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有一個學生上榜,就有一個學生落榜

高考,有一个学生上榜,就有一个学生落榜

輔導高考學生想到了這樣的問題,我的學生若是上榜,在遠方就一定有一個學生落榜。我的本意是為少年們找到上升通道,在社會上謀一個位置,結果只是幫助我切近的少年搶了另一個遠方的少年的機會,豈非自相矛盾?

高考這塊蛋糕,只有那麼大一點,卻有那麼多人搶。以山西省為例,近兩年高考,每年人數約是30萬,二本錄取10萬,一本錄取人數3萬,211錄取人數1萬,985錄取人數4000,全國的比率也大致如此。

高考給年輕人提供的路徑太狹窄了。真正能學到東西,對人生有點兒助益的好學校,恐怕只有985,211那麼幾所,能考入的學生只有百分之三。其他人考上考不上相差也不會太大,在學校裡學到的,在學校外一樣能學到,甚至學得更好。上大學最多是給了你一個理所當然的準備時間以及換到另一個城市生活的理由。

高考沒有真正服務到的那超過百分之九十的考生,在整個過程中,他們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被捆在考試上。適應社會的知識和能力,學校根本就沒有教,很多學生沒學到如何考試,好的心性,健康的身心還給損壞掉了,挫敗、惰性、急功近利等等東西都給培養起來了。

所以高考這條路其實並不是服務於底層的,也是不適合底層的,考試是需要投入巨大資源的事兒,是整個家庭的全面備戰。考上的人裡面,最大多數的還是經濟條件好的,家裡比較有知識有見識有地位的,父母關係融洽又關愛孩子,會指導孩子,願意花精力和金錢請人教孩子的。考不上的學生往往是貧窮階層,家庭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的,自己就沒文化,也不知道如何指導孩子,不參與孩子的教育的。

我回憶自己小時候,家裡教育方法還是比較好,睡前總會聽大人們講故事,所以閱讀能力很早就培養起來,小學就開始讀三國演義,上下五千年,十萬個為什麼,等等各種課外書,加上我爸爸是80年代的大學生,所以我在學校外學到的早已經比學校多了,老師講的知識我一聽就懂,很容易的就一直考前幾名。我的教育資源和現在很多大城市的孩子比已經相差很遠,在當時的小城市倒算不錯了,成績拔尖兒以後,老師的關注也多,態度也不一樣,別的學生考不好或者不守紀律,老師或打或罵,對我基本上還是比較和風細雨,這就形成了馬太效應,優勢越來越大。

應試體制下老師只重視前面十個學生,後面的跟不上,跟他關係不大,一個班幾十個學生,他也沒有精力管那麼多。我現在理解很多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是他個人不努力,是他沒有得到好的支持。有很多人卻認為學得好不好是自己的事,學不好就是不勤奮,不努力卻不追問勤奮、努力的品格是從何而來的。

我親身教學,也讀發展心理學的書,這才真正理解,學習好壞和環境的關係非常大,環境因素很可能其主導作用。

家庭裡,父母整天吵架的,離婚的,再婚的,不要求孩子成績或者過度要求孩子成績,一考不好就打罵的,卻不看孩子多方面成長,實際掌握了哪些知識技能的,缺少支持,不給孩子買書買資料,不參與教育也不請人輔導的,這樣的孩子學不好的可能性就很大。

學校裡,大班型,學生和老師沒有情感連結,學生不受尊重,講授式而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老師本身不專業,課程引不起學生興趣,好的學習氛圍的,同伴都厭學的,學不好的可能性也很大。

所以說,除少數智商極高,運氣極好碰巧得到了其他支持的,底層家庭學生能夠在高考競爭中勝出的,微乎其微。這個中學教育體制不是服務於底層的,高考沒考上的加上高中輟學的——人口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預備走入社會的青年,沒有接受到合適的教育,沒有得到支持,缺少適應社會的能力,不懂得工作,不懂得人際交往,連很多生活常識、基本的科學知識都不懂。

這個問題是結構化的,高考補習的話,一個學生上榜就有一個落榜,投入再多資源、金錢、精力,也只是在加中孩子負擔,解決不了結構性的問題。要真正解決這些問題,其實是需要全社會一起來努力,做增量,找別的出路。

家長們首先要認清現實,高考不是為窮人家的孩子準備的。孩子學習落下了,那是從小你就疏忽了,你支持不夠造成的,那就得自我反思,提供支持,發現孩子的興趣,真正為孩子著想,關注他的成長,在真實當中生活,越早打算,越早從迷夢中醒過來,越好。

對於學生而言,高考這個模式是製造恐慌和無助的模式,它通過考試製造挫敗感,像個怪獸一樣,整天否定學生,讓活在裡面的人覺得自己不行,自己失敗,自己是弱者。自己考試不行別的就更不行,被定義的“差生”真是越早出來越好。

要有勇氣拋掉包袱去找一個新的出路。要知道知識學不好,可能是學校的原因,如果跟著好師傅,可能能學到很好的技術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也要認識到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守著圖書館看書也能學習,有一臺電腦,連上網也能學習可汗學院和mooc課程,上微博或者到大學裡去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學,見好的老師,以後活得也不會差。

真正的教育者不應該去做補習,而應該增加供給,做適應社會需要的中學校。

做這樣的事是必要的,社會應該為百分之九十的學生有更多更好的選擇,讓最廣大的青年,都能夠在進入社會之前,有一個好的預備,而不是把希望寄託在高考的虛空幻景之上。美國的高中畢業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臺灣、韓國等的高中畢業率在100%,很多技能和常識是要在中學階段去學習的。

做這樣的事是可能的,德國就有三分之二的青年是走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以一種學徒制的方式為不上大學的學生做職業培訓,有很多畢業生直接被所在的培訓企業高薪聘請。中國的企業也為招到合格的員工,為員工培訓發愁,教育者完全有可能和企業家一起做這件事兒。我們實務學堂就在做職業培訓,希望能為一些青年提供好的教育,教他們閱讀、寫作、溝通、計算機等等適應社會和工作的基本能力,我們相信他們以後會有好的出路。

希望更多更多人做這樣的事,我們便不必去搶那有限的機會,我們創造機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杯犀集”,作者高遊。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杯犀集;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佈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