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高新區智能機器人“小勇”進場,全國近200家機場都能看見“河源造”

乘坐飛機出行的河源小夥伴

你是否在機場看見

下面這個“萌物”

河源高新區智能機器人“小勇”進場,全國近200家機場都能看見“河源造”

如果看到了,不妨和它來張合影。因為這些“萌物”,都是咱們“河源造”!

2年間,智能機器人銷售額翻數番;在全國230餘家大中型機場中,有近200家配備“河源造”智能機器人,它們成為安檢“小衛士”,服務廣大出行旅客……

“智能機器人就一個風口,而我們就站在風口上等風來。”落戶河源高新區10年的河源市勇藝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勇藝達科技)有關負責人說,公司隨著行業變革而變革,歷經數次“脫胎換骨”般的轉型,正迎來全新的起點。

企業成長與地方發展緊密相關。近年來,我市深入落實省工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加快推動產業轉型改造升級,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和質量效益,使企業產品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讓更多的“河源智造”走向全國。

河源高新區智能機器人“小勇”進場,全國近200家機場都能看見“河源造”

技術工人正在對智能機器人進行出廠前調試。本報記者 鄧燕琴 攝

“脫胎換骨”的轉型

勇藝達科技成立於1997年10月,2007年股改成功後落戶河源高新區,併成立了河源市勇藝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此時,勇藝達科技是一家生產手機組件及進行零件組裝的加工製造企業,主打電子消費類和智能硬件產品。10年間,勇藝達科技一度躋身行業全國前三。然而,就在勇藝達科技發展勢頭正旺之時,公司迎來第一次轉折——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席捲而來,給企業帶來巨大沖擊。

勇藝達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吳勇謀說:“當時只好把下面的4個廠關停,很多從初期一路跟隨多年的同事,不得不離廠,因為不捨和無奈,我掉了好幾次眼淚。”

金融危機過後,經濟開始逐漸回暖。但此時,傳統手機制造市場逐漸趨於飽和,企業間紛紛通過打價格戰賺取微薄利潤。行業和市場的迅速變化,使公司面臨新的抉擇——“解散公司”還是“全新轉型”。

不忍放棄10多年共同奮鬥的夥伴,且仍然年輕想繼續“折騰”的吳勇謀,開始尋求公司轉型發展之路。

近年來,AI人工智能成了創業人口中的高頻詞,“人工智能+”作為新興經濟業態萌芽。其中,AI人工智能衍生的智能機器人在中國致力於傳統制造業向互聯網化智能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大環境下,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借工業技改利好政策的“東風”,2015年,勇藝達科技開啟全面轉型新徵程,一頭扎進智能機器人的研發領域。當年12月,勇藝達科技的第一款服務型機器人“小勇”問世,憑藉其擁有個性化的語音交互、視頻監護、智能家居等功能,迅速佔領服務機器人市場,取得一席之位。

河源高新區智能機器人“小勇”進場,全國近200家機場都能看見“河源造”

作為國內服務型機器人領域創業代表,勇藝達科技在曲折中積極尋求轉型的路徑,其創業經歷被央視製作成紀錄片,《創新中國》中報道了這段勵志傳奇事蹟。

“河源智造”走向全國

圓腦袋、小巧身材、坐在飛行器上儼然一個守衛小士兵的樣子,有模有樣地在各大機場安檢通道上“站崗”執勤,為旅客提供“智慧服務”——這就是勇藝達科技研發的引導型機器人——“小衛士”。

截至今年9月,全國230多家大中機場,有近200家與勇藝達科技達成合作協議,由勇藝達科技為其量身定製安檢“小衛士”。

河源高新區智能機器人“小勇”進場,全國近200家機場都能看見“河源造”

勇藝達科技副總經理呂學坤介紹說,智能機器人“小衛士”僅是勇藝達科技旗下打造的一類專供機場服務的引導型機器人。目前,勇藝達科技依照不同用途,研發了陪伴型機器人、商務型機器人、教育型機器人三大類智能機器人,針對不同群體的需求,為其提供人機交互、智能提醒、語音通話等個性化服務。

投身智能機器人研發生產以來,勇藝達科技從零基礎到目前擁有200多項專利和多個領域的核心技術,其定位和導航技術、行走控制技術、語音識別技術等在全國均屬於領先水平。此外,企業還與因特爾、科大訊飛、中國移動等公司建立深度合作關係,並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河源高新區智能機器人“小勇”進場,全國近200家機場都能看見“河源造”

呂學坤介紹,去年,該公司生產的智能機器人銷售額超3000萬元。目前,企業月生產量可達5萬至10萬臺,預計今年銷售額可達2億元。不僅如此,隨著我市整體工業水平的提升,從去年起,勇藝達科技在河源已經形成完整的生產供應鏈,市場上所有生產機器人的零配件均能從河源得到穩定供應。

技改推動產業升級

從製造業過渡到高新技術產業,勇藝達科技的轉型是河源高新區成長髮展的“微縮影”,也是我市通過技改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典型案例。

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提出,要積極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加快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升級,深入實施新一輪工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切實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和質量效益。

河源高新區智能機器人“小勇”進場,全國近200家機場都能看見“河源造”

記者瞭解到,作為粵東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高新區,河源高新區近年來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和大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加大力度支持企業開展技改創新,加快企業創新驅動發展進程。

今年前8個月,河源高新區完成工業技改投資11.3億元,同比增長16.8%,推動華夏易能、龍記金屬、中光電通訊、西可通信等15家企業開展工業轉型升級、技術改造;同時,支持並指導美晨通訊、農夫山泉、盛嘉倫橡塑、興達源模具等13家企業通過2018年廣東省級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支持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的審查及現場核實,有望獲得扶持資金3420萬元。

談及企業和地方發展,呂學坤希望政府和相關部門能夠更多地關注和扶持創新創業公司的生存發展,加大企業人才引進、技術改造等政策支持力度,助力智能製造業蓬勃發展,讓利好政策促使人才、要素、資金充分流通。

“我們現在最欠缺的是掌握管理才能、生產技術的人才。”呂學坤還建議,河源高新區等工業園要進一步完善園區配套設施,提速產城融合步伐,給務工人員提供更好的衣、食、住、行、娛服務,以良好的務工環境和生活環境,讓更多人來了留得住、做得穩。

河源高新區智能機器人“小勇”進場,全國近200家機場都能看見“河源造”

記者|黃世軍

通訊員|葉錦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