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請供應商吃飯,是腐敗,還是管理新模式?

之前,“vivo請供應商吃飯”鬧得沸沸揚揚,大家將這件事神化了。其實,vivo公司是有明文規定何時該請?何時不用請。在長安請,出了長安是否要請?“其實,我們有些規則還是學習了華為的供應鏈管理。”vivo一位採購負責人表示。

我們知道很多公司都有制定與供應商交往的制度。有些公司在制度上就將供應商放在了“敵對”方,默認凡是與供應商交往都是腐敗,凡是供應商請客吃飯都不懷有正當目的。這當然是不對的,不僅防不了腐敗,而且將本來正常的商業合作關係扭曲化。

vivo請供應商吃飯,是腐敗,還是管理新模式?

要治標,還得治本。只有公司最高領導層不將“供應商”看作“乙方”,不把自己看成“大爺”,才能讓整個公司在與供應商的商業合作中保證一種最正常的關係。而vivo與oppo正是將這種關係還原到它應該有的位置。“我們與他們相處時很舒服。”一個主流芯片供應商銷售主管對昌旭說道。是的,只有回到這種正常的商業關係,才會感覺到“舒服”。

他們是如何在制度中定義的呢?

“我們處理的大原則是公平合理,對等互利,在我們的稱呼裡面也沒有供應商,只有商業夥伴。上下游都是商業夥伴,夥伴到我們公司來的話,是過來幫助我們,很自然的,應該是我們請他們吃飯。”這位採購負責人說道。很奇怪的,之前昌旭與vivo的另一個高管談到請供應商吃飯時,他說的話也差不多。這就是一種神奇的公司文化。

他解釋:在和上游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內心實打實的把他們當成商業夥伴的。我們喜歡把事情簡單化,所以在制度中就簡簡單單寫得很清楚了:到長安過來,我們請吃飯,落地容易。另外,很多商業夥伴,如果我們打交道的部門是在深圳,在深圳見面,也是我們請他吃飯。“吃飯的額度也沒規定,自己看著辦。公司也從來不會對吃飯的金額特意審核,因為這些都基於誠信。公司信任每一個員工。”另一個vivo產品部的負責人也這樣對昌旭說道。

“這樣規定以後,供應商過來了也沒有負擔,我們的人辦事也簡單,不會因為買單扯半天,一句公司制度就解決了。”他笑著說道,“此外,去供應商那裡,我們的規定是可以接受商業慣例的招待,不是所有時候都要我們來買單,這個說法有點學華為。”他補充,不過,大部分情況,拜訪時,如果我們能買單的,也就我們付了。“出於對於商業夥伴的尊重,拜訪時,我們也不會搶著去買,如果對方是特別誠意地要買單。總之,一切都要還原到商業合作的本質,對待上下游,沒有區別。”他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