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普京把克里米亞地區歸還給烏克蘭,歐美國家會不會取消對俄羅斯的所有制裁?

杜達特洛夫斯基


取消制裁?可笑和幼稚!

你以為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是為了克里米亞問題?在我看來,這只不過是西方個別國家一個藉口罷了!

事實上,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敵視態度並沒有隨著蘇聯解體和東歐鉅變而結束,也沒有因俄羅斯崇尚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而罷手,北約東擴、烏克蘭危機就是見證。

西方國家群毆俄羅斯,是因為俄羅斯是一個對自己構成嚴重威脅的軍事強國,他們制裁俄羅斯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讓俄羅斯放棄武功,繳械投降,從此不再是他們世界霸權的攔路虎和絆腳石。

所謂克里米亞問題,包括雙面間諜毒殺問題等,不過都是美國及其西方國家敵視和制裁俄羅斯的一些藉口而已,這正是美國及其西方國家善於掩蓋和迷惑世界最陰險、最狡猾的地方。

世界形勢是複雜的,你死我活的鬥爭是殘酷的,輕易相信個別國家,並對個別國家抱有幻想和希望是危險的。相信西方個別國家無異於慢性自殺,對此葉利欽和俄羅斯人深有體會,也吃盡了苦頭。





知未是也


俄羅斯把克里米亞再歸還給烏克蘭的可能性太小了,這一方面不有合俄羅斯民族與普京的性格,好容易有個機會拿回了克里米亞,這件事甚至提振了俄羅斯的士氣與普京的人氣,再還回去,豈不是打臉?另一方面,只要北約還在擠壓俄羅斯,烏克蘭依然是親西方立場,克里米亞在俄羅斯手中就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失去了黑海就等於斷了俄羅斯的一臂,俄羅斯豈能放棄?


個人認為,如果俄羅斯真的把克里米亞歸還給了烏克蘭,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俄羅斯完全被西方征服,放棄任何反抗,這不是俄羅斯的性格;二是烏克蘭政府成為被俄控制的傀儡政府;三是烏克蘭被俄羅斯佔領,成為俄羅斯的一個地方政府。目前看這兩種可能也不大。

再來看最不可能的一種情況,那就是在西方制裁、譴責與烏克蘭的抗爭之下,俄羅斯被迫放棄克里米亞。那麼歐美國家會放棄對俄羅斯的制裁嗎?個人認為這是比較天真的想法。雖然目前歐美以克里米亞的理由來制裁俄羅斯,但深層原因是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戰略矛盾。所以,既使沒有克里米亞事件,西方也會找到其他理由對俄進行打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姜運倉


這個問題,前半句等於痴人說夢,因為俄羅斯不會把克里米亞還給烏克蘭;後半句可以說有點幼稚,因為沒有看清俄羅斯與美西方關係的本質。

首先,俄羅斯不會將克里米亞還給烏克蘭。眾所周知,俄羅斯拿回克里米亞後,普京的國內民意支持率迅速高漲,成為俄羅斯民眾心中的民族英雄。


此後,俄羅斯不斷強化對克里米亞的控制,包括修建連接克里米亞半島和俄羅斯本土的大橋,向克里米亞民眾提供生活補貼等。俄羅斯領導人也多次公開表態稱克里米亞是俄羅斯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特朗普與普京7月份會晤之前,俄羅斯明確表示不會與美國談論克里米亞問題。也就是說,克里米亞問題已不容討論。這種情況下,可以說,俄羅斯絲毫沒有將克里米亞還給烏克蘭的想法,也不會那麼做。

因為,對俄羅斯任何領導人而言,放棄克里米亞無異於政治自殺,將成為俄羅斯民眾心目中的民族罪人。歷史上,俄羅斯侵略成性,對領土擴張有些瘋狂的痴迷,怎會輕易放棄拿到手的領土,何況是戰略位置和軍事意義重大的要地。

其次,退一萬步講,即便俄羅斯將克里米亞還給烏克蘭,美西方也不會放棄對俄羅斯的戰略打壓。當然,美西方可能暫時減少對俄羅斯的制裁,但一旦俄羅斯的表現不符合美西方的要求,那麼美西方隨時會再次施加制裁。之所以如此,根本上講是因為美西方特別是美國已將俄羅斯視作威脅美國安全和繁榮的修正主義國家和競爭對手,雙方是互為競爭對手的關係。


西域都護


僅僅以解除制裁就讓俄羅斯吐出克里米亞,這是拿空頭支票換實利,簡直就是無本萬利的生意,稍微腦袋正常點的玩政治的人都不會同意,更何況普京。再說制裁這手段,即使今天解除了,明天可能換個藉口又來了。那麼多國家擔保的伊核協議,美國還不說撕就撕。

俄羅斯走向和西方對抗,是因為20多年的經歷,西方對俄羅斯的警惕、冷落、擠壓、封控,讓俄羅斯對西方失去了幻想,克里米亞事件只是將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不信任和對抗進一步升級而已。



俄羅斯在上世紀90年代全面倒向西方的時候,幻想西方能拉自己一把,沒想到西方是“趁你病要你命”,不僅東擴而且還想用顏色革命把俄羅斯進一步分裂。普京剛上臺的時候,也還是親西方的,甚至提出過加入北約,但西方根本不理。因為在西方看來,俄羅斯是有“原罪”的,不能信任,只能不斷削弱它。



另外西方沒說出的意思,就是俄羅斯領土大、人口多、科技實力不弱,一旦加入歐盟或者北約,那勢必會威脅到其他國家的地位,並且有可能成為領導者,這怎麼能允許。而在美國看來,俄羅斯融入歐洲,就沒自己什麼事了,這個無法接受。所以,西方不待見、持續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削弱俄羅斯是必然的,不管俄羅斯說多少軟話,做多少親西方的事,都不可能改變西方的態度。這是因為西方需要在歐洲樹立一個對手,以保持內部的團結,而不幸的是俄羅斯恰好滿足作為對手的所有條件。(S)


聯合防務


開弓沒有回頭箭,在普京任內,歸還克里米亞沒有絲毫可能。

普京若歸還克里米亞,他的政治生命立即死亡。

普京的後任有沒有可能做這事?取決於滿足三個必要條件,讓俄羅斯迴歸正常國家狀態;烏克蘭簽約永不反俄;俄羅斯黑海艦隊永遠駐紮克里米亞

這意味著俄、烏各退讓一步,對克里米亞實施俄、烏分割。

這也非常難,“賣國賊”的帽子,會被兩國人民戴在各自領導人頭上。

對於一個能自給自足的資源大國,俄羅斯不會因為被經濟制裁而倒下。對於一個核大國,俄羅斯也絕不畏懼死於北約的軍事顛覆。

現在對於克里米亞問題騎虎難下的,不僅僅是俄烏,也包括美國和歐盟。

領土糾紛問題導致國家關係長期緊張,世界彼彼皆是,克里米亞歸屬糾紛,只是最新一例。耗吧,長期耗下去!


諶人


這是絕對的!

我們知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的根本原因就是源於俄羅斯“收復”克里米亞,而且還因此把俄羅斯踢出G8。
那麼問題來了,
俄羅斯能不能歸還克里米亞?答案是否定的!

克里米亞,最早是俄羅斯領土(搶來的),但在1954年,當時的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俄烏合並300週年紀念日的時候,把克里米亞作為禮物贈給了烏克蘭(有沒有喝多的成分呢?)。


但在蘇聯解體後,俄烏雙方對克里米亞的地位一直爭論不休,這是因為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就在克里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俄羅斯從黑海到地中海,克里米亞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克里米亞人基本都是俄羅斯後裔,其官方語言也是俄語,這都給俄羅斯“收復”克里米亞奠定了“理論”基礎。

俄羅斯的“機會”
是在烏克蘭危機爆發的2014年,也是俄羅斯將要介入敘利亞戰爭開始的時候,俄羅斯急於擺脫美國的圍堵,又對克里米亞覬覦已久,所以,俄羅斯就“順理成章”的把克里米亞收入囊中。

但是,以俄羅斯民族的貪婪,吃進嘴裡的肉是絕不會輕易吐出來的,別說是克里米亞,就是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俄羅斯早晚也會“收回”的,難怪特普會普京曾經和特朗普試探烏東部的公投的“可能性”呢……


海之波濤3



又是個假設性問題,假如俄羅斯將克里米亞歸還俄羅斯,美國和西方國家當然會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可俄羅斯會主動歸還嗎?當然不會。從歷史來說,俄羅斯是一個對土地有著近乎貪婪的佔有慾的民族。它從來就沒有放棄過任何一次攫取土地的機會,它又怎麼可能讓出已經到手的土地呢?除非有人打敗它,以武力奪回。可在當今世界上,又有誰具備這個能力呢?如果以常規戰而論,北約完全具備這個能力,但俄羅斯卻有足以毀滅地球的核武庫。所以,沒有人敢冒這個風險,也就是說北約也沒有和俄羅斯同歸於盡的意志。無奈之下,美國和西方國家只能另闢蹊徑,通過經濟制裁和政治孤立迫使俄羅斯屈服或崩潰,造成俄羅斯再次分裂,克里米亞也就有可能迴歸烏克蘭了。但請記住,也只是有可能。畢竟還有其它不確定因素。


關於克里米亞公投入俄的問題,顯然是俄羅斯有違目前世界上通行的規則,但它又同時具有歷史淵源的問題。俄羅斯之所以將克里米亞“接納”,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黑海的出海口問題,但同時也不能否定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的歷史淵源問題。其中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克里米亞只是在赫魯曉夫時代才從蘇聯劃歸烏克蘭的,另一個因素是克里米亞人口中佔絕大多數的是俄羅斯族人。也許有人會說,如果追根溯源的話,克里米亞再早還是奧斯曼土耳其的呢!但這個理由也不是很完美,如果用此邏輯的話,以色列也不該被很多人指責,畢竟以色列人的祖先3000年就在那片土地上居住了。所以說,具體問題就應該具體分析,無法用一種邏輯來栓釋土地和民族結合在一切的分分合合歷史。


普京和特朗普在赫爾辛基會晤中肯定也談到克里米亞問題。從會晤後的雙方言行來看,顯然無法達成共識。原因是美國緊接著發表了《關於克里米亞問題的宣言》,明確表達了不能接受克里米亞的公投入俄的立場。而普京也對此表達了俄方的立場,他說“如果討論克里米亞問題,請先將科索沃歸還塞爾維亞”。為什麼普京要強調科索沃問題呢?一來是科索沃獨立是西方國家一手操作的,二來是科索沃和克里米亞問題有相近之處。而其中的人口比例問題是普京抓住不放的重要原因。在科索沃原來的人口比例中,塞族佔多數,阿爾巴尼亞人佔少數,但後來由於政治和經濟生活的原因,逐漸的阿爾巴尼亞卻佔了多數,等到塞爾維亞意識到這一點而將塞族人回遷時,衝突爆發了,塞爾維亞也涉嫌了“種族”滅絕了。所以說北約出手將科索沃獨立於塞爾維亞之外了。而在這場辯論中,西方的理由是為了保證科索沃人不被種族滅絕,而烏克蘭並沒有採取這種方式。

按照本題的假設來說,假如俄羅斯被迫放棄了克里米亞,而克里米亞卻又不同意再回歸烏克蘭又怎麼辦呢?大家都知道,烏東的頓巴斯地區也在鬧分離。即使俄羅斯無力再保護烏東和克里米亞了,而他們也堅決不回烏克蘭的話,烏克蘭勢必會鎮壓,那樣的話,不也會涉嫌種族滅絕嗎?到時候西方國家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所以說,首先,俄羅斯不會放棄克里米亞;其次,即使俄羅斯被迫放棄了克里米亞,但克里米亞也不會再回歸烏克蘭。而克里米亞將仿效科索沃而獨立為一個國家。這樣的話,從底線上來說,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也都可以接受。那樣的話,也就不存在歐美國家再製裁俄羅斯的問題了。


人生觸底反彈




克里米亞問題和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是兩碼事,早在俄羅斯拿下克里米亞之前,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關係就已經相當的緊張,西方的制裁也早就開始在進行。

俄羅斯火速拿下克里米亞,西方也只是表示進行更嚴厲的制裁,除此之外再沒有什麼具體的行動。由此可見克里米亞在西方的眼中並沒有什麼分量,它的歸屬只是西方向俄羅斯施加壓力的砝碼而已,俄羅斯才不會在乎這些。

說回到克里米亞的歸屬,原本就不是什麼問題,在蘇聯解體時就已經決定了克里米亞已經是烏克蘭的了。俄羅斯通過與烏克蘭的爭端拿下戰略要地克里米亞,這完全是對烏克蘭倒向西方的報復行為。西方自然是不會主動去介入克里米亞爭端,這完全是為別人在做嫁衣,這樣的傻事西方可不會去做。

普京總統用歸還克里米亞去與西方做解除制裁的交換,首先這不是普京的風格,其次制裁俄羅斯是為了全面削弱俄羅斯,對於這一長遠計劃不可能因為烏克蘭的利益而改變。要是真的重視烏克蘭,北約大軍早就該有所舉動了。

事情已經很明顯了,西方制裁俄羅斯與克里米亞事件完全不存在因果關係,克里米亞事件頂多西方是加大對俄羅斯制裁的藉口。為了一個不重要的藉口,俄羅斯與西方兩者之間誰也不會當回事,同樣也就不存在進行交換的可能。


異域邊緣


美國日前宣佈針對俄叛變特工斯克裡帕利中毒事件,將於8月22日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而這一切就發生在口口聲聲宣稱“最愛普京”、“謀求與俄修復關係”的特朗普與普京在赫爾辛基舉行“歷史性會晤”三週之後。事實再次證明,遏制、打壓俄羅斯(或者其他大國和國際組織)是華盛頓當局的一貫政策,這一點與俄羅斯“姓社姓資”沒有任何關係,也與其是否接收克里米亞的迴歸無關。



俄羅斯議會下院(國家杜馬)8月9日回應說:華盛頓權力精英正把國際法體系變成“荒誕劇場”;克里姆林宮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月評論說:美國借斯克裡帕利父女中毒事件強加給俄羅斯的新舊兩輪限制措施 “都是絕對非法、違反國際法的”。

1. 目前在俄羅斯避難的美國前情報人員斯諾登不久前曾經曝料說,特朗普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愛普京。而這位美國大嘴總統此前的一些表現,似乎也印證了這一說法。

不過,隨著美國中期選舉將近、國內政治鬥爭愈演愈烈,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矛盾善變、唯利是圖的本性暴露無遺。

大家都應該記得,斯克裡帕利中毒案發生之後不久,美國曾與英國一起帶頭髮起驅逐俄羅斯外交官行動,但隨後特朗普因為驅逐外交官人數過多導致俄羅斯激烈報復,而指責英國矇騙自己。

而這一次,在中毒案發生5個月後、英國對俄指控仍然存在諸多疑問的時候,“最愛普京”的特朗普卻主動出擊,對俄實施新一輪制裁。這顯然與他在“通俄門”中被窮追猛打有關,特朗普急於擺脫“特普會”後被批賣國的不利局面,以免中期選舉中支持率受到負面影響。

2. 再看克里米亞問題。此前西方一直宣傳說,2013年年底烏克蘭爆發政治危機,是由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與歐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所致。

事實並非如此。美國中情局前情報官、美國情報機構老兵組織負責人雷蒙德·貝克利· 麥戈文指出,如果沒有迴歸俄羅斯,那麼現在克里米亞已經遍佈北約基地。

他表示,東歐劇變之前,老布什說服戈爾巴喬夫同意從東德撤軍,作為交換條件,美國則保證北約不會向東擴大超過德國邊界。但到了2008年,北約已經有了12個新成員國,它們都在德國以東。

俄羅斯忍無可忍,外長拉夫羅夫召見美國大使並且畫出紅線:“如果美國試圖吸收烏克蘭加入北約,那麼就很可能發生內戰、爆發武裝衝突。我們俄羅斯人應就是否用應該採取軍事手段干預做出決定。”

就在俄羅斯向美國做出上述強硬表態的兩個月後,也就是2008年4月,北約決定接納烏克蘭和格魯吉亞。

3. 烏克蘭發生推翻亞努科維奇的國家政變第二天,也就是2014年2月23日,普京召集國家安全顧問時問道:“我們應該拿克里米亞怎麼辦?”最終,克里米亞通過全民公決重新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麥戈文強調,對於俄羅斯來說,確保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不會成為北約的一部分非常重要。他援引普京在新聞發佈會上的講話說:

“我想過塞瓦斯托波爾的問題,而且我知道,北約海軍非常優秀。但是,我不願意得到他們的許可到塞瓦斯托波爾參觀他們的基地。最好是,我們來給他們發許可,讓他們來塞瓦斯托波爾參觀我們的基地。”

事實上,早在2006年5月27日-6月22日北約在烏克蘭舉行“海上微風”聯合軍演時,北約就向克里米亞半島的費奧多西亞運送了200多車的軍事技術裝備,以便在那裡建設一個臨時基地,而未來這個基地將成為永久性。

4.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與美歐不再存在意識形態之爭,而這也讓莫斯科天真地相信能夠與美國及其控制的西方友好相處,並因此推行“向西方一邊倒”的外交政策。

然而,美歐絲毫沒有放鬆對俄羅斯的遏制與圍堵,相反還進一步加快了北約東擴的步伐。

在先將東歐國家收至旗下之後,又開始挖俄羅斯在前蘇聯後院的牆角,並且成功通過“顏色革命”將格魯吉亞、烏克蘭從俄羅斯的夥伴、盟友變成了敵人、對頭。

美國及其歐洲盟國,不會因為俄羅斯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就放鬆對其打壓;自然也不會因為俄羅斯交出克里米亞,就會與其“重建”原本就不存在的友好關係。


Andrei青山碧水共雲天


明確地說,不可能。因為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曾全面倒向西方世界,為此吃了大虧。


普京總統深知,美國根本不會將俄羅斯當做朋友,在7月16日芬蘭舉行的首次“普特會”後,特朗普陷入國內輿論的譴責與謾罵之中,不得不發表對俄的強硬態度。而這也讓普京意識到與美國改善關係的難度極大,或者說幾乎沒有可能。為此,他在莫斯科的一次會議上說,“美國國內有一股反俄勢力,寧可犧牲美俄關係也要達成日政治內鬥的目的。”

眾所周知,普京以強硬著稱於世,以俄羅斯一國之力對抗美國為首的西方軍事聯盟集團。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自從普京執掌俄羅斯以來,力挽狂瀾硬是將一個逐漸淪落為二流的國家帶向民族復興的大國之路。在他的強勢領導下,俄羅斯已然重振雄風,具備了與美國重新博弈的潛在能力。而美國也已發現俄羅斯始終是自己的軍事威脅。

近日,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尼基黑利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我們不相信俄羅斯,也不相信普京,從來都不相信,俄羅斯也永遠不會成為美國的朋友”。看看說的有多麼霸氣側漏,這恐怕也就是美國政府的對俄態度。



另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曾發表對俄羅斯的演說,堅持認為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半島是侵佔,美國從不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擁有主權。且俄羅斯已經將自己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可見美國政府目前對俄羅斯侵佔克里米亞半島的定性是固有的態度。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近日又向烏克蘭追加援助2億美元,至此已經累計援助金額達到了10億美元。尤其本次援助當中就包括了俄羅斯一直反對的反坦克武器在內。


所以說,美國人根本就沒有打算與俄羅斯友好相處,始終將其視為戰略競爭對手。普京心知肚明的,更何況克里米亞半島對俄羅斯至關重要,他才不會靠向西方世界,重新走上葉利欽時代的老路。因為歷史已經證明那是錯誤的!俄羅斯人至今不信任西方就是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