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沙坪坝,为何一直以来都是重庆的文化大区?

在重庆38个区县里

有一个沙坪坝区

她得名于嘉陵江边一块面积不大的平坝

因坝上多江沙,故得名沙坪坝

从抗战至今文化名人多汇聚于此

是重庆重要的文化大区

1.因文而立

“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代号

还是一种传承,一种历史。”

20世纪前期,重庆西郊沙坪坝和磁器口地区

创建形成的中国西部文化中心

沙坪坝与磁器口相连

在未划归重庆市管辖之前

为四川省巴县第一区辖地

合称“沙磁地区”,沙磁文化区亦因此而得名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郭沫若、柳亚子、李四光、马寅初

巴金、谢冰心、于右任、张伯苓

冯玉祥、竺可桢、罗家伦、晏阳初

老舍、臧克家、徐悲鸿

傅抱石、丰子恺、吴作人……

大半个世纪之前

几乎涵盖了中国科学、文学、艺术

教育、学术、文化社会活动等

诸多领域的大师名家

云集沙坪坝,蔚为一时极盛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1929年秋,国民革命军第21军军长兼四川善后督办刘湘在广泛社会舆论支持下创办重庆大学,并指令21军军部创建四川省立重庆女子职业学校,重庆大学初设在重庆菜园坝1933年迁入沙坪坝永久校址。从此,沙磁地区有了高等学府,逐渐向文化区发展。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1936年12月,重庆大学校长胡庶华在《重大校刊》第4期上公开发表《理想中的重庆市文化区》一文,根据未来国际国内形势及重庆市文化现状,指出“为重庆市文化计,为四川省文化计,为西南文化计,为复兴中华民族计,重庆市应建立一新文化区”,并首次提出在沙坪坝建设重庆市文化区的设想。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1938年8月16日,重庆市政府据国民党战时最高决策机构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手令,并报行政院、内政部同意备案,将沙坪坝、磁器口、小龙坎等处原四川省巴县管辖区域划归重庆建制,设置重庆市政府沙磁区临时办事处。1940年12月5日,文化区代表性刊物《沙磁文化》月刊创刊,由中央大学、重庆大学、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等5校共同主办。至此,重庆沙磁文化区得以形成。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国立音乐学院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战八年期间,迁入文化区的大专院校总计16所,沙磁文化区最早发祥的核心区域,连同农地在内,不过73.87平方千米。至抗战爆发后,迅速扩展,极盛时期,东至嘉陵江北岸之柏溪、磐溪,南面直抵化龙桥、李子坝经佛图关、大坪至华岩、上桥一线,西逾歌乐山以至青木关沿线,北至井口、童家溪,形成一个具有某种机能而边界又不甚明显的广义的文化区,成为战时中国最大的文化中心。

沙磁文化区学府林立、文教昌盛,集中了20所高校和全国约1/8的大学生,中学40所,小学81所,英、法、韩国、印度等国留学生在此学习,学校和学生数量、质量均居全国之冠,成为战时中国教育的中心。重庆大学、中央大学、中央工校、南开中学以及树人学校等学校夜晚的读书灯光被誉为“沙坪学灯”,成为当时有名的陪都八景之一。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重庆大学工学院

同时,由于日机频繁轰炸重庆市区,沙坪坝和歌乐山一线被划为中央迁建区,大批城区机关团体转移到文化区境活动和办公。国民政府中枢及各部在文化区设有驻地,教育部迁青木关,全国最高的医疗卫生科研机构中央卫生实验院坐落歌乐山。由是,沙磁文化区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医药卫生和对外文化交往的重要舞台。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郭沫若

沙磁文化区的创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现代精英文化和民族革命战争中大众文化的结合,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的结合,是中国近代文化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区在沙坪坝得到进一步延续并不断深化。2000年,沙坪坝区在历史文化名人广场为抗战时期在沙磁文化区的15位文化名人塑像;2008年,将每年3月30日确立为“沙磁文化日”。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南开中学

沙坪坝自周朝巴国属地起,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融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于一炉,是红岩精神的主要发祥地。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小说《红岩》,让白公馆、渣滓洞的狱中革命斗争在全国家喻户晓,每年都有来自全国的大量游客,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旅游的圣地。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而今大家熟知的重庆大学城就位于沙坪坝区西部。作为重庆科教文化区,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各类文化设施和活动;据资料显示,沙坪坝区已实现了区文化馆、区图书馆、22个街镇文化服务中心站及172个社区文化室的免费开放,完成95个社会文化室标准化建设,实现26个街镇文化中心图书通借通还。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沙坪坝区还通过打造各种特色的文化传播平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青年艺术家绽放计划”和“寻梦沙坪坝”、开展艺术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组织重庆青年艺术家走基层等活动在2017年相继在沙区开展。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每周五一讲自1958年起已经持续了59年的黄桷树下故事会,故事员们在上面靠一把折扇,两片嘴唇,讲笑话、说掌故。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老艺术家曾令弟在黄葛树下龙门阵表演

抗战文化、巴渝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校园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现在的沙坪坝把文化发展得更6了。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重庆万达城位于沙坪坝西永,整体造型以重庆市花山茶花为原型,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高度28米,总重量达2000吨。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沙磁文化产业园涉及文化产业项目32个,包括磁器口民俗博物馆、巴渝老街抗战美术公园等8个项目都已启动。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除此之外,推进杨家沟画家村一期,特钢创意科技公园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充分发挥区域工业遗址等资源优势,还要引进一批更优秀的旅游资源,沙坪坝的文旅发展,简直令人骄傲!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2.小重庆

沙坪坝崽儿一生的依恋——磁器口,每个重庆人都会去的地方,它和解放碑一样,是重庆的金字招牌,是外地朋友认识重庆的名片。他曾经是通商要道,码头、生意、生活都交融与此小小的街道,又被称为“小重庆”。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据《史记》记载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其妻在长江边

“引刀自剖其腹,幼儿呱呱坠地”

后人盛赞涂山氏贤惠

在风景宜人处为她修屋安居,称“慈溪口”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巴县志》载,“其建镇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至1003年),因山上有白色巨石崖壁,便取名白崖场。”明前七子之一的王廷相(公元1474-1544年)曾著有《发白崖》诗传世。传说明建文帝朱允炆又曾隐修于镇上宝轮寺,故又名龙隐镇。

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得名瓷器口,因“瓷”与“磁”相通,遂定名磁器口。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如今的磁器口,是重庆旅游必打卡之地,吃喝玩乐处处都能满足游客的心。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3.来去自如

重庆素有“桥都”美誉

沙坪坝也不乏有著名的“石门大桥”

“高家花园大桥”等等

更有许多古老的小桥

它们或散落乡间或荒芜在山间溪上

与现代化的交通一起给予沙坪坝人出行的便利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在磁器口滨江路边,雄伟的高架桥下,有一条不起眼的小河沟,河沟上架设着一座不起眼的石桥,桥面和护栏看上去很新,但桥身的石块上长满青苔,侵蚀痕迹很重,看上去很有历史。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这座桥叫金蓉桥,是由清末乡绅陈元煊集资修建,很少有人注意它,就连“金蓉桥”这个名字,都很少有人提,一般就叫“老桥”。

磁器口大门牌坊侧对面的磁南街,其实也还隐藏着一座与金蓉桥差不多的古桥。穿过磁南街的小区,沿石梯抵达小河沟边,可以看见两座石拱桥紧靠在一起,其中一座三孔石桥规模较大,是后修的,而另一座矮小的单孔石桥,才是古桥。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这座桥正式名字叫仁寿桥,建于清代宣统二年(公元1910 年)。为一座单拱石桥,桥长36米,宽4米,拱跨5米,是由磁器口出来的两名武举人出资修建的。

在高滩岩正街的加油站背后,有一条小河,河上面有一座式样独特的小桥。桥很小,约一人多高、十余米长,5个石制桥墩上,用石板连接成桥面。中间的3个桥墩上都雕有硕大的龙头,蹲下仔细看,可以清楚地分辨出龙的面目、牙齿、胡须甚至鳞片,龙口大张着,一副不怒自威的表情,栩栩如生。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据估计,应该是修建于清末民国时期,距今一百年左右。这种石板桥的结构,专业名称是“石墩石梁平板桥”,在重庆、川东、川南地区很常见,多修建于不通航的小河流上,主要供当地百姓行走。

梁滩河,长年川流不息地游走在缙云山脉和中梁山脉之间。在土主镇四塘村与梁滩河汇合处有一座石桥,被称为高滩桥,或者四塘桥。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这桥原是老成渝马路的必经之桥,四塘村也因为这个缘故,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商贾贩夫歇脚、打尖的地方,热闹一时。据村民介绍,直到现在这座古桥仍能通行汽车。

此外,该桥还有不少精美的雕刻痕迹,如护栏上每根柱子顶部,都有一个石质雕塑。据村里老人介绍,这些雕塑原本是罗汉、动物、供果等,一共48个,非常精美、栩栩如生,“可惜经过这么多年,现在基本都看不出来了。”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高滩古桥建于清代,为5孔券拱石桥,桥长75.5米,宽4.7米,高18.5米,该桥两侧的护栏及部分石雕柱头,对于研究清代该地区交通建设、建筑技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虎溪老场镇修建在一座西高东低、坡度平缓的山上,东南西北都有河流环绕,叫做"虎溪河"。不论从哪个方向进出,都要走过一座石桥,有五福桥、小桥、高桥、宝丰桥等。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东面的桥叫"小桥"。跨过小桥便是通往老成渝公路的官道,在这路口,矗立着两道高30多米、宽近20多米的巨大石牌坊,上面刻着"旌表"、"贞洁"、"圣旨"一类的词语。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南边的高桥是居民生存之地,叫"水码头"。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虎溪断桥位于虎溪河下游,距虎溪大约两公里。断桥是一座用六块巨大的青石铺就而成的平面石桥,桥的中间两侧镶嵌有两条石头雕刻的巨龙。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回到今天,沙坪坝除了这些老桥记载着历史,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也不断提升着我们出行的效率与方式,从常见的跨江大桥到四通八达的地铁,让出行更便利的动车火车,都一一记载着沙坪坝阡陌交通的每一个进程。

高家花园复线桥、凤中立交、西环立交架起“飞云索”,重庆“魔幻地图”又添新地标,让重庆,沙坪坝的发展在交通大发展中提速。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中梁山隧道扩容工程、歇马隧道东西段等开隧工程问路群山,新中梁山隧道的正式通车不但为老中梁山隧道分流减负,更顺畅了渝西地区的物流通道。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轨道环线完成交地230余亩,主线及站点土建施工基本完工,预计2018年12月通车;轨道9号线已开工建设;轨道5号线沙区段土建工程基本完工,轨道1号线延伸(尖璧段)隧道已贯通。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汉渝路至渝碚路下穿道、站东路东延伸段、成渝复线高速连接道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沿山路分流道、凤天东路等12个重大前期研究项目已委托设计单位开展前期方案研究。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告别曾经的充满记忆的交通设施,这一批项目的落地,势必为沙坪坝区内畅外联大添动力。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曾经的沙坪坝火车站完成了它光荣的历史使命,给沙坪坝人和南来北往的客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两站两线”的成渝客专沙坪坝站、重庆西站闪亮登场,承接着新时代的发展使命。这里,正在汇集着东南西北的资源,人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在这里交汇。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渝满俄、中欧班列(重庆),渝黔桂新、南向通道铁海联运体系。一北,一南,就像重庆内陆开放的两根探针,从沙坪坝出发,让“重庆智慧”实现“运全球”,以后所有这40多个国家进口的商品,都是这列火车的功劳。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全球6大洲、45个国家、82个港口全面覆盖,并贯穿亚欧大陆“最后一公里”。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放眼今朝

沙坪坝这方沃土如今拥有六张靓丽“名片”

重庆科技创新的“智核”、重庆对外开放的窗口

重庆文化旅游名城、重庆教育医疗高地

重庆综合交通枢纽、一座生态宜居新城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三峡广场是重庆的一大老牌商圈,历史仅次于解放碑商圈,其周边拥有多所中学、高校,庞大的学生群体是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商圈发展。在沙坪坝人的印象中,沙坪坝的商圈就是三峡广场,三峡广场就代表着好吃、好玩、好耍、好逛。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这样一个老牌商圈也曾有过“黄金年代”。据重庆市商务委统计,2013年,三峡商圈地均零售额为1.39亿元/万平方米,仅次于解放碑商圈。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商圈辐射人口约110 万人,人流量日均达30 万人次,重大节日人口流动量达50 万人次,是重庆人流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随着主题商业街的发展和电商的冲击,三峡广场里热门的商场、美食街都渐渐被冷落,怎么改变,成了沙坪坝商圈的大事。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把传统的步行街变成休闲娱乐的地方,如今的三峡广场把巴渝文化融入打造,各个地下商场也在夏天成了纳凉胜地,龙湖投资34亿入驻三峡广场,将在高铁车站上盖城市综合体。

这将是重庆首个基于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商业体,根据其规划,届时,市民可在三峡广场实现高铁、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工具零换乘。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除了引进天街,三峡广场的转型早已经启动。2016年初,三峡广场商圈曾召开“扩容•提质•上档”规划专题研究会议,宣布启动商圈扩容工程。按照规划,三峡广场商圈将把东北至沙滨路,南至天梨路—天马路—平顶山文化公园,西至内环快速路的用地作为扩容单位,总面积为831.70公顷,还将构建平顶山文化公园和沙坪公园之间的生态廊带,并预留重庆八中绿廊,借此次扩容实现由“圈”到“城”的转变。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停车难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据了解,三峡广场核心商圈500米范围内将修建新停车场,可提供停车位数千个。

除了大量的商业体的进驻,不少民营企业也在沙坪坝崭露头角,并结合沙坪坝自身的优势,精准扶持,从贷款额度、贴息比例等,全面放宽,重点施力,为区内创业群体提供扶持全力打造更适宜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商业经济。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出台了《沙坪坝区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实施了对孵化基地的发展,给予一次性的补贴、带动就业补贴、优秀项目补助等奖补政策。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出台了《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文件等系列措施,着力推进民营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沙坪坝区通过组建专业公司,实行“点对点”的服务。如组建了工投公司,承接以创新研发、先进制造业为主的投资项目;组建城投公司,承接以基础设施、片区优化开发等为主的城市提升重大项目;组建文旅公司承接文化旅游投资项目;通过物流园公司,承接现代物流、内外贸易、展示展销、总部金融等项目。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同时,持续进行“放管服”的改革。从去年8月1日开始,沙坪坝区在全市率先实施“23证合一”、在自贸区西永片区实施了“26证合一”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随后,又把这一改革扩大到“31证合一”、在自贸区西永片区扩大到“36证合一”,并实行“一窗式”服务。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目前,沙坪坝区工商注册登记已做到了网上办、马上办、随地办、辅导办的“四办”服务机制。创业者在办注册登记时,可以实现零见面、零纸张、零跑路、零等待的“四零”服务。

众所周知,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卫中心,教育实力强,科创能力佳,其区域内有16所高校、数十家科研机构,仅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就有7家,全区的科技人员有近10万人,双创指数常年位居重庆前列,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科创名城,依托于此,包括北斗科技、北威(重庆)科技等众多科技公司先后落户于此,进一步增强着这座城市的人才和科创实力。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与此同时,沙坪坝也是一座开放之城,平台建设同步进行,西部现代物流园、西永综保区、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西永片区组成四大开放平台,以其开放的吸引力,形成了沙坪坝区发展民营经济的新动能……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位于沙坪坝区西永综合保税区,让你以后在沙坪坝就可以“海淘”,生活用品、奢侈品、汽车、家居用品通通都可以。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从去年的成绩单来看,2017年重庆GDP总量19500亿,取得全国第五的好成绩,而沙坪坝更是以860.2亿元达到了新的高度。

发扬沙磁文化

讲好红色文化故事

擦亮全域旅游文创新地标

促进经济蓬勃发展

这就是沙坪坝


沙坪坝:一种文化的味道

主办单位: 沙坪坝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