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哪裡的白茶最好?

政和白茶文化交流


福鼎跟政和,應該說影響一款茶葉質量和口味的要素主要有三個方面:成長環境、茶樹種類、製造工藝。下面從這三點來比對比對這兩種茶葉。

(一)先來說成長環境:

福鼎:坐落福建省東北部,東南瀕東海。均勻海拔600米左右,境內最高峰到達1141米。多年均勻氣溫18.4℃,年均勻日照時數1621.7小時。

政和:坐落福建省北部,與浙江省南部相鄰,主要是丘陵地貌。均勻海拔在800米左右,境內最高峰到達1597米。均勻氣溫在16度左右,均勻年日照1907小時。

應該說政和白茶的成長環境會更傾向於高山,別的整體而言,政和的環境仍是要優於福鼎,可貴在政和還有像錦屏這樣的小茶村。

成長環境對茶葉口味是有一些影響的,有的朋友會說,福鼎茶喝起來有海水的氣味(似乎是有點懸了)。

福鼎的茶園風景
政和錦屏明澈的河水
政和茶園周圍的風景

(二)再來說茶樹樹種:

福鼎:主要以福鼎大白茶種(華茶1號)為主。其特色是茶芽肥胖,條形偏短,毫多顯白。

政和:主要以政和大白茶種(華茶5號)為主。其特色是茶芽條形較長,毫多,色澤灰綠。

(三)最重要的製造工藝:

說到製造工藝,就要分傳統工藝和新工藝兩個方面來說。

傳統工藝:兩地的製造進程大致都是採摘、萎凋、烘乾,差異大的當地就在萎凋這個進程,不同的萎凋辦法造就了最終不同的口味。

福鼎:萎凋主要靠的是日光萎凋,說白了就是一個字,曬!假如有機會到福鼎的允許鎮去,就能看到茶廠裡的日光萎凋房,茶葉會在萎凋架上享用“日光浴”。這種萎凋辦法,萎凋時刻的長短跟氣候有很大聯繫,有太陽的情況下,需求萎凋十多個小時,假如日光很激烈,還要在頂棚上的加黑色網紗,假如陰天,萎凋時刻就要相應延伸。

福鼎白茶正在進行日光萎凋 福鼎的茶廠建造的日光萎凋房

政和:萎凋主要是室內萎凋,要先陰乾再曬。政和當地很有特徵的修建就是板房、廊橋,曾經白茶的萎凋,就是在這些通風傑出的板房、廊橋內進行陰乾。現在的茶廠都在通風傑出的室內,進行陰乾萎凋。這樣的萎凋進程,也跟氣候有親近的聯繫,由於萎凋房空氣流動性很大,高質量的茶葉是不會在陰雨天進行萎凋的,這樣的陰乾進程需求48個小時以上。通過陰乾後的茶葉,脫水率到達70%以上,然後在進行日曬,日光充沛的情況下會曬5個小時左右。

政和特徵的廊橋 政和的室內萎凋房 仿廊橋的環境,通風條件非常好
陰乾後的茶葉再進行曬

正在室內萎凋的白毫銀針

新工藝:新工藝白茶是福鼎的特徵工藝,政和是沒有的。

現在的福鼎是很盛行這種新工藝,原因是這樣做出來的白茶口感更好。其製造工藝為:採摘、萎凋、輕揉、烘乾。鮮葉萎凋後,敏捷進入輕度揉捻,通過細微的發酵進程,再進行枯燥。這樣的工藝使其外形葉張略有縮摺,色澤暗綠略帶褐色;茶湯會更甜、更柔、湯色橙紅;葉底可見其色澤青灰帶黃,筋脈帶紅。

新工藝白茶
新工藝白茶 自己是否買過這個姿態的老白茶?

在我看來,這種工藝製程的茶葉,是介於白茶和紅茶之間的。而由於通過發酵,成茶色彩上也比較挨近老茶,有些不太靠譜的茶商,會拿來充任老白茶,我們購買的時分要擦亮眼睛。

---------------------------------------------成茶的差異 ---------------------------------------------------------

介紹完了影響兩種茶葉不同的三個大要素,現在跟我們比對一下成茶的差異。

(一)先來說說主打產品

由於茶樹樹種的不同。福鼎出產的白毫銀針愈加肥胖,滿披白毫,成為其主打產品。政和出產的一芽一葉到一芽兩葉的白杜丹,茶芽披毫,葉部灰綠,遭到香港東南亞一帶的熱捧,成為其主打產品(可是當年政和是由於進貢白毫銀針,而使得皇帝賜年號政和而得名的,幾乎就是挖苦啊!)。

(二)幹茶

福鼎的茶葉條形比較短粗,由於毫顯白,色澤偏黃白色。

政和的茶葉條形比較長,色澤偏灰綠,毫也許多,可是沒有福鼎的白。

所以從外觀上來說,福鼎茶葉會更誘人一些。

福鼎的白毫銀針 政和的白毫銀針

福鼎的牡丹王

政和的牡丹王

上面幾個圖略有色差,可是仍是能夠反映出相應的特色。

(三)茶湯

政和的茶葉滋味厚重,茶味更足,花果香味高,茶湯色彩也更濃一些。

福鼎傳統工藝的茶葉,滋味偏清淡,茶湯也淡一些,細品起來甜膩心愛。

新工藝的茶葉,滋味更甜、更柔,茶湯色彩也重。

從口味上來說各有千秋,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政和白茶相當於白酒,福鼎白茶相當於啤酒。或許老茶客會更傾向於政和白茶。

瀏覽器直接搜“茶幫通”即可,望大家支持。也可關注公眾號:茶幫通(ID:chabangtong)


茶幫通


白茶,百分之八十的產量來至於福建。

最好最出門的白茶,非福鼎白茶莫屬了。


白茶,最早出現在唐代陸羽的《茶經》中有記錄。而記錄中的白茶,就是福建省的福鼎白茶。

當然,福建省建陽的白牡丹,也是名聲很大。

還有福建政和縣,在1922年也開始製作白茶的白牡丹。運銷過國內外。

白茶,性清涼。功效具有,退熱降火,去暑。減脂減肥,抗癌,解酒醒酒。


因為福建的這些地方,地裡位置的獨特,海拔高,降水量充足,土壤有紅壤,黃壤,紫色土和衝壓土,大部分都是適合茶樹的生長。

所以,這些地方的白茶,品質都是非常好的。

我是高級茶藝師和寵物達人,喜歡的請點右上角關注我哦。


貓貓陪你浪


作者:磻溪茶農(L919365095)


【1】環境

我的老家在磻溪。

磻溪鎮是福鼎白茶公認的最優質的生長地,是福鼎白茶最為正統、最為原始的發源地之一。全鎮擁有無公害茶園2.16萬畝,有機茶園1000畝,年產優質茶葉1500噸。

作為從小在這裡長大的磻溪人,我可以跟你打包票——磻溪的白茶質量在整個福鼎來說絕對數一數二。

磻溪的毛竹林

一是因為磻溪生態環境冠絕福鼎。這裡群山起伏,除了茶樹,山上最多的便是毛竹林。(我家後山以前便是一片毛竹林,夏天風一吹,沙沙作響)

磻溪的森林覆蓋率可以達到80%以上,山上常年雲霧繚繞;空氣、水文條件達是國家一級標準;土壤以黃紅礫壤為主,有機質物和礦物含量高。

你在這裡幾乎見不到任何工業汙染,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就了磻溪白茶的優質品質。

二是因為磻溪海拔較高。千米以上高山有雞母尖、目海尖、大尖頂、牛桐坡、葫蘆門岡頭、流米仔等7座,堪稱“福鼎屋脊”。

福鼎最高山峰、海拔1133米的青龍山就坐落於此。磻溪也就擁有比較明顯的立體山地氣候。

而這種山地氣候對於茶葉品質的影響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山地氣候條件一般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溼度大,晝夜溫差也大,非常有利於白茶生長和養分的積累。

而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5度,而溫度則影響著白茶體內的各種生物代謝。

最顯著一個例子便是構成白茶鮮味的穀氨酸和天冬氨酸在高海拔地區含量較高,呈現白茶甜味的奔丙氨酸也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所謂高山雲霧出好茶形容便是山地氣候和海拔對茶葉品質的影響。

【2】歷史

磻溪種茶、製茶歷史悠久。

早在公元1279年,就有磻溪先人從浙江麗水將茶籽帶到遷居地黃岡,並優選山間多種野生茶樹栽於農地間陌。

1674年,有人將太姥山岩茶枝帶回黃岡,培育茶苗,開始以種茶為生。

磻溪鎮一直傳承著最為傳統、正宗的製茶工藝,使得這裡出產的茶葉獨具湯亮、香高、味甘、型美之特色。

【3】人

外公今年八十歲,從十五歲開始學做茶,有六十多年的做茶經驗。他做茶勤勉刻苦,每一步工藝都遵循古法,用最好的茶料做最好的茶。

去年他用荒野的白茶料做了一款暖冬紅茶,味道醇厚,獨具一股桂花香。

磻溪的茶好,大概也離不開這樣一群以茶為命、做茶嚴瑾的人。

地道磻溪茶農(L919365095),歡迎茶友點贊!


濃眉毛56078572


福建是白茶的原產地,其主要產區是福鼎和政和兩個產區,次產區是松溪、建陽,建甌、福安也有零星的分佈。就這幾個產區來講,很難斷定哪一個更好,因為每個人對好的定義本就不一樣。

現在市面上最常見的福建白茶,多是來自福鼎和政和的,我們可以看看兩個產區的茶各自有什麼特點,知道特點之後,根據自己的喜好,看看哪一個可能更心儀。

先從生長環境聊起,福鼎位於福建省的東北部,東南瀕臨東海,地處沿海,茶山的海拔大多在500-800米,也有1000米左右的;政和在福建省的北部,地處武夷山脈,以丘陵地貌為主,茶山海拔在400-1000米,1300米左右的也有。

其次,兩地用的茶樹樹種也不太一樣、福鼎地區的白茶百分之80以上都由福鼎大毫製作而成。因為它易於種植、產量也高,市場認可度很高,並且茶青價格不貴,可謂是物美價廉;政和主要原料是政和大白,它的成熟期較晚,也因此沉澱了更加豐厚的內涵物質。

雖然白茶製作工藝不繁瑣,製作步驟大致都是採摘、萎凋、烘乾,兩地在萎凋這個部分,區別非常大。

福鼎白茶就像歐美人,喜歡曬太陽,也不怕被曬黑,它的萎凋是以日光萎凋為主,日光萎凋的核心就是太陽光,茶葉要在室外進行“日光浴”,在陰雨天氣沒法進行,因此福鼎當地人笑稱自己是“太陽的後裔”;政和主要是室內萎凋,要先陰乾再曬。

生長環境、品種、製作方式等原因的不同。使得政和白茶和福鼎白茶各有各的特色,福鼎白茶光澤好、茸毛多,滋味更加清爽甘甜;政和的香氣高、口感更加醇厚,外形卻不如福鼎的好看。

同為白茶,可卻各有千秋,到底誰好誰壞,要看個人的喜好。這就好像吃火鍋,有人喜歡吃紅鍋、有人喜歡吃鴛鴦鍋,不能說紅鍋或者鴛鴦鍋哪個不好,只是要看自己更適合哪一個。


楊多傑


白茶主產於我國福建省,以福鼎、政和及建陽等地比較集中。至於說到哪裡最好,就先要確認白茶的會表現在哪些方面。



\n

首先,從樹種原料的角度來說,最適合製作白茶的樹種首推福鼎大白茶,也稱華茶一號。這個茶樹品種發芽早,芽葉茁壯,茶毫豐滿,葉片內茶氨酸含量很高,做出的白茶鮮爽度高,茶湯甘甜稠滑。



\n

適合製作白茶的樹種還有政和大白茶。和福鼎大白茶比起來,它的發芽略晚,茶氨酸含量低而咖啡鹼含量高,做成的白茶茶湯滋味濃強,如果工藝不到位的話,茶湯容易苦澀度高。福建水仙這個樹種也適合製作白茶,水仙起源於建陽,屬大葉種,葉形較大,內質豐富,做成白茶後外形漂亮,湯感稠滑耐泡,但在毫香和鮮爽度方面略有欠缺。另外還有武夷菜茶、福雲六號等樹種適制白茶,各有各的優勢和不足。



\n


\n

樹種原料先天各有差異,而製茶工藝則應把樹種差異最大程度地弱化。白茶的核心製作工藝是萎凋,就是在自然條件下,讓葉片緩慢失去水分,葉片內部的成分因此發生複雜的氧化、分解、聚合或轉化等化學反應,形成白茶特有的香甜稠滑。因為講究進程的充分和緩慢,如果萎凋的時間不夠,或者天氣條件不好必須要藉助機械完成的話,白茶成品的品質就會大打折扣。所以,不管福建哪個地方生產的白茶,只有原料好是不夠的,還要有好的工藝,才能成就一款好茶。



\n

作者於佳平,茶藝技師,北京泰元坊金牌講師,國家人社部職業技能高級考評員,茶藝大賽高級裁判員,被廣大學員和粉絲

讚譽為最具科學精神的茶藝教師

\n


於老師說茶


不吹不黑的說白茶是一個適製品種非常廣泛的茶類,工藝也非常簡單對茶的品質說實話要求不高,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白茶都不是茶樹核心產區的主要生產品種,換句話說在白茶沒炒作之前是做不好其他茶類的茶才拿來做白茶,福鼎的點頭也不過是個交易市場,周圍的茶青在這裡交易而已,以白茶現在的這種工藝和茶園管理來說很多白茶根本值不了那個價。說回頭白茶的產區不太好區分,個人覺得福鼎地區的白茶多有一個海邊的鹹腥味而政和地區的白茶甘甜度更好,不過我自己喝的白茶都是武夷山正巖產區自己採點茶農不要的夏茶或者冬片曬曬喝喝,巖區的茶品種香和滋味感都比其他區域的好點,如果要存放可能老樹茶或者喬木種類似水仙梅佔之類的會更有優勢些


自己曬的慧苑坑奇種白茶



上方是福建白茶產區分佈圖

圖中可知,福建白茶主要產區是福鼎和政和(福鼎是白茶原產地),次產區是松溪、建陽,零星分佈區是建甌、福安等等。

若說哪裡的白茶最好,這點只能說,在產品品質沒有問題的情況下,適口為珍,因人而異。另外需注意,由於福鼎白茶的推廣力度更大,更為人所知,很多人會拿外地產的白茶冒充福鼎白茶,市面上也出現了很多福建產區以外的白茶,這點需要消費者們仔細分辨。

如果親想購買白茶,我們建議是去一些口碑比較好的品牌店購買,品牌店也有價格比較親民的產品,而且在品質方面比較有保障。


品品香茶葉旗艦店


福建產白茶,比較出名的有兩個地方。

一個是福鼎白茶,一個是政和白茶。

其中,福鼎的主要產區有前岐、白琳、點頭、管陽、潘溪。主要品種有當地的小白茶、福鼎大白、福鼎大豪。

政和的白茶主要集中在鐵山、嶺腰、念山、楊源等東部高山地區。主要茶品種是政和小白茶、政和大白茶,另外有引進了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鼎大白與雲南大葉種雜交的福雲6號以及武夷水仙等。

茶湯來講,政和白茶的茶湯滋味會相對更醇厚,耐泡。

目前福鼎白茶對外的宣傳更到位,因此福鼎白茶的名氣更大。


品茶賞器


福建白茶的兩個主要產區分別是福鼎市和政和縣,兩個產區的白茶都屬於白茶系,工藝基本相同,但兩地的茶葉是有差異的,大致如下:

一、身世背景

  • 政和白茶:屬白茶類,原料採自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等品種;其特點是茶芽條形較長,毫多,色澤灰綠。

  • 福鼎白茶:屬白茶類,工藝同政和白茶,原料採自福鼎大白茶與福鼎大毫茶;其特點是茶芽肥壯,條形偏短,毫多顯白。

二、製作工藝

  • 政和白茶:採摘、攤晾、萎凋、日曬、烘乾。不殺青、不揉不捻,從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茶葉的完整度。

  • 福鼎白茶:與政和白茶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萎凋,主要是日曬萎凋。(政和白茶是日曬與室內萎凋相結合)

三、口感差異

  • 政和白茶:茶味醇厚,花果香清鮮,湯色更濃。

  • 福鼎白茶:茶湯柔和,香氣清淡,滋味醇和。

四、生長環境
  • 政和:多山地,丘陵地貌,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16℃左右,年降水量1600mm以上,土壤以紅、黃壤為主。

  • 福鼎:依山傍海,大多海拔500~800米,年平均氣溫18.5℃,年平雨量1669.5mm,土壤以紅、黃壤為主。

五、茶葉轉化

  • 政和:轉化需要更久的時間,但味道要強於福鼎白茶。

  • 福鼎:轉化相對較快。


所以兩地的茶葉很難統一的說哪裡的茶葉好,總而言之,政和的茶偏向高山氣候,福鼎的茶偏向海洋氣候。如果老茶客想存一點茶葉,等著白茶慢慢陳化,選擇政和白茶可能更合適。口味重一點的茶友也可以選擇政和白茶。如果想買回來坐等升值,除了轉化因素之外,還有要考慮更全面一些,如質量、價格、存儲條件等。


葉叔的茶


福建是白茶的原產地和主產區,目前在閩北、閩東的主要區域是白茶的核心產區,具體地域上的劃分以福鼎、政和兩地為最多,建陽、松溪、柘榮、福安等地也有產出,這幾個區域因為自然氣候、海拔高度、製茶工藝、茶樹品種的不同,做出來的茶各不相同。

福建白茶產區分佈圖

具體要說哪個哪區的白茶更好,這個是一個相當私人化的題目,每個人對於“好”的標準不一樣,所以得出來的結論自然也不一樣。但是,無論怎樣,好茶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標準:

1.原料內質好,茶葉的原材料品質是茶葉好的前提;

2.茶葉製作工藝好,有利於茶葉品質的展現和後期的陳放轉化;

3.合理的價格,與品質相稱的價格體系。

4.茶樹的品種及採摘季節,春茶總體優於其他季節的茶,有些茶樹的銀針更好,而有些茶樹更適合採製牡丹、壽眉,小菜茶製成的貢眉自成一家,還有特徵鮮明的水仙白茶。

除了上述標準之外,還有一個參照系就是各方面的綜合協調度,也就是每個地方都會有好的茶和不是很好的茶,總體而言,哪一個品類相對較為突出,我們就可以認為這個地方的茶質更好。

必須注意到的是,即使是在以縣一級行政單位為區域,不同鄉鎮、不同山場茶園、不同廠家產出的茶葉也不盡相同,具體比較鑑別時,只能就茶而論茶。因此,茶號君,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感悟,說說自己的看法。

第一個層面,從原料的內質來說,高海拔的茶肯定比低海拔的要好,年採摘量小的相對會比採摘量大的要好一些。具體來說,從海拔高度上來講,福鼎的平均海拔大概在400-600米,而政和的海拔在600-900米,相對來講,政和的海拔高度更高,因此,同樣的高山茶的定義,在這兩地就會有不同的區分:

福鼎的高山茶講的可能是600米以上就是高山茶了,而政和的900米以上才叫高山茶。而從採摘上來講,福鼎的茶採三季或四季的都有,而政和高山區最多隻能採兩季,所以相對來講,從茶葉的內質角度來講,政和高山區的茶更好一些(當然政和也有低海拔區域,比如石屯、鐵山等鎮,海拔就和福鼎差不多,而澄源、楊源、鎮前的海拔就很高)。

政和白茶日光萎凋

第二個層面,茶葉的加工工藝,由於海拔高度、地理位置、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差異,決定了不同茶區不同的製茶條件,福鼎屬於海洋性氣候,製茶季以晴天居多,而政和則在4-10月為雨季,高山區的茶往往在4月才剛剛開始採摘,所以製茶季以陰雨天為主,這就決定了兩地不同的工藝特點:福鼎白茶以日曬萎凋為主,於是主打“太陽的味道”,政和白茶以日光萎凋、自然萎凋、室內萎凋等複式萎凋為主。所以,不同的工藝特點決定了不同的茶葉口感,不能說哪一種工藝做出的茶一定好或是一定差,只能說是側重點不同,所以,

福鼎的茶總體口感偏清甜、淡雅,而政和的茶總體偏霸冽、濃郁,這個好壞的區分,就完全因人而異了。


第三個層面,價格,近年來福鼎白茶的價格也一路上漲,政和白茶的價格也有所上升,拋開其他炒作的因素不講,絕大部分的茶還是相對符合價值,一定是一分價錢一分貨,所以,如果要比較好壞,一定是相似時期、相似原料標準的茶葉,在價格相近區間內比較好壞,而非單純的評定某種茶好或不好。

一般來說,由於茶葉採摘、上市時間不一的緣故,福鼎白茶以銀針最具代表性,無論是米針還是常見的銀針,福鼎茶都做得極其精緻;而白牡丹則首推政和白茶,因為政和多山且海拔較高,一般不會直接採摘銀針,因此頭春的牡丹是政和白茶的主打產品,口感飽滿、茶氣濃郁;而建陽的貢眉曾經是白茶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分支,也具有獨特的品質特點,此外,建陽的水仙白茶為茶中翹楚,獨樹一幟;茶號君喝過的最好的壽眉是政和高山區產出的春料壽眉,花香甜韻與茶味融為一體,各有千秋。

具體到每個人會認為哪個地方的白茶更好,則需要結合自己的口感偏好,自我評價了。歡迎大家評論留言,與茶號君交流白茶品鑑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