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致命”新政:一次只能收3個月學費,晚8點半打烊


在線教育“致命”新政:一次只能收3個月學費,晚8點半打烊


三個月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11月20日,教育部辦公廳、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應急管理部辦公廳聯合發佈《關於健全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提出進一步要求,首次對在線教育也有了相應規定,要按照線下培訓機構管理政策,同步規範線上培訓機構。

多位業界人士告訴支點財經記者,對照線下教育的“先證後照”,線上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證,以及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這對互聯網教育企業提出了不少挑戰。

一直處於風口的互聯網教育產業,將會受到哪些影響呢?


在線教育首次納入監管體系


目前教育培訓市場大致可以分為這些細分領域:學前教育、K12教育、高等教育、留學教育、職業教育、語言教育、藝術教育,等等。

支點財經查詢到的一份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1.4億,其中手機在線教育用戶規模突破1億。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互聯網教育市場整體交易規模達106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95%。

一位業界人士說,“前不久,剛剛出臺幼兒園新政,比如,民辦幼兒園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上市。沒想到國家明確規範在線教育機構的速度如此之快。”

《通知》指出: “做好面向中小學生的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線實施培訓教育活動機構的備案工作,切實把好入口關”、“要按照線下培訓機構管理政策,同步規範線上培訓機構”。有從業者表示,可以看出政策“線上線下一視同仁,一個都不能少”。

新政策對線下機構要求的是“必須經審批取得辦學許可證後,並登記取得營業執照才能開展培訓”,即“先證後照”。

在業界人士看來,按照新政策,較於線下教育培訓機構,線上教育機構要想“達標”,難度更大。

東湖高新區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各地的具體落地措施還不明朗,如若執行力度強,可能將改變行業的格局。對於互聯網教育企業,運營證照一定要齊備,避免企業做大做強後出現隱患。


在線教育“致命”新政:一次只能收3個月學費,晚8點半打烊


“3個月學費政策”帶來最大挑戰


《通知》還規定,“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多家投資機構告訴支點財經記者,在線教育機構延續原來互聯網的經典打法“流量聚集,規模變現”,而“3個月學費政策”帶來的挑戰或將是“致命”的。

“線上線下一致,難以做到。”一位在線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還指出,“校外培訓機構營業時間不得晚於20:30,線上平臺也在此時打烊,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多位在線教育機構人士稱,線上機構為學生輔導的時間大部分是以家長約定的時間為準。如果要強制實行“到20:30結束”,需要跟家長溝通。

不過,業界人士指出,整體而言,新政策對行業的清理整頓,利大於弊。

新政策對學科培訓監管從無到有,從事前審批事後監管過渡到准入制度、過程監管,讓培訓(包括在線)有了統一的管理標準(物業、教師資格、內容、收費),有利於行業集中,改變行業離散的特點。

“行業的離散現狀,是當前校外培訓機構難以做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位從業多年的校外培訓機構負責人對支點財經記者說,“光谷的互聯網教育產業處於全國第一方陣,行業洗牌或許對本地企業是利好。”


在線教育“致命”新政:一次只能收3個月學費,晚8點半打烊


資本套利變更難?


互聯網+教育投資領域,一直處於“風口”,今年以來就有百餘起成功融資案例。

據支點財經記者查詢,僅今年11月份,就有多家公司完成融資。

財經網絡教育平臺——高頓集團獲得8億元的C輪融資,本輪由高瓴資本領投,摩根士丹利、湧鏵資本、嘉御基金跟投;愛與思教育完成 5000 萬元 A 輪融資,投資方為某港股上市互聯網公司;素質教育公司——艾藝荷馬完成億元B輪融資,由知名投資機構達晨創投領投,漢能投資集團等跟投。

創新工場合夥人郎春暉告訴支點財經記者,在線教育是公司重點投資領域,其中,兒童教育和K12教育為重點關注。目前,公司投資了VIPKID、The One智能鋼琴、盒子魚等項目。

郎春暉認為,目前互聯網教育市場正在向三四線城市下沉,“今年中國教育領域的創業和投資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在K12領域內部,STEAM教育與少兒編程風頭正盛,是資本熱門投資領域;而作為傳統優勢領域,中小學教育領域的融資顯得更為成熟多元。

“特別是少兒編程,光谷就有多家機構開始舉辦各類編程活動。”專注青少年在線編程教育的編程貓相關人士稱。此前,該公司已舉辦多場線下編程活動,吸引不少小孩參與。

郎春暉說,新政策出臺,如若嚴格執行勢必帶來教育機構的新一輪洗牌。為此,資本市場的關注度也將趨於冷靜。但這並非是一件壞事,從長遠來看,將加速優勝劣汰,有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

“沒有競爭力的教育機構會出現融資困難,沒有造血能力的公司將出現危機。”一位投資人士說,互聯網教育將會形成頭部效應,小公司將面臨“生死存亡”。


在線教育“致命”新政:一次只能收3個月學費,晚8點半打烊


光谷“行動快”


《通知》發佈不到10天,光谷就動起來。11月29日,武漢東湖高新區互聯網+教育產業座談會召開,20多位企業界人士出席,探討適應通知規定的方法。

據不完全統計,光谷已集聚互聯網教育企業110多家,其中尚德機構、猿輔導、考蟲、火花思維、51Talk、滬江、小站教育等20多家公司設有“第二總部”,涵蓋了學前教育、K12教育、職業教育和語言培訓等各細分領域,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

引人關注的是,今年3月,尚德機構在紐交所上市,加上在線英語教育51Talk,以及新落戶的精銳教育,光谷已擁有3家紐交所上市的互聯網教育公司。

為何全國第一梯隊的在線教育企業扎堆來光谷?

武漢光谷招商大使、雷帝觸網創始人雷建平認為,互聯網教育企業願意把運營、客服、研發等業務線遷移到武漢,除了營商環境、區位優勢外,首要因素是看中了高校人才資源。

“武漢正處於在線教育企業尋求‘規模化的供給’解決方案的風口。此前的第一階段,在線教育企業多誕生在北京、上海。目前發展到第二階段,企業需要到全國甚至全球配置供給資源,包括教師、技術產品等。其中,互聯網教育企業落地後,首要的是大量招人。而武漢能滿足人才需求的缺口。”武漢光谷互聯網+辦公室相關人士如是稱。

上述人士說,同樣是6000元工資,在北京可能活不下去,但在武漢還行。猿輔導入駐一年時間,招聘上千人,武漢已是除北京以外最大的基地。

編程貓武漢公司負責人王進坦言,很多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往往需要往新一線或二線城市遷移佈局,分擔總部職能。除了人才和教育資源的優勢之外,武漢的政策環境和配套資源服務等,都非常出色。

遺憾的是,武漢教育資源豐富,在線教育領域還未誕生獨角獸企業。

“武漢要能繼續保持對在線教育公司的吸引力,光靠學生紅利已經不行,必須得儘快有相應政策配套,否則,公司必然會減少對武漢的投入,甚至離開武漢。”雷建平說。

業界人士一致表示,光谷要做的是強化優勢,強化標籤,做真正的中國在線教育第一高地。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