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朱棣加一起,能和千古一帝康熙比嗎?

笑似花解語ID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康熙雖然算得上一位有道明君,但離千古一帝這個名號還是差一點的。其次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明太宗(成祖)文皇帝朱棣。即便是一對一與康熙比較,這兩位都勝算頗大,更何況父子齊上更是遠勝康熙。

公平的說,康熙一生的政績還是十分突出的:擒鰲拜、平三藩、復臺灣,親征準格爾、又打敗沙俄。


康熙擒鰲拜這件事確實做的漂亮,以微弱的代價抓住鰲拜並控制住了局勢,年紀輕輕就展現了明君的姿態。

而平三藩與其說是康熙的功勞不如說是叛軍自己的功勞,吳三桂等三個王爺因為當過叛徒,這次又打出“反清復明”的大旗,大部分漢人實際上是不相信他們的。而且吳三桂曾邀臺灣的鄭氏家族北上攻打清朝,鄭家人卻直接度過海峽攻打福建的耿精忠,使得耿精忠不得不抽調兵力回防,不久更直接投降了清朝。外援們紛紛投降,吳三桂獨木難支,他一死更是加劇了吳氏集團的敗亡。

收復臺灣沒什麼吹的,集中華之物力打一個臺灣有什麼打不贏的。至於親征準格爾這確實是有功於社稷,這次親征將新疆重新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統治,新中國能有今天的版圖,康熙是有功的。


而大敗沙俄就有點牽強了,當時沙俄入侵的人數連一千人都不到,清朝卻好不容易才打敗了他們,更讓人遺憾的是,貝加爾湖以東的大片土地沙俄並沒有佔領,尼布楚條約卻以條約的形式明確指出這些土地是屬於沙俄的,沙俄人打了敗仗卻得到了想要的。

說完康熙,再看看朱家父子。朱元璋自不必說,他有重開兩宋天、再造漢室的大功勞。並且復興漢文化,削弱了蒙古等草原文化對中原文化的衝擊。就這一點,全天下的漢人都承了他的情,而清朝對漢人的文化閹割至今都沒有消除。


朱元璋還注重休養生息,懲治貪官,創辦了獨特的上訪制度,使得元末動盪的社會重新恢復生機。更重要的是,他以一介布衣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這等偉業就是望穿萬古也找不出幾個人來,而康熙不過是受到祖上的福廕罷了。

而朱棣時期曾修編永樂大典,而這一曠世鉅著卻在清朝被毀的七七八八。他派鄭和出海更加強了中外的交流,宣揚了明朝的國威,中原的文化。

對外戰爭上,朱元璋曾經八次北伐,他的兒子朱棣五次北伐,朱家父子一前一後對北元的打壓,有力的鞏固了明朝的統治。朱棣還直接佔領了安南,雖然後來被他孫子放棄了,但也是了不得的大功勞。

更讓人惋惜的是,康熙所在的年代正是世界快速發展的時候,西方的科技文明有一些傳到了東方,康熙對此十分喜愛,但他卻禁止民間發展科技,這些西方的文化、科技只能在紫禁城中存活。

誠然,康熙的一生作為擔得起一個明君的稱號,但在那個年代,中國不需要一個傳統的明君,我們需要的是一次變革。


歷史就在那裡


提這個問題的人是不是腦子進水了?還用得著太祖太宗一起上嗎?應該說野豬皮+黃臺吉+多爾袞比不比得上朱元璋;康雍乾加起來比不比得上朱棣。就單單那麻子跟永樂大帝比吧,一項一項來,平三藩比得了靖難?收臺灣比得了下西洋?尼布楚割地比得上征服安南?破噶爾丹比得了五徵蒙古?康熙字典比得上永樂大典?


7m4162270434


恰恰相反,康熙與明太祖、明成祖相比,他的功績遠遠小於這兩位,而且明朝不是歷史最黑得朝代,相比明朝清朝更黑。而且康熙根本配不上“千古一帝”這個稱號。這個稱號只有一個人才配擁有,那就是秦始皇嬴政。

康熙可以說將滿清推到一個巔峰,如果非要分得非常細的話,康熙的確是女真(滿)一族的千古一帝。

至於什麼有人說明朝是歷史最黑暗的朝代這就涉及到了許許多多的問題,現在甚至在網上引發了罵戰,特別是旗幟鮮明的分為“明粉”和“清粉”,都在互相引經據典、翻書證明自己的成功與對方的失敗。不過今天我並不為誰說話。因為我既不是明粉也不是清粉,只是就事論事。


至於被黑背鍋啥的也沒辦法,我大秦被黑了兩千多年、背了兩千多年的鍋又說了什麼嗎?所以這些問題自己知道就差不多了,不過歷史本身就站在風口浪尖,惹得後人評價也沒什麼,有爭論也是好事,畢竟在學習中成長,但是看問題要全面,特別是歷史,能在歷史問題上用全面的角度看問題,不要帶著傲慢和偏見就可以了。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韃清十二帝比不上朱元璋一根腳毛。。奴兒哈刺只不過是明朝大將李成梁養的狗。。怎麼能和他主子的主子的祖父比??


玄龍棋steamGame


清朝皇帝沒法和明朝皇帝比差遠了


用戶4158840337466


很多人回答這個問題,靠的是“情緒”而不是“理性”,看似是在激昂文字,侃侃而談,實際上沒有一點理論或者史實依據,或道聽途說。


實際上,康熙皇帝的功績而言,是強於明朝這兩個皇帝的,這一點很清楚。

首先來看看社會的治理方面。朱元璋和朱棣採取的,是嚴密的戶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動,同時將某一批人世世代代的命運固定為最底層。朱元璋和朱棣時期,也因此發生了很多起農民起義(出發點僅僅在於反抗明朝暴政而不是所謂的民族起義)。從這一點來看,朱家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差。而康熙年間則對百姓控制得很鬆,有其是到了後期,永不加賦,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負擔。


再來看武功。朱家父子面對分裂的蒙古部落,並沒有肅清之。朱元璋尚且派藍玉北伐,取得了一些功績;而朱棣的五次北伐,大多是武裝遊行,沒有實際作用,反而因此使得明朝疲敝不堪,撤回長城以北的衛所,明朝的收縮自此開始。康熙皇帝則擊敗了強勢的準噶爾汗國,同時擊敗沙俄(平內亂就不算在裡頭)。

至於疆域,康熙年間實際控制地區已經到達蒙古高原,通過尼布楚條約確定了對蒙古地區的主權;而朱元璋,朱棣,實際控制不過長城以北幾十公里。且朱棣後期完全收縮到長城。至於明朝軍隊曾經到達過的北海,並不是貝加爾湖,而是貝爾湖。位置在哪裡?內蒙古呼倫貝爾,因為呼倫湖和貝爾湖而得名。

最重要的是對待商業的態度,朱元璋一直是奉行海禁,抑制海外貿易;朱棣雖然派遣鄭和下西洋,然而對於海禁(民間貿易)一直是禁止的。康熙前期,因為對付鄭成功的緣故,曾經海禁過,但鄭成功平定後,康熙下達展界令,沿海所有關口幾乎都對外開放,用於民間貿易。


綜上而言,康熙可以說強於朱元璋,朱棣。實際上,要客觀評價康熙很簡單,只要把他假設為漢族皇帝,再看他取得的成就,自然就客觀一些。因為,很多人評價歷史人物,靠的是自己的情感而非史實。


庭州行者


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二傻都用神仙的標準要求清朝皇帝,然後又用豬的標準去讚揚明朝皇帝,這雙標玩的真是雙擊666。

我記得以前看過一部叢書,是《中國百位名人傳》,其中有一個部分叫《十大帝王》。雖然每個部分編輯歷史水平高低不一,如果仔細閱讀還是能辨別資料真偽的,其中《十大帝王》這個部分質量很高,我感覺這部分是這部叢書質量最高的樂,其中清朝上榜兩人,分別是康熙和乾隆,而且給與這兩位很高的評價,其中講康熙的部分就毫不掩飾的稱讚康熙是千古一帝。當然書名不一定準,因為時間長了對書名有點沒印象了,瞭解的可以跟我說一聲。

如果按照本書的講解,千古一帝應該滿足這一條標準,即

建立了偉大功業的帝王。如果具體來說,這個偉大功業應該具備如下標準:

第一、開疆拓土,建立武功。

第二、維持政局穩定,大權獨攬,比如說消除權臣以及地方實力派。

第三、安定民生。

第四、促進文化繁榮發展。

第五、推動工商業發展。

第六、胸襟開闊。

好了,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衡量,康熙這個千古一帝是名至實歸的。能做到這些標準的,除了康熙,那麼


康熙名曰守城實為開拓,他在位期間開拓了臺灣、黑龍江流域、喀爾喀蒙古以及青海,清朝開疆拓土的武功在他手裡完成了一半。

康熙剪除權臣鰲拜及其黨羽,乾綱獨斷,並給了親信近臣密摺奏事之權,所以康熙能隨時掌握各地動態。

在安定民生方面,康熙親自開闢試驗田培育稻種,以身作則激勵老百姓勞動積極性,並推廣雙季稻。同時康熙也將大量的田產,主要是接收明朝藩王的廢藩田產退給老百姓耕種,解放明朝的農奴、依附農為自耕農、佃農。鼓勵老百姓開墾荒地,尤其是新戰爭拋荒的土地,並規定新開墾的耕地永不升科,以調動老百姓勞動積極性。康熙也通過多種手段瞭解全國糧價的浮動,並且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備荒賑災制度。並且康熙朝蠲免力度也非常大,主要集中在自然災害的蠲免上,根據戶部統計康熙朝因為自然災害而蠲免的賦稅高達一億兩以上。康熙朝自然災害頻發,而康熙依然能做到全國總體穩定,老百姓也沒有因為災荒而大規模暴動,足夠說明康熙的能力了。而且康熙還推動水利建設以及治理水患,黃河、永定河等易發生水災的河流康熙都曾著重治理過,並且康熙還多次撰寫文章,論述地震、蝗災等自然災害以及如何預防、補救。還有,康熙重修宮殿,放棄開採耗費民力的楠木,而是採用松木。所以,日本德川幕府的將軍們就對康熙治國理念推崇備至,盛讚康熙為

上國聖人。

題外話,康熙對民間的管控比較低,比如說廢除工匠的匠籍,使工匠不再受朝廷控制。本身匠籍制度起源於元朝,屬於元朝調動工匠勞動積極性的產物,但是到了明朝匠籍成了限制工匠人身自由的工具,把工匠變成了國家奴隸,使得工匠勞動積極性降低。康熙廢除匠籍,使工匠可以自由勞動,創造價值。當然不止是匠籍,康熙廢除了戶籍制度對老百姓社會身份的限制,避免了階級固化,對推動社會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文化發展方面,康熙大體上放棄了對民間學術研究的管制,除了朝廷推崇的理學之外,樸學、漢學等學派也是方興未艾。即便是清朝流放罪犯的寧古塔,根據《清初遺民社會》的描述, 也是一片華夏風景,冰山雪客之鄉,翻成說禮墩詩之國。當然不止這些,康熙能放下夷夏大防的陳腐觀點,引進並推廣西學,涉及算學、天文計算、火器鑄造、工程、機械、造船等方面。用萊布尼茨的話來評價,康熙是彷彿在埃及金字塔塔頂再加上一層歐洲塔樓。炮手評價:滿遺之路誰為峰?一見萊公終成空。

在推動工商業發展方面,除了上面廢除工匠匠籍之外,康熙也在平定鄭氏之後開放海禁,並沿海設立四個海關負責對外貿易,並鼓勵中國商人出海。同時,康熙也把沿用明朝出海兩年不歸即叛國的法令放款至三年,到了乾隆年間徹底廢除。再者,康熙對外開疆拓土、興修水利以及修建行宮園林等,都是以國庫存銀作為基礎,客觀來說,康熙此舉等於把銀錢投入到市場中,以貨幣流通刺激商品流通,從而刺激消費。這樣,朝廷就可以放鬆田賦,以商業稅以及海關關稅來增加財政收入。所以清朝田賦稅率整體較低,一直維持在2%到4%這一區間,這和工商業的發展離不開關係。

康熙胸襟可謂是十分開闊,與其說是寬容,不如說是縱容,清初三先生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以及明朝遺民寫書號召漢人造康熙的反並公然出版,甚至把康熙當畜生寫,這種行為放在古代那是大逆不道,要抄家滅族的,但是依然沒有迫害他們,這特麼的不是寬容是啥?古今帝王誰有康熙這個氣度?
結果,大部分明朝遺民都改變了態度,開始歌頌康熙,這裡就節選黃宗羲的原文。

今聖天子無幽不燭,使農裡之事,得以上達,綱常名教不因之而蓋重乎?皇上仁風篤烈救現在之兵災,除當來之苦集,學士大夫皆以琴瑟起講堂之上,此時之最難得者也。
公卿不下士久矣,何幸身當其盛也。今聖主特召,入參密勿,古今儒者遭遇之隆,蓋未有兩。五百年名世,於今見之。朝野相賀,拭目以觀太平。

清初由於戰事頻繁,大量火器流入民間,曾有大臣提議康熙收繳民間火器,那麼康熙是怎麼回覆的。朕思治天下之道,在政事之得失,於火器何與。夫火器孰有多於吳三桂者乎,因其所行悖逆,即致滅亡。觀此,則火器之不足恃可知矣。所奏不必行。這等於允許民間合法持有槍支,而且清朝出海商船上不僅有槍,還有炮。歷朝歷代都禁止民間擁有兵器,但是康熙居然允許民間持有火器,而且康熙還認為如果倒行逆施禁止民間私藏火器也照樣會被推翻,請大聲告訴我有此種氣度的帝王還有誰!
所以,康熙這個千古一帝的稱號是名至實歸。也就是因為康熙不是漢人,才有民族主義蛋白質對康熙百般汙衊,如果康熙是漢人,那麼康熙何止是千古一帝!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通古斯野豬皮,比日本鬼子殺的漢人還要多漢人祖宗會在陰間對不肖子孫上10大酷刑,明太祖是野豬皮能比的嗎,太祖是驅逐蒙古復我中華的英雄,野豬皮是滿清,漢人是奴隸,如果這裡有漢人讚揚野豬皮,那麼有一天日本鬼子統治了中華他們一定高呼日本鬼子的豐功偉績,敗類漢奸,不得好死


尋道大千


清朝沒啥皇帝拿得出手,明朝那兩位,厲害去了,清朝劇少看,拉低智商。


坑坑小太爺


朱元璋和朱棣加起來能和千古一帝康熙比麼?這實在是太抬舉康熙了?

先看看康熙,年少繼位,於康熙八年剷除權臣鰲拜,奪回屬於自己的政權;通過加強漢人的朝廷中的地位,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減輕賦稅,削三藩王,收復臺灣,使得自己的王朝更加鞏固。但晚年,沒有明確自己的接班人,導致九子奪嫡。還有可能自己年級大,沒有什麼精力,使得官吏貪汙,吏治敗壞,以至於雍正接班的時候,國庫沒能留下什麼。不可否認,康熙算是一個好皇帝,但對於千古一帝,多半還是他的子孫後代吹捧出來的。歷史上文治武功比他強的不是一個兩個,只是他們的後代沒有像愛新覺羅氏那班吹捧。當然,他們這麼吹捧也是有原因的,順治是清入關之後的第一任皇帝,只可惜皇帝做的心不在焉,交給了幾歲大的兒子,實在是不稱職。為了彰顯愛新覺羅的正統和優越性,就必須要營造出一個相對完美的帝皇,正巧,玄燁做的不錯,自然就將他封為“千古一帝”了。

我們再看看朱元璋,放過牛,當過和尚,出生算是帝皇中最低的了。但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登上帝皇之位,這難度,總比要康熙要大的多吧。我們再看看他面臨的幾個對手,在中國歷史中擁有國土面積最大的元朝中參加起義,張士誠和陳友諒都是百年難得的梟雄,比起吳三桂之流,是不是要強的多。從登基到去世,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在遺詔中他說:“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據傳,從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內,朱元璋審批閱內外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閱奏札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他也崇尚節儉,命人在宮中開荒種菜,對於貪官汙吏,從不心慈手軟,對貪汙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這一點要比康熙晚年要好的多。遺憾的是他心目中最適合接班人朱標英年早逝,留下朱允炆,也許是處於對朱標的遺憾,才選擇了朱允炆作為接班人。才導致了最後燕王朱棣搶班奪權。

衡量一個帝王,我們也會參照他手下到底有多少有能力的人追隨他,朱元璋有常遇春、徐達、劉基、胡惟庸、李善長、藍玉、湯和等,比起年代更接近我們的康熙王朝中的明珠、索額圖、張廷玉、鰲拜、周培公等如何?

至於朱棣,說下去有點長,暫時就不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