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窮到富有,說幾個真實案例


從貧窮到富有,說幾個真實案例


2018年の第165篇

文字 | 小丫

來源 | 小丫投資筆記(XiaoyaNotes)

最近見了幾位從老家來的親友,想聊幾個普通人從貧窮到富有的真實故事。

A,是老家的一個普通老人,年輕時是賣肉的商販,還做過很長時間的屠夫。

B,是某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公司最新市值近70億,他也是A的表哥,兩個人的母親是親姐妹。

C,是深圳普通的個體經商戶,在深圳擁有多套房產,幾處鋪面。

01


A和B,小時候一起長大,都是一窮二白的家庭出身,從小就要放牛、種地。

80年代初,20出頭的A和B,相約到深圳闖一闖。那時剛剛改革開放不久,深圳幾乎處處都是賺錢機會。兩人到深圳後,先是在建築工地上打工,然後各自籌錢開店。A做菸酒飲料,B做家庭用品。

沒多久,A被村裡的另一個人約著想“偷渡”到對面的香港,聽說那邊賺錢更容易,於是他結束了深圳的生意。偷渡那晚,剛游出去沒多久就差點被人發現,同村的那個人膽小掉轉頭就往回遊,A只好跟著往回跑。

兩個人索性回了老家。

回老家之後,A因著在深圳做生意賺了點錢,就蓋了兩層小樓,成為村裡第一個住樓房的人,一時風光無限,並結婚生子。有了老婆孩子之後,A覺得獨自在深圳打拼也辛苦,索性留在老家當了賣豬肉的個體戶。

B繼續在深圳開店,還創立了品牌,開了一家挺大的門面。

02


後來A連生了5個孩子,老家的生意卻只能養家餬口,等5個孩子都要讀書受教育時,家庭經濟開始捉襟見肘。這時候B已經在深圳開了幾家門店,成立了一個小型公司。

90年代中期,A決定重回深圳尋找機會。

這個時候深圳變化巨大,做生意的成本早已不是80年代可比,競爭激烈。

A先是在B的門店工作,但因為沒有遵守管理制度被B批評了一頓,A自覺失了面子,心裡也不服氣,和B吵了一架後離開。

他先後又籌錢開過菸酒店、餐飲店,但無一能堅持太久,既怕辛苦又不甘寂寞,折騰了五六年,不但沒有賺到錢,反而欠下不少外債。

A最終決定回老家,畢竟老家的環境和人事他都非常熟悉,餬口不成問題。回老家之後,A發現自己以前做生意的攤檔和熟客,都已經沒有了。再拿一個攤檔要不少錢,於是他只好轉去做屠夫,並騎著摩托車下鄉,沿著各個村落叫賣豬肉。

收入上的稀薄,巨大的家庭經濟壓力,讓A心煩意亂。更讓他覺得難堪的,是自己越混越差以及和B之間的巨大落差。A生怕別人看不起他,喜歡在別人面前吹噓自己的能力、人面。並且借酒消愁,脾氣也越來越暴躁,孩子和妻子都怕他,家庭不得安生。

這時候B的公司,已經開始在全國主流城市開起直營店,組建了專業的設計團隊,自己做原創品牌。

後來A的三個孩子,都早早輟學出去工廠打工,一半是因為經濟原因,一半是為了逃離越來越暴戾的父親。等到A的第四個孩子也到深圳工作時,B的公司即將要上市。A的孩子每天上下班必經的地鐵口,就能看到B的兩家子品牌直營店,裝修得高端大氣,門口的巨幅廣告牌上是上過春晚的著名女星。

B還在老家捐錢修路建校,和市長一起出現在電視臺新聞上。

03


C也是農村的窮苦家庭出身,底下有弟弟妹妹,他比A和B小十幾歲,也小一輩,稱他們一聲表舅。C是跟著第二次來深打拼的A一起來的深圳,那時他還不到十八歲。

到深圳之後,C先後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

早餐攤點,服裝地攤,出租車司機等等,什麼能賺錢就做什麼。還在深圳香港之間跑過幾年船,那時候兩地之間的走私猖狂,黑社會也很常見,C沒少捱打,從此落下冬天就犯頭痛的病症。

到深圳十幾年,C雖然能養家餬口,但沒有攢下什麼身家。

後來手機越來越普及,C瞅準時機開了個手機加工小作坊,專門生產山寨手機殼。然後淘寶店興起,C又利用開手機作坊賺下的錢,盤下了羅湖服裝批發市場的一家門店做服裝批發,給淘寶店商家供貨。接著又趁勢開了兩家服裝廠,盤下更多門店。

到深圳20多年後,C終於在深圳有了自己的房子、店面,身家小几千萬。

故事講完。

04


影響一個人命運的,有哪些因素?

時代進程

家庭背景

個人奮鬥

論家庭背景,故事中的三個人都是小丫的近親,他們彼此熟悉,出身和受教育程度幾乎沒有差別。

論時代進程,他們身處同個時代進程當中,而且三個人最初的選擇都是改革開放初期的深圳。這個時代進程的威力巨大,機遇眾多,有多少人的命運在那個時代被改變,又有有多少人在深圳這片熱土淘得第一桶金。

三個人面臨的家庭背景、時代進程都差不多,但他們的人生從中場開始,差距越來越大。

因為在“個人奮鬥”這一環節,三個人的著力大不一樣。

A無疑是出力最少,最不能吃苦的那個。在賺得第一桶金時,心態飄了,急著到香港撈金。撈金不成中途折返,索性回老家過安穩日子。後來子女越來越多,家庭經濟緊張,不得已又回了深圳。這時候深圳的機遇還是很多,但A沒有堅持做好一件事的決心和耐力,最終在深圳虛度了幾年時光欠下不少外債後,再度選擇回老家。除了不能吃苦,A的目光也不夠長遠,總想找更簡單賺錢的機會,因而每次選擇都想投機,以至於錯過了那個年代深圳的不少淘金機會。

(PS:A當年賺的第一桶金,都拿回老家蓋了兩層小樓。那時深圳一套百平米的房子,價格也不過幾萬吧......)

B不但有耐心,而且目光長遠。從開第一家店,到自創品牌成立公司,組建原創設計團隊,公司上市。二三十年時間,B一直穩打穩紮。時代給了足夠的際遇他,他也付出了足夠的努力沒有辜負這樣的際遇。

C比起A和B,不夠聰明,卻是最能吃苦的那個。哪怕在深圳的前十年吃盡苦頭兩手空空,他依然百折不撓,想方設法找機會賺錢。90年代中後期深圳的賺錢機遇他錯過了,但在深圳10多年的歷練打拼,讓他練出了一定的靈敏度,10年前那波電商淘金熱他終於沒有錯過。

05


30年前,三個人分別是窮人、窮人、窮人。

30年後,三個人分別是窮人、富人、中產。

他們的下一代,命運也截然不同:

A的子女,基本早早輟學外出打工,受教育程度低,經濟收入也一般。

B的子女,均出國留學,回國後進入家族企業,為以後接手企業做準備。

C的子女,目前均在深圳接受教育,也在準備出國留學。

如果說對A、B、C人生的重要影響因素是這樣的:

時代進程(A=B=C)

家庭背景(A=B=C)

個人奮鬥(A

那麼他們現在所取得的實際成就:

A

而這些成就,自然而然成為他們下一代的“家庭背景”,於是又有了:

時代進程(A子女=B子女=C子女)

家庭背景(A子女

個人奮鬥(?)

三個重要因素中,家庭背景已經發生顯著改變。這點先天差距,對子女命運的影響可想而知。那些拼命賺錢想給孩子買學區房,想讓家人在一線城市定居的人,更有體會。

A的子女,哪怕在個人奮鬥階層拼盡全力,也未必能進入B和C的子女所處的圈層。曾經他們父輩所處的那個機會遍地且起點相當、公平競爭的時代已然過去。他們如今身處的時代,競爭更為激烈,更多的機遇被那些擁有更高視野、能力和資源的人搶先抓住。而他們只能在更低的一個圈層中,搶食生存。

再往更長遠處想,A、B、C以後的孫輩命運又將如何呢?

如果在A的子女這代,沒有人能憑藉“個人奮鬥”突破“圈層限制”,給予下一代好的“家庭背景”,那A的孫輩或許也只能在“個人奮鬥”上加倍努力,如此一代又一代奮鬥下去以爭取改變整個家族未來的命運。

至於B和C,已經為子女創造出好的“家庭背景”改變了他們的未來命運。如果後代能在家風、教育上保持良好,至少不會輕易回落到更低的圈層中。

05


時代大勢、家庭背景、個人奮鬥對命運進程的影響,正是這樣無形的在個體身上一點點呈現。

我們無法改變時代大勢和自己的出身背景,但卻能爭取在“個人奮鬥”中拼出差距。

可能某個時刻、某個地點,你不知道自己當時的某個決定和行為,會影響你以後要走的路。但是當時間過去10年、20年、30年,你再回過頭去看,會發現原來如果當初沒有那些偶然時點上的必然決定,如今的你或許會大不相同。

不止是今日的你不同,你未來的家庭、子女,甚至未來繁衍生息的整個家族,命運也會截然不同。

時代越發展,底層人民想要突破圈層的壓力就越大。而每一代人的奮鬥意識覺醒得越晚,改變個體命運的難度就越大,更不用談扭轉整個家庭的命運。

成名可以不趁早,但奮鬥真的得趁早。

如果你出身底層,奮鬥是你提高成功概率的最好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