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復幾:他是清朝時期唯一獲得物理學博士的人

1984年秋天,時任西德總理赫爾穆特·科爾第一次訪問中國時,曾經訪問了北京大學並進行了演講,他在講演中講述了這樣一段話:

“中國學生留學德國早有良好的傳統,早在19世紀末期,特別是本世紀初以來,有很多貴國年輕科學家到我國接受大學教育。波恩大學是首先頒授博士學位給一位中國公民的歐洲大學,他姓李名復幾,博士論文題目為“鹼金屬”,該論文1907年于波恩大學通過,我帶了該論文的複印本以及李先生的簡歷和離校證明書,請你們存檔。”

科爾總理將關於李復幾的幾份德文文件作為訪問北京大學之禮物,鄭重地贈予了時任北京大學校長丁石孫教授。

李復幾:他是清朝時期唯一獲得物理學博士的人

科爾向丁石孫贈送禮物

北京大學校方對科爾總理推動中德文化交流的良苦用心不解,或者說是不夠重視,對中國在德國留學的第一個物理學博士李復幾,更是聞所未聞,在查遍學校檔案館之後,也還是一無所獲,只好將李復幾的檔案資料,全部存入北京大學檔案館了事,以致讓它沉睡了23年之久。

據相關資料記載,在二十世紀初葉,中國留學生在歐美大學最早獲得物理學博士的有如下幾位學者,按照他們所獲博士學位時間順序排列如下:

李耀邦(1884—1940)——1914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胡剛復(1892—1966)——1918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李書華(1889—1979)——1922年獲得巴黎大學法國國家理學博士;

饒毓泰(1891—1968)——1922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葉企孫(1898—1977)——1923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吳有訓(1897—1977)——1925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從歷史時間節點上來看,上述獲得物理學博士的學者都是在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其中李耀邦被排在首位,他也曾是中國物理學界公認的第一位獲得物理學博士的人,但李耀邦對中國早期物理學領域貢獻甚少,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力,也幾乎無人知道他的存在。

而科爾總理帶來的資料表明,李復幾是1907年獲得波恩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的,這對中國物理學界是一個歷史性突破,將中國第一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的時間,整整提前了七年,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李復幾是清朝時期唯一獲得西方物理學博士的人。

李復幾:他是清朝時期唯一獲得物理學博士的人

李復幾

那麼李復幾是何許人也?他究竟在哪裡?他在出國之前和歸國之後的人生經歷到底是怎樣的?波恩大學在尋找,李復幾的後人在尋找,一個叫戴年祖的中國學者也在尋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要尋找到這位中國早期留學德國的留學生。

2005年5月10日,“中德世界物理年暨紀念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100週年大會”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德方人員在會議期間放映了一部回顧早期中德學術交流的幻燈片,這部片子中提到中國在德國取得第一個博士學位的學者叫李復幾,在一位東方青年人的頭像下,寫著“NanYang College”,這是“南洋公學”的英文名稱,時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謝繩武是核物理專業出身,他敏銳地意識到,這位名為李復幾的留德學生應該與本校有一定的聯繫。

謝繩武立即起身走出會場,跑步趕到了校史辦公室,很快就在校史檔案室查找到了關於李復幾的相關資料。

1901年“南洋公學”中院畢業了6名學生,其中4人曾被盛宣懷批准派往英國留學,李復幾是其中之一,並被指定學習機械工程專業。

李復幾:他是清朝時期唯一獲得物理學博士的人

南洋公學早期畢業生合影

謝繩武向大會報告了他的發現,說明李復幾是本校歷史上第一屆畢業生,李復幾成為“中德物理年”的熱門話題,中德雙方出席會議人員都非常高興,這也算是為大會增加了一個有趣的花絮,同時也再次證明了中德兩國文化交流源遠流長。

上海交通大學迅速將李復幾列為專題調查,主持這項工作的是上海交通大學校史研究中心,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李復幾的人生經歷也漸漸浮出歷史的水面。

1896年盛宣懷在上海徐家彙創辦了“南洋公學”,仿照日本教育模式,分層次設立了師範院、外院、中院和上院,這是中國最早兼有師範、小學、中學、大學完整教育體制的學校,其中“中院”是1898年開始創辦的。

李復幾:他是清朝時期唯一獲得物理學博士的人

南洋公學舊址

1901年7月,“南洋公學”中院畢業了6名學生,其中就有李復幾、曾宗鑑、胡振平、趙興昌等人,這4名學生被清朝公費派往英國留學,並根據他們當時的學業成績,指定李復幾學習機械工程,曾宗鑑、胡振平學習政治,趙興昌學習商務。

李復幾(1881—1947)原名李福基,字澤民,江蘇吳縣人,1881年12月9日出生於上海,他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叔叔李維格,李維格曾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實業家之一,李復幾在南洋公學讀書時,李維格正是南洋公學的監院(類似於教務長)。

1901年10月12日,李復幾和他的幾位同學從上海登上郵輪前往英國留學,李維格親自到碼頭送行,並送給侄子李復幾一輛自行車,這在當時的中國絕對是奢侈品,這輛自行車給李復幾的留學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不僅靠它遊歷了英倫三島,還通過自行車轉租賺了不少零花錢。

李復幾:他是清朝時期唯一獲得物理學博士的人

李復幾與李維格合影

李復幾進入英國芬斯伯裡學院學習機械工程專業,並在倫敦機械工程師研究所實習了一年,隨後又到倫敦大學攻讀機械工程,1904年畢業時前往位於德國杜塞爾多夫的漢尼爾理機器廠實習。

李復幾在留英期限屆滿之時,從英國致信盛宣懷,表達了想去德國留學的願望和理由,鑑於李復幾是一個可塑之才,又是李維格的侄子,盛宣懷回函李復幾:“才品甚優,有志向學,自應展長學期方能早就成材,以備回華效用。”同意李復幾留學延期至1907年6月,並每年提供經費180英鎊。

1906年5月,李復幾從英國倫敦前往德國波恩,使用羅馬字母“Li-FoKi”註冊了自己的名字,進入波恩大學師從凱瑟爾教授從事光譜學研究,凱瑟爾教授是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也是“氦”元素的發現者。

李復幾:他是清朝時期唯一獲得物理學博士的人

李復幾留德時攝

1907年1月,李復幾在波恩大學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論文,題目是《關於勒納的鹼金屬光譜理論的分光鏡實驗研究》,李復幾在這篇博士論文中質疑了勒納教授關於陰極射線的研究成果,那麼勒納教授為何許人也呢?

勒納(1862—1947)是德國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他在1902年就發現了光電效應的重要性質,即光電子的數目隨光的強度而增加,可是光電子的動能只與光的頻率有關,與光的強度無關。

勒納教授的這個實驗結果,與當時物理學界將光看成波的經典理論相矛盾,我們所熟悉的愛因斯坦,就曾想給勒納教授當助手而被其拒絕,可見勒納教授是德國物理學界的權威,因其對陰極射線的研究成果,勒納教授於190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因斯坦比勒納小17歲,儘管他於1905年就發表了“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並以《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獲得博士學位,最終創立了狹義相對論,但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卻是1921年的事情了。

李復幾在其博士論文中,推翻了勒納教授所提出的“光譜形成原因的火焰中心發射說”的研究結果,提出並完成了自己的“推驗光浪新論”,這是當時光學界最為前沿的一項研究課題。

一個來自古老中國的青年學生李復幾,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勒納教授的成功挑戰,可以說是當時世界物理學界的一大傳奇,波恩大學認為李復幾的博士論文非常優秀,將之評為“Idoneum”(滿意)等級,這在當時數學和物理學科都是難得一見的評價。

李復幾:他是清朝時期唯一獲得物理學博士的人

李復幾博士論文副本

波恩大學之所以對李復幾推崇備至,並且一直念念不忘他所培養的這位東方學生,不僅僅是他在物理學領域裡的貢獻,而且還在於他敢於挑戰勒納教授的權威,勒納在二戰時曾當過希特勒的科學顧問,甘願為納粹政權服務。

李復幾在波恩大學留學一年,就拿到頗具含金量的博士論文,堪稱是一位有潛質的物理學研究者,但李復幾於1907年秋回國之後,卻沒有機會進行物理學的研究或教學,而是以他在英國所學的機械工程專業作為自己的職業。

在近40年的工程師職業生涯中,李復幾先後在江南船塢、漢陽鐵廠、萍鄉煤礦、京漢鐵路等大型施工項目或企業中擔任工程師,置身於中國近代工業第一線,為中國近代工業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除了波恩大學知道李復幾的科學價值和學術能力之外,當時的中國幾乎沒有人知道李復幾在德國留學期間曾經輝煌的學術生涯,這不能不說是中國物理學界的遺憾。

李復幾:他是清朝時期唯一獲得物理學博士的人

李復幾為子女拍攝的照片

李復幾曾在其老家蘇州置業和生活,育有四女三男,但他本人卻長期在外奔波忙綠,並以豐厚的薪水供養一家。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在西南大後方任四川鹽務局總工程師的李復幾卻與家人斷了聯繫,直到他1947年在四川小城自貢去世,他也沒有再回過家鄉蘇州,以致於家人也不知道李復幾身在何處?

2007年10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學與波恩大學在閔行校區共同舉辦了紀念中國首位物理學博士李復幾畢業100週年紀念活動,波恩大學校長Matthias Winiger教授向時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傑贈送了李復幾博士學位論文的副本和李復幾學位證書的副本。

李復幾:他是清朝時期唯一獲得物理學博士的人

波恩大學校長向張傑校長贈送李復幾留德時照片

李復幾這位被歷史長期遺忘的中國物理學領域的先驅者,由於沒有選擇以教育和科研為業,他的科學研究潛質和才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這不能不說是歷史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