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千官兵做誘餌引9萬敵軍來攻,友軍戰機半年投8萬噸炸彈

近現代戰爭的特點是消滅對手的主要有生力量,而不是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在這種軍事思想的指導下,交戰雙方往往會運用這樣的戰術:用一支部隊拖住敵軍主力,然後派遣部隊從外圍展開攻擊,從而達到消滅或重創敵軍的戰術目標(包圍和反包圍)。這方面做得最好的無疑是二戰中的蘇軍,典型戰例就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隨著時代和軍事技術的發展,包圍和反包圍的主角漸漸地從人轉向先進技術裝備,越南戰爭中的溪山戰役就是經典例子。

6千官兵做誘餌引9萬敵軍來攻,友軍戰機半年投8萬噸炸彈

1968年初,6000多名精銳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被部署在了溪山,並建造了基地和防禦工事。溪山這個位置戰略性十分重要,它直接扼制著北越的運輸線,所以北越軍隊自然要拔掉這顆眼中釘。

為了拿下美軍這個孤點,越軍勢在必得,集結了9萬官兵,還配有大量的火炮和坦克。經過一陣猛烈的炮擊後,北越各部隊在山呼海嘯聲中輪番進攻。他們哪裡想到這是美軍精心設下的一個陷阱。一開始美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不僅失去了前幾道工事防線,還被圍困在一塊區域內,不過,等他們回過神後來,便呼叫友軍戰機來攻擊。

6千官兵做誘餌引9萬敵軍來攻,友軍戰機半年投8萬噸炸彈

B-52、F-4、A-7這些隸屬美軍空軍、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最先進的轟炸機、戰鬥機和攻擊機日以繼夜對基地外圍的越軍狂轟濫炸,不到半年時間,出動2萬架次,投彈8萬噸。此外,美軍的運輸機和運輸直升機也沒閒著,在戰役期間向美軍運送了大量的武器。在這樣的密集火力網之下,越軍的傷亡可想而知,9萬大軍中有3分之一或者戰死或者受傷。

之後,越軍變聰明瞭,他們明白硬碰硬絕對不是美軍的對手,於是化整為零,採取游擊戰或襲擾的方式,只要美軍零散的官兵走出基地,他們就以各種類型的火炮招呼,另外,他們還加大了對美國空軍運輸機的攻擊。

6千官兵做誘餌引9萬敵軍來攻,友軍戰機半年投8萬噸炸彈

在這種攻擊方式下,美軍如同驚弓之鳥,甚至無法睡好覺,一些士兵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此外,這樣殘酷的戰爭場面也被傳到國內,國內反戰聲此起彼伏。最後在越軍和國內的雙重壓力下,美軍不得不關閉基地,撤退。所以,從宏觀方面來講,美軍是贏了戰術,輸了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