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著,他的頸椎已經死了……

有的人活着,他的颈椎已经死了……

有的人活着,他的颈椎已经死了……

嘿,現在低頭看著手機的你,頸椎還好嗎?

前段時間,社長一個朋友出了事兒。

明明一直很健康的一個人,莫名開始雙手發麻、頭暈噁心。


後來在打網球時突然摔倒,才慌慌忙忙去看醫生。


可朋友明明才剛剛30出頭啊!

有的人活著,他的頸椎已經死了……

2018年7月17日,青島的楊醫生因為兩個多小時的低頭手術,頸椎有些吃不消 / 視覺中國


如果把人這個整體比作一家公司,全身的所有器官、結構比作公司下屬的員工。


那麼,頸椎一定是那個工作壓力最大,工作時間最長,待遇又最差的員工之一。


久坐,睡覺用高枕或無枕、喜歡臥位看書或電視……


日積月累,現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早就為頸椎病埋下了禍根。


30歲算什麼,現在連不到10歲的小孩子都能得頸椎病!

文 | 談心社社長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談心社”(ID:txs163),原文首發於2018年11月27日,原標題為《頸椎病,正在拖垮年輕人》,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頸椎病

早就找上了年輕人

脊椎?頸椎?很多人傻傻分不清。

按照醫學上的定義,頸椎是脊椎的第一節。

有的人活着,他的颈椎已经死了……

人類頸椎的位置(紅色部分),其由7塊骨頭組成 / Anatomography

簡單來說,脊椎病包括頸椎病。

頸椎病是現代生活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一般發生在頸椎退變,尤其是在頸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之上。

臨床上通常認為,頸椎間盤退變通常在25歲以後才開始。

但近年來,頸椎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趨向年輕化。

有的人活着,他的颈椎已经死了……

小女孩蹲在地上玩手機遊戲 / 視覺中國

2016年一位9歲的孩子出現了膝蓋、小腿疼痛的症狀。

一開始家長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直到後來嚴重影響走路。

甚至上臂也開始出現疼痛的症狀。

一查,發現是頸椎病。

研究表明,目前20~40歲的青壯年頸椎病患病率高達59.1%。

青少年也未能倖免。

2013年昆明一所中學學生的脊椎健康調查,得到了一項令人擔心的結果:

在受調查的246名學生裡,有頸曲異常變化的有204例,約佔總人數的83%;

有的人活着,他的颈椎已经死了……

昆明某中學246名在校生脊柱曲度異常情況

此前,全國頸椎疾病專家科研組在2003年的調查更發現:

在中國80%以上的青少年頸椎處於亞健康狀態。

這80%的亞健康群體中,嚴重不健康的佔到17. 5%。

還發現已確診的青少年頸椎病患者51例中,病程最長者3年,最短1個月,平均病程約1年半。

其中,只有5例與外傷有關。

他們的年齡7-18歲不等,平均年齡僅有15.5歲。

有的人活着,他的颈椎已经死了……

中學生低頭玩手機遊戲 / 視覺中國

2

低頭一族

遲早“惹禍上身”

頸椎病為什麼會頻頻找上現代人?

慢性勞損,是造成頸椎不堪重負的重要原因。

有的人活着,他的颈椎已经死了……

醫師正在為頸椎病患者進行頸部按摩 / 視覺中國

事實上,早在學生時代,不少人就“積勞成疾”。

2013年一次調查,雲南昆明某學校的中學生每天伏案時間,最短8小時,最長15小時;

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最短0.02小時,最長也僅有2小時;平均0.94小時,連1個小時都達不到。

有的人活着,他的颈椎已经死了……

昆明市某中學學生脊柱健康調查表

為了一朝圓夢,不少學生長期伏案低頭,殊不知給頸椎病埋下了隱患。

有的人活着,他的颈椎已经死了……

2017年12月1日,安徽安慶,一名藝考生使用頸椎氣囊牽引器緩解肩部和頸部疼痛。儘管醫生一再跟鍾媛說不能低頭,但是由於右手無法抬起來進行繪畫,她只有低著頭作畫 / 視覺中國

專家稱,伏案和低頭時間較長,將導致頸椎長時間處於反生理狀態。

長此以往,頸部伸側肌群的疲勞幾乎是必然結果。

就和近視眼形成的道理相似,肌肉長時間處於疲勞狀態。

最終結果就是頸椎的失衡,其生理曲度發生改變就不難理解了。

有的人活着,他的颈椎已经死了……

2016年9月15日凌晨,浙江省舟山市,報社一編輯緊緊倚靠在櫃子的一側伸展手臂緩解肩周炎帶來的疼痛,長期的伏案工作讓她患上了肩周炎、頸椎炎等疾病 / 視覺中國

但離開學校步入社會,也並不意味著你的頸椎每天有了更多的時間休息。

如今的工作模式決定了,我們每日伏案工作的時間,不會比當年求學時少。

更不要說,日常手機、平板不離手。

在眾多影響因素中,最為專家學者所詬病的,就是電子設備盛行而出現的低頭族。

有的人活着,他的颈椎已经死了……

公園裡低頭玩手機的人們 / 視覺中國

上班玩手機,吃飯玩手機,睡前躺在床上也要玩手機……

這些電子產品,在頸椎病的年輕化進程中,起著不可磨滅的“偉大助推”作用。

第四軍醫大學神經外科的賈棟主任認為:

“身體直立,頭部稍微向後,肩膀向後張開;讓耳垂和肩峰在一條直線是頸椎最好的放鬆姿勢。”

有的人活着,他的颈椎已经死了……

正確坐姿示範 / 《Are you sitting comfortably?》BBC

但看電腦、玩手機恰恰違反了這一姿勢。

長時間注視著屏幕會對人們造成一定程度的精神壓力。

身體的肌肉會隨著人精神壓力的增長而變得緊張。

血液供應隨之減少,組織缺血缺氧將更容易刺激局部組織,進而帶來疼痛症狀。

有的人活着,他的颈椎已经死了……

2016年10月11日,浙江嘉興,一名接受頸椎痛治療的患者正在查看手機信息 / 視覺中國

關於頸椎病起病的另一因素,是因為你要風度不要溫度。

科學研究表明,不論是寒冷抑或是潮溼都會加速椎間盤的退變。

不論是夏季貪涼還是冬季不注意保暖,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頸部疾病。

現代人壓力大的生存環境,以及熬夜、失眠的日常,都會影響骨關節及肌肉休息。

不良的生活習慣讓頸椎病,雪上加霜。

3

頸椎病可引發的全身病症

至少有70種

人們對頸椎病的誤解,大概存在於兩個方面:

第一, 頸椎病?那不是老年人得的嘛,我還年輕著呢!不怕!

第二, 哎不就是脖子疼嘛,揉揉就好了嘛。

正是對疾病的忽視導致了,它在人還未意識到時不斷加劇。

等到真的頑疾纏身,往往已經無力迴天。

有的人活着,他的颈椎已经死了……

躺在地上看手機的遊客 / 視覺中國

前段時間,一位廣州男士,連續兩天玩遊戲後,第三天突然感到脖子疼痛,然後四肢麻木。

最後結果:癱瘓。

經檢查,醫生確診他患有頸椎病血腫。

頸椎病引起的生理不適,還會誘發人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

供血不足還會導致記憶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視物模糊/疲勞。

實際上,頸椎病可引發的全身病症,至少有70種。

從上肢無力,突然摔倒,到癱瘓,神經性腸胃功能紊亂……

頸椎病可以如洪水猛獸,把你的幸福生活吞噬得乾乾淨淨。

所以救救你的頸椎,才不是僅僅為了保護那幾塊骨頭。

有的人活着,他的颈椎已经死了……

教授(左)在給大學生講解神經根型頸椎病發病機理 / 視覺中國

骨頭雖小,可搞不好哪天就可以要了你的命。

4

幾招預防

讓你遠離頸椎病

其實如今的醫學技術,並沒辦法從根本上治療頸椎病。

白天黑夜面對電腦的白領族,一拿起手機就玩遊戲不離手的年輕人。

以及天天端坐打麻將的老年人。

甚至日日伏案學習的學生,都是頸椎病的高危人群。

有的人活着,他的颈椎已经死了……

背對背看手機的年輕人 / 視覺中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專家給了這些建議:

第一點,避免過度肥胖


不管是負重行走還是運動,過度負荷都會對我們的關節不利。

第二點,端正坐姿


除了過段時間起來動一下,坐時儘量讓背部緊靠椅背,也是一個很好地為頸椎減壓的方式。

第三點,注意睡姿

正常成年人每天有 1/4 - 1/3 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枕頭一定要適合頸部的生理要求。


床不要太軟。


睡眠時,將頭放於枕頭中央,以仰臥為主,側臥為輔,要左右交替,讓關節休息下,也讓自己好好休息下。

有的人活着,他的颈椎已经死了……

第四點,適宜鍛鍊


平時可以做做伸展活動。


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一些有效運動,對頸椎病、頸肩痛都有一定的好處。

有的人活着,他的颈椎已经死了……

2015年10月23日,河南鄭州,一些市民在地上爬行,以求達到治療頸椎病,腰椎病和強身健體的目的,醫生稱有效 / 視覺中國

第五點,規範診治


不要諱疾忌醫,也不要可以忍痛就放任其自流。

“第一財富是健康,第二財富是美麗,第三財富是財產。”

學習也好,工作也好,日積月累的習慣,可能就悄悄釀成大患。

掰著指頭算一算,人生只有一次,自己的身體,一定要懂得愛惜。

參考文獻:

[1].鄒培, 周燕萍, 陳潔, et al. 昆明地區中學生脊柱健康調查[J]. 頸腰痛雜誌, 2014(3):208-210.

[2].趙傑. 如何守護好“頂樑柱”[J]. 人人健康,2017(21):40-40.

[3].劉玉萍, 劉玉萍, 顧辰梅, et al. 青少年頸椎病的研究進展[J]. 中國傷殘醫學, 2017, 25(23):97-99.

[4].張逸, 盧志剛. 大學生頸椎病的影響因素及1.其預防對策[J]. 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5, 7(3):328-329.

[5].閔娟. 電腦綜合徵的影響因素及健康教育對策[J]. 中國健康教育, 2004, 20(9):853-854.

[6].Keller K , Corbett J , Nichols D . Repetitive strain injury in computer keyboard users:pathomechanics and treatment principles in individual and groupintervention.[J]. Journal of Hand Therapy, 1998, 11(1):9-26.

[7].Zunhua K E, Bo D , Fayuan H , et al. The Clinical features,X-ray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y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Spondylopathy in Teenagers[J].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Traumatology & Orthopedics, 2014.

[8].Webb R , Brammah T , Lunt M , et al.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intense, chronic, and disabling neck and back painin the UK general population.[J]. Spine, 2003, 28(11):1195.

[9].Mäkelä M, Heliövaara M, Sievers K , et al. Prevalence, determinants,and consequences of chronic neck pain in Finland.[J]. American Journal ofEpidemiology, 1991, 134(11):1356-1367.

[10].段俊峰, 龍層花, 王正和, et al. 脊椎病與心臟病相關的研究及康復治療[J]. 按摩與康復醫學, 2003, 19(2):2-3.

[11].魏徵, 龍層花, 張德新, et al. 脊椎病與內臟病相關的研究及中西醫結合治療——附5539例報告[J]. 頸腰痛雜誌, 1990(4):26-31.

總監製:王磊

監製:夏宇

編務:黃俊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