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會說老人不給他們看孩子,不給錢,也不打電話關心孩子?

龍日飛144534669


什麼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都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我婆婆就沒有給我帶過孩子,從出生到現在一歲兩個多月了,一直都是我媽也在帶,包括我坐月子都是我媽照顧的,我婆婆也就來看過孩子兩三次,公公來看過孩子一次。

我們家的情況特別具體,我老公拿很普通的工資,每個月真的就只夠還房貸(工資不固定,有時候還不夠,就讓我補貼),我辭職後,去應聘時發現懷孕了,這種情況也不好意思去上班,期間就做電商,但是收入也就1000多,還好以前有點積蓄,就這樣直到寶寶出生。出生後就面臨誰帶孩子的問題了,因為我們這種家庭收入的情況,我必須出了月子就去上班,不然我們整個家庭的開支是完全入不敷出的。

而在她們家有兩間鋪子,一間出租,一間自己開麻將館。我讓我老公給她說了我們的情況,讓她把麻將館出租,然後過來幫忙帶帶孩子(我老公家倆兄弟,我婆婆幫他大兒子的女兒帶到了10歲),讓我們這個小家庭渡過最艱難的這幾年;但是我婆婆不答應啊!還讓我把孩子帶到8個月大後,給我媽帶,然後再去上班。我說等8個月後去上班,肯定行不通,因為這期間所有開銷我們沒有來源,我們在我生出了月子就已經入不敷出了,我婆婆就把希望放我媽身上,我對我婆婆說了我媽她身體不好,有哮喘,晚上必須要有人陪著她睡,而我爸爸他又在為我不爭氣的弟弟奔波,所以我爸又不可能來和我們一起住,所以只能請她幫忙,但是我婆婆就嘴上說“你媽她們家的情況確實也具體,但是我這邊也確實沒辦法來,來了就沒人管麻將館了”,我們就跟她商量讓她把鋪子出租,她說鋪子不好租出去,讓她低一點的價格租出去時她又說租出去了沒人在那邊看著不行;總之她就是不過來幫我們渡過這最艱難的幾年。

沒有辦法我只能請我媽來幫我帶,但是說實話從那以後我的內心真的對我婆婆無好感,有時候就覺得她很無情,中國講究的是情分,何況是自己的兒子,為何她在我們最艱難最無助的時候不願意伸手拉我們一把?雖然我知道她沒有義務幫我們帶,但是我們這種家庭情況,在最需要親人幫我們渡過難關時,她有能力伸手;為何卻無動於衷?


如沐春風般的愛


有做得好的。也有做的過分的。比如我家,我公公婆婆情願去旅遊,我要流產了喊他們幫襯幾天,不肯來。後來喊了孃家媽來。整個孕期他們就和消失了一樣,沒有打過一個電話來問。生了孩子,都是自己帶。孩子1歲剛好公公婆婆來看孫子玩。他們的孫子也就是我兒子,得了幼兒急診。日燒夜燒,我和老公輪流看,老公白天要上班,我一個人主要負責,喊公公婆婆留幾天幫下忙,居然招呼不打,偷偷溜了。孩子燒了7天,沒辦法孩子他爸爸請了幾天事假,才挺過去。公公還找我們要錢買車開,也不管我們經濟狀況怎麼樣。我們自己都沒車。不給錢就說我們不孝。我眼睛做手術,有幾天看不見,喊他們來幫忙看一下孩子,因為要參加親戚葬禮,沒空來。連幫忙也不肯,更不用說慰問了。我們結婚,是裸婚,我家連彩禮也沒要。婚後,都是自己打拼,絕沒有啃老。說實話,這樣的老人,我得有多大的胸懷才能包容下他們。


西西雪


1.

我認識的一個媽媽,公婆給全款買了房子。她自己帶孩子,婆婆在老家照顧退休後返聘的公公,但是每個月婆婆都會過來幫忙照顧孩子,臨走之前,填滿她家的冰箱,幫她把房間收拾好,還另外補貼一到兩千塊錢。

但是她卻並不滿意,覺得婆婆不幫自己帶孩子,自己很辛苦。

她反而嫉妒她大嫂和婆婆一起住,每天可以吃到婆婆做的飯菜,孩子婆婆幫忙帶著。但是她婆婆並沒有給她大嫂單獨買房子。為此她和嫂子關係不好。嫂子覺得婆婆偏心了,她也覺得婆婆偏心了。

2.

還有個好友,婆婆在西安做生意,不能幫忙帶孩子,她自己帶。主要是婆婆過來幫她,她和婆婆也合不來。

公婆每個月給她三千塊錢,買車婆婆給了五萬,買房子的裝修和首付都是婆婆給的。就是這,她也經常抱怨,婆婆對自己孩子的關心不夠,都不來看看孩子。雖然婆婆也會經常打電話。

有了孩子,很多女人,巴不得,婆婆不僅人好,而且和自己也處得來。能夠常住,幫自己帶孩子。最重要的是,能夠經濟上補貼一下自己就更好了。

但是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有些婆婆,五十多歲,就要幫兒子帶孩子,她們其實是不願意的。好不容易退休了,她們也想享受自己的生活。

其實婆婆也是沒錯的,兩代人,養育孩子,兩種育兒理念,兩種消費觀念,住在一起,矛盾更多。

3.

如果你的婆婆能夠幫你帶孩子,恰恰你們脾氣相投,那是最好的。身邊就有個好友是這樣的,她和婆婆的關係,好過自己和媽媽的關係。

因為她媽媽比較強勢,婆婆比較溫柔。雖然婆婆也不喜歡她的一些做法,但是她婆婆很聰明,什麼都不說,都按照她說的來。

如果你自己帶孩子,婆婆能夠物質上補貼你,也該知足。畢竟不是每個婆婆條件都那麼好的。

還有一點,婆婆一般都是給自己的兒子打電話,悄悄地問問自己的孫子的狀況。畢竟婆媳之間,還是外人,能夠說的太少了。

如果你抱怨你婆婆沒有關心你家孩子,可以悄悄問問你老公。

總是,婆婆幫你是情分,不幫你,也沒啥。她畢竟是你老公的媽,你和她之間,少不得因為這個男人要打交道,寬容一些吧。


鴻姐聽故事


不給看孩子,是心涼透了。丈夫去世,兒子十三歲。特別淘氣,反叛。私自退學,私自離職。我為他多少錢打了水漂,流了無盡的淚生了無窮的氣。給他買了房子,成了家。有了孩子。懷孩子給了一萬,生孩子也給了錢。我把媳婦伺候出了百天。我病了,是女兒倆口把我送到的醫院。讓兒子配床,到中午來了個電話,說是睡過了。第二次,我病了一個月,打電話告訴,他說有時間來看我,結果連面都沒露。是女兒倆口給尋醫問藥,才慢慢好了起來。一年到頭最多兩個電話。沒有一分錢的禮。去年過年,來給她姐的娃送燈,給我遞話,因為我給女兒看娃,沒給他看娃,或者離婚,或者斷絕關係。我已經六十多歲了,我的精力達不到了,心徹底涼了,我選擇只當沒有兒子。


笑比哭好哭沒笑好



昨天剛和朋友聊了天,特別有感觸。

都說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大部分剛嫁進來的媳婦都是想和婆婆搞好關係的吧。只是因為愛那個男人,不想讓老公成為夾心餅乾,難做人。

如果真的到了撕破臉的時候,肯定不是單一婆婆或者媳婦的問題了。

很多婆婆有養老金,退休金,當然沒必要要兒子媳婦養老了。可是農村呢?農村的婆婆大部分還是希望在孩子家養老的吧。

我們會埋怨婆婆不搭把手,不如說我們在埋怨自己能力不夠強。我們希望有個人能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幫把手,而這個人是婆婆的話,潛意識中,我們是把婆婆當做可以信任的那個人,為她養老的人的吧。即使嘴巴說得再多,在最後那一刻,還是會為她養老。

可是,如果在媳婦最辛苦的前幾年,不搭把手,還落井下石,有多少媳婦不冷在心頭。

很多媳婦嘴巴說不理,哎,最後還不是一樣去理。就像我那個朋友那樣。只是說,心裡有道氣,需要宣洩而已。

人性還沒淪落到如此不堪的境地。多給媳婦點呼吸的空間。


麵包樹上的兔媽


我愛吃麻辣燙,老公經常給我買,我覺得超幸福。某天朋友問,你嫁給他他就讓你總吃這個嗎?他不帶你去吃點好的?不帶你旅遊嗎?一個兩個來說,我沒覺得什麼,每天都有人曬自己老公帶著她吃大餐,送包包,去旅遊,自己心理就不平衡了。

孩子也是一樣!

這個社會總有嘴碎的人,看到姥姥看孩子非要問一句奶奶怎麼不看!還有人專愛八卦你結婚婆婆給了多少彩禮啊,你懷孕婆家也沒獎勵獎勵你?我坐月子的時候我婆婆非強迫我吃掉三十隻雞,真是吃膩了,你看你婆婆都不過問,你多耳根子清淨啊。

甚至還有孃家人叨叨,人家女兒嫁出去了,懷了孕婆家好好伺候著,你這懷了孕還得回孃家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別人有的,自己用不用得到不重要,沒有就虧了!

你看吧,那些抱怨婆婆不給看孩子的,一寫文章都是從結婚彩禮給的少開撕,一直撕到病了都不伺候!

多與少,好與壞,都是對比著來的。不知道婆婆圈有沒有對比媳婦們,也不知道媳婦們是不是全都十全十美。


育兒慢時光


一、老人帶孩子是必須的?

我的很多同事不僅有了大寶,還跟風要了二寶。也都是雙職工家庭,也都在一線城市打拼,他們也會遭遇這種問題。前一陣,辦公室裡就展開了類似討論。不過大家的意見難得在一件事上保持了一致。

我們都認為,每個人都有過好自己人生的權利,都應該享受生活,過自己快樂、幸福的日子。

因此,老人不是必須要帶孩子。也沒聽說,哪位老人因為不帶孩子而違法被判刑的。老人幫我們帶孩子,是心疼我們,為家庭付出奉獻。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們不再“理直氣壯”地指責老人為何不帶孩子?為何帶的不好?為何不能全年無休24小時待崗?……

二、老人帶孩子的情況下,你支持付錢嗎?

前一陣還有個熱門話題,“老人給你帶孩子,你會付錢嗎?”。大部分老人和兒女會認為,提錢就生分了,一家人不用給錢。

如果,今天這個話題擺在你面前,你如何認為?你會因為父母帶孩子付錢嗎?

三、關係的表現形式是什麼?

有些人認為,老人不能幫我帶孩子就是“虧欠”我的,因此,就應該給錢!這時候反而不會說“一家人不談錢,談錢傷感情了……”

其實,每個人生活環境不同、性感不同,在表達關心時的方式也不同。不一定老人給錢、打電話才是關心。而且,在要求老人打電話前,我們也應該思考:自己有多久沒給父母打電話了……為何一定要老人打來電話呢?

有些時候,我們因為父母的寵愛、包容,而習慣了索取卻忘記了付出。在我們也為人父母時,正好補上理解、包容、付出這節課。





人力資源簡報


老人不給看孩子,不給錢,也不打電話關心孩子,這些雖然不是老人一定要做的事情,老人也沒有幫兒女帶孩子的義務,可是,世界上的事情,總是人心換人心的,老人對你的孩子漠不關心的,難道作為一個愛孩子的父母,不能抱怨一下老人的冷漠麼?

(圖片來自網絡)

我有個朋友,她的婆婆,會給她帶孩子,但是,從第一個孩子出生,到第二個孩子出生,七八年的時間裡,她從來沒有給孩子買過一件衣服,一對鞋子,甚至給孩子買了糖吃,買了水果吃,還要找兒媳婦嘮叨半天,說自己給孩子買吃的了。

而朋友的媽媽,雖然住的不是很近遠,可是,每週必定打電話問問孩子的情況,過年過節或者來看孩子的時候,總會買衣服或者零食什麼的給孩子。看到孩子,是打心眼的歡喜,有時候,婆家沒有空,也會幫忙帶帶孩子。

如果是你,你會覺得誰更愛孩子,誰是對你比較好的?

其實,有些人抱怨老人,並不是抱怨老人不幫忙帶孩子,而是抱怨老人的態度。

一個不幫忙看看孩子,不給錢,也不打電話關心孩子的老人,他心裡有孩子嗎?是關心兒子兒媳婦的嗎?

一個人對自己不好,難道自己會對那個人好麼?所以說,你好我好,才大家好。


曜萍


我和老公結婚,所有的彩禮,喜宴,婚慶等,都是我和老公自己出的錢,公婆一分錢沒給。生孩子,公婆什麼都沒給孩子買,還說第一個孩子吃穿都要外婆給,這是風俗。我坐月子,婆婆照顧,我們還給她6000塊,結果我想和烏魚湯都被拒絕了,說喝雞湯一樣的。

產後一度因為有這樣的婆婆抑鬱,別說離婚,就連帶著娃跳樓的心都有了。婆婆原本也不願意幫忙帶孩子,是老公請她來的。

很慶幸的是,現在我和婆婆是小區出了名的模範婆媳。為什麼呢?

1.在婆婆剛開我家的時候,相對之前,我冷落她很多,也冷落老公很多。

我只是想告訴他們,我不是好欺負的。我不是惡媳婦兒,但也不任人欺負。我是在宣告主權。

2.過去的事情隻字不提,做好眼前。

想著過去的事不免傷心,難過,所以我不會提過去的事情,讓彼此尷尬。對於眼前的事情,我會盡力做好,孝順公婆,義不容辭,發自內心想對他們好,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老公和孩子。

3.將心比心。

會在閒暇的時候和婆婆聊大姑子,聊她多不容易。讓婆婆在心疼女兒的時候,將心比心。我也會將心比心對待她,我經常會想,遇到這樣的事兒,如果是我媽,我會怎麼做。


4.有分歧直接說,不拐彎抹角。

關於育兒問題我們總會有一些分歧,我們會直接提出來,然後找出依據,說服對方。不以尊卑壓制,也不以能力壓制對方,而是讓對方心甘情願接受建議。

5.其實我們並不衝突。

不管是我還是婆婆,都是為了這個家好,這個出發點沒有錯,錯的只是方式。明白這一點,很多問題就很好解決了。

6.學會請教婆婆。

雖然我是家庭教育講師,但其實相信,婆婆的經驗也會有值得借鑑的。經常在討論育兒課題的時候,請教婆婆。婆婆會非常樂意跟我分享,也會感覺很有成就感。

7.經常致謝。

即便婆婆有很多不是,但幫著帶娃我就應該感激她。我會經常對她致謝。說謝謝,買買衣服,買點小禮物等,作為酬謝。表達出來的謝意,婆婆才能感受到,感覺好才能做得好!


90後媽媽米米


關於老人該不該帶孩子、給錢這個話題,也是時下年輕人最流行的話題。

中國幾千年來都以農牧為主要的社會制度,也就是說農民一生沒有退休時間,更沒有退休保障金。那麼農民在青壯年時是最得力的一群力量,隨著年齡增加,老去的農民也有力不從心的一天,那麼就回到家中幫忙照看家務唄,帶孫子,洗衣做飯,養豬喂牛的。所以老人帶孫子被視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家中的一大堆事情,是做了最讓人看不見的事,特別是現在的年青人,都是被寵出來的,很多人都比較懶(不喜歡做家務),以為上個班掙點錢有多大功勞,認為公公婆婆的在家裡白吃白喝他們的。年輕人對老年人的各種看不慣,也導致很多家庭的不和睦,相互指責抱怨的,也會導致很多夫妻反目離異。

隨著改革的深入,人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有人忙碌有人無為。當然老年人的生活也發生了些許變化,他們也不滿足於在家帶孫子做家務什麼的,還想發揮一下夕陽的餘熱。這下好了,他們忙了,孫子只有兒媳婦自己帶或者是請保姆,就出現了文中開頭提到的問題。老人的意識在不自覺的發生改變,能帶能給是情分,不帶不給是本分。其實一家人過日子,有情分的比光本分的還是要好些,雖說老人沒有直接撫養孫輩的責任,但有傳幫帶的義務。俗話說一人有難,八方支援,何況是自己家還計較什麼呢?子孫是你後人,他們的難處你不體諒誰體諒,多關愛但不溺愛是正確的,或許你就是他們的一面鏡子。做子女的也不能一味指責父母,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情況,現在啃老族也多,有時也要給自己老後留點餘地,不能讓子女今後無啃的了大家悽凌凌地過吧,如果老人願意給你幫忙帶孩子,你就要努力工作,也要在孩子面前努力表現你的責任,也要使自己成為他的一面鏡子。一家人生活,指責抱怨解決不了問題,家和才能萬事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