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可以喝白酒嗎?

上善若水beyond


回答是:痛風患者不可以喝白酒。

對於痛風和高尿酸血癥患者來說,去醫院就診,醫生一定會在生活方式上教育過您,回去一定要戒酒啊。為什麼呢?因為酒精會使血中的尿酸值升高。尤其是啤酒,因為啤酒代謝後產生的嘌呤較高,含量在80mg/100g左右。有人可能會問那白酒含嘌呤值高嗎?答案:不高,大約在1-2mg/100g左右,那為什麼不高也不能喝呢?

因為,酒精可以導致尿酸生成增多,通過增加三磷酸腺苷的降解,進而導致尿酸生成增多。

此外,酒精在體內代謝可以變成乳酸,乳酸可以競爭性的抑制尿酸在腎臟的排洩,從而導致尿酸從尿液中排出減少,血尿酸水平升高。而痛風形成的兩個原因無非就是尿酸生成增加和尿酸排洩減少,而酒精代謝的原理正好促進了尿酸在體內的沉積和減少了尿酸的排洩。

因此,建議痛風患者一定要戒酒,真是有百害無一利啊,想想大家在觥籌交錯間,估計也不少進食大魚大肉、海鮮、燒烤等下酒菜吧。

在這裡再次強調下,對於尿酸高及痛風患者應採取低嘌呤飲食。因為飲食治療大約可以降低10%-18%的血尿酸。動物內臟(尤其是腦、肝、腎),海產品、濃肉湯、部分豆類及部分蔬菜(黃豆、香菇、紫菜、)含嘌呤較高,應避免食用。各種穀類、絕大部分蔬菜、水果、牛奶、雞蛋等含嘌呤最少,應多進食。平時要多飲水、戒菸戒酒、注意休息、避免過勞、精神緊張、適當運動。


藥事健康


看到回答問題的朋友們,還是沒能回答痛風不能喝白酒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痛風患者不能喝啤酒,因為啤酒含較多的鳥苷酸,代謝後產生的嘌呤較高(80mg/100g左右),但是白酒含嘌呤的量較低(1-2mg/100g左右)。那麼痛風病人喝白酒可以嗎?很明顯也不能。

痛風形成無非就是尿酸生成增加與排洩減少兩個內在表現,任何影響上述兩個途徑的因素,都會導致尿酸結晶並沉澱在關節等處,形成痛風。

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酒精影響嘌呤的代謝過程,主要是加速嘌呤的代謝,使尿酸生成增加。

酒精相當於催化劑的作用,加速了體內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分解,最終導致尿酸的生成增加。

其二,酒精本身在體內代謝成乙酸,乙酸和尿酸均是由腎臟排洩,大量的乙酸勢必影響尿酸的排洩速度,造成血尿酸水平的升高。

其三,乙酸會降低尿酸的溶解度,使尿酸結晶增加,更容易沉積在關節等處,加速痛風的形成。

其四,源於酒精對肝臟的潛在損傷,破壞了身體的反饋機制,造成過多尿酸的累積。

其五,多數人在飲酒時,常伴有高嘌呤食物的攝入,比如燒烤等,這就更加導致體內血尿酸水平的急劇增高,誘發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大部分與飲酒相關的痛風發病,多是在深夜酗酒之後的第二天發病的。

所以白酒,包括自釀的米酒,都是可能會導致痛風的。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之間,請考慮酒對尿酸代謝的影響!

對於上述觀點,均是有權威文獻支持的。過往的一些隊列研究均表明,酒精攝入超過一定閾值,患痛風的風險就增高。當然也有研究發現,如果每天喝不超過10ml紅酒,反而能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酒精對於痛風的影響應該足以引起高風險人群的重視。

【不藥不藥】簡介

清華大學博士,主管藥師,高級營養師,擁有10年的用藥指導、營養諮詢和健康管理經驗。不藥不藥,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藥!


不藥不藥


眾所周知,痛風患者不能喝啤酒,因為啤酒中含有較多的鳥苷酸,代謝嘌呤較高(約80mg/100g),而白酒嘌呤含量較低(約1-2mg/100g)。那麼痛風可以喝酒嗎?顯然不是。

痛風無非是增加尿酸的產生和排洩兩種內部表現,任何影響這兩種途徑,都會導致尿酸結晶和沉澱在關節處,形成痛風。

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酒精相當於催化劑的作用,加速了體內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分解,最終導致尿酸的生成增加。

其一,酒精本身在體內代謝成乙酸,乙酸和尿酸均是由腎臟排洩,大量的乙酸勢必影響尿酸的排洩速度,造成血尿酸水平的升高。

其二,酒精影響嘌呤的代謝過程,主要是加速嘌呤的代謝,使尿酸生成增加。

其三,乙酸會降低尿酸的溶解度,使尿酸結晶增加,更容易沉積在關節等處,加速痛風的形成。

其四,多數人在飲酒時,常伴有高嘌呤食物的攝入,比如燒烤等,這就更加導致體內血尿酸水平的急劇增高,誘發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大部分與飲酒相關的痛風發病,多是在深夜酗酒之後的第二天發病的。

其五,源於酒精對肝臟的潛在損傷,破壞了身體的反饋機制,造成過多尿酸的累積。

所以酒,包括釀造的米酒,可能會引起痛風。請考慮酒對尿酸代謝的影響。

這些觀點得到權威文獻的支持。先前的隊列研究表明,當酒精攝入量超過某個閾值時,痛風的風險會增加。當然,研究發現每天喝不超過10毫升的紅酒可以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酒精對痛風的影響應該足以引起高危人群的注意。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後,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痛風的患者一定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喝酒之後,發現很多時候痛風很容易復發,不管是和啤酒,白酒,或者其他的洋酒,都是很容易復發的。原因是患者體內多尿酸過高導致的,尿酸是嘌呤的產物,尿酸的升高又是嘌呤代謝的紊亂而導致的,酒中的酒精會使得體內的乳酸增多,乳酸不單指是會抑制尿酸的排出,還會促進嘌呤的分解,進而使得尿酸的增多,最終導致痛風的發作。

不單指是白酒,在酒類中的啤酒嘌呤的含量是最高,其次就是白酒,所以說不可以和白酒,否則造成痛風的發作的概率會大大加強,痛風患者要戒酒。除了酒會導致尿酸升高外,還有其他的食物是屬於高嘌呤的,所以在日常的飲食中也是要注意嘌呤的攝入,儘量是不要去食用高嘌呤的食物,如:香菇、紫菜、動物內臟,還有一些肉類,牛肉,羊肉;海鮮類的食品,如魚蝦。

所以,在飲食上中建議痛風患者吃一些有助於尿酸的排出的食物,如饅頭,麵條、玉米;少吃火鍋,很多時候會吃火鍋攝入的嘌呤含量會多於平時,這樣導致痛風復發的可能性會變大;嘌呤含量少的食物有奶製品,蛋類,蔬菜,水果等;大量飲水,每天的飲水量要大於2000ml,這樣有利於尿酸的排出。除了合理的飲食,還要適當的鍛鍊,平時工作不要過度。

擅長類風溼關節炎,痛風,系統性紅斑狼瘡,脊柱關節病,乾燥綜合徵,系統性硬化症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醫聯媒體


簡單直接的答案:不可以。


痛風與尿酸密切相關。人們從食物中攝入的 嘌呤和體內產生的嘌呤,代謝之後都產生尿酸。如果是身體機能健全的人,尿酸會經過腎臟從尿液排出,不會在體內蓄積。但如果尿酸過多,或者排尿通路不暢,尿酸就會在體內蓄積。隨著蓄積,尿酸的濃度逐漸增加,增加到一次的程度就會結晶析出。這些結晶發生在關節處,就會出現痛風。

所以,痛風的人需要降低體內的嘌呤。不過體內產生的嘌呤很難改變,就別去琢磨了,還是把心思放在能夠把握的因素上吧。

高嘌呤食物:

一百克食物中所含的嘌呤在200毫克以上。在我們常吃的食物中,動物內臟(比如肝、腰、心、腦、胰臟等)、野味、鵝、一些魚類(比如沙丁魚、青魚、三文魚等)、扇貝等屬於這一類。

中等嘌呤食物:

嘌呤含量在每百克100到200毫克之間,主要是各種肉,比如豬肉、牛肉、羊肉、水產等。

有的食物如果按乾重來計算,嘌呤含量也很高。100克乾的牛肝菌嘌呤含量超過200毫克,而100克幹豆中的嘌呤也可能在100毫克以上。不過,如果按照“鮮重”或者發水加工之後食用的“食物重量”來計算,它們的含量就比較低了。比如豆腐,每百克所含的嘌呤大概在60到70毫克,而煮熟的大豆每百克則不到50毫克。這樣的含量,跟嘌呤含量比較高的蔬菜水果(比如西蘭花、豌豆、菠菜、青椒、香蕉等)也差不多。

也就是說,對通風患者來說,豆腐和蘑菇問題不大,而各種肉類都應該控制。

跟痛風有關的非嘌呤因素:

除了嘌呤,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到尿酸在血液中的蓄積。科學界還不清楚他們影響尿酸的詳細機理,這些因素主要是基於流行病學調查。這些因素中,高糖飲料、酒精和飽和脂肪是比較明顯的。

許多人痛風之後,戒了“啤酒加海鮮”,戒了豆漿豆腐。啤酒和海鮮各自都是痛風的風險因素,不吃當然是有好處的。不過很多人戒了啤酒喝白酒,不吃海鮮吃肥肉、吃下水,那就是遠離了戶口,又進入狼窩了。


松鼠雲無心


不可以!任何酒都不能碰!以及糖飲料,果汁也不能喝;

包括很多吃的也要忌口:

一、火鍋湯,老湯,濃肉湯;

二、海鮮,尤其魚籽、小蝦;

三、豆製品,尤其幹豆;

四、動物內臟;

五、滷製品,醃製品;

需要嚴格限量食用的食物:

一、肉禽類食物;

二、肉畜類食物;

三、鯽魚、鱸魚;

四、甲殼類食物;

能夠有效控制以上食物,對治療高尿酸血癥至關重要,切記!切記!切記

生活習慣建議:

一、加強鍛鍊,但又不能劇烈運動;每天慢步行走不超過30分鐘;

二、避免受寒、受累(尤其病患處)和長期熬夜;

三、每天飲用白開水或礦泉水至少2000ml;有助排洩尿酸;

四、保持合理體重,避免暴飲暴食和夜食;

……

降尿酸也是徐徐漸進、突然降下來很多可能引發不良反應,或病症復發!


中國好辣醬


作為一名高尿酸導致痛風的患者,我的回答是,痛風的朋友儘量不要喝酒,特別是白酒。

痛風和高尿酸患者能不能喝白酒,我想這個問題許多的痛風患者都非常關心。畢竟,三五知己,把酒言歡,推杯換盞是許多男人的最愛。過年過節,家人團聚,親朋聚會,我們都喜歡喝上兩口。如果因為患上了痛風,就連這個樂趣也需要捨棄,多多少少會讓人感到心痛和沮喪。民間有句話叫做“男人不喝酒,白在世上走”,可見喝酒在一些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痛風的發病基礎是嘌呤代謝紊亂造成體內尿酸濃度長期超標,也就是尿酸生成量過高,而排洩量過少,體內尿酸的存量增加,導致尿酸水平升高。要想降低體內尿酸濃度就需要做到減少尿酸的生成和增加尿酸的排洩。我們控制飲食,不吃高嘌呤的食物,多喝水多排尿,就是為了能夠達到這兩個效果。在日常生活中,痛風和高尿酸患者也需要緊緊圍繞這“一減一增”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降低尿酸才能見成效。

我們來看看喝酒這件事對尿酸水平的影響。醫學研究已經證明,酒精促進嘌呤代謝分解,增加尿酸生成量;酒精成分代謝分解後形成乳酸,乳酸在排洩時,競爭性地抑制尿酸的排洩;酒精造成肝功能損害,抑制肝臟尿酸合成量反饋機制,尿酸大量合成而不受控,導致尿酸濃度升高。

酒精會增加尿酸的生成,並抑制尿酸的排洩,與我們希望的減少尿酸生產和增加尿酸排洩恰恰背道而馳。所以痛風和高尿酸患者不適宜飲酒。

痛風和高尿酸患者儘量不要喝酒,特別是白酒,是有科學依據的。

相關研究結果提示,飲酒可增加痛風發作風險(合併OR值及其95%置信區間為2.34(1.97-2.79))。劑量反應關係分析結果提示飲酒量大於15g/天可增加痛風發作風險,並具有統計學差異。進一步亞組分析結果提示飲用啤酒、烈酒增加痛風發作風險的合併OR值及其95%置信區間分別為1.73(1.28-2.33)、1.58(1.30-1.93),具有統計學差異。飲用紅酒與痛風發作風險相關性的合併OR值及95%置信區間為1.27(0.99-1.63)。

這項研究的結論是,飲酒確實可以增加痛風發作風險。每日酒精攝入量大於15g(1drink)顯著增加痛風發作風險。與烈酒相比,啤酒增加痛風發作風險的作用更加顯著,而適量紅酒不增加痛風發作風險。 而白酒是典型的烈酒,是痛風和高尿酸患者儘量不要喝白酒。啤酒雖然酒精的含量不高,但是卻含有大量的進入人體後可以轉化為嘌呤的物質,更是痛風和高尿酸患者的“禁忌”。而飲用葡萄酒對於尿酸高低的影響較小,如果非喝不可,我們倒是可以適量喝一點。
《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患者膳食指導》中明確地講到,對於急性痛風發作、藥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的患者,應該禁用含酒精飲料。也就是說,在非痛風發作期、服用降尿酸藥物有效、沒有痛風石的情況下,痛風患者可以每天適量喝些紅葡萄酒。對於喝多少才是“適量”,《指導》中也有明確地說明,總體飲酒量男性不宜超過2個酒精單位/日,女性不宜超過1個酒精單位/日。一個酒精單位約合14克純酒精,相當於酒精度數12%的紅葡萄酒145毫升。

痛風和高尿酸患者需要牢記,即使喝葡萄酒也需要適量。但是,喜歡喝酒的人都知道,適量往往是最難做到,一喝就多才是常態,還是不要喝酒為妙。喝酒過量,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害。我們在盡情享受美酒帶來的甘醇和愉悅時,也請不要忘記了痛風發作時的劇痛和尿酸高給身體造成的巨大傷害。

我是長樂未央,祝朋友們尿酸降,痛風停,身體健康。


痛靜風平


2016年歐洲風溼病聯盟關於痛風治療的推薦建議提出:一旦痛風性關節炎發作,要遠離酒(尤其啤酒和白酒)。


酒精導致血尿酸增高和痛風性關節炎發作風險增加的原因是:1、 酒精進體內後主要通過肝臟代謝,大量水分會丟失,血尿酸濃度增加後析出後形成尿酸鹽結晶,導致痛風性關節炎發作。2、喝酒同時人們往往攝入高嘌呤食物,所謂“大口喝酒,大塊吃肉”......血尿酸水平必然會增高。3、乳酸影響尿酸排洩:酒精攝入後會代謝生成乳酸,腎臟排洩乳酸和尿酸的機理相似,乳酸增多後勢必影響尿酸的排洩,這是喝酒後尿酸高的又一原因。



2014年一項調查研究可供參考:總共是724例痛風病人入選,觀察1年內喝酒和痛風發作風險的關係。發現飲酒量和痛風發作風險明顯相關,發作前24小時喝酒1-2單位和2-4單位酒精攝入量(12盎司的啤酒;5盎司的葡萄酒;1-1.5盎司的白酒相當於1個單位酒精量)是不喝酒發作痛風風險的1.36和1.51倍。

研究結論是不管哪種酒類,痛風病人最好是遠離。


風溼免疫科孟醫生


我覺得,就算不痛風也應該少喝酒。

當然,痛風病人更要少喝酒。因為,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在體內代謝為乳酸。乳酸和尿酸都是酸,乳酸多了,尿酸排洩少,而且,還會導致血液Ph值高。

對痛風病人而言,應該禁忌喝酒,禁忌的酒排名如下:

陳年黃酒>啤酒>新鮮黃酒>白酒>紅酒

為什麼呢?

解釋如下:酒分為蒸餾酒(即白酒),另一個就算非蒸餾酒(紅酒、啤酒、黃酒)。

其中非蒸餾酒,嘌呤含量高。啤酒和紅酒,含有較高的嘌呤,但是紅酒含有、抗氧化劑、血管擴張劑、抗凝劑。而且,著名的《柳葉刀》雜誌,發現“適量的紅酒能夠輕微地降低尿酸”。

但是痛風病人,不能喝啤酒,更不能喝陳年黃酒。因為陳年黃酒受到氧氣氧化後,酸度升高。

據醫學研究,飲酒對痛風的影響,遠比膳食要大的多。

比較進食而不飲酒與進食同時大量飲酒的兩組人,發現後者血尿酸水平,顯著上升。

長期大量飲酒,對痛風患者不利有三:

①飲酒會使血乳酸水平增高,抑制腎小管尿酸的排洩,導致血尿酸增高。

②飲酒會促進核苷在肝臟的分解代謝,使血尿酸增高。

③飲酒同時常常進食較多高蛋白、高脂肪、高嘌呤食物,導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可誘發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

所以,綜合以上因素分析,建議痛風患者還是別喝酒了好。


我和爸爸正在地上吃草


許多痛風的患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大口飲酒固然痛快,第二天腳趾關節就該遭殃了。查出尿酸高之後,醫生也會建議戒酒。

很多患者就不理解:按理說,酒裡面的嘌呤含量並不高啊,為什麼需要戒酒呢?\n向酒宣戰\n\n酒類,尤其是啤酒,是痛風病人最不應該招惹的。\n為什麼喝酒會導致痛風發作?\n

酒精進入人體內,需要在肝組織代謝,會大量利用血液中的水分,使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增加,導致血中的尿酸進入組織中形成結晶,加重症狀。\n 除了吃進去的嘌呤會被代謝產生尿酸外,人體自身的新陳代謝產生的尿酸佔很大的比例,酒精會使人體代謝產生的尿酸增多。

酒精是痛風的「催化劑」。它打亂正常飲食,縱容體內的尿酸滋事,對痛風患者有百害而無一利。\n因此,我們建議所有的痛風患者向酒宣戰,徹底告別飲酒習慣,迴歸健康的飲食生活。\n很多患者會說,

水是最好的飲料\n\n對於痛風和高尿酸的患者來說,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水喝得多,尿量也會增加,相應的,隨之排出的尿酸也會增加。\n只要腎臟功能沒有問題,就應該多喝水,除了正常飲食外,每天至少喝水 1 500 ml。

當然,如果患者覺得喝那麼多白開水是種負擔,可以用菊苣梔子茶替代。\n考慮到痛風常在夜間發作,特別推薦痛風和高尿酸患者在睡前適度飲用菊苣梔子茶,稀釋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夜間尿液濃縮造成尿酸沉積。

菊苣梔子茶:取菊苣、梔子、葛根、桑葉、百合,各5g,煎水飲用(每天3次,趁溫熱飲用。)

此方最早見於《千金要方》,現代通過了加減改良,根據這幾樣藥材做成菊苣梔子茶,能促進尿酸代謝,降低體內尿酸含量,進而控制痛風病情。

Ps:治好痛風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操之過急,常喝菊苣梔子茶可改善,否則嚴重則會癱瘓,需要進行手術取出關節結晶才能控制。其實痛風並沒有這麼難控制,平時還需要注意飲食,少吃一些嘌呤高的食物,附上表供大家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