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诗人的自谦中隐藏着自负

问题:鲁迅说:“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你同意吗?

.......

前言

有人说,网上95%的名人名言都是瞎掰的,不过这一句”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确实是鲁迅先生说的。这句话被后人广泛引用,常常成为诗人被调侃的武器,彷佛这以后的人再作什么诗词都成了不自量力之举。那么这句话是出自哪里呢?是在什么背景下说的话,鲁迅真瞧不起唐以后的诗歌吗?

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诗人的自谦中隐藏着自负

一、 《致杨霁云》的一封信

1934年12月20日鲁迅写给杨霁云一封信,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鲁迅关于诗的一些看法,特别是对于自己的诗自谦道:”奖誉太过“,全文如下:

昨得来信后,匆匆奉复,忘了一事未答,即悼柔石诗,我以为不必收入了,因为这篇文章已在《南腔北调集》中,不能再算“集外”,《哭范爱农》诗虽曾在《朝花夕拾》中说过,但非全篇,故当又作别论。

来信于我的诗,奖誉太过。其实我于旧诗素未研究,胡说八道而已。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太圣”,大可不必动手,然而言行不能一致,有时也诌几句,自省殊亦可笑。玉谿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林公庚白之论,亦非知言;惟《晨报》上之一切讥嘲,则正与彼辈伎俩相合耳。

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谦虚中的自负”。为什么这样说呢,看看老街后面讲的有没有道理。

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诗人的自谦中隐藏着自负

二、鲁迅的自谦与自负

1、谦虚的鲁迅

鲁迅在这封信中说道:”来信于我的诗,奖誉太过。其实我于旧诗素未研究,胡说八道而已。“

这句话明显是谦虚的说法。首先,像鲁迅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从小就受过旧体诗的训练。因为清朝科举从乾隆年间恢复了格律诗的考试,所以学诗是传统旧式教育里的启蒙功课之一。看看他的几首诗就知道,鲁迅不但会作旧诗,而且他的诗大多是严格的格律诗。

信中提到的《哭范爱农》后来收录于鲁迅的《集外集》,诗中纪念的范爱农是光复会会员,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相识。他和鲁迅曾经作为是绍兴师范学校的同事,在1912年意外身亡。这是一首没有瑕疵的五言律诗,平水韵十一真。

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

幽谷无穷夜,新宫自在春。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信中提到的《悼柔石诗》就厉害了,几乎尽人皆知: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用的平水韵四支。上面这两首都是旧体诗中最难的格律诗。中间二联对仗,上下两联要黏连,押韵都是一韵到底,平仄连半拗句都没有,可以说是规矩的不能再规矩的五律和七律了。所以信中所言”其实我于旧诗素未研究,胡说八道而已“,明显是谦虚得有点过头。

人们常说”物极必反“,谦虚的背后,却让人感到莫大的自负。其实鲁迅对于自己的旧体诗还是颇有几分得意的。

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诗人的自谦中隐藏着自负

2、自负的鲁迅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如果我们要说自己诗不太好,您会拿唐诗宋词来比较吗?鲁迅说的是:”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乍一听您可能觉得没什么,还认为鲁迅是谦虚,那是因为说这句话的是鲁迅,一个需要我们仰着头看的伟人。但是如果换一个人这样说,你会怎么看?比如:

老街我诗作得不太好,我觉得李白杜甫以后就没有人会作诗了.......

老街我篮球打得不太好,我觉得乔丹以后就没有什么人会打篮球了......

老街我赚钱的本事不咋样,我觉得除了李嘉诚以外没谁懂得怎么赚钱了.....

这么说的话,估计苏东坡、王安石、詹姆斯、奥尼尔、刘强东、马云们的粉丝们一准斜着眼看我,吹牛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虽然鲁迅说好诗已经做完,可是后面又说道,虽然如此,但是我还是要写诗的:

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太圣”,大可不必动手,然而言行不能一致,有时也诌几句,自省殊亦可笑。

这不是自负是什么?自负是诗人的气质之一吧,否则也写不出好诗来。当一个人在您面前谦虚时,不要被其表面迷惑了您的双眼。其实,他的骄傲你不懂。

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诗人的自谦中隐藏着自负

三、自比于李商隐的鲁迅

鲁迅旧体诗中的无题之作有十余首,约占四分之一还多,而无题诗正是李商隐的特征之一。鲁迅一定专门研究过李商隐,因此在鲁迅的诗中有不少与李商隐相似之处:

鲁迅:“下土谁秦醉,中流辍越吟。”《无题》;李商隐:“日月淹秦甸,江湖动越吟。”《念远》。

鲁迅:“金屋何进贮阿娇”《惜花四律其二》;李商隐:“金屋修成贮阿娇”《茂陵》。

鲁迅:“春兰秋菊不同时”《偶成》; 李商隐:“春松秋菊可同时”《代魏宫私赠》。

鲁迅:“敢有歌吟动地哀”《无题》; 李商隐:“黄竹歌声动地哀”《瑶池》。

鲁迅:“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赠邹其山》;李商隐:“有客虚投笔,无聊独上城。”《城上》。

鲁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题三义塔》;李商隐:“相逢一笑怜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赠郑说处士》。

在这封写给杨霁云的信中,结尾部分写到:”玉谿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林公庚白之论,亦非知言;惟《晨报》上之一切讥嘲,则正与彼辈伎俩相合耳。“

鲁迅与李商隐同是幼年家道中落,看透了世态炎凉、人心险恶。在诗歌一道也颇受李商隐的影响,虽然说”何敢比肩“,但是中国人都知道, 敢就是不敢,何敢就是敢。这封信里为什么提到李商隐呢,这又牵扯到一位民国的传奇人物--林庚白。

信中”林公庚白之论,亦非知言“,是指林庚白在《晨报》上《孑楼诗词话七六》中说的话,他将鲁迅旧体诗的功力比作李商隐:以论功力,突过义山。

近见鲁迅《吊丁玲》绝句极佳,此老固无所不能耶,录以实吾诗话。诗云‘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以论功力,突过义山。’,

林庚白是个奇才,老婆是林徽因的表妹,他本人是革命家、政治家、学者、诗人、抗日斗士。林庚白最神奇的身份是著名的算命先生,他推演出自己45岁必有一大劫,果然在重庆时常遭到日军空袭。因此他为了避劫趋吉移居香港,不料抵港十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林庚白竟在香港街头被一群日军射杀。算得真准。

结束语

唐诗宋词达到了诗词的高峰,因此会有:”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之说(蒋士铨《辩诗》)。不过不要以为鲁迅真认为后人就不能写诗了,他自己虽然说”大可不必动手“,但是仍旧忍不住”有时也诌几句“。而且从其言行之中,掩饰不住透露出一种诗人的傲气。

今天的人不必把鲁迅的话断章取义,喜欢诗词的人一定还要多写多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学到古人精髓、领略诗词风味。赵翼不是说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