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自“齊射”計劃的小口徑高速步槍彈

轉自 彩雲的機械整備間

口徑小於6mm的小口徑步槍彈歷史並不短,且不說.22LR這種邊緣發火運動槍彈,僅小口徑中心發火步槍彈的歷史也很長。在1935年,溫徹斯特公司推出過一種.220 Swift步槍彈,在當時就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美國步槍手》雜誌曾經發布過很多文章來討論這種子彈,甚至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1936年也對這種子彈進行過測試,這可能是美國軍方對小口徑高速步槍彈最早的測試了。在同時期,美國民用槍彈市場上也推出過若干種0.22英寸級別的小口徑中心發火步槍彈,有的彈道性能還很優異,但是這些子彈都是給民用栓動步槍使用的,離軍用自動步槍發射的小口徑步槍彈還有較大距離。

誕生自“齊射”計劃的小口徑高速步槍彈

.220 Swift步槍彈(中)與5.56x45mm步槍彈(左)、7.62x51mmNATO步槍彈(右)對比

雖然彩雲說過多次,美國在軍工項目管理上總是被官僚主義掣肘,要麼過分保守要麼好高騖遠,但畢竟家大業大,人才眾多,還是有很多明白人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當時美國彈道研究實驗室(Ballistic Research Laboratories,簡稱BRL,這是1938年組建於阿伯丁武器試驗場的一個科研機構)裡一個名叫唐納德·霍爾(Donald L. Hall)的工程師發現,步兵武器之間的交戰絕大多數發生在近距離,而且要靠發射大量槍彈才能殺傷一個目標,霍爾得出的結論是平均50000發才能殺死一個敵人,這和美國陸軍當時普遍認為的,步槍應當能夠進行遠距離精確射擊的觀念是相違背的。所以霍爾認為應當研發一種口徑小,初速高,彈道平直,適合近距離內速射的武器,小口徑高速子彈在近距離內彈道平直,飛行速度快,後坐力小,對瞄準誤差不敏感,能允許射手在近距離概略瞄準發射多發槍彈覆蓋目標。而且彈藥口徑減小、重量減輕後,射手可以多攜帶一些彈藥,提高戰鬥力。霍爾在BRL的研究,與阿伯丁試驗場裡的另一個單位——研究與論證部(Development and Proof Services,簡稱D&PS)共同合作,在世界上第一次態度鮮明地提出了小口徑高速步槍彈(SCHV)的理論,這個理論是後來流行世界的小口徑軍用步槍彈的雛形。

誕生自“齊射”計劃的小口徑高速步槍彈
誕生自“齊射”計劃的小口徑高速步槍彈
誕生自“齊射”計劃的小口徑高速步槍彈
誕生自“齊射”計劃的小口徑高速步槍彈

一支發射.220 Swift步槍彈的溫徹斯特M70步槍。.22英寸級別的中心發火步槍彈在栓動步槍上已早有運用,但在自動步槍上使用還沒有先例。

為了驗證這種理論的可行性,在1952-1953年,阿伯丁有兩個槍械工程師——威廉·C戴維斯和G·A·古斯塔夫森在阿伯丁試驗場測試了一支自己改裝的M1卡賓槍。他們把原來0.30英寸,也就是7.62mm口徑的槍管換成一根0.22英寸口徑的槍管,發射一種自行改裝的.22英寸尖頭彈,意外地發現卡賓槍發射這種.22英寸彈時在300m距離內彈頭有很平直的彈道,射擊精度很高,而且因為初速高,終點動能和彈頭侵徹力也比.30英寸卡賓槍彈好得多,證明了小口徑高速步槍彈理論是可行的。但當時他們的探索得不到美國軍方的支持,原因很簡單,美國軍方看中的是發射7.62x51mm大威力步槍彈的M14,對“小口徑卡賓槍”這種離經叛道的東西是不屑一顧的。

誕生自“齊射”計劃的小口徑高速步槍彈
誕生自“齊射”計劃的小口徑高速步槍彈

戴維斯和古斯塔夫森在阿伯丁試驗場測試的.22英寸卡賓槍和試驗槍彈,證明了小口徑高速步槍彈是完全可行的。

誕生自“齊射”計劃的小口徑高速步槍彈

從左往右分別是.22英寸試驗卡賓彈、5.56x45mmM193步槍彈、7.62x51

差不多在同一個時期,在1948年,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成立了一個叫做作戰研究辦公室(Operations Research Office,簡稱ORO)的機構,這是一個美國陸軍資助的民間科研機構,其目的是進行提高軍事作戰能力的相關研究。當霍爾在BRL的報告發表後,ORO也開始關注起步兵武器交戰的問題,他們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的交戰報告進行大數據研究發現,步兵武器的交火距離90%在300碼以內,其中80%還在200碼以內,超過300碼距離的射擊極少。除了交火多為近距離,他們還發現步兵在交戰時因為目標稍縱即逝,或者對方也在朝自己射擊,很難像靶場上那樣從容精確地瞄準。所以ORO認為,像二戰時的M1加蘭德步槍那樣有效射程很大,追求遠距離精確射擊的步槍其實是不必要的,完全可以裝備一種後坐力小、射速高、近距離內彈道性能優異的武器去代替它。

無論是霍爾在BRL的報告還是ORO的大數據分析都得出共同的結論——單兵裝備的步槍追求遠程精度射擊沒有多大意義,完全可以適當降低對射程、威力的指標,提高武器在近戰中的投射效率,提高近戰火力。這和德國、蘇聯等國的中間威力步槍彈設計思路是一致的,只不過美國人的想法更激進,要研製一種全新的特種槍彈,而不是簡單地把老式大威力步槍彈縮短。為此,BRL和ORO聯合提出了“齊射”(SALVO)項目。

誕生自“齊射”計劃的小口徑高速步槍彈

“齊射”理論示意圖:單發子彈射擊如果瞄準出現偏差可能打不中,而“齊射”也就是一次打出密集的多發子彈覆蓋一個面,命中幾率就大大提高,對瞄準失誤的冗餘也更大。

所謂“齊射”,就是在近距離使用高射速武器短時間內發射多發槍彈,或者使用多彈頭彈、鋼箭霰彈等特種彈一次射擊打出多個彈丸,覆蓋目標提高命中率的思路。“齊射”項目後來演化成美軍在1960年代一個宏大但最終失敗的項目SPIW——特殊用途步兵武器,當然後者的故事不是本篇內容,這次暫時不講。

誕生自“齊射”計劃的小口徑高速步槍彈

與“齊射”項目有關的幾種彈藥,從左往右分別是.22英寸試驗卡賓彈、5.56x45mmM193步槍彈、7.62x51mmM198雙頭步槍彈、XM216鋼箭彈,分別代表了小口徑高速步槍彈、多彈頭彈和鋼箭彈三條不同的技術途徑。放這張圖也是為了讓大家對前文提到的.22英寸試驗卡賓槍外觀大小有個直觀認識。

至此,SCHV的理論研究有了,技術探索(.22英寸口徑卡賓槍)也有了,但是當時美國陸軍軍械部門頑固地堅持他們的親兒子M14步槍,所以關於SCHV的研究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到1957年,SCHV翻身的機會來了。當時美國大陸軍團司令部(U.S. Continental Army Command,簡稱CONARC)的司令官威萊德·維曼(Willard G. Wyman)將軍閱讀了SCHV項目的相關報告,對小口徑高速步槍彈的技術特點很感興趣。相對於陸軍軍械局一些人頑固地堅持中口徑大威力步槍彈和M14步槍,維曼將軍的態度要開明得多,在他的推薦之下,美國軍方終於拿出了一份關於研發SCHV軍用步槍的正式要求,設計指標如下:

使用.22英寸級別的小口徑步槍彈;

使用不少於20發彈容量的彈匣供彈;

裝彈後重量少於6磅;

單連發可調;

需要注意的是,SCHV軍用步槍的研製要求並未規定要使用何種槍彈,因為在當時還不存在完全滿足軍方要求的小口徑步槍彈,之前提到的.22英寸卡賓槍彈畢竟只是一個試驗品,作為軍用步槍彈來說,它的威力還是太小了。

根據這個設計指標,阿媽萊特公司由尤金·斯通納(主設計師)、羅勃特·佛利蒙(Robert Fremont,監督原型槍的生產)和L·詹姆士·沙利文(L. James Sullivan,監督方案起草工作)領導的設計小組將AR-10步槍等比例縮小,發射一種.222英寸雷明頓民用步槍彈,這種試驗型步槍被命名為AR-15。因為有之前AR-10的基礎,AR-15的設計很順利,在6個月內就提交出6支樣槍。

誕生自“齊射”計劃的小口徑高速步槍彈

AR-15的早期原型槍,最上方一支為編號000001的原型槍,是一個時代的開始。

誕生自“齊射”計劃的小口徑高速步槍彈

000001號AR-15機匣特寫,請注意它的拉機柄還是AR-10的式樣,在提把內,和後來的M16還不一樣。

和結構保守、笨重的M14步槍相比,阿瑪萊特AR-15步槍簡直是劃時代的產品:它的機匣是鋁合金的,小握把、護木和槍托都是工程塑料做的,使用有利於減小槍口上跳的直槍托,相應地準星和照門裝在抬高的底座上,全槍長991mm,裝滿20發實彈時全重2.97kg,又輕便又靈巧。因為發射的是又輕又快的.222英寸步槍彈,近距離彈道非常平直,為了簡化結構AR-15的表尺也特別簡單,使用了類似小型衝鋒槍的L形翻轉表尺,僅遠、近兩檔就足以覆蓋整個有效射程,而不像發射.30英寸槍彈的步槍那樣需要設計一個複雜的可調錶尺。

就在生產樣槍的時候,美國軍方又提出新的要求——小口徑軍用步槍發射的子彈能在500碼射程上擊穿美軍M1鋼盔,或0.135英寸(3.4mm)厚的鋼板。阿瑪萊特AR-15一開始選用的.222英寸雷明頓步槍彈是一種民用槍彈,達不到這樣高的要求,勢必要進行改進。AR-15的總設計師斯通納在.222英寸雷明頓彈的基礎上改用一種55格令(3.56g)重的船尾彈頭,修改了彈殼尺寸和發射藥,新設計的彈藥叫.222英寸特種(Special)彈,這便是後來5.56x45mmM193步槍彈的前身。

誕生自“齊射”計劃的小口徑高速步槍彈

.222英寸特種(Special)彈

於是到這裡,M16步槍的技術淵源AR-10有了,小口徑高速步槍彈也有了,甚至把AR-10縮小口徑得來的原型槍AR-15也有了,等待阿瑪萊特公司的是坦途還是更大的曲折呢?AR-15有哪些競爭對手呢?從AR-15到M16,從.222英寸特種彈到後來的5.56x45mmM193步槍彈,還有多少路要走呢?我們下一期再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