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安東諾夫公司是否全部搬遷到中國?

執筆憶流年3


2016年,著名的烏克蘭安東諾夫航空公司解散,當時就有謠傳說會搬遷到中國。其實,安東諾夫公司全部搬遷過來是不大可能的,我們也不是那樣的人呀,不會趁火打劫的。換句話來說中國是希望從烏克蘭安東諾夫公司學到先進的技術,並不是想佔有安東諾夫公司所有的東西。中國只需要把想學的技術都學會了就行,至於說公司搬過來,真是沒有必要的。

因為這樣做名聲不太好,以我們目前的實力,完全可以重新建造一個更好的。因為中國是和烏克蘭安東諾夫公司合作共贏。雙方對這種合作關係是非常滿意的。畢竟安東諾夫公司的副總裁都說,他們是中國最真誠可靠的合作伙伴。

(安-225 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長84米,高19米,最大起飛重量高達640噸)

蘇聯這個國家雖然有問題,但是蘇聯解體真的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烏克蘭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原本是蘇聯最為發達的加盟共和國之一,軍事工業非常發達。有多發達呢?烏克蘭獨立的時候,軍事工業企業高達3594家,職工高達300萬人,直接從事武器生產的高達140萬人。要知道現在的烏克蘭人口才4500萬人,可想而知軍工對烏克蘭的重要性。

不僅如此,烏克蘭還從蘇聯繼承了龐大的武器裝備。其中,坦克有6475輛,火炮7719門,各種飛機1716家。烏克蘭畢竟國家規模有限,自身定位也不是像蘇聯,美國那樣的國家。所以他是不可能維護龐大的軍事工業體系的,更不需要這麼多的武器裝備。烏克蘭本身經濟並不發達,這種情況下,烏克蘭開始靠賣裝備換錢過日子。比如烏克蘭就賣給俄羅斯圖-95戰略轟炸機,安-70運輸機等等。

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喜歡幫助別人的國家,因此特意幫助了讓很多沒有工作的烏克蘭技術人員前往中國就業。雙引工程、友誼獎就是專門為了吸引這些人來中國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上萬烏克蘭專家來到中國。當然,中國還是給予很高的待遇。比如特意花了十幾億專門建造了烏克蘭專家城。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當然不是,前段時間網上傳出烏克蘭政府開始清算“安東諾夫”公司,決定將該公司及旗下相關部門進行關閉。同時,中國政府在西安建立工業園區,為即將來中國的烏克蘭3000名工程師做準備。而這3000名工程師來中國,就是幫助中國建立大型運輸機的生產線。

而此次集體搬遷來中國的,其中就包括我國“遼寧”好航母當初的設計師,烏克蘭頂級航母設計大師,曾設計蘇聯時期所有航母的專家巴比奇.瓦列裡。

當然,烏克蘭安東諾夫公司不可能全部搬遷到中國,即使公司本身願意搬遷到中國,那烏克蘭政府也不會同意。同時,不光烏克蘭政府本身不同意,美國和俄羅斯也不答應。在烏克蘭內部發生衝突的這個節骨眼上,說實話,烏克蘭政府需要中國政府的幫助。

烏克蘭擁有這麼先進的技術,一直苦於沒有買主,而中國對於大型運輸機的需求可想而知,但是迫於壓力,烏克蘭一直沒有將大型運輸機的技術輸送給中國。而此次烏克蘭內部衝突爆發後,俄羅斯不斷添亂,北約撒手不管,而烏克蘭政府迫切需要技術輸出來獲得資金和幫助,就這樣,他開始向中國輸送技術和人才,當然這3000名工程師也肯定不是安東諾夫公司的全部。


阿爾法軍事


烏克蘭安東諾夫公司不會全部搬遷到中國。目前中國的製造能力、機械加工水平比安東諾夫公司高,中國不會要他的設備。只是引進設計人員和高級技術工人。從全球戰略分析,烏克蘭是中國唯一一個向世界公開承諾核保護的國家,烏克蘭通過20多年的實踐,已認清了歐、美、俄的戰略目的,願意增加中國在烏克蘭的影響力。通過與中國的合資、合作增加財政收入、維持國家運轉、保留今後發展的種子。俄羅斯由於烏克蘭倒向歐洲和吞併克里米亞,使來自歐、美的軍事壓力大增,失去了烏克蘭這一戰略緩衝。願中國增加影響力來緩解自身的軍事壓力。歐洲不需烏克蘭的那些軍工技術,也不想趟烏克蘭的混水,只想事不關已高高掛起。只有美國一心想把烏克蘭搞亂,即可壓俄又可嚇歐。歷史給了中國一個戰略機遇。當年共和國成立之初為了東亞大陸的穩定,我們出兵朝鮮(平壤)。為了南部的穩定收留並支持柬國王(金邊)。為築固新疆和西部地區的安全,全力支持巴鐵(伊斯蘭堡)、伊朗(德黑蘭)。我們初步完成了南海的種島後,宣佈南海為中國的內水。今天為了防止俄羅斯的大崩潰和建立中國的前進基地,我們必須要經營烏克蘭。


雲崖暖陽


首先先回答這個問題:烏克蘭安東諾夫公司目前並沒有全部搬遷到中國,當然未來也不會全部搬遷到中國!

首先,我們知道,中國曾經收購了烏克蘭不少武器裝備,這些武器裝備也都為中國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遼寧號”航母的前身就是從烏克蘭購買的半成品“瓦良格”航母。還有他們唯一的艦載機驗證機T-10K也賣給了中國,然後中國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了殲-15“飛鯊”艦載機!還有航母阻攔索等更多武器設備!

所以,中國也一直對安東諾夫設計局很感興趣,一直想要收購,然後就在不久之前,烏克蘭幾乎把安東諾夫公司打包賣給了中國:安70、安158、安124、安74、安178和全球最大的安225運輸機,這些機型的全部設計資料全部賣給了中國,而且隨之而來還有2000多名設計人員,其中包括安225的總設計師

看到這裡,我們就應該明白了,中國想要的只是烏克蘭的設計人員和相關技術資料

!對於公司裡的那些老舊的車間和生產設備,我們的比他們更好,所以,中國並不會全部把安東諾夫公司全部搬遷到中國!


天下布武


答案:絕對不會

看法見下:

首先所有人都要明白安東諾夫自始至終都是一家烏克蘭的武器研究與開發公司,安東諾夫軍事專家和人才的流失和來到中國是有深刻的歷史原因的,那就是強大的蘇聯解體,導致曾經備受重視的軍事領域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強大的軍事實力隨著國家解體而被肢解,主要繼承者烏克蘭和俄羅斯由於新國家剛成立,百廢待興,所以國家經濟孱弱,發展經濟成為了首選,沒有迫切的軍事建設需要,也無力在軍事領域投入更多的資源,所以必然有一部分軍事領域的專家、人才無法像以前一樣依靠國家的統籌規劃來工作,下崗和生存成了最為迫切的需求。

中國和烏克蘭沒有什麼歷史恩怨,兩國關係還不錯,正好中國在國防軍事方面有巨大的人才需求,所以瞄準了這個時機,大量引進烏克蘭優秀的武器研發專家,而且中國經濟的騰飛使得我們有能力去給這些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和豐厚的生活待遇。作為一個和平崛起的國家,中國的強大不會威脅到烏克蘭的國家利益,這一點烏克蘭當局也可以看到。總之,中國趕上了好的機遇,也有能力吸引這些優秀的人才,所以烏克蘭安東諾夫局的很多人才來到了中國。

其次,雖然烏克蘭目前的處境艱難, 一方面國家無力維持國內的和平與穩定,外部無法得到歐盟的真心接納,另一方面是國家領土(克)被俄羅斯吞併 ,但是其畢竟是一個主權國家,涉及國家機密的軍事人才和比較敏感的武器研發技術自然不會外流,政府也會竭盡全力去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現在的烏克蘭肯定是充分體會到了當年剛剛獨立時被美國、歐盟欺騙的滋味,國家軍事實力因為外部力量的忽悠而被嚴重削弱,現在卻只能厚著臉皮乞求歐美的保護,但人家也只是拿它當棋子罷了,弱國無外交,在國際諸多事務中,事關自身利益的事情都無力決定和主導,又有什麼辦法呢?烏克蘭現在很多事情是有心無力,必須向現實妥協。

最後,烏克蘭的現政府可是親美親歐派,即使和中國有軍事領域的合作,人家也會保持距離,不會完全向我們靠攏。即使烏克蘭政府是不受任何外部勢力扶持的,和中國的軍事合作也會受到來自歐盟、美國、俄羅斯的軍事、政治壓力,畢竟這三家是絕對不會觀望中國將烏克蘭的軍事領域的先進技術、人才挖走,肯定會通過各種手段施壓烏國,迫使其保持距離,因為他們都不希望看到一個非常強大的中國出現,這會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

所以烏克蘭和我們的合作是有限的,軍事強國的夢想更多需要我們自己去努力,去自力更生,外部越打壓,我們國家軍事武器的發展就越有動力和壓力,建國如此,今後更如此。

一個國家真正的強大隻能靠自己去努力奮鬥,所以關於安東諾夫是否會搬遷至中國的疑問,大家就當個笑話吧,不僅不會,而且絕無任何可能。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觀點,大家若覺得有幾分道理,可以幫忙轉發,在此表示謝謝。希望大家可以關於這些軍事問題多多交流。




王子不憂傷


隨著軍隊中和政府中參與過新中國建設的老人們一一離世,烏克蘭領導層受美國及西方思想的影響,對與我們的交往將日趨冷靜,甚至冷漠。

在蘇聯解體初期,我們從烏克蘭廉價獲取不少裝備和技術,甚至還引進不少人才。我們首艘航母的引進,就是得益前輩們用獻血結下的友誼。但隨著烏政府的不斷更迭,以及與西方尤其是美國越走越近,必然受其影響,開始對向我們的軍售加以限制,特別是對專利技術的出口和轉讓更是慎重,甚至到了即使給付大價錢也不允許賣的地步,就是怕失去美國的支持和保護。

作為原安系列大型飛機研發和製造企業,烏政府更深知安東諾夫公司的價值所在,不可能為了解決員工的就業和企業的生存甚至上繳政府的可觀利稅,就放手東去。因為在國外支持和政權穩固面前,這些經濟利益都是小case。

但即使整體搬遷不可能,一些產品的合作還是可行的。更何況現政府對軍隊的控制力度並不強,軍工企業的自由度還有一些,不排除為了自身利益轉讓一些設備和技術。

總之,再搞像九十年代那樣的大規模合作已經不可能了。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們自身能力的飛速提高,對前蘇聯軍事技術的依賴在逐步降低。



新文化街男孩


安東諾夫公司是烏克蘭最先進的飛機科研基地,它的技術頂尖在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科研成果處在世界矛尖位置,特別是大型運輸機,全世界最大的貨運運輸機就產自烏克蘭安東諾夫公司,僅有一架,是烏克蘭的驕傲,傳說安東諾夫公司要整體搬遷我國西安,這是不可能的,僅僅是網上傳言而巳,自己給自己打氣,烏克蘭是主權國家,目前正處低谷,某些技術轉讓有可能,整體搬遷咱們想都不要去想,烏克蘭政權是親美政府,大事小情受制於美國,不可能掏著心窩子和咱們靠的太近,大家可以回想當年瓦良格號賣給咱們,總體工程巳完成了70%,美國一聲令下,烏克蘭將船上的作戰單位全部清除,忍痛割愛,只剩下船殼做廢鐵賣給我們,,這才過去幾年,只有自己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技術封鎖只會造就出更先進的技術,





永遠是學者


不可能,首先來中國的技術專家,都是民間的。技術能力有限。真正的專家,工資高,出境受限制。中國的某些公司喊出3000人來中國,是為了圈地,騙錢!人沒來,錢和地都到手了。最後還是中國人自己在研究發動機!

安東諾夫已經和美國波音簽署了合作協議,美國利用安東諾夫的技術設計運輸機,同時把波音在歐洲的維修基地,放在烏克蘭。對雙方都有利!我們應該改變思路了。


三益三


答案:不會

首先所有人都要明白安東諾夫自始至終都是一家烏克蘭的武器研究與開發公司,安東諾夫軍事專家和人才的流失和來到中國是有深刻的歷史原因的,那就是強大的蘇聯解體,導致曾經備受重視的軍事領域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強大的軍事實力隨著國家解體而被肢解,主要繼承者烏克蘭和俄羅斯由於新國家剛成立,百廢待興,所以國家經濟孱弱,發展經濟成為了首選,沒有迫切的軍事建設需要,也無力在軍事領域投入更多的資源,所以必然有一部分軍事領域的專家、人才無法像以前一樣依靠國家的統籌規劃來工作,下崗和生存成了最為迫切的需求。

中國和烏克蘭沒有什麼歷史恩怨,兩國關係還不錯,正好中國在國防軍事方面有巨大的人才需求,所以瞄準了這個時機,大量引進烏克蘭優秀的武器研發專家,而且中國經濟的騰飛使得我們有能力去給這些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和豐厚的生活待遇。作為一個和平崛起的國家,中國的強大不會威脅到烏克蘭的國家利益,這一點烏克蘭當局也可以看到。總之,中國趕上了好的機遇,也有能力吸引這些優秀的人才,所以烏克蘭安東諾夫局的很多人才來到了中國。

其次,雖然烏克蘭目前的處境艱難, 一方面國家無力維持國內的和平與穩定,外部無法得到歐盟的真心接納,另一方面是國家領土(克)被俄羅斯吞併 ,但是其畢竟是一個主權國家,涉及國家機密的軍事人才和比較敏感的武器研發技術自然不會外流,政府也會竭盡全力去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現在的烏克蘭肯定是充分體會到了當年剛剛獨立時被美國、歐盟欺騙的滋味,國家軍事實力因為外部力量的忽悠而被嚴重削弱,現在卻只能厚著臉皮乞求歐美的保護,但人家也只是拿它當旗子罷了,弱國無外交,在國際諸多事務中,事關自身利益的事情都無力決定和主導,又有什麼辦法呢?烏克蘭現在很多事情是有心無力,必須向現實妥協。

最後,烏克蘭的現政府可是親美親歐派,即使和中國有軍事領域的合作,人家也會保持距離,不會完全向我們靠攏。即使烏克蘭政府是不受任何外部勢力扶持的,和中國的軍事合作也會受到來自歐盟、美國、俄羅斯的軍事、政治壓力,畢竟這三家是絕對不會觀望中國將烏克蘭的軍事領域的先進技術、人才挖走,肯定會通過各種手段施壓烏國,迫使其保持距離,因為他們都不希望看到一個非常強大的中國出現,這會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

所以烏克蘭和我們的合作是有限的,軍事強國的夢想更多需要我們自己去努力,去自立更生,外部越打壓,我們國家軍事武器的發展就越有動力和壓力,建國如此,今後更如此。

一個國家真正的強大隻能靠自己去努力奮鬥,所以關於安東諾夫是否會搬遷至中國的疑問,大家就當個笑話吧,不僅不會,而且絕無任何可能。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大家可以關於這些軍事問題多多交流。



保險小小翟


“安東諾夫公司全部搬到中國”這個段子也不知道是誰編出來的。稍微動動腦子就能想得出來,可能嗎?與外界的一般印象不同的是,烏克蘭安東諾夫國有公司並非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航空器研發生產單位。

除了負責航空器研發的安東諾夫聯合體,安東諾夫公司還包括安東諾夫航空貨運公司和安東諾夫機場。中國的企業就算再厲害,也不可能把一座機場從烏克蘭搬到中國吧?更何況安-225還在安東諾夫機場停著呢,換句話說安東諾夫航空公司也仍然還在。同理,安東諾夫聯合體擁有的廠房、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也沒法搬往中國,因此充其量是安東諾夫公司人員全部來到中國工作,但這個傳聞同樣不屬實。

關於安東諾夫公司“舉司搬家”的傳聞,大概來自2016年安東諾夫公司被烏克蘭政府解散、併入烏克蘭國有企業的傳聞,以及隨後全國多個地區(包括但不限於四川成都、四川廣漢、陝西西安)接納原安東諾夫公司人員的消息。

然而,2018年時,安東諾夫公司又與波音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波音公司將為安東諾夫公司提供資金進行新型航空器的研發——由此來看,至少到目前,安東諾夫公司仍然在繼續運轉,並仍然具有一定的航空器研發生產能力。而另一方面,目前國內曾傳聞“安東諾夫落戶”的各個地區都沒有了下文,可以認定當初接納安東諾夫公司人員的消息炒作嫌疑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