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不過周樹人,會吃不過蘇東坡

生活,是要享受著過才算是好的。

這裡的享受並非就是花天酒地,極盡奢侈,許多日夜尋歡作樂的人,最終也只是更加空虛罷了。

而會過日子的人,即使粗茶淡飯,也總是可將其過得詩一般,溫暖有趣。

1


林語堂無疑是會生活的代表,他愛垂釣,愛喝茶,愛吃美食,雖無酒量,卻喜歡小酌。

先生寫的《生活的藝術》,是美國風靡一時的暢銷書,甚至有讀者評論:讀完這本書,令我想跑到唐人街,向每一位遇見的中國人深鞠一躬。


愛吃不過周樹人,會吃不過蘇東坡


林語堂和廖翠鳳


有一次,林語堂和他的結髮妻子廖翠鳳外出回家,發現家裡的廚子和洗衣婦睡到了主人的臥室裡,廖翠鳳勃然大怒。

而他卻大發慈悲,替二人求情,理由是廚子燒的八寶鴨實在太好吃。

您們說這好笑不好笑,在如此情形之下,出現在大文豪腦海中的,竟然是紅燒八寶鴨的滋味,也真是匪夷所思。

而林語堂不僅愛吃,更是喜歡做吃的。每當閒暇之餘,他就親自跑到廚房,張羅著各種美食。

在上海居住時,幼女林相如過7歲生日,他一早起來跑到廚房,用糖霜在蛋糕上寫下女兒的名字,高興得像個孩子。

不僅如此,他還喜歡和兩個外孫一起做花生糖。在動手製作的過程中,體會美食帶來的享受。


愛吃不過周樹人,會吃不過蘇東坡



吃,亦是一門高深學問,也如林語堂所說,是生活的藝術所在。作為一名地道的吃貨,需要的不僅僅是滿足味蕾的愉悅,這其中存在著遠比嘴巴上的享受所更高的智慧。

2


就如同我們看《紅樓夢》,光是各色美食的名字,就可弄得人眼花繚亂。

什麼糟鵝掌鴨信、豆腐皮包子、楓露茶、棗泥餡的山藥糕、火腿燉肘子、鴿子蛋、野雞崽子湯、牛乳蒸羊羔、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火腿鮮筍湯、雞髓筍、風醃果子狸、瓜仁油松瓤月餅等等等等。

這些名字的背後,更重要的是什麼?不僅是舌尖上的滋味,還有其製作方法、勞動、智慧、和文化。


愛吃不過周樹人,會吃不過蘇東坡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1987版)

現隨意挑出一二來做展開,如這薛寶釵吃的冷香丸,如何製作呢:

需用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兩研末;並用同年雨水節令的雨、白露節令的露、霜降節令的霜、小雪節令的雪各十二錢加蜂蜜、白糖等調和,製作成龍眼大丸藥,放入器皿中埋於花樹根下;發病時,用黃柏十二分煎湯送服一丸即可。



愛吃不過周樹人,會吃不過蘇東坡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1987版)


再有一貫被人津津樂道的茄鯗,作為眾人取笑劉姥姥的招牌菜,這茄子的做法也真是頗有名堂:

把才下來的茄子皮刨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都切成釘子,拿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

愛吃不過周樹人,會吃不過蘇東坡



而像這樣的美食,只嘗一口,或飽餐一頓,或終日享用,甚至是隨時可吃到。若只當填飽肚子之用,滿足味蕾之用,就不足以達到美食帶來的莫大愉悅。只有深入其中,瞭解它,感受它,方才稱得上吃過吧。

3


越是會生活的人越會吃,李宗盛一生浮浮沉沉,從剛開始以小人物的視角寫著生猛的青春,刺激的荷爾蒙,愛情友情,平凡瑣碎,空空蕩蕩,嗡嗡作響。


愛吃不過周樹人,會吃不過蘇東坡



到後來的越過山丘,世事洞明,該放下的都已放下。要走過多少里路,翻越多少座山,之後,才能變成廚房裡面那個油鹽醬醋的老李。

一位大哥變成了手藝人,身上有了煙火氣,老李愛上了做飯。

據說,李宗盛成為單身漢後,有一天夜裡飢餓難耐,卻又不肯隨便吃點東西將就。他就一道一道工序,耗時甚久,做出了一道滷肉飯,他又倒了一杯紅酒,人到此時,憂愁盡解。

大哥喜歡在半夜做飯,從晚上十一點開始一直到凌晨,搞得樓道里都是煙火味兒,他甚至將家裡的泳池改成了廚房。

愛吃不過周樹人,會吃不過蘇東坡


而且在北京家中,放滿了他從世界各地買的食材,電腦裡有大量烹飪視頻,他還從做飯中悟出許多道理:

如果在一起是痛苦,不如放手去尋找新的幸福。只有吃到一起的人才能愛到一起。如果一個人喜歡辣,另一個人偏愛甜品,是和諧不了的。人生伴侶就如同尋覓美食,緣分到了,適合你的那盤菜就出現了,心急是吃不了熱豆腐的。


倒是有些男人會覺得在廚房是沒出息的,應花更多的時間在事業上,可這個帶有煙火氣兒的、懂生活的老李,明顯要比那個歌壇大哥可愛許多。

4


在中國歷史上,有諸多名副其實的吃貨。鼎鼎大名的蘇軾,一生多次被貶,但每到一處,總會先找值得一吃的美食,所謂傷心是小,傷胃是大。


愛吃不過周樹人,會吃不過蘇東坡


從宋代起,就陸續出現了以蘇軾的號“東坡”命名的各種菜品,據說有66種之多。如東坡肉、東坡餅、東坡肘子、東坡羹、東坡魚、東坡豆腐等等。

其中,尤其以東坡肉最為大家所熟知,也是蘇軾親自操刀,所獨自研製的美食。

在《東坡續集》(卷十)裡,有一首《豬肉頌》:

洗淨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其中所述,正是蘇軾烹製東坡肉的做法詳解。


愛吃不過周樹人,會吃不過蘇東坡



另一位近代文豪魯迅,無疑也是一位吃貨。當然,與諸多其他吃貨一樣,他對菜餚的烹飪要求也是非常高。拿炒腰花舉例,他寫道:

炒的時候要用兩口鍋,一口鍋加豬油和花生油燒熱,另一口鍋裡煮水,用於焯腰花;

油溫升到最高時,馬上入腰花爆炒,然後放在漏勺裡,留一點底油炒一些青蒜苗、木耳,再把腰子加進去,勾好芡,加姜水、料酒等。


愛吃不過周樹人,會吃不過蘇東坡



這樣出鍋的腰花金紅脆嫩,非常適合下酒。

魯迅在教育部上班時,每當發了工資,都會到一家法國麵包房花1銀元買奶油蛋糕吃。

那個年代,一位紗廠女工的月薪是5銀元,足夠一家人生活,可這位卻頻頻用一銀元去解決自己的貪吃之苦。

有一次,朋友送給魯迅一包糖。魯迅打開一嘗,又涼又細膩,確是好東西,便剎不住閘了,一連吃了好多。

朋友又告訴他,這糖用柿霜製成,如果嘴上生瘡,一搽就好。魯迅聽聞功效,頓覺後悔,要將剩下的收起,預備著口舌生瘡的時候用。


愛吃不過周樹人,會吃不過蘇東坡


魯迅

可收起之後,他滿腦子都是那糖。最終又忍不住,爬起來吃掉大半。邊吃還邊安慰自己:

“因為我忽而又以為嘴上生瘡的時候究竟不很多,還不如現在趁新鮮吃一點,不料這一吃,就又吃了一大半了。”

這種安慰自己的方式,也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5


每個人都是愛吃的,在吃這件事情上,鮮有人能夠經得住誘惑。從哺乳動物一生出就自動能吸允,食肉動物的自相殘殺,到如今發達的美食體系。

吃,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寶貴的文化,是生活中重要的樂趣所在。

愛吃不過周樹人,會吃不過蘇東坡


而除了吃本身,這其中包含的人情味,更是成為一種無形的牽絆,拉拉扯扯,藕斷絲連,纏繞著人類的精神世界。

  • 有人從製作美食的過程中獲得愉悅;有人享受食物入嘴中後那一秒鐘的美好;有人飢腸轆轆,一個饅頭便能重新鼓舞精神;有人因為內心的飢渴將自己吃到大腹便便。


  • 朋友聚會時候依照慣例去到的某家餐館;因為失戀而再也無法聞到的曾經記憶的味道;落魄時候每天吃的某牌子方便麵現在聞到就要嘔吐;每次離家時,母親都要做的那道招牌菜。


其實,瞭解一個人並不代表什麼,人是會變的。今天他喜歡鳳梨,明天他可以喜歡別的。


愛吃不過周樹人,會吃不過蘇東坡


電影《重慶森林》劇照(1994年)


執著於鳳梨罐頭的金城武不會不知道這些道理,可他還是固執的買滿了30罐過期罐頭,將它們吃盡。

一個吃字,也是痴,而這其中萬般滋味,有誰可知。

就像是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上說的:

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



愛吃不過周樹人,會吃不過蘇東坡


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而另一頭永遠牽絆著的,則是每個人特定的記憶深處的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