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瑪湖油田抱上百噸井“金娃娃”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崔麗

初冬時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的溫度已達零下8度。汽車行駛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一路伸向遠方。經過一段坑窪不平的石子路,終於,看到遠處三個井架高高豎立,這就是位於準噶爾盆地瑪湖地區瑪湖015井。

中国石油玛湖油田抱上百吨井“金娃娃”

劉小鷗/攝

11月12日,這裡傳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瑪湖015井在侏羅系八道灣組獲得高產工業油氣流,未壓裂日產油405.6立方米、日產氣3.6萬立方米,創下了新疆油田公司直井產量歷史新高。這意味著中國石油新疆油田今年油氣預探已新獲工業油氣流36井52層,其中誕生4口百噸井“金娃娃”,收穫巨大。

新疆油田是新中國成立後發現的第一個大油田,自1958年投入開發,原油產量保持穩定增長。改革開放以來,先後發現了我國第一個整裝沙漠油田——彩南油田以及石西、陸梁等整裝高效沙漠油田,2002年原油產量突破1000萬噸,成為中國西部第一個千萬噸級大油田。

克拉瑪依油田作為新疆油田主力產油區塊,堪稱功勳卓著,駐守在荒灘戈壁的石油人埋首於舉世公認開發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的礫岩,打破國外壟斷局面,為航天和軍工領域供給稀缺資源——環烷基原油,護佑著國防安全。

挑戰已然逼近。目前國內原油對外依存度逼近70%,新疆油田歷經半個世紀的持續開發,準噶爾盆地西北緣斷裂帶多年再無重大突破。不進則退,新疆油田勘探人以改革創新的魄力與勇氣,大膽決策,在“跳出斷裂帶、走向斜坡區”的勘探新思路指引下,將目光轉向瑪湖凹陷區。

這是一個驚人的轉身,由於緊鄰斷裂帶之下,瑪湖凹陷區勘探程度極低。放眼世界範圍內,這都是一片尚無法觸及的空白地帶,在凹陷區源上進行礫岩規模勘探更無先例可循。凹陷區礫岩勘探面臨著資源潛力不清、有效儲層分佈不明、源上成藏複雜和缺乏配套技術等4大世界公認難題。二十年間,針對瑪湖凹陷的勘探歷經三上三下,始終久攻不克,成為一樁“懸案”。

面對這個難解的千古謎題,石油人迎難而上。2005年以來,國家與中國石油持續立項,組織精銳之師,開展多學科、產學研用協同攻關。歷時十餘年矢志不渝的科技攻關,不斷破除思想禁錮,勇闖勘探禁區,終於探得這顆準噶爾盆地的明珠,創立了凹陷區礫岩油藏勘探理論技術體系,並由此揭開了全球最大礫岩油田——瑪湖十億噸級特大油田的神秘面紗。

沉睡億萬年的瑪湖油氣寶庫被喚醒,一個堪與斷裂帶油氣聚集區媲美、蘊藏著數十億噸儲量的大油區“金娃娃”,顯露於世人眼前。

中国石油玛湖油田抱上百吨井“金娃娃”

勘探人員在介紹瑪湖油田的情況。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崔麗/攝

“難能可貴的是,這一創新攻關豐富發展了陸相生油與礫岩沉積學理論,建立了礫岩大油區成藏模式,集成創新了礫岩高效勘探技術,跳出斷裂帶發現了十億噸級瑪湖大油區,不僅實現了幾代新疆石油人為國再找大油田的夙願,也為我國乃至世界礫岩勘探提供了寶貴經驗。”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副總經理、總地質師支東明說。

中国石油玛湖油田抱上百吨井“金娃娃”

揭開瑪湖油區之謎,使得石油勘探人員不斷深化瑪湖地區多層系立體勘探,縱向上已在10個層系發現油藏,滿凹含油格局基本形成,發現了10億噸級礫岩大油區。特別是圍繞瑪湖地區中淺層,深化控藏因素研究,加強井間精細對比,強化淺層鑽速控制,開展全烴連續檢測,精細錄井捕獲油氣層,保障了油氣發現。

有石油業界專家評價稱,瑪湖十億噸級特大油田的發現,成為近年來我國最大的油氣勘探成果,是當前國內最為現實的增儲上產接替區。

當前,新疆瑪湖油田已駛入勘探開發的快車道。今年5月,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黨組在瑪湖地區成立現場指揮部,鑽井、測井、錄井、壓裂等大型先進“黑科技”設備大展身手。

嚴寒中,一場準噶爾盆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勘探開發大會戰正在熱氣騰騰地上演,承擔勘探開發攻堅戰的是一群生龍活虎的青年先鋒隊。他們戰嚴寒、抗風沙,還要與荒野戈壁的寂寞與艱苦為伴。去年嚴冬時節,這裡的氣溫“爆表”,最低達到零下40餘度。

“這裡剛剛颳了一場近12級的大風,體重輕的,能給刮跑嘍。”一名勘探隊員笑著說,“井架不能倒,我們晝夜守在井臺上。”這些年輕人晚上就睡在工地的板房裡。“大家心裡都繃著一股勁兒,期待更大驚喜。”

據悉,截至目前,瑪湖油區多層系立體勘探格局基本形成,瑪湖油區今年計劃新建產能95萬噸,全年產油94萬噸。按照加快發展規劃,瑪湖油區2021年原油產量將達到300萬噸,2025年達到500萬噸並穩產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