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張對毛筆書寫有怎樣的影響?

_做一棵微笑的明媚花朵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筆墨紙硯都是書法重要的工具,對於書法的書寫的效果都有直接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毛筆、墨汁和紙。

有人說善書者不擇筆,這只是一種相對的說法,對於書法高手來說用什麼筆都比普通沒練過書法的人寫的好,但是對於他自己來說,一支好用的毛筆肯定要比一支差筆寫起來舒服很多。

毛筆不同,紙張不同,寫出了的書法的風格也會有差異,如用長鋒羊毫筆和短鋒的狼毫筆寫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生宣紙和毛邊紙寫出來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像王羲之《蘭亭序》的這種風格我們今天是很難去模仿的,因為我們今天的書寫工具不一樣了,筆墨紙都有了很大的差距,王羲之用的鼠須筆和蠶繭紙,所以才出現了神一般的“遊絲”,這些“遊絲”也讓很多的初學者誤入歧途,走火入魔。

而王羲之用的“蠶繭紙”它的吸水性不是很強,也為《蘭亭序》的“遊絲”創造了很好的存在條件,如果紙張要是是洇墨的話,就出現不了這種效果了。

恰恰相反,當代著名書法,被稱為“當代草聖”的林散之,他卻喜歡用更加軟的長鋒羊毫筆,和更加洇墨的生宣紙,目的是在書寫大草書作品的時候,能夠更好的展現線條和水墨的變化,突出一幅書法作品裡的點線面的對比。

所以,紙和筆都對書法的效果產生著直接的影響,練習書法的時候,要恰當的選擇毛筆和宣紙,要想表現細膩的東西,要選擇狼毫或者兼毫的毛筆、熟一點的宣紙,如果要表現或水墨淋漓、或蒼茫大氣的風格,可以選擇羊毫筆、偏生一點的宣紙。

這個需要長期的書寫的經驗,寫的多了,經驗足了,就能駕馭各種紙和筆了。

你覺得呢?

圖片為康生左手書法


不二齋


紙張對毛筆書寫有一定的影響,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影響不大。毛筆書寫,功夫不在紙上而在毛筆上。如果一個人能熟練書寫,並有一定的控筆能力,無論在什麼樣的紙上寫,都是輕鬆自如的。

(上圖為田英章用半生半熟宣紙書寫的楷書作品)

但是,毛筆書寫用紙也是有講究的,如果用毛筆寫篆書、隸書和楷書,練字時可用毛邊紙,書法創作時須用半生半熟宣紙。若控筆能力強,用生宣紙也未嘗不可。如用毛筆寫行書和草書,宜用生宣紙。

(上圖為答主用生宣紙書寫的隸書作品)

有人認為,用毛筆書寫書法作品時,一定要用價格較高,質量較好的宣紙,其實不然,我的經驗是,用毛筆書寫書法作品,用一般的宣紙即可。什麼是一般宣紙呢,就是每張紙的價格在五六元左右的就可以了。這樣的宣紙寫出來的書法作品,不但不影響作品質量,而且還能充分體現出書者的性情和書法作品的韻味。

(上圖為張繼老師用半生半熟宣書寫的隸書作品)

如果用毛筆寫小楷時,須用熟宣紙,不可用半生半熟宣紙和生宣紙。

學寫毛筆字,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因為時下的筆墨紙硯等,價格都在上漲,特別是宣紙的價格漲的更快。

最後,有一點須告訴題主,價格太便宜點宣紙,對初寫毛筆字者的確有影響。初學毛筆字,最起碼也要用人工毛邊紙,質量差的紙書寫不出一定的效果。

以上為個人觀點,經驗之談,僅供參考。


中州耕牛堂主


紙質對毛筆書法的影響十分關鍵。

現在的毛筆書寫用紙,基本上以宣紙為書寫用紙。宣紙分為三大類。生宣、半生半熟宣、熟宣。細分下來的種類就更多。選擇不當的話,直接影響到作品的成敗。


生宣是現代書法作品中應用最多的一種。現代書法以大字為主要創作字體。生宣在寫大字時,由於具有很強的吸水性,寫大字的用墨比較多,筆中的含墨量如果不足,寫出來的筆畫便枯澀無神。在生宣上寫的大字,能夠充分的把墨汁吃進去,給人厚重潤澤的觀感。如果用熟宣寫大字,熟宣是不汲水的。墨少了乾枯,多了又堆積在點畫中,幹了以後會有不規則的墨跡堆痕。厚薄不一,影響觀感。厚的地方時間久了還會剝離。

小字採用的則是熟宣。小字的用墨量少,但對點畫的精細要求極高。如果使用生宣,使無法在精細的地方有良好的表現。墨濃粘住了筆毫。墨淡又洇成了一片。在熟宣上則不會因為墨淡而造成洇墨的問題。

半生半熟宣,用於寫寸楷最好。既有一定的汲水性,又不是太洇而影響點畫的質量。大家用於練習用的毛邊紙,就是和半生半熟宣相仿的紙性。


紙質還會因年代的久遠有關係。新紙的火氣較重,老紙的紙性溫和 。越陳的紙越宜於書寫。在買紙的時候,拿一張起來抖抖,聽它的聲響。聲音發脆,嘩嘩作響的紙比較燥,不好用。要選聲音柔和的。

古代最著名的薛濤箋,是文人墨客們的最佳選擇。書寫的工具文房四寶,每一件都不能隨便。否則,就不能稱之為寶了。


子衿書法


多年練字經驗,偏生一點的紙適合寫氣勢比較磅礴的字,偏熟一點的字適合寫比較秀美流麗的字,個人喜歡用半生熟的紙,如果平常練字的話,普通毛邊紙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