年會有便秘的情況。

3、腹痛。有些患者出現腸道息肉,會使得腹部處於悶脹不適的情況下,腹部隱隱作痛。

一旦大腸出現這種“息肉”,十有八九會癌變,再拖小心變成腸癌!

腸息肉患者,預防腸癌,日常要做到4點養護腸道

1. 管住嘴

一旦大腸出現這種“息肉”,十有八九會癌變,再拖小心變成腸癌!

腸癌高發,不良飲食習慣是誘因。經常是有辛辣刺激,或者是肥甘厚膩食物的人是腸癌的高發人群。尤其是年輕的上班族,長期吃快餐,飲食過於單一,熱量高又缺乏纖維素,這都增加了結腸癌的發病危險。

2. 補充粗纖維

人體每天攝取20-25克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腸癌的風險,也可以清掃腸道,調整腸道菌群環境,有效地緩解便秘。補充粗纖維可以多吃一些韭菜,捲心萊等。還尤其是冬季可以多吃蘿蔔,恰瑪古之類的蔬菜,不僅可以讓下氣消積、促進消化、增強食慾。

一旦大腸出現這種“息肉”,十有八九會癌變,再拖小心變成腸癌!

尤其是產自新疆柯坪的恰瑪古,其中富含纖維素,而且柯坪的恰瑪古中的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皂甙、類黃銅物質、多糖都具有顯著的抗癌作用,恰瑪古適用於肺癌、腸癌、乳腺癌、食道癌、胃癌等各類癌症。但恰瑪古產地遙遠,將其搭配猴頭菇、姬松茸、灰樹花等防癌抗癌的食材一起打磨成恰瑪古早餐粉,腸癌的高發人群堅持食用,可有效補充膳食纖維,預防腸癌。

3.邁開腿

很多人在辦公桌前,一坐就是十多個小時,久坐缺乏運動,導致腸道蠕動減弱減慢,糞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結腸內滯留並刺激腸黏膜,久而久之形成腸癌。

一旦大腸出現這種“息肉”,十有八九會癌變,再拖小心變成腸癌!

而每日定量的運動可以幫助提高身體素質,並且增加腸胃蠕動,從而縮短各種有害物質在人體腸道內的時間,進而預防各種消化系統疾病以及腸癌。

4. 常篩查

一旦大腸出現這種“息肉”,十有八九會癌變,再拖小心變成腸癌!

調查顯示,腸癌發病多為五六十歲以上人群,但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了腸癌行列。大腸癌早期發現90%可以治癒,所以提前篩查非常必要。建議40歲以上的人,每隔兩三年,做一次腸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