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簍(民間傳奇)

清朝末年,宮廷式微,好多身懷絕技的人物流向民間,核雕藝人張大眼就是其中一位。偶然機會,山東濰縣都家村的都渭南結識了張大眼,為他的手藝折服,全力接濟。張大眼感激之餘,就把祖傳的核雕技藝傳給渭南。由此,核雕這門手藝紮根濰縣,流傳了一百多年,也留下了獲得巴拿馬世博會金獎和數次作為國禮的美名。

然而,時過境遷,核雕也跟其他民間藝術一樣,跌入了低谷,傳人極少,鮮有問津者。

十多年前的一天,老劉家的三小子逃學,跑到了鄰居家的果園裡偷桃吃。果園不大,只有一棵桃樹長得格外茂盛,桃子也個大色豔,讓人垂涎欲滴。他剛爬上樹,忽聽見有人喊:臭小子,給我下來。

就見都老爺子手持鋤柄,急匆匆趕來,逮了個正著。那小子嚇得夠嗆,越喊他越往上爬,看樣子想從樹上跳過牆頭跑的意思。

老都趕緊說:你下來,下來吧,我不打你,也不跟你家裡人說。下來,我給你拿熟的吃,快點兒。

他半信半疑地出溜下來,手裡還攥著個半生不熟的青桃。老都一臉惋惜地奪過來。我說你個熊孩子,這桃子能吃嗎?它的核有大用處,弄好了一個桃核能頂你爹種三畝地,抓一年蟹子的。

老都拽著那小子的耳朵到了裡屋。桌上炕上全是桃核,分門別類雕了三國、水滸、西遊等傳說故事,佛像、山川、十二生肖等各種造型,或玲瓏剔透,或穩妥大方,或滑稽可笑,一下子就把他迷住了。

從此,這個渾小子取藝名“啟今”,死皮賴臉拜都老爺子為師,成了濰坊核雕的第六代傳人。

啟今生在一個普通的莊戶人家,自小調皮搗蛋,不正經學習,成了家裡的老大難。假期裡,父親帶他去田裡抓螃蟹,他東跑西顛光琢磨著玩,氣得父親把蟹簍往地頭一扔過來揍他。他卻看著滿地爬的蟹子入了神,不顧父親的巴掌把屁股打得山響,一根筋地問:爹呀,你說裡面那個蟹子咋的啦,怎麼越爬越往裡呢?

它笨呀,跟你一樣,什麼時候你才能爬出去,不用我操心了,你個沒出息的東西!這話太刺激人了,像針一樣扎到了他心裡。

學核雕可不容易,那些“刀槍劍戟”全是最小號的,刀子鉤子鏟子銼有十幾種,最細的刀子跟縫衣針一般。所有工具沒有一件是現成的,全部自己動手製作,光磨製刀具他就學了一年多。

藝成之後,啟今第一個想法,要雕一個“蟹簍”,這一想就用了四年。等考慮成熟,從下手雕刻到作品完成,又耗去了八個多月。這期間,他就跟一隻寄居蟹一樣,整天在屋子裡忙活著。

那“蟹簍”用的是核雕當中最難的技巧鏤空圓雕手法,表現了蟹簍歪倒後,螃蟹紛紛爬出,有一隻螃蟹找不到出口,在蟹簍裡奮力掙扎的那個瞬間。

整個作品長不足三指,寬一指,高二指有餘。蟹簍篾條部分,只有兩層紙那麼厚,像一小鳥蛋殼,中間全部鏤空。一個蟹簍,九隻螃蟹,外面八隻,裡面一隻,每一隻螃蟹都是須目俱張,惟妙惟肖,連它們每條蟹足也是鏤空細作。仔細端詳,蟹簍裡面的那隻螃蟹最為精緻,它怒目圓睜,爪鰲張揚,活力十足。 那年,在全國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中,“濰坊核雕”榜上有名,一時名聲大噪。而在權威部門舉辦的首屆核雕大賽中,啟今的作品《蟹簍》一舉獲得金獎第一名,他也因此被授予“核雕大師”稱號。

隆重的頒獎儀式之後,啟今沒跟任何人說話,拿著獎盃證書急匆匆地走了。師傅老都一個勁地追,直跟到村後墓地上。

他看見啟今撲倒在一座荒草叢生的墳塋前,把獲獎證書和金盃擺在一起,斟上了滿滿一大杯酒,哭著說:我爬出那個簍子,還被評為國家級的核雕大師。現在,訂貨的客戶都排到年後了,您就放心吧。

啟今他爹走的時候,念念不忘這沒成人的孩子,遲遲不肯閉上眼睛,擔心這行當掙不出飯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