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號為什麼沒走蘇伊士運河?你怎麼看?

手機用戶21612


為什麼瓦良格號選擇不走蘇伊士運河?完全就是被狗中哈士奇,國中土耳其給坑怕了,這件事我們永遠無法原諒,也永遠不會原諒!

瓦良格號本是蘇聯定製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母次艦,由於蘇聯解體,工程進度中斷,完工度只有68%,後來被俄羅斯以債務抵押的形式送給了烏克蘭,由於烏克蘭無力繼續建造,最後經過全球招標,在1999年被香港創律集團以2000萬美元收購,後經過改造升級成長為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

但是遼寧艦當年的歸國之旅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艱辛程度堪稱西遊記,首先從黑海前往地中海的路上,在必經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上就遭遇了黑狗子土耳其的無盡刁難。當時土耳其在主子美國和北約組織的雙重授意下,在彎彎駐土耳其辦事機構的唆使下,鐵定了心不讓瓦良格號出黑海。土耳其以瓦良格噸位大,吃水深,自身無動力很容易擱淺和堵塞航道,影響其他船隻航行安全為由禁止瓦良格通行,瓦良格號不得不重新回到烏克蘭港口,一呆就是一年半,在此期間,我外交機構與土雞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談判,而土雞開出的條件眼花繚亂,簡直令人髮指!
雖然最後的十億美元過路費我們在希臘好兄弟的擔保下沒有交,但還是被土雞狠狠的給敲詐了一番,我們不僅答應滿足土雞的200萬人旅遊需求,還被迫向土耳其轉讓了包括遠程火箭炮在內的多項軍工技術,這才讓土雞得以鬆口,將我們放行。一個小小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足足困住了瓦良格號近兩年!而這近兩年時間,我們除了被土雞各種刁難,每月還得支付烏克蘭港口1.7萬美元停船費,每天還得支付荷蘭ITC拖船公司8500美元誤工費,這樣下來就是幾百萬美元的高昂成本,損失可以說是極其慘重!
而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出來進入地中海,瓦良格號最近的路線應該是穿越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然後從阿拉伯海直接回國,可為什麼最後卻選擇了從直布羅陀海峽繞道非洲西海岸和好望角的遙遠行程呢,要知道這一路線足足多出了一萬多公里的距離!原因主要是當時的埃及政府以土耳其同樣的理由(瓦良格艦體太大,航母過慢,影響其他船隻航行)禁止了瓦良格的入境請求,而已經被土耳其坑過一次後,我們自然不想再重蹈覆轍。

一是當時埃及穆巴拉克同樣是親美政府,繼續扯皮不僅耽誤時間,還可能又被坑,最後還不一定能順利放行。

二是當時的蘇伊士運河寬度只有265米,深度只有20米,而瓦良格號艦寬達到了70.5米,吃水深度10.5米,只能佔據主航道行駛,而由拖船拖拽只有不到五節的速度,轉向也很困難,安全上確實也得不到保障,所以繞道是一個明智選擇。
(蘇伊士運河)

從直布羅陀海峽繞道好望角之後,考慮到安全和成本的因素,我方又從廣州打撈局派出一艘9000匹馬力的“穗救201”號前往開普敦支援。而即使有了這艘拖船的協助,瓦良格號從開普敦到大連也足足在海上漂流了三個月之久才到家,船員們最後沒有蔬菜吃,只能使用豆子發豆芽炒菜,抵達大連前幾天,船上的食物只剩下幾個饅頭,一路坎坷艱辛,真正堪比西天取經,但這就是中國人的航母夢,不管是哪路牛鬼蛇神都擋不住我們的民族復興大業!


軍史吐槽君


因為已經有土耳其的教訓,讓我們知道了,被人刁難的滋味。還有當時的國際環境,我們寧願繞道也不走蘇伊士運河,按照蘇伊士運河的條件,運河長度190.25千米。運河深度:22.5米。水面寬度(北/南):345-280米。最大船舶吃水允許值:18.8976米。那麼我們的瓦良格號吃水不到11米,完全通過沒問題。可是有了土耳其的教訓,我們沒有選擇這條近路。
遼寧號的前身就是瓦良格號。

我們自古就有一句農諺“任走十步遠,不走一步喘”說的就是這樣的情形。而土耳其就是那“一步喘”可是我們沒辦法,從黑海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出來,就必須要經過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這條唯一的海上通道。為此土耳其受意於美國,就張開了貪婪的臭嘴,提出了太多的無理條件。其中最重要的幾條就是要求我們交付10億美元的保險金,還要擁有國際認證的拖船公司,還要全程燈光警示,還要有第三國擔保等等,一共提出了20條要求。說白了一句話就是卡錢,而且是很多的錢。



最後我們沒有答應10億美元的保險費,而是提供了3.6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並且提供了一些軍事裝備,答應200萬的旅遊名額這才算答應了我們通過。但是要求第三國擔保,這又是一大難題,誰能願意給我們做擔保呢?我們最後也是抱著試試的態度,求助了希臘,也正是希臘這樣一個值得交的朋友,義無反顧的幫助我們,為瓦良格號提供擔保,並且還出動拖輪,幫助我們拖拽。在剛剛出達達尼爾海峽後又遇到了風浪,拖拽的纜繩被拉斷,是希臘幫助我們保住了瓦良格號,因此希臘還犧牲了一名船員,希臘的恩情我們永遠都沒忘。我們在希臘2004年發生主權債務危機時,世界所有國家都在看希臘的笑話,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這全是因為當年的希臘曾經幫助過我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瓦良格號

在面對蘇伊士運河的情形時,我們明知道通過蘇伊士運河要縮短極大的行程。可是當時的埃及與我們的關係並不好,埃及還是親西方的陣營,不用多想,美國必然會唆使埃及繼續對我們進行勒索阻撓。當然理由那是隨時都可以提出來一大堆,不會比土耳其差多少的。


本身蘇伊士運河就是一個繁忙的世界貿易主航道,這是博斯普魯斯海峽不能比的,世界貿易近1/3都要通過這裡。而我們的瓦良格號,本身就是一艘沒有動力的龐然大物,根本無法有效的控制,很容易發生碰撞等事故。我們拖輪的航速又很低,只有4節的速度,那麼在運河中肯定是最慢的,自然要耽誤其他船隻通過運河的速度。更為嚴重的是瓦良格號還要佔據主航道,畢竟吃水太深,不能走側航道,這又大大增加了發生危險碰撞的可能性。這本身存在的問題,也是致使我們沒必要就非得走這“一步喘”的路程,還不如繞道更容易一些呢!


因此高層決定,我們最終選擇繞走非洲,儘管風險很大,我們還是選擇不再承受那受制無人的窩囊氣。我們也不再擔那些不可預知的風險,我們寧可多走一段時間,我們也不再走蘇伊士運河。最終我們在2002年3月3日抵達了大連,結束了這坎坷和心酸並重的旅程!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歡迎朋友們的轉發!


淡然小司


瓦良格號離開愛琴海之後選擇繞行整個非洲,航程之長難以想象,如果選擇蘇伊士運河那就會近很多了,但是這有一個風險,因為90年代的埃及已經全面倒向了西方勢力,簡直就是第二個土耳其,誰也不敢保證它不會像土耳其一樣無恥的阻撓,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寧可選擇繞行非洲幾內亞灣,再到好望角、印度洋最後進入馬六甲。

土耳其依靠博斯普魯斯海峽狠狠敲詐我們一筆,除了瓦良格額外尋找拖船和水手花費的數千萬美元之外,還有來回停靠黑海港口花費的1.2億美元費用,雖然最後的10億美元保證金我們沒交,但受制於人的滋味那是不會忘記的,因此離開愛琴海的瓦良格看到蘇伊士運河之後,估計連考慮都沒有,我們寧願多花錢繞行整個非洲大陸。

繞行非洲其實也是有風險的,非洲西海岸缺少現代化港口,再加上瓦良格號當時沒有動力系統,因此需要拖船幫助這就導致續航力不佳,如果沿途沒有補給港口的話飄在海面上是非常危險的,幾內亞灣是非洲少有的繁榮海岸,尤其是尼日利亞的港口是整條航線上最繁忙的補給站,但是幾內亞灣也是海盜盛行的地區,這就給沒有動力的瓦良格帶來難以估量的挑戰。


利刃巨透社


我們先來看一下蘇伊士運河基本數據:運河總長:190.25千米。運河深度:22.5米。水面寬度(北/南):345-280米。最大船舶吃水允許值:18.8976米。它又是一條人工開鑿的河道,也是一條國際商貿通道。

以此條件我想應該有如下考慮:

1.自身安全:因為它是一條國際商貿通道,過往船隻繁多,而運河長度190公里,其寬度在最窄處只有280米,吃水深度不到19米,當時瓦良格本身無動力,靠拖船拖行,這無疑給埃及增加了無法保證過往船隻的安全困難。所以,這是放棄路徑之一。

2.政治阻擾:該運河是埃及人修的,但經歷了殘酷歷史,在美國的幫助下,1956年6月才從英、法兩國手中奪回了控制權。所以,埃及很多事情都要徵求美國的意見,埃及也是當初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當初瓦良格經過土耳其時,都需要交10億美元的保證金,(因希臘斡旋下,中國付出了3.6億美元資金援助及導彈技術提供,土耳其才放行)在這長達190公里的運河裡,如果美國慫恿埃及,要交多少?要瓦良格當初的身價2000萬美元。

在此兩條件的逼迫下,瓦良格才西出進入大西洋,繞道非洲。總算安全地到達中國。

在此,希望各位朋友們記住一位名叫AriesLima的希臘船員,他為瓦良格號失控付出了生命。


詠慶他爹



季夏同喜草


中國當時是到手的鴨子不能飛走。


用戶4380793919115


阻撓不讓走,瓦良格無動力需要拖船,運河不讓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