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工作遇到下面的情況,只能說這樣的公司,配不上你的努力

如果你的工作遇到下面的情況,只能說這樣的公司,配不上你的努力


之前一個年輕朋友,跟我抱怨工作太累,想裸辭,我下意識給她講了好多“那些裸辭的弊端和惡果”。

她沉默了一陣子,說再堅持一下。隔了1個月,她還是裸辭了。

我不太理解,找了個時間跟她聯繫。聊完後,我知道我錯了。

她辭職後的第一件事,是去醫院看抑鬱症。

得知她在工作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我對當初給他的建議後悔不已。

也許平時我們都能列出很多裸辭的惡果,但是這時候在職對於她的傷害更大。

一味地規勸職場人不要衝動裸辭,也不見得多高明。

1

要你拼

還是要你命?


其實我不反對加班,誰家公司沒個急事,因為項目進度加班,完全可以接受。

但硬搞形式996,把加班常態化,就變味了。

常言道:救急不救窮。

加班幫了公司,公司活下來活得更好,員工也會收益。

但常態性加班,意味著是企業對於消耗員工的健康,以及員工的激情毫不在乎。

老闆在乎的是如何讓下屬的加班,緩解自己焦慮的情緒。

但是如果有一天,員工沒法加班怎麼辦?

有一個段子是這麼說的:

一個人每天上下班路過一個乞丐,都會施捨他10塊錢,這事情對兩人都成了習慣。

有一天,這人只給了5塊,乞丐問原因,他解釋自己結婚了,要養老婆。乞丐憤怒的一巴掌摔過去:

居然拿我的錢,養女人去了。


正常職場人的思維是:努力拼搏,早日退休,而不是早日入土為安。

一旦加入常態化加班的公司,“加班”已經不再是對公司的額外付出,而是你應盡的義務。

一旦有一天,你需要看病,需要照顧家人,需要陪伴子女,而無法加班時,老闆想到的,往往不是你多年來一直努力為公司加班的辛苦,而是你背棄了一個員工應有的責任。

如果你的工作遇到下面的情況,只能說這樣的公司,配不上你的努力

2

激勵你

還是羞辱你?


除了身體健康外,心理健康同樣重要。

如今的時代,工作的複雜性,未來趨勢的不確定性,讓很多人都承擔了太大的壓力。

甚至還有來自領導的額外壓力。

在Randstad的調研裡,曾經問過這麼一個問題:

員工認為作為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調研結果發現,這一能力是:激勵鼓舞員工士氣的能力。

在面對壓力時,員工需要得到上級領導的支持。

但是有些領導卻信仰“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哲學。

把自己的權威建立在職級之上,不但不會激勵鼓舞員工,甚至會把自己的壓力轉嫁給員工。

知乎上有個“公司高管”發這麼一個問題:

他在會議上挨個“點評”員工,“自覺沒有說什麼過分的話”。

而不料,在批評一位下屬時,被失控的下屬潑了咖啡。他想開除這個下屬,卻有員工為她求情。


公開表揚,私下批評,這是基本的領導藝術。

有些喜歡在會議上挨個“點評”員工的領導,用的詞都是“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是傻逼嗎?”,“你這麼多年經驗是吃屎的嗎?”。

他事後也是一臉無辜:我這個人是這樣,比較直接。但我並無惡意,大家都瞭解我的。

跟對適合自己的老闆很重要。

面試的時候,直接主管的面試最為重要,我們能通過他溝通的方式大致瞭解他的個性。

我遇到過一位女面試官,面試的時候特別糾結於細節,她在我分享項目經驗時總是非常挑剔的懟很奇怪的點。

事後打聽了,說她是完美主義者,不願意授權給下屬。

對於新人來說,這樣的老闆未嘗不是好老闆,因為她的強迫症會讓她手把手教會新人每一個細節。但對於一個十多年經驗的我來說,如果真去了,我會特別煎熬。

每一個職場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有些人希望與願意授權的領導合作,願意承擔壓力和指標,但需要空間自己發揮。

但是那些難以管理自己的情緒,特別喜歡向下屬宣洩的領導們,大概率不適合任何職場人。

在20年前,職場人大概率忍了,但在今天,如果老闆敢和下屬拍桌子,下屬就敢裸辭。

掙錢很重要,但是和健康的心態相比,真還不是事情。

如果你的工作遇到下面的情況,只能說這樣的公司,配不上你的努力

3

成就你

還是消耗你?


我們加入一家公司,除了掙錢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積累經驗,學習技能,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好基礎。

我們得到的是經驗,失去的是時間,可能還有部分精力,也算是合情合理。

但如果職場人發現,自己的工作所消耗的,遠遠超出了它給你帶來的積累,這家公司絕不是久留之地。

996加班,過度消耗我們的時間和精力;而一個喜歡羞辱下屬的老闆,消耗的是我們的精神狀態、心理健康,以及我們對工作的熱情。

舉個例子,好些年前,保險公司在很多職場人的黑名單裡,接到保險公司的面試電話,很多人都是直接拒絕的。

一個人招進來,沒有五險一金,籤的是代理協議,沒有任何固定工資,掙錢全靠成單。

而進入公司後,公司的培訓機制也非常洗腦,就是不斷忽悠員工自己買保險,或者給家人買保險,在保險專業領域的培訓少之又少。

而通過這種方式,也讓員工,這些保險代理人,在客戶面前,變得面目可憎,他們缺少換位思考和溝通技能,一心只想推銷自己的產品,當然討厭了。

保險公司的邏輯其實也很簡單:

通過招聘一個員工,然後消耗他的資源,把他身邊的人都挖來做我們的保險客戶就夠了。


至於這個員工有沒有學到足夠的保險知識,能不能提升銷售和溝通的技能,如何在這個行業裡堅持下去,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如何,公司一概不關心。

所以,能不捱罵嗎?

我們職場人也一樣,給任務可以,任務艱鉅也可以談,但是同時也要有資源。

比如創業公司想要觸及10萬用戶,那就應該配備相應的資源,可以運營活動,可以廣告帶流量,可以招更大的團隊去配合。

但如果光靠講努力,講拼搏精神,毛用都沒有,一個人從早到晚打電話,也不可能觸及10萬用戶。

而且對員工來說,消耗太多精力,做這種成長性很差,缺乏價值的工作,沒有意義。

給多少資源,幹多少事情,如果跳一跳可以爭取到,那爭取一下也不為過。

如果指標高得不切實際,還指望人毫無怨言給你拼,要麼老闆您長得很帥,要麼就拿股份出來。

雖說指標扯淡,但是我們同甘共苦,真把指標啃下來,就能一起財富自由,這也行。

如果你的工作遇到下面的情況,只能說這樣的公司,配不上你的努力

4

寫在最後


之前寫的那個姑娘,她現在去了一家行業內頂級的媒體公司,負責一個全新的項目。

老闆不但重視她,還給予她很多支持和幫助,在懂得她的地方找回了自己價值。

我在這裡記錄下這些文字,也提醒自己,每個人的情況並不一樣,不該用所謂的職場道理框住所有人。

工作是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企業絕不能強行把工作和我們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相提並論。

如果你的工作傷害了你的健康;如果你的上司作風太亂來;如果你的工作消耗你太多資源,而積累太少,你都可以,也應該毫不猶豫的離開。

工作中要抽時間出來哭一會兒;上班上到抑鬱;生病也請不出假;甚至有職場性騷擾。


這種工作,不辭留著過年?

還有一個姑娘發來私信說,自己天天被領導罵哭,一直說要炒掉她,理由是:“她做事太不自信了”。

開什麼玩笑,你天天把人往死裡懟,天天羞辱別人的工作成果,你還嫌棄對方不夠自信?

我想說的是:這種老闆,這種公司,不值得。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