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克隆”的知青婚禮

人世間的相聚與分離,有時隨著時代的漩渦讓人無法回頭,望盡天涯路,有時卻在驀然回首處,找到當初的痕跡。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故事不長我講給你聽……

“難以克隆”的知青婚禮

我的婚禮,是在烏蘭哈達公社舉行的,那時,我在公社擔任文化站長,未婚妻是烏蘭哈達中學的高中班主任,我們是1968年7月2日,同一批到科右前旗插隊的。

在公社兩家已婚天津知青兄姐的攢噔下,婚禮籌備很快完畢。

住房——我入黨時找我談話的組織委員,已調附近白城地震臺當書記,當天就給我騰出三間倉庫。房前是一片果樹林,正值初秋,碩果滿掛,秋色宜人。

酒席——計劃4桌20人(東北炕桌每桌5人)。

買豬肉5斤,每斤7角5分;雞蛋5斤,每斤6角7分;午餐肉罐頭4個、每個1元1角;小魚罐頭4個,每個9角;酒8斤,每斤5角;大生產煙1條、3元5角。蔬菜從附近良種場賒來,秋後算賬。糧管所連主任特批豆油3斤(國家職工每月3兩)。一共用去近30元。我們全部“財產”只剩不到10元錢。

洞房——紅紙剪喜字十幾對,貼窗,置枕頭上。紅蠟燭每屋2根。

時間——下午五點半,新娘子有課,我們自己也認為不能為私事請假。

可萬萬沒料到,五點剛過,新娘子還沒下班,新居里外已來了近百人,原來那幾天公社正開三幹會(就是公社、大隊、生產隊三級幹部大會,一般是三天左右)。當公社書記準備前來時說漏了嘴。不少大隊幹部和我相當熟悉,聽信兒就到,說明“不戲外”,看到後面斷斷續續的人群接踵而來,我真的體驗到何為“麻爪”了。

我深知再尷尬無奈也無濟於事,只好求助書記。

“難以克隆”的知青婚禮

年輕的劉副書記當仁不讓地自兼總指揮。發出指令:公社大食堂把三幹會的一部分晚飯,運到婚禮現場;以備救急。

新娘子下班後婚禮開始,帶著課後的倦意,手臉佔著粉筆餘塵,穿著灰舊的,流行列寧服,沒拜封建迷信的天地,只能從心底思念遠方的高堂和親人。

面對一張張熱情陌生的臉,在夾雜著漢話和聽不懂的蒙古話、朝鮮話的真誠喝彩聲中,女孩對理想、幻想、夢想的憧憬成為這奇特的現實。

公社劉副書記講話,(大意是)當前,形勢一片大好,喜事接連不斷。我們有了英明領袖,他辦事咱放心,前不久慶祝內蒙古成立30年,黨中央派來了陳錫聯,還有一個小道消息的喜事,聽說華主席要給咱長一級工資,百分之六十長,要是真的也是一喜,今天最大的喜事,就是我們天津的知識青年,不僅和我們同艱苦同流汗,還結婚紮根在我們大草原。祝福他們以後多多生孩子,使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後繼有人。

劉副書記說,知青的親人遠在天津,我們就是他們的親人。凡是和新娘子同姓的,都是孃家戚(讀qie),坐上座。凡是和新郎一個姓的,都是婆家人,坐下座。其他人都是來賓,自己找地方。

劉書記並且宣佈:酒,不夠大家自己到供銷社買,自己能淘弄來就行;飯隨便吃,但是每人半斤糧票得交;學校的桌椅馬上就到;賀禮可以欠著,以後能想起來就補上,忘了就拉倒。

書記秘密佈置兩條:一是讓公社大食堂再煮一鍋大米飯,再熬上一鍋大菜,多放鹽,鹹點備用。二是通知民兵指揮部加強巡邏,防止階級敵人破壞活動。

動靜一大驚動了社直單位,銀行、信用社、衛生院、獸醫站、學校、還有加工廠等單位的幹部職工、也緊步後塵。這可真叫屋裡屋外、房前屋後、有的乾脆就在果樹下,鋪張報紙當餐桌。

“好來寶”“長調”“道拉基”、五花八門的民族頌歌交雜在一起。

供銷社的酒,罐頭,平時根本賣不動的枕巾,手巾即刻賣光。那時沒有瓶裝酒{年節天津每戶憑本才供一瓶直沽高粱},那時塑料還未見過、容器就成了大難題。

附近單位有的職工家裡做好的晚飯,也都端出來救急。

我與新娘子虔誠地向每桌、每夥、每堆的來賓致謝。

“你這大城市人,戲外!早說啊,我們給你殺個驢,殺幾隻羊!”

“等你缺柴火了,吱一聲。”

“哈哈哈,我說咋偷著辦呢?是新娘子好看,怕我們給他儫走”(讀:hao,拉走,拽)。

“今兒個我得好好瞅瞅,我那狗犢子(兒子)可交給你啦!”

幾近半夜,攜帶著酒魂的歌聲,摻雜著酒氣的爭辯聲,仍不時傳入耳中。要不是果樹園防火第一,保不住給你弄一個通宵的俄羅斯篝火晚會。

新娘子被好心的書記嫂子拉走,去她家睡了。“讓他們老爺們兒可勁兒嘬去吧。”

第二天一早兒,新主婦新生活的第一項,是收拾這一片狼藉的洞房;接待的第一撥客人,都是來找尋自家碗盆的大娘大嫂;我接到的第一個“老婆指令”,是把200多條手巾、枕巾又搬回商店的貨架上。

十幾年後,我在天津“狗不理”,招待幾十名鄉村書記赴天津學習考察團。地瓜幹散酒換成五糧液,煮大菜換成魚肉海鮮,地攤變成了燈火輝煌的宮殿,可是下意識總覺得差點什麼。

席間,有人發生爭辯,“你是來賓,我才是孃家戚!”那聲調、那語氣、那表情“原汁原味”!

這樣的婚禮,怎能不讓我刻骨銘心,怎能不讓我久久回味,怎能不讓我感激萬千,是內蒙古人的淳樸,坦誠,摯愛,伴我們一群天真的孩子,熬過那個荒唐的年代!

“難以克隆”的知青婚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