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離不開解題,但多做題就一定能考高分?


數學離不開解題,但多做題就一定能考高分?

經常有很多學生或家長髮私信給我,問以下類似這樣的問題:

“吳老師,我的孩子對於數學學習,他說看著都會,但一做題目就錯,作業或試卷發下來後,也知道自己錯在哪,不過再遇到此類問題還是會錯,這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吳老師,我每天做了大量數學試卷,可一遇到考試就會做錯,明明很多題目都做過,練過,可為什麼還是錯呢?”

“吳老師,數學學習是不是就是進行題海戰術,每天多做題就行了?”

“吳老師,我上課聽得懂,聽得清,為什麼課後做題時就不會?”

等等類似這樣的問題,每天都有不同的家長或學生來諮詢,從言語之間能感受到大家想學好數學的迫切心態。

數學學習,確實離不開解題做題,這是一個必經之路,但大家必須要搞清楚一點,不是你拼命做題,你的數學成績自然就好,這不是一個等價的過程,也就是說“數學學習≠解題”,數學學習不是簡簡單單一味多解題就能解決的事情。

數學離不開解題,但多做題就一定能考高分?

任何一道數學問題,它一般由“各種題幹條件+所求的結論+知識點+方法技巧”等綜合結合在一起。很多人覺得自己看懂題目,其實只是讀懂題目的條件,但題目本身蘊含哪些知識點或方法技巧,卻一無所知,並不知道怎麼去運用,這就是為什麼你以為看懂題目,卻總做不對題目的原因之一。因為我們要想正確解決一道數學題,是需要運用知識和方法技巧去解決問題。

那麼如何做才能提升我們的解題效率呢?如何做才能通過解題來提升數學成績呢?本人覺得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學會解題反思

大家要相信和記住一點,題目是永遠做不完的,但方法技巧和題目的類型是有限的。我們解題的目的之一,就是幫助大家提高運用方法技巧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不同的題目當中提煉出同一類型問題的解題方法,這就需要大家學會解題反思。

毫不誇張地說,解題反思是解數學題的精髓,數學問題的準確解決僅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題之後的回顧。解題反思是對整個解題過程的反思,包括對題幹理解的反思、習題涉及知識點的反思、解題思維程序的反思、解題結果表述的反思、解題所用方法規律和技巧的反思以及解題失誤的反思等。

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為解題而解題,滿足題目做對即可,至於從解題中可獲得哪些啟示,已經既無時間顧及也無此意識,因而缺乏對自身解題的認知過程進行反思,難以獲得題目已有信息之外的更多有意義信息,從而最終降低了解題的收益率。

數學離不開解題,但多做題就一定能考高分?

​二是要重視錯題本,用好錯題本

對於錯題本,大家已經聽得很多,不過很多人覺得整理錯題本是在浪費時間,並沒有認真去執行,非常可惜。

錯題本一般是指在學習過程中,把自己做過的作業、習題、試卷中的錯題整理成冊,便於找出自己學習中的薄弱環節,使得學習重點突出、學習更加有針對性、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的作業本。

因此,錯題本的作用很明確,就是針對你不會的地方,針對你經常犯錯的地方,針對你的薄弱環節,相當於你的學習病歷本。因此建立錯題本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對知識進行查漏補缺,提優數學解題方法,鞏固已學的數學知識、方法技巧等等。

特別是對於已進入中考、高考複習的考生來說,錯題本的好處就更加明顯了。如在考試衝刺階段的數學複習,我們可以根據錯題本上記錄的解題方法、自己犯錯的原因等等,及時幫助和提醒考生和家長注意學習習慣和答題習慣的養成。

大家要記住一點,我們對錯題本上的錯題要學會分類,如哪些是容易出錯的題目?哪些是難點題目?哪些是典型問題等等進行標記。錯題本收集錯題一定要基於是對知識的梳理,對重點、難點、精點等等梳理,是對系統基礎知識學習之上的重點解析。

數學學習的道路從來都不輕鬆,學好它不僅需要你付出時間、精力、金錢等,還要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和壓力,更需要學會享受學習過程中的孤獨等。

加油,少年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