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調沉靜 古雅樸拙——閩南紅小型、微型、異型景盆作品欣賞

色調沉靜 古雅樸拙——閩南紅小型、微型、異型景盆作品欣賞


圖1 青龍出殼

方水道先生是廈門民間盆景藝術家,藝名“閩南紅”。他的小型、微型、異型景盆作品,展現了獨特的風采。

從盆景的整體來說,一件完整的作品是由景、盆、架三要素組成的。堅固耐用的盆起著承載和固定樹、石、泥、草等景物的作用,但在長期的盆景鑑賞中,人們體悟到盆不但具有託置承載的作用,其自身形態、大小、色彩的變化也會為“景”錦上添花,成為整件盆景構圖的一部分。現在的盆大多質地細膩,色彩素雅,工藝精湛,造型古樸,款式多樣,加上藝人施以雕、刻、塑、繪、紋、釉等多種技藝,更是高雅古拙,詩意盎然,氣息雋永,本身就是藝術品了。與不同體積、不同形態、不同色彩的樹(石)相匹配,就超越了承載作用範疇和實用價值,而有相當的觀賞價值及配合創造意境的重要作用。

除了陶瓷,石頭也是組景的重要載體,以石為盆更能體現景的靈氣。石板淺沿盆能大面積地體現自然風光,是山水盆景必用的託載器皿,一些雄渾古拙的大樹樁更需要石質大盆來承載。經過石匠藝人的精雕細鑿和仿古設色,石盆越發顯得古樸典雅,厚重雄渾,樹與盆相互呼應,相互輝映。更有甚者,選用具有山嶺水岸紋理的整石,利用自然溝糟或順勢鑿挖的凹槽做成自然石盆,樹石結合奇巧自然,相得益彰。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但這種自然石盆非常難得,而且沉重,不易搬移,不易置於幾架上。於是,一些靈巧的藝術家便嘗試運用金屬絲網粘水泥或用陶土人工製作具有各種自然石紋的仿石小型、微型、異型盆,廈門的民間盆景藝術家方水道先生就是這方面探索的佼佼者。

2010年3月他買來一棵榕樹怪樁,換了很多盆都覺得樹的動感顯不出來。一天,在朋友家看到一個太湖石中間挖了一個洞在養魚,突然想到若樹種在這樣的石盆裡也會很漂亮,於是畫了一張草圖,叫朋友按圖訂做,修了3次,終於和想象的差不多了。用這個盆栽培的作品在2010年11月廈門花卉25週年展覽上受到好評。後來,只要買到怪樁不好配盆,他就自己設計、自己製作異型盆。先用鍍鋅網打形,再抹水泥砂漿造型,模仿真石噴色,感覺很好。2014年,他看到臺灣一本盆景雜誌配圖介紹盆景人自己燒製陶質異型盆,也試做了幾個,放在附近一個老龍窯燒,出窯後一看效果比水泥好。之後便又學習燒窯,不斷設計製作一些仿荷葉、松包、恐龍蛋殼、蜂窩、珊瑚石等形狀的怪異景盆。不但製作了許多微型異型盆,還製作了各種各樣的中小型異型盆,配上各種奇古樹樁,反映了自然界一些生長在奇巖峭壁上歷經風霜的古拙險怪樹及其生長環境。盆樹不大,但多數與景盆結合之後雅緻迷人,深受歡迎。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下面推薦一組方水道先生原創的小型、微型、異型景盆和盆景作品,供大家欣賞。

色調沉靜 古雅樸拙——閩南紅小型、微型、異型景盆作品欣賞


圖2 虯龍騰雲

色調沉靜 古雅樸拙——閩南紅小型、微型、異型景盆作品欣賞


圖3 脫殼而出

色調沉靜 古雅樸拙——閩南紅小型、微型、異型景盆作品欣賞


圖4 虯榕 池澤森攝

色調沉靜 古雅樸拙——閩南紅小型、微型、異型景盆作品欣賞


圖5 出雲

色調沉靜 古雅樸拙——閩南紅小型、微型、異型景盆作品欣賞


圖6 一葉飄蕩虯龍騰

色調沉靜 古雅樸拙——閩南紅小型、微型、異型景盆作品欣賞


圖7 培育中的微盆景

色調沉靜 古雅樸拙——閩南紅小型、微型、異型景盆作品欣賞


圖8 山頂的風采

色調沉靜 古雅樸拙——閩南紅小型、微型、異型景盆作品欣賞


圖9 掌上虯龍

(照片除署名外,均為方水道供稿)

小鏈接:關於柴燒

一般燒窯需3~5天,其間不眠不休輪班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總類、天氣的狀況、空氣的進流量等細微因素,均會影響窯內作品的色澤。

認可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轉發,

頂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關注,

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