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史文恭比林沖厲害嗎?

煎餅7398


史文恭很厲害這是沒說的,至於他跟林沖誰更厲害呢?我覺得林沖贏面大。

史文恭跟林沖不好直觀比較,因為他們沒有直接交手,必須找個中間人做參照物。這中間人就是秦明和呼延灼。秦明在曾頭市跟史文恭交戰,二十回合就力怯了,然後被史文恭一槍戳在後大腿上。這也是史文恭唯一一次跟五虎將級別的交手。

秦明跟林沖一樣是梁山五虎上將之一,雖然他在五虎上將裡排名第三,可是他的武力卻排不了第三,因為他打不過排名第四的呼延灼。

宋江攻打青州的時候,第一戰裡,林沖跟呼延灼打了一回,二人打了五十回合以上,不分勝負,這時候小李廣花榮出來,讓林沖去歇息,而呼延灼也沒跟花榮打,卻自己回本陣了。呼延灼為什麼回去呢?因為他知道林沖的厲害書裡說“呼延灼因見林沖武藝高強,也回本陣。

小李廣花榮這時候出來,明顯是想佔林沖的便宜,花榮是要車輪戰呼延灼邀功。可是雙鞭呼延灼也不傻,一是看豹子頭林沖厲害,自己回去了,二是不想讓花榮討便宜,他回去後就派了副手天目將彭玘來戰花榮。彭玘鬥了二十回合開始力怯,呼延灼歇了一會又來鬥花榮。鬥了三合,看到彭玘被一丈青扈三娘給抓了,又去鬥扈三娘,鬥了十多個回合,竟然沒拿下扈三娘,病尉遲孫立又接著扈三娘鬥呼延灼,鬥了三十個回合不分上下,這時候宋江想廝殺,指揮兵馬衝擊,結果呼延灼指揮連環馬反殺宋江。

從這一戰看出,呼延灼跟林沖不相上下,至少五十回合以上,呼延灼是覺得林沖很厲害。跟林沖打了一次以後,竟然不敢車輪花榮,也可見跟林沖一戰消耗的體力非常大。等歇了一會,他車輪戰花榮三回合,一丈青扈三娘十多回合,病尉遲孫立三十多回合都沒問題。

後來軍師吳用獻計策要幫宋江捉拿呼延灼,於是宋江又帶著人馬來攻打青州,這次打頭陣的是霹靂火秦明。

秦明跟呼延灼交手,兩個人鬥了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結果青州的慕容知府看打的時間有點長,便鳴金收兵了。秦明竟然沒有追趕。秦明號稱霹靂火,冒冒失失,風風火火,以前打別人都敢追趕,這次打呼延灼不敢追趕,

呼延灼回去以後怎麼說的呢?呼延灼道:“恩相放心!小將必要擒此背義之賊。適間和他鬥時,棍法已自亂了。來日教恩相看我立斬此賊。”呼延灼有信心打敗秦明。

秦明跟呼延灼鬥了不到五十回合,棍法已經亂了,所以秦明不敢追趕,他知道打不過呼延灼。可是林沖跟呼延灼鬥了五十回合以上,呼延灼反而覺得林沖厲害。可見林沖比秦明要厲害。而且在呼延灼心裡,林沖不但比秦明厲害,恐怕比自己還要厲害一點點。

其實要證明林沖比呼延灼厲害,可以看看打祝家莊的時候,扈三娘跟林沖打,打了不到十回合,林沖賣了個破綻拿下了扈三娘。可是呼延灼面對扈三娘呢,書裡說呼延灼恨不得一口水吞了那一丈青。兩個鬥到十合之上,急切贏不得一丈青。呼延灼心中想道:“這個潑婦人在我手裡鬥了許多合,倒恁地了得!”

然後呼延灼也賣了一個破綻,結果一鞭打在扈三娘刀口上,讓扈三娘跑了。可見呼延灼不如林沖。

呼延灼四五十回合打亂秦明的棍法,十回合拿不下扈三娘,還誇扈三娘厲害,林沖十回合不到拿下扈三娘,那麼林沖五十回合內應該能拿下秦明,而史文恭二十多回合就拿下了秦明,是不是說史文恭比林沖厲害呢?

我覺得不是。因為史文恭這個人武藝高強不假,可是他有一個問題,心理素質差,怯戰!而豹子頭林沖不但作戰經驗豐富,而且沉穩。這一點比史文恭強。

宋江第一次打曾頭市的時候,史文恭是什麼意見呢?

史文恭道:“梁山泊軍馬來時,只是多使陷坑,方才捉得他強兵猛將。這夥草寇,須是這條計,以為上策。”

這句話能不能說明史文恭怯戰呢?也可以說他足智多謀啊,但是我認為就是有點怯戰,兩軍交戰,還沒摸清敵人底細,還未曾在陣上廝殺,就被對方“強兵猛將”給嚇到了。

等到曾頭市各寨被公孫勝一陣施法弄個稀巴爛的時候,他還不敢出戰了。曾家老大

曾塗對史文恭計議道:“若不先斬賊首,難以追滅。”這時候史文恭一句話也沒有,於是曾塗只好親自披掛上陣去找梁山好漢搦戰了。

結果曾家老大曾塗戰死了。然後曾家老五要去報仇,史文恭又是怎麼說的呢?

史文恭接著曾家老頭子勸道:“小將軍不可輕敵,宋江軍中智勇猛將極多!若論史某愚意,只宜堅守五寨。暗地使人前往凌州,便教飛奏朝廷,調兵選將,多撥官軍,分作兩處征剿,一打梁山泊,一保曾頭市,令賊無心戀戰,必欲退兵急奔回山。那時史某不才,與汝弟兄一同追殺,必獲大功。”

這段話,我們可以說史文恭沉穩,可以說他知彼知己不願冒失應敵,但是在我眼裡,還是覺得史文恭怯戰。

曾家老五曾升去給老大報仇,結果腿上中了一箭被救回。史文恭又什麼反應呢?“史文恭、蘇定只是主張不要對陣”。

但是曾家老五報仇心切,硬逼著史文恭上了戰場。“史文恭無奈,只得披掛上馬。”史文恭無奈,無奈什麼啊,怯戰,被逼,所以無奈。

史文恭是怎麼上陣殺敵的呢? 斯時史文恭出馬,橫殺過來”。

注意,橫殺過來是什麼意思,橫殺就是突然殺出,有偷襲的意思。往常梁山泊打仗,都是先擺好陣勢,然後大將們捉對廝殺,單挑完畢再大軍掩殺,誰知道這次碰到了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史文恭,竟然突然殺出。可見史文恭此人之雞賊,雞賊說明什麼,怯戰耳!雞賊什麼意思?狡猾,耍小聰明。史文恭明明武藝高強為什麼還要耍小聰明,怯戰耳!

就是這一戰,史文恭二十回合拿下了秦明。但是秦明被戳下馬後,宋江那邊來了四個人救秦明,他們是郭盛、呂方、馬麟、鄧飛,武藝都不是很高強,以史文恭的能力,一打四拖住敵人的救兵,讓手下抓走秦明,肯定沒問題,可是史文恭什麼也沒做,眼睜睜看著四人救走了秦明。呼延灼在亂軍中還一打三車輪戰花榮、扈三娘和孫立呢,這三個人比上面四個人強太多了。

史文恭不敢一打四,眼睜睜看著秦明被救走,說明什麼,怯戰啊,在戰場上應變能力太差。然而這一戰收兵之後,史文恭提出晚上去劫寨,小聰明又用上了。誰知道宋江那邊早就猜到了,史文恭劫了個空寨不說,曾家老三曾索也給折了進去。

等到宋江打破曾頭市的時候,史文恭是什麼表現呢?“且說史文恭得這千里馬行得快,殺出西門,落荒而走。打敗仗落荒而跑不丟人,可是丟人的是沒有一點大將氣度,慌慌張張,疑神疑鬼,可見心理素質有多差。

結果“史文恭再回舊路,卻撞著浪子燕青,又轉過玉麒麟盧俊義來,喝一聲:“強賊待走哪裡去!”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馬來,便把繩索綁了,解投曾頭市來。”

心理素質差到心神不定了,毫無戒備,被盧俊義一朴刀戳下馬來。

像史文恭這樣心理素質如此差,導致怯戰,疑神疑鬼,耍小聰明,一點氣勢也沒有的人,我相信在戰場上,不是林沖的對手。

他二十回合拿下秦明,一則是他武藝高強,二則是秦明太冒失,換成林沖,說不定五十回合被林沖拿下。因為鬥得越久,他的心理素質就越差,看到林沖如此厲害,他就越怯戰,越容易露出破綻。

所以綜合來說,我覺得史文恭武藝很強,但是實戰差,不如林沖,真打起來,林沖贏面比較大。


西堤君


史文恭和林沖屬同門師兄弟,是天下知名英雄周桐的徒弟。水滸傳中周桐有三個半徒弟,大徒弟盧俊義,水滸第一人;二徒弟史文恭,曾頭市“總司令”,因心術不正,被周桐逐出師門;三徒弟林沖,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雖然不是多大的官,但因為是禁軍教頭,故稱豹子頭,名氣不比盧俊義差,更是完全壓過史文恭;第四個徒弟武松,武松在清河縣逃亡後,路遇周桐,周桐見武松是練武奇才,花幾天時間教了武松鴛鴦腿法,也算是半個徒弟。

水滸中有一句話“馬上林沖,馬下武松”,這句話對二人其實已經有了定位。在梁山,盧俊義是二把手不可能經常衝鋒陷陣,所以林沖是梁山第一先鋒官,武藝僅次於盧俊義,可能有人說關勝強於林沖,依據就是林沖和秦明合戰關勝,二十合平,依次推斷關勝強於林沖,個人而言有些牽強。隨後,宋江撤下秦明後,林沖與關勝又戰平,關勝並沒有優勢,所以,當初如果關勝和林沖互換,林沖面對關勝和秦明的合戰,二十合打個平手一點問題都沒有。林沖最大的劣勢就是遇弱不強,在這方面戰績方面比較吃虧,明明武功實力絕對佔優,但實際對戰中卻沒有體現出絕對的實力,導致林沖的武力給人感覺不是很強,但實際實力僅次於盧俊義。

史文恭是三個正式弟子中悟性最好的一個,對槍法很有心得,比盧俊義和林沖都學的好,更是改良了周桐教自己的槍法,論武力值不輸於盧俊義,論箭法比盧俊義強不少。但此人心術不正,貪圖榮華富貴,好高騖遠,導致自己的槍法難以達到頂峰,被周桐逐出師門後,周桐顧慮盧俊義贏不了史文恭改良後的槍法,在逐史文恭出師門後,周桐針對史文恭改良後的槍法,研究出了剋制的方法並教了盧俊義,所以盧俊義才能輕鬆擒住史文恭。

林沖武功較兩位師兄稍微差點,但名氣卻不輸二人,更是超過二人。史文恭在逃亡遇到盧俊義時說過一句話“師兄,不是我看不起你,林沖名滿天下又奈我何?”,從這句話就知道,當時史文恭逐出師門前,盧俊義並不比林沖強多少。

在水滸傳中,林沖與史文恭只打過一陣,雙方對戰80回合不分勝負,史文恭心裡佩服“不愧是豹子頭林沖,自己難勝林沖”,書中沒有交代林沖的想法,但明確交代,林沖與史文恭交戰八十回合不分勝負後,林沖有點力怯。從這兩點看出,史文恭稍勝出林沖一點,但並無優勢。


令狐沖和喬峰



史文恭屬於頂級高手,與盧俊義一個檔次的,水滸第一人的爭奪者,可惜死的太早,表現不多。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史文恭比梁山五虎將之一的林沖更厲害,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



史文恭雖然出場不多,但也有出彩的地方,比如二十回合敗秦明。秦明跟林沖一樣,都是梁山馬軍五虎將,排名也緊挨著,估計實力也相差不大。可以用楊志、呼延灼間接比較,秦明戰呼延灼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林沖戰呼延灼五十回合也是不分勝敗。另外林沖戰平楊志、楊志戰平索超、索超二十回合平秦明。這樣看來林沖、秦明實力很接近,至少二十回合之內是不可能分出高低的。而史文恭在用槍的情況下二十合敗秦明,並戳他屁股一下,這點林沖是做不到的。


所以小編認為,史文恭比林沖更厲害


愛尚文史


在《水滸傳》中,史文恭沒有和林沖直接交手的記錄。大家對史文恭武藝的印象來自於他大戰秦明,這一戰史文恭的確顯示出他超凡的戰力。原著是這樣敘述的:

史文恭出馬,橫殺過來。宋江陣上秦明要奪頭功,飛馳坐下馬來迎。二騎相交,軍火併重。約鬥二十餘合,秦明力怯,望本陣便走。史文恭英勇趕來,神槍處處,秦明後腿股上早著,倒攧下馬來。

二十餘合,打敗秦明。秦明但是梁山泊馬軍五虎將之一,大聚義排行第7位。

但除此之外,史文恭沒有與別的梁山泊領袖有過交手,但我們可以間接的瞭解史文恭的武藝之強

秦明與欒廷玉斗了一二十合不分勝敗,可見史文恭的武藝在欒廷玉之上

秦明與呼延灼,鬥四五十合,不分勝敗。可見,史文恭的武藝在呼延灼之上。

秦明與索超,鬥二十餘合,不分勝敗。可見,史文恭武藝在索超之上。索超曾與楊志鬥五十餘合,不分勝敗。史文恭的武藝,在楊志之上。

可以說,史文恭的武力高於梁山許多頭領,但他的武力與林沖如何相比呢?

原著中有林沖和呼延灼以及楊志的交手記錄:

“林沖挺起蛇矛,直奔呼延灼。秦明自把軍馬從左面踅向山坡後去。這兒呼延灼自戰林沖。兩個恰是對手,槍來鞭去花一團,鞭去槍來錦一簇。兩個鬥到五十合之上,不分勝敗。”

林沖與呼延灼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敗,初上梁山時,他也與楊志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敗。如此看來,林沖的武藝要低於史文恭嗎?

我覺得不然,林沖和呼延灼對戰,應該沒有用全力,因為林沖落草後心裡一直惦記著官場,與朝廷軍官對戰沒有出全力,不想下殺招,因此林沖的武藝應當高於呼延灼;和楊志交戰,使用的是自己不擅長的朴刀,也能大戰五十多回合,因此林沖的武藝也應當高於楊志。

如此看來,林沖的武藝與史文恭應該是旗鼓相當。

而且,史文恭與盧俊義、林沖師出同門,武藝本就不會相差太多,就算史文恭天資高,師父周侗看他心術不正,傳授的時候也會有所保留。

所以,林沖和史文恭交手,真的可以算是“棋逢對手”。兩人交手,應當會有一場惡鬥。


綠水原無憂因風皺面


如果要比的話,首先要確定比賽的基礎,就是一切以水滸傳正文為準,不能牽扯到其他的演義小說。更不能參照電視劇。

首先史文恭和盧俊義、武松、岳飛不是師兄弟。不是周侗的徒弟。

史文恭單挑記錄就是和秦明,還沒用方天畫戟,用的是槍,二十多個回合就殺得秦明力怯敗走,並一槍刺中秦明屁股。這個單挑戰力在梁山絕對是一等一的。

林沖和秦明相比,位次排第六,比秦明高一位。職務五虎將之首,秦明排第三,馬上功夫確實在秦明之上。

二者之間唯一可比的是秦明與索超不相上下,索超與楊志不相上下,楊志與林沖不相上下。上述四場戰鬥有校場比武,有步下比武。但是可以說明都差不了太多。

但是史文恭比秦明首先勝在力大,而且慣用多種兵刃,這兩個小方面可以說史文恭比林沖略勝一籌。至於林沖服不服氣,且先不論。

咱們可以比一下徒弟,林沖的徒弟曹正,是上不了大臺面的。史文恭徒弟曾魁,與林沖鬥了三十回合,雖然二十回合就知道自己打不過林沖。但是由此推論,史文恭也有強一點的理由。


壯士高歌入長安


史文恭在《水滸傳》中僅用一戰就奠定了自己的實力水平:僅二十回合就讓秦明力怯,在秦明逃跑時又憑著戰馬的迅猛怒刺秦明,試問這樣的水平值不值得吹?再誇張一點,其他四虎有把握二十回合就擊敗秦明嗎?我想很難。

所以說史文恭的武力強於秦明這是板上釘釘的事,而林沖從未和史文恭交過手,我們也只好從側面來比較了。最直接的,我們比較下林教頭是否能迅速拿下秦明吧(好吧雖然我前面說了不能,但咱們還是對比一下)。但接下來又尷尬了,因為林教頭和秦統制也沒正經打過,所以我們繼續往後迂迴,於是乎呼延灼出現了。

林沖和秦明都曾大戰過呼延灼,林沖五十回合平呼延灼,這一場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平手,也就是說誰也拿不下誰的意思。(兩個正是平手),對呼延灼沒有任何優勢。而秦明也四五十回合打平呼延灼,一旁觀戰的慕容知府怕呼延灼吃虧,忙鳴金收兵,雖說呼延灼回去後表現出了極大的不爽,覺得自己能拿下秦明,但或許身在局外的慕容知府能更好的看清戰局,畢竟前幾天呼延灼可是經歷了好幾場大戰,而秦明的狀態很不錯,從這個細節不能就斷定秦明強於呼延灼,把他倆也定義為旗鼓相當更為合適。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林沖和秦明的實力差距甚小,那麼為什麼秦明總給人一種很弱雞的感覺呢?其實這個和性格有關,秦明的性格較林沖更為火爆(雖然林沖的長相更火爆),許多次攻城都是秦明來衝頭陣,在拿到優勢後往往會出現得意忘形的狀況,比如最明顯的祝家莊一戰就中了欒廷玉的計策而被擒。另外一點就是網友接觸《水滸傳》大多是從電視劇開始,本來電視劇改編完後就有不少精彩打鬥戲份被刪減,而秦明戰敗的戲份又總是不能刪的,所以電視黨就總覺得秦明是五虎最弱,甚至有人覺得孫立比他更配進五虎,呵呵。

綜上所述,論武力秦明、林沖、呼延灼相差無幾,但由於性格原因林沖在穩定性上優於秦明,因此我們可以說林沖的綜合實力比秦明高上那麼一丟丟,僅僅是一丟丟。那麼這一丟丟的優勢能讓他拿下史文恭嗎?答案顯而易見,林教頭並不一定能完爆史文恭,不然梁山也不用專門去請槍棒無雙的盧俊義了(林沖打關勝都難吧)。再往前一點,在三打祝家莊為了配合孫立演戲,林沖和祝龍有過交鋒,結果是三十回合打平,邏輯文史姨認為花榮對祝彪、林沖對祝龍、楊雄對祝彪、穆弘對祝虎都是為了配合孫立,所以拿這段來黑林教頭也不合適。但論真打,秦明能夠十回合殺退落魄的祝龍,我相信林教頭也可以。

史文恭的謝幕也讓人看得頗為不爽,在曾頭市破,半路被盧俊義包圍,又被晁蓋魂魄阻路,心態失衡被抓,也是遺憾了。


來來來我看看有多少人說我是林黑~


邏輯文史游


謝謝!


史文恭要比林沖厲害無數個檔次。史文恭算是一個真正的習武高手,而林沖也只是一個軍隊裡的教官,所習的槍棒大多是生硬的套路,實戰價值並不大!只有林家槍還算是上得了檯面的武術,但因其沒有太多時間練習,不能精益求精,所以也只能將就著過活。林沖是一個軍事人才。史文恭走的是江湖道路,江湖路數反映出一個陰謀詭計。


晁蓋之死,就完全是史文恭從側面攻擊所造成的。但史文恭陽剛的一面也非常厲害。因為在作者心目中,也只有史文恭是一個武學奇才,並且是不打折扣的武學奇才。因為一個真正的武學奇才必然在江湖上是一個高手。而史文恭更是兼長這一點,又有男子的陽剛之氣,無論在什麼時候史文恭都比林沖武功更勝一籌,因其見多識廣,做事思維面較之林沖更寬廣些。但我覺得林沖再努力些,一定也會超越史文恭而成為一個真正的武者的。因為林沖比史文恭更加專注,更加頭腦清晰些。


凡是這樣的人做事只要熟練,會達到登封造極的境界的。而林沖正好符合這一標準。只是一個破窗效應似的使其家破人亡後變糊塗了,從而造成更多的麻煩,讓其無法靜心習武。武藝得不到質的突飛猛進,這對於一個習武的人是最大的障礙。林沖在梁山多年的日子裡,幾乎從未靜下心來。其實,習武與學習是一個樣子,不能安靜,精力便會分散,精力一分散,則會降低工作效率。這裡面的種種作為,磨難,淚水,也只有通過取勝而獲得壓力的釋放。而林沖正好是壓抑著這種力量。一旦壓抑便會使發揮得到抑制。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史文恭遠比林沖要厲害!而且,林沖狀態一曰不調整,那麼就會一日得不到改變。


風行君帶你從細微處解讀不一樣的文史,歡迎欣賞


解悶日記


史文恭很強,主要被三個理由支持:史文恭明知梁山有林沖在,敢於不斷招惹梁山;史文恭陣上敗傷秦明;史文恭徒弟與林沖戰三十合。

敢招惹梁山的不僅曾頭市,朝庭每次選將都言武藝如何,祝家莊更在前。等量代換,秦明與楊志一檔,但林沖兵器不合步戰可勝楊志,秦明也有祝家莊陣敗。林沖陣戰曾頭市時,已翻山都知是盧俊義成敗,林沖未必全力。交戰無法比較,只有引用其他信息,有兩個可用:

林沖是禁軍一一宋朝最精銳部隊教頭,史文恭熱衷功名富貴,但只是地方武裝教頭。

史文恭江湖無名,林沖人在東京並無高位,但滄州山東久聞。

史文恭如真有藝壓林沖之技,根據小說慣例,應有更多陣戰。


bashanlaike


這是人們經常談論的一個話題。僅從水滸傳來說,二人沒有交戰記錄,誰武藝強些,只能分析和佐證。首先,從二人當過的職位來說,林沖是禁軍槍棒教頭,屬於國家級軍隊武術教練,史文恭不過是地方地主武裝的教練,二人相差甚大,林沖遠高於史文恭,而且,林沖的本領是禁軍教頭裡的第一號。這一點,從陸謙的話裡可以佐證。第二點,從二人對戰記錄看,認為史文恭強於林沖的,僅是史文恭二十合勝秦明,並一槍刺中其股,就是大腿。而秦明與林沖同為梁山五虎將,由此得出史文恭也強於林沖的結論,這就太牽強和簡單了。林沖對戰的特點是不到危急情況下,不會全力一搏,尤其是對戰高手時,如無刻骨仇恨,不會痛下殺手,因此,他對高手的戰績,平手多。但他在危急關頭,只十個回合就生擒武藝不俗,並善暗器的扈三娘,說明他的為人性格特點。林沖在關鍵時刻,往往大喝一聲,將對手刺於馬下,他的爆發力是無人能比的。因此,如果二人是戰場對陣,很可能是平手,但如果林沖起了殺心,史文恭就難逃厄運,三十合之外,林沖隨時可要了史文恭的命。


傅世偉


看了大神們的回答受益匪淺。首先是認同大家從水滸傳書本中得到的答案。其次我說一下我的觀點,當然是建立在電視劇的基礎上,因為我覺得李雪健老師那個版本的水滸拍的真是經典。電視劇中,林沖在武力方面真的是傲視同群的,基於這個觀點,我覺得,相同狀態下,林沖拿下史文恭應該是沒問題的。電視劇中,秦明單丟史文恭,大戰數合,史文恭一槍刺中秦明左肩,大家去救下秦明時,秦明邊退邊喊:“林教頭,殺了他,殺了他。”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首先秦明對林沖的實力是充分肯定的,也就是說,秦明知道,林沖的實力遠在自己之上。其次,通過和史文恭對戰,秦明瞭解到史文恭的陰險,也清楚自己是打不過史文恭的,在被虐的情況下,自己肯定是要找一個打得過對手的人來替自己出氣,這時候喊出林教頭,說明秦明知道,林沖幹下史文恭是手拿把攥的。

至於林沖上陣沒有直接對陣史文恭的問題,我覺得林沖是知道擒賊先擒王,畢竟那是增頭市,打姓曾的比打個鎮守的武夫好;也可能是離間計,讓曾家和史文恭反目,當然,後來也有這個效果!別小看八十萬禁軍教頭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