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巡洋艦被魚雷擊中,59名將校軍官跳海,四分之一被海水吞沒

經典軍事劇《亮劍》中有這麼一幕,主人公李雲龍伏擊了一支日軍的戰地觀摩團,打死了一百多鬼子精英,其中包括一名少將和六名大佐。相信很多人看到這一幕都會大快人心,拍手叫好。事實上,這類事情經常在日軍中發生,不僅陸軍有,海軍也有,而海軍更容易發生,因為,一艘軍艦尤其是大軍艦或者旗艦上,各類軍官佔有很大的比例,一旦被擊沉,陣亡的軍官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現在,讓我們看看其中的一起。

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爆發,這次戰役,日本海軍出動了4支艦隊,目的是為了攻擊在萊特灣登陸的美國陸軍,日軍稱之為“捷”號作戰。4支艦隊最核心的是粟田艦隊,其主要作戰力量包括了兩艘“大和”級戰列艦在內的5艘戰列艦,另外還有10艘重巡洋艦和一些其他艦隻。艦隊總指揮粟田健男則坐鎮“愛宕”號巡洋艦。

重巡洋艦被魚雷擊中,59名將校軍官跳海,四分之一被海水吞沒

不過,粟田健男的運氣實在不好,在他的艦隊出發的第一時間就被自由巡邏和自由獵殺的兩艘美軍潛艇海鯽和鰷魚號發現了,兩艘潛艇一邊向上級發報,一邊機動行駛,尋找攻擊位置。與此同時,日軍也發現了潛艇的電訊,但是日本人的反潛能力,實在有限,無力對兩艘潛艇發動攻擊。另外,粟田健男也明白,潛艇只是小兒科,他們的目標是萊特灣的美國陸軍,所以,他採取了不理會的態度,而是命令艦隊全力朝萊特灣開去。

依照海戰規則,在面對潛艇時,艦隊必須採用Z字形航行,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潛艇魚雷攻擊,然而,粟田健男為了搶時間,並沒有要求下屬們這樣做,或者,在他看來兩艘美國潛艇不足為懼。

重巡洋艦被魚雷擊中,59名將校軍官跳海,四分之一被海水吞沒

無數例子證明輕敵是要付出代價的,兩艘潛艇看到日本人這麼輕敵,感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大膽採取行動,尤其是海鯽號,艦長更是藝高人膽大,直接潛到日軍編隊1000米的距離,然後對著兩艘巡洋艦發射了6枚魚雷。幾秒過後,魚雷全部命中目標,其中四枚正好擊中“愛宕”號。“愛宕”號的排水量雖然超過1.4萬噸,但也經受不了4枚魚雷的攻擊,尤其是魚雷主要攻擊的水線以下部位。

頃刻間,萬噸鉅艦發生爆炸,數千噸海水湧入船內,船底的官兵包括損管人員中大多數人不是死於爆炸,就是被水淹死。相比之下,上層建築的官兵要僥倖很多,畢竟爆炸只是在水線以下,在軍艦快速下沉的時候,他們也不顧一切,跳海逃命,其中包括59個將校級軍官。這個時候,他們也顧不上士兵的性命了。

重巡洋艦被魚雷擊中,59名將校軍官跳海,四分之一被海水吞沒

當然,並不是每個跳海的軍官都可以活下來的,因為軍艦和軍艦是保持著一定距離了,其他軍艦來救援時,會有時差,而這個時差,就需要官兵們在水中不斷游泳或者掙扎。另外,其他軍艦在救援過程中也是害怕被潛艇擊中的,所以就愈加加大了救援的困難性。

這就意味著,誰的體力越好,在海水中能待的時間越長,誰就更有機會,至於那些個體力不怎麼樣或者水性不怎麼樣的,只有自認倒黴。就這樣59人中,有16個,也就是四分之一的軍官被海水吞沒。令人驚訝的是50多歲的粟田健男體力很不錯,居然活了下來,還參與了接下來的海戰。不過,或許是被這次行動打怕了,後來,在美軍主力艦隊被誘開萊特灣的情況下,粟田的艦隊也只是取得了微不足道的戰果,對於萊特灣登陸的美軍則沒有造成任何實質性傷害,相反,他還損失了“武藏”號戰列艦。

重巡洋艦被魚雷擊中,59名將校軍官跳海,四分之一被海水吞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