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3年躍進41位!浦口經濟開發區成績喜人!

近日,根據江蘇省商務廳下發的《省商務廳關於2017年度全省經濟開發區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情況的通報》,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2017年在全省110個經濟開發區(含27個國家級經開區)綜合排名中列第26位,近三年實現了躍進41位的成績,在全省省級經濟開發區中位列第6,其中“開放水平”指標位列第一。

僅僅3年躍進41位!浦口經濟開發區成績喜人!

僅僅3年躍進41位!浦口經濟開發區成績喜人!

今年以來,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堅持“解放思想、創新實幹、發展高質量”總基調,深度落實“兩落地一融合”,進一步加強企業服務意識。截至目前,園區企業特爾馳、矽邦、綠芯、日託光伏等4家園區企業成功入選第二批南京市蹬羚企業。新簽約5家新型研發機構。成功組織28家企業進行高企申報,其中10家企業成功入選了江蘇省高企培育庫,8家企業成功入選南京市高企培育庫。近期,園區成功獲批“第二批江蘇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

僅僅3年躍進41位!浦口經濟開發區成績喜人!


綠色低碳產業集群日趨完善


開發區聚焦主導產業,優化產業生態,打造特色產業集群。今年7月,開發區集中竣工一批重大項目總投資154.39億元,預計本年內可實現銷售收入27.8億元,利潤10億元,並解決2300多人的就業。7月集中籤約一批集成電路產業項目,總投資超216億元,完成了產業鏈全流程的打造。


僅僅3年躍進41位!浦口經濟開發區成績喜人!


7月6日,天水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浦口經開區簽訂項目協議,總投資80億元的集成電路先進封測產業基地項目落戶浦口開發區。天水華天電子集團是我國最早從事集成電路和半導體元器件研製生產的企業之一,在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行業中排名第六位,在國內同行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二位,淨利潤處國內同行上市公司第一位,半導體封裝技術居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該項目的落地對浦口經開區進一步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有重大戰略性意義。加上此前已投產的臺積電南京廠(一期)、欣銓科技等項目,園區集成電路產業鏈日趨完善,產業集聚度進一步提升。


開發區重點加快打造提升集成電路和新能源汽車兩大千億級核心產業鏈,確保兩大產業儘快突破500億級體量,實現主導產業由“量的增加”到“質的提升”的轉變;建設特色創新體系,全力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主動引進和利用新技術降成本、提產能、增品種,打造一批智能裝備生產企業及數字化、智能化生產流水線,不斷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特色園區水平,低碳谷圍繞綠色低碳環保理念,努力打造國內獨具特色的集研發、生產、交易、推廣、服務於一體的綠色低碳產業集群。


新型研發機構落地初現成果


在浦口經濟開發區,南京市“兩落地一融合”工程已初現成果,隨著不少新型研發機構落地,很多科技成果得到了有效轉換,不僅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也讓高校的高精尖人才有了大展拳腳的天地。


僅僅3年躍進41位!浦口經濟開發區成績喜人!


今年 5月初,南京市委、市政府公佈了南京市第一批29家備案認定的新型研發機構名單,浦口經濟開發區2家新型研發機構成功入選,分別是南京大學浦口資源環境創新研究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浦口先進製造研究院,而南京工業大學特聘教授謝億民領軍的南京結構優化與先進製造研究院,則是浦口經濟開發區引進的第一個院士。


謝億民工程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結合3D打印、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提供“從設計到製造”的一體化解決方案。謝億民是結構優化領域的國際著名專家、曾被波音、奧雅納等多家國際著名工程公司特聘為高級技術顧問。 “我們正在開發一款無人機,通過拓撲優化的方法,3D打印出機身,這個無人機不僅形狀優美,而且機身更輕巧。”謝院士說,“再舉一個更簡單的例子,比如有人骨折後要去醫院打石膏,一般要等1-2天石膏才能做好,如果用3D打印的話,只需要2~3個小時,而且還能個性化定製,這就是科技改變生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浦口先進製造研究院,則是由南航與浦口經濟開發區合作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與園區內其他研究院不同的是,這裡更像是一個大的孵化器,孵化功能更強。研究院負責人、南航機電學院教授、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楊炳雄說:“我們研究院根據不同的項目成立不同的事業部,成果轉化後,能夠做大做強的都可以孵化。我的目標是,我們母公司不用上市,而是孵化出更多的子公司上市。同時,依託於南航的科研資源,研究院的項目也可以持續補充。”


對標找差給企業帶來“真金白銀”

今年以來,開發區積極響應對標找差工作要求,以鎮江新區為標杆,多措並舉,在新型研發機構、高科技項目、高新技術企業的引進和培育、知識產權建設、高層次人才引進、產學研合作等方面找路徑,想辦法,出成績,不斷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



僅僅3年躍進41位!浦口經濟開發區成績喜人!

面對園區企業,開發區積極建立健全企業服務政策。以企業培訓為主導,開展針對不同層級、不同領域、不同對象分專題舉辦培訓班,進一步凝聚開發區內部、下屬各平臺載體對創建名城建設的共識。同時建立健全與企業、與人才的業務培訓、上門指導、對接溝通等工作機制,在創新名城建設工作中,特別是在人才引進、項目培育、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

幫扶企業,最重要的是給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的實惠。近兩年,開發區積極推動高企培育出成效。組織專家進行高企走訪活動,對潛在培育對象進行深入調研摸查,目前已著手進行2019年高企培育申報工作,正組織12家企業開展2019年高企申報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大市外高企和科技型企業的引進力度,加強高企引育的專題培訓,突出重點招商對象,有針對性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招引工作,著力在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上打基礎,做鋪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