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二戰初期時蘇軍擁有了AK47的技術,會對戰爭造成怎樣的影響?

王司徒老百科


沒多大影響,蘇聯甚至還會敗得更快。在二戰這種以舉國之力對抗的狀態下,一兩件先進武器對戰爭的結果影響並不大,這種對抗更考驗的是雙方的綜合國力及意志力。誰先撐不住誰就死。

為什麼我會說影響不大,蘇聯甚至有可能敗得更快呢?

AK47是全自動武器,對彈藥需求非常大,以蘇聯的工業實力根本就供應不上,不是每個國家都向美國一樣,由著你可勁的造。中國有句老話叫“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用慣了全自動武器的蘇聯大兵們,在讓他們去用半自動甚至非自動武器,這可不僅是手生的問題,嚴重點的可能會摧毀蘇聯士兵的抵抗意志。這就像現在公司員工的工資一樣,只能漲,不能降,你要敢降,我就敢走。

再加上AK47相對於二戰初期的德國步槍雖然是非常先進的了,甚至可以說是“神器”,但是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沒有超出一個時代。

所以說AK47出現在二戰初期對戰局影響不大。


十八般武藝7


歷史證明輕武器不能改變二戰戰局,即使德軍擁有了AK-47的技術,並大量裝備部隊也改變不了戰敗的事實,只要希特勒干預指揮的行為不消失,德軍前線將領就得不到更大的用兵自由,戰敗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如果德軍的裝備水平能進一步提高,盟軍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黨衛軍力挺Stg-44突擊步槍)

假如AK-47突擊步槍在1939年9月就充足裝備德軍,賦予它領先任何軍隊的火力輸出,無疑會大大加強的軍步兵班的戰鬥能力,不僅能減少戰爭期間德軍人員的傷亡,最大的意義還在於減輕兵力不足的壓力。早在1941年巴巴羅薩計劃期間德軍就暴漏出兵力不足的問題,在列寧格勒前線的德軍甚至動員鐵路兵參戰,而如果有了AK-47這種多功能突擊步槍,兵力不足的壓力會大大減輕。(二戰末期德軍步兵班裝備展示)

突擊步槍的誕生基礎是減裝藥子彈,而德國的9.62X33毫米中等威力彈藥(裝藥從3克降低到1.6克),在1938年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也正是這一年德國黑內爾公司開始研發中等威力彈藥步槍,但直到1942年才生產出樣槍,這一年另一家軍火巨頭瓦爾特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中等威力步槍,可見直到此時德國國內才開始重視中等威力步槍的研發。

蘇聯的7.62×39毫米M1943式中等威力彈藥直到1943年才出現,可見它的突擊步槍技術遠落後於德國(小口徑時代到來後,蘇聯於70年代研發出5.45 x 39毫米小口徑中等威力彈藥)。但是由於希特勒的阻撓,有關的研發活動只能偷摸的進行,這大大推遲了突擊步槍量產服役的速度。(因為元首阻攔而晚出生的不僅有噴氣戰鬥機還有突擊步槍)

直到1944年我們熟知的突擊步槍才定型投產,一開始叫做MP-44,很明顯是頂替著MP-40接班人的名義研發的,不過在蘇聯前線看到這款槍的元首相見恨晚,當即賜名突擊步槍(縮寫為Stg-44)。此時的戰爭模式已經轉變為陣地戰和巷戰,傳統拴動步槍的射程和精度優勢變的多餘,衝鋒槍雖然射速高但是殺傷力低射程也太近,使用中間威力彈藥的突擊步槍剛好滿足500米以內近戰的需要,因此大受歡迎。



(只有德軍王牌部隊才有資格裝備,因為它的產量還不到50萬支)

著名的維京師要求給80%的官兵換裝Stg-44突擊步槍,而1944年9月德國陸軍武器局接到報告,要求為70%以上的德軍官兵換裝這種突擊步槍,可見它在前線的受歡迎程度。但是,步槍生產線的建立和彈藥生產線的轉換是需要時間的,德軍中間威力彈藥最高月產量也才4800萬發,這不可能滿足幾百萬軍隊人手一支突擊步槍的需要,很難對戰局產生影響了。


(蘇聯人繳獲之後也是愛不釋手)

但是,戰爭初期真的需要這種突擊步槍嗎?當然是需要的,只不過發揮的空間肯定沒有二戰末期那樣大,因為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前的二戰以野戰為主,有效射程400米的突擊步槍根本不能滿足野戰需求,在精準射程普遍600米左右的拴動步槍面前它只有捱打的份,這也是阿富汗戰爭期間蘇軍人手一支AK47,還要配備專門狙擊手的原因,因為遠處的目標突擊步槍夠不到,由此斷定在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期間,突擊步槍並不好用。

但是,突擊步槍能大大加強步兵班的火力輸出值,應對那些困獸猶鬥、瘋狂反撲的波蘭騎兵和蘇聯紅軍會非常有效,突擊步槍組成的火力網對密集目標的打擊將是非常血腥的。這會大大降低二戰初期德軍生命的損失,對後期兵力不足的緩解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曼施坦因元帥在哈爾科夫反擊戰期間以1:8的兵力劣勢阻擋朱可夫元帥,假如有了突擊步槍就會完全不一樣的。


兵器世界


影響還是有的,特別是中距離作戰。遠了不如莫辛納甘,近了不如波波沙。

不過蘇聯突擊步槍發展史挺有趣的,從一戰開始列裝到二戰才算步入正軌。

其實仔細看看蘇聯早期突擊步槍的發展,我們可以發現蘇聯人在製造輕武器方面的天賦相當高。當年AK的最大競爭對手是1944年的AS-44。AS-44作為一把二戰時候的武器,性能除了造價以及可靠性外都比AK要好,不過後來因為一些原因AK勝出了。

在1944年的時候,蘇聯還有一把無託步槍參加測試,它的造型在二戰甚至現在都相當前衛。

圖1、2:費德洛夫的突擊步槍

圖3:AS-44

圖4:AS-44(攝於1944)

圖5:蘇聯1944年的無託步槍

emmmm……講了一堆題外話😂







Swiftielyh13


假如二戰初期蘇軍大量裝備Ak47,可能前期會增加德軍的傷亡,但不會改變戰爭的進程,一兩件武器彌補不了蘇軍部署上的失誤,尤其是面對“閃電戰”這種新的戰爭形勢。隨著戰爭的推進,被繳獲的Ak47憑著德國先進的軍事工業,很快就會被仿製出來,性能甚至更好,反而會給蘇軍帶來麻煩。

Ak47的自動原理與stg44是一樣的

stg44是AK47的祖宗


恰恰相反Ak47的自動原理類似於stg44都是槍彈擊發後的火藥氣體被導出槍管,進入導氣管驅動活塞帶動槍機動作,完成拋彈殼,子彈上膛等動作,而且導氣管都在槍管的上方。stg44,1943年裝備給“維京”第五裝甲師,實戰檢驗,結果表現優異,深受老兵喜愛,希特勒下令優先生產該槍,並大量裝備,但同樣也沒有挽回德軍的頹勢。


輝哥遊戲視頻解說



塑膠機械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世界各個陸軍強國的火力輸出最主要的手段已經從各種槍械過渡到了各種火炮,輕武器的水平已經難以影響戰爭的結果。

在一戰以前,對於俄國人來說尤其是克里米亞戰爭中,由於英法軍隊已經開始使用了線膛步槍,使用線膛步槍的英法聯軍打得俄軍屍橫遍野,可以說是這時候還是步槍決定了戰爭的勝負。

但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大炮主宰了戰場,任何敢於暴露在火炮射擊範圍之內的目標都會被炸成碎片,從此大規模戰鬥已經從槍戰過渡到了炮戰。

對於AK-47來說,最大的特點就是它使用的中間型威力彈,這種槍彈在衛國戰爭之前倒是就已經開始研製了,不過沒有成功。就算是研製成功了,對於戰爭最初蘇軍的大潰敗也沒有什麼改變的能力。蘇軍在衛國戰爭初期的潰敗是由於自身的混亂狀態加上德軍的久經戰陣,這兩個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蘇軍的崩潰,其實當時蘇軍已經開始裝備svt40這種挺不錯的半自動步槍,這在當時已經是非常超前的了。

無論是老式的莫辛納幹還是SVT40,都無法打穿德國坦克的裝甲,雖說這時的德國坦克還是2.3型坦克為主,但是對於步槍來說,防護力已經足夠了,而德軍坦克集群的快速突擊是德軍在二戰中最有力的法寶,後來蘇軍曾經總結,阻止了德國坦克的推進也就阻止了德軍的推進,如果是衛國戰爭爆發以前,蘇軍已經大量裝備使用反坦克火箭筒,使步兵具備了較強的反坦克能力,這倒是可以對於戰局有較大的影響,但是步槍上的變化對於戰局的影響十分有限。蘇軍如果還是象1941年一樣的備戰狀態,那麼就算蘇軍已經全面換裝了AK-47,也照樣是會被打的潰不成軍的。


有痰


二戰時期蘇軍的輕重武器是和德軍平等的,甚至略高於德軍,如T—34坦克


792突擊步槍


沒啥影響,二戰唯一標配半自動步槍的是美國,因為美國有強大的工業能力和超強的後勤系統,供得起半自動步槍的彈藥消耗!

全自動的AK47蘇聯供不起子彈!


步驚雷37


影響會有,但不足以改變蘇德戰爭初期一邊倒的格局。初期蘇聯的慘敗關鍵在於廟堂決策和大清洗帶來的指揮能力的低下,並非武器的差距。


浪翻雲66368398


這問題真是腦洞大開。可提問者犯了個邏輯上的錯誤:AK47的研發思路來自於StG44,沒有德國爹,哪來的俄國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