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價格戰之殤 賴梅鬆:一定是短暫的

快递价格战之殇 赖梅松:一定是短暂的

在我國的快遞市場,眾企業為了搶佔市場份額所拉開的行業價格戰已轟轟烈烈的持續多年。如今,整個市場已經無可避免的陷入了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利潤卻越來越低的困局。

事實上,雖然當下物流行業的運輸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原材料價格等都在不斷攀升,可快遞企業們在關於上漲快遞單價一事上卻仍是小心翼翼。各方都秉承著一個先漲價先死,後漲價等死的原則。大家都怕快遞費的上調而導致客戶的流失,也怕持續低廉的價格帶來超負荷的業務量,最終還是會導致服務質量跟不上從而失去客戶。在2017年年初的時候,行業曾預期稱快遞價格將會回暖,事與願違的是一年下來,快遞市場價格卻範圍比之前更低。

今年雙十一期間,為了迎接一年中的業務量高峰期,國內多家快遞公司近期紛紛釋放“漲價”信號,宣佈上調派送費。不過,調整派費其實並不等於人們所認為的快遞漲價,這只是大眾的一個誤區。派送費上調屬於快遞公司的內部結算機制調整,派送費是快遞公司發件網點支付給派件網點的費用,並不是消費者收寄快遞所支付的費用,漲價對消費者收寄件價格並無直接影響。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小誤會卻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社會大眾的普遍關注,相關報道層出不窮,消費者們都蜂擁而至進行質問。

近年來,快遞行業市場蛋糕進一步擴大,與之相隨的是產品同質化問題也日益嚴重,這也就使得價格戰只能越打越烈,逐漸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而這麼多年的價格戰打下來以後,也讓快遞企業有了一線、二線之分。四通一達以及順豐成功上位,全峰、快捷等對手則相繼被遠遠拋下。降價的策略確實讓企業業績實現了高速增長,該手段也仍是多方搶佔市場份額最有效的戰略之一。

然而,快遞價格戰繼續打下去仍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低價帶來規模的同時,也帶來了加盟網點利潤薄弱和驟增的生存壓,為企業後續的轉型升級埋下了隱患,並不利於快遞企業的長遠發展。一線的上市企業們通過價格戰打敗了強勁對手,卻也陷入了服務質量差,長期處於低水平競爭的狀態,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以及技術含量較低等困境。

目前,各方也逐漸意識到了價格戰所帶來的種種弊端,開始進行調整。今年上半年,快遞業平均價格趨於平穩,而快遞價格經過前幾年的下跌已經接近底部,價格戰基本已經沒有市場和空間了。

中通董事長賴梅松就表示,價格戰一定是短暫的,不是長久的。目前行業每年20%的增長,只要這個基數存在,價格就一定會漲。並做出預計稱,價格戰會打到2020年。因為現在快遞企業的能力儲備面臨瓶頸,需要相應的用地規劃,特別是在一線城市,拿土地非常難。而這樣的資源如果得不到整合,未來快遞價格上漲一定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