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20年恢復元氣的普京,現如今已當了18年總統,為何還沒做到?你怎麼看?

love--333


有人說你怎麼不看看普京上臺時俄國是什麼樣子,現在又是什麼樣子?

這種看法未必沒道理,但是即使用這種看法來審視俄國的過去20年,也會發現一個事實:普京的表現未必會比同樣執政了20年後的慈禧太后強。


下面我們來看看慈禧執政20年後中國的變化。


1861年慈禧成為太后,”兩宮八大臣“形成了一個不穩定的最高權力集體。到1865年她終於鬥敗了競爭對手恭親王,從此成為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


在慈禧上位前,北京被英法聯軍攻破,慈禧和丈夫一起逃出北京避難,在南方,太平天國已經席捲了整個半個南方,北至河北,西至四川,到處是叛亂。


慈禧接到手的,是一個比2000年普京接手更糟糕的亂攤子。在大多數人看來,清帝國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像南宋一樣偏安一隅而已。


但20年後的1885年呢?

在剛剛結束的中法戰爭中,雖然失去了越南,但好歹在鎮南關紮實打了一場勝仗,西方列強仍然強大,卻不再是不能抵抗的對手。


在外交上,西方列強與清朝互換了使節,通過總理衙門這個新設立的外交機構,清朝總體和西方國家相處得不錯。


在國內內部,曾經最擔憂的湘軍集體已經被拆分,湘淮軍中誕生的一系列領袖人物不再對中央政權有野心,而專注於地方建設和個人享受,清朝甚至建立了一支北洋艦隊,有了連康熙時代都望塵莫及的鋼鐵艦隊。


新興的北洋諸軍裝備著從西方進口的先進武器,而且軍隊指揮權控制在忠心的將領手中。


這就是同治中興。


美國曆史學家芮瑪麗在她的代表作《同治中興——中國保守主義的最後抵抗》一書中,曾為“中興”下過一個定義:“

這種重生的例外情況便被稱作中興。不是一場武裝政變,也不是一場革命或一個新時代,而是一種晚期的興旺,在此期間,歷史上不可避免的衰落過程由於整個貴族官僚們的才幹和努力而被延緩了一段時期。



執政20年,我們回首看慈禧太后治理下的清朝,不得不感慨,她至少是延緩了中國的衰落。
但,她實現了中國的復興嗎?

不,沒有。因為中國國力的基礎在這20年裡仍然不斷下滑。



根據貝洛赫在《1750—1980年國際工業化水平》的《1750—1900年世界工業生產的相對份額》中的計算, 1860年中國工業產值佔世界的19.7%,幾乎和英國相近,而到1880年則只剩下12.5%,到了40年後的1900年,更是隻剩下6.2%。


同時期的亞洲鄰國裡,印度於1853年就修建了第一條鐵路,日本則是在1872年,清朝則姍姍來遲,到1876年才開始了鐵路建設。


就當時的主要製造業來看,清朝也是逐漸衰落的,這從19世紀中國出口貿易的變化就可以看出:當時的兩大出口拳頭產品是 絲與茶。


就生絲和絲織品出口而言,1885年出口額為2283萬兩白銀,比起5年前減少了整整700萬兩。

就茶葉而言,1873年出口為3245萬兩,而到1885年則只剩下2662萬兩,減少近600萬兩。


這些數字背後,是清朝時期中國民間手工業的大衰退。慈禧當政的20年時間,中國國內的市場就被進口貨佔領大半。從而出現了大量失業現象。


當然,清朝在這一時期也不是沒有持續增長的新產業,如草帽辮,鴉片,大豆等,但這些都是附加值極低的原材料或者初級手工品為主,尤其是鴉片,出口越多,國內種植也越多,對人多地少的中國本身就是一種傷害。



回頭我們再看看俄國近20年來的情況。從GDP增長來看,即使不算中國這個BUG,俄國的增長率也只是略強於巴西和南非,但落後於印度。


就出口貿易比重來看,俄國出口的產品日益傾向於農產品和石油,礦物等原材料,工業製成品出口是不斷衰退的。



所以從國力走勢來看,近20年俄國國力的提升,未必比得上1865-1885年的中國。近20年俄國的國力仍舊在衰退。


俄國雖然不斷在國際上展示肌肉,但國力的衰退則是事實。


閉家鎖的紅楓


普京曾說過,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偉大的俄羅斯。可如今已快整整十八年了,可"偉大″,絲毫都沒有看見,而經濟在走下坡路,俄羅斯人民似乎沒有看到普京的雄才大略,彷彿俄羅斯人民被普京忽悠了。

普京至死也不會想到,大帝遇到了新問題,這個世界同普京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普京不會想到,緊缺的石油從香饃饃一下變成了一個棄兒,價格大跳水,原一百多美元的石油一下子跌到三十多美元一桶。俄羅斯是一個嚴重依懶石油出口的國家,幾年來石油價格跌入冰點,就是十個普京也無計於是。

美歐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也讓俄羅斯的經濟雪上加霜,已快到崩潰的邊緣。

普京失算了,但是如果不是普京當政,俄羅斯的經濟就會好上來,我看未必。除非向美歐投降,以換來短暫時經濟好轉,但特朗普會同意嗎?肯定不會。

特朗普是要將俄羅斯置於死地而後快的,今後還會繼續在經濟上、軍事上、政治上打壓俄羅斯的,不讓俄羅斯傷筋動骨,特朗普是不會罷休的。

普京的雄心是好的,但普京沒有趕上一個好"時代″,捆住了普京的手腳,讓他動也難受,不動也難受。

呵呵!真難為普京了。

二十年將過了,至於"還"一個"偉大的俄羅斯″現在看來渺茫的很,不怪普京,不怪俄羅斯人民,怪這個多事的時代,怪這個"多事之秋″。


南海艦隊原老兵


葉利欽之下的俄羅斯是寡頭經濟,到了後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當年俄羅斯四面楚歌,急需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來接掌局面,葉利欽欽定的普京浮出水面。


普京不負眾望,上臺伊始沉重打擊了寡頭經濟。對分裂勢力強有力的痛擊,充滿個性的執政風格深得俄羅斯人民的擁戴。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俄羅斯的經濟形式並不見好轉,人民生活並沒有太大改善,俄羅斯的國際形象也並沒有多少提高,一如既往的在國際事務中亮出強硬的一面。



世界主要大國當中,俄羅斯一直以強硬立場示人,國際事務中只秀肌肉的國家。烏克蘭與俄羅斯是蘇聯時期最重要的兩個兄弟國家,俄羅斯依靠強大軍事實力強行從烏克蘭手中佔領了克里米亞地區,致使兩國交惡,將他的天然盟友推向西方,推向北約。俄羅斯軍事幹預兄弟國家格魯吉亞,之前獨聯體國家紛紛對俄羅斯加緊了防範,甚至加入了歐盟和北約,俄羅斯佔領日本的北方四島也給世界做了壞的示範,中國的地圖中還在標註北方四島(俄稱南千葉群島)為俄佔領。俄羅斯先後支持過卡扎菲政府,敘利亞政府,都是造成地區不穩定的因素。而且如今局勢並沒有得到改善。



一個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軍事大國,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才是正確道路,然而卻成了不穩定的製造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適用於俄羅斯的對外形象。



普京一直以鐵腕手段治國,但在西方主要國家中,經濟始終沒能振興起來,曾經的“八國集團”是經濟最強盛發達國家的代表,如今也成了“七國集團”,除了政治原因,經濟的萎靡不振也是被主要發達國家排外的重要原因。強大的俄羅斯需要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等全面的發展,一個國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經濟參考的重要指標,然而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還有很長路要走!!


安貝7和7


給我20年時間,還你們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蘇聯解體後不久,普京上臺後滿懷信心的向國民發誓,但是20年的期限就要到了,俄羅斯並沒有如願成為一個強國,反而未必趕得上以前。

就在今年10月,俄羅斯通過決議,準備把俄羅斯人的退休年齡從原來的60週歲推遲到65週歲,而俄羅斯人的平均壽命只有66週歲,這一舉措遭到了俄羅斯人一致的反對,甚至爆發了遊行示威。



延遲退休唯一的原因就是缺錢,自從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的經濟一直都沒有徹底好轉,而俄羅斯在全世界範圍內與美國持對抗狀態,更是加劇了俄羅斯的經濟狀況。


由於敘利亞爆發內戰,美國支持敘利亞反政府武裝,俄羅斯支持敘利亞政府軍,俄羅斯不得不向敘利亞提供幫助,幾年下來已經花了十幾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油料武器等援助,今年秋收,敘利亞再次向俄羅斯要求5000噸小麥的糧食支援。

加上美國的經濟制裁,俄羅斯的經濟大不如前,美國在貿易方面處於主導地位,對於多數國家而言,美國製裁誰,誰就倒黴。


俄羅斯其實也很不容易,因為與美國對抗並不是俄羅斯的選擇,而是迫不得已,如果不這樣,俄羅斯說不定還會繼續分裂下去。


視野新觀


普京接手俄羅斯的時候,俄羅斯確實是一團糟,但是普京這個人還是有點小運氣的,因為當時伊拉克戰爭正好爆發,而且世界油價形勢大好。也就是趁著美國在中東的“十年反恐”,俄羅斯實現了從蘇聯解體後的再度復甦,可以說美國給了俄羅斯這十年,導致了俄羅斯的強勢崛起。

但是不可否認,普京在這裡面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只不過普京在經濟上採取的是單一的能源出口原則,沒有想過通過這十年升級現有的工業體系,並且俄羅斯那十年相對來說沒有考慮改善同周邊國家的關係。就拿車臣問題來看,至少就導致了俄羅斯經濟倒退一到兩年。

俄羅斯是一艘破船,這是許多俄羅斯政客說的,但是這艘破船被普京開了出來,只不過開進了更威脅的深海。擱淺在岸邊只是跑不遠,但是開到深海,要麼走的更遠,要麼就是船毀人亡。可以說普京其實是在賭國運,就如同世界油價的變化,會影響普京一年的政績一樣,俄羅斯這條船,終究還是會因為不可預知的問題而走不遠。

還記得烏克蘭問題爆發的時候,許多專家從經濟、政治形勢來分析了俄羅斯出兵的原因,說到底就是俄羅斯這麼多年來,其實戰略空間一直是被壓縮的。也就是說若是克里米亞問題將西方引入了烏克蘭,那麼俄羅斯戰略空間將被壓縮在黑海內,所以這十幾年裡,俄羅斯其實一直在變相的衰敗,普京只不過是個人,他撐不起俄羅斯這艘將沉之船。


小司馬遷論史


石油在一百四十美元的高位時,錢相當好賺,只要有了錢說話不在是細聲細語,必會財大氣粗豪言壯語吐口而出。兜裡裝著幾吊錢時自然而然就會感覺像,老子。給吾十年,二十年後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此番言語一定是油賣一百多的時候說的,底氣話。市場是波動起伏,任何物資有高位也有低潮。當國際油價賣幾十元一桶時,價格幾乎腰斬,只能望著油井眼翻翻,豐厚的石油收入少了一大半。在無其它收入來源立馬顯現出捉襟見肘的囧境,咬著牙關伸手摸摸口袋時,一臉地嚴肅性。一個靠著繼承而來的那些“核導”,靠賣石油過日子的人,莫說二十年,就是給夠一百年還是那個老樣子。


掛羊頭賣狗肉628


其實這根本不是普京的個人問題

第一,毛子整體都不怎麼會玩市場經濟,放眼蘇聯加盟共和國除了波蘭這種狗腿子,其他那些都是越來越衰退根本玩不轉市場經濟,但是他們硬是不搞計劃經濟。只有一個哈薩克斯坦好像一直搞類似計劃經濟所以經濟還不錯。第二,國際環境,如果油價還是居高不下,西方不制裁毛子,其實毛子應該還不錯,結果屋漏偏逢連夜雨,都趕一起了,毛子這幾年確實難熬。三,外部軍事威脅大,同時內部美國扶持分裂勢力在俄羅斯搞恐怖活動,暗殺了幾個共和國的總理總統。毛子不得不更加重視軍事。

因此,毛子經濟差不但是普京的問題,其實也是整個俄羅斯就不怎麼會玩市場經濟的問題和國內外環境的問題


虐貓達人——薛定鍔


俄羅斯在普京統治了18年之後,難道沒有變的強大麼?這是一個多麼奇怪的問題,俄羅斯到了今天,仍然和美國在對抗中打的有聲有色,無論是烏克蘭危機還是敘利亞危機,都沒有落在下風;在政治上與中國結成穩固同盟,使得俄羅斯在國際上不再孤單隻影任人嘲諷;在經濟上俄羅斯也擠進了前12,人均GDP也超過了一萬美元。

這樣的一個國家,居然還有人說他不強大,那要怎麼樣才強大呢?是不是一定要打敗美國,才能算是強大呢?

今天我們覺得俄羅斯弱小,是因為他在歷史上過於強大的緣故,雖然俄羅斯在普京的帶領下,仍沒有恢復到歷史上的巔峰,但是在國際上仍然是一個超一流國家。

在歷史上,俄羅斯人曾經有過一段巔峰期,那就是建立了二戰以後的蘇聯,在從60年代~80年代的這段時間裡,蘇聯經濟規模排名世界第二,GDP達到了美國總體水平的60%以上;在軍事領域蘇聯的戰略核彈頭數量接近驚人的4萬枚。

同時常規力量方面,蘇聯也擁有6萬5000輛坦克和75000輛裝甲車,此外還有足以匹敵美國的空中力量。可以說如果單單以軍事力量計,在歐洲戰場上美國是打不過蘇聯的。

隨著90年代蘇聯解體,俄羅斯國力大衰,雖然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遺產,但是由於此時的俄羅斯國內經濟出現嚴重問題,因此俄羅斯並沒有挽回國家整體實力衰落的現實。

此外再加上當時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過度相信西方人的忽悠,在俄羅斯經濟領域採取“休克療法”,導致經濟瀕臨崩潰,俄羅斯在葉利欽的十年裡,幾乎已經淪為了一個二流國家。

等到普京接任俄羅斯總統的時候,俄羅斯國內大概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1、經濟方面

俄羅斯國內經濟瀕臨崩潰,國內大大小小的社會問題頻發,經濟動盪人民生活窘困。此外大大小小的經濟寡頭盤踞瓜分俄羅斯國家經濟利益,原本強大的工業體系基本瓦解,國內收入主要是依靠出口石油、木材等原材料維持。

2、國際政治方面

俄羅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所有國家特別是過去的加盟共和國公開敵視和抵制俄羅斯。不僅被西方國家踢出G8,而且西方國家還公開揚言俄羅斯只有繼續分裂下去,對整個世界才是安全的,整個國內分裂實力猖獗,受外國勢力支持的寡頭還將手伸向了政治領域,企圖篡取俄羅斯的國家權力。

3、軍事方面

軍隊嚴重缺乏經費,軍官、士兵沒有伙食費,不得不被迫依靠出售盜竊的軍用物資來維持生計,大量先進裝備因為缺乏維護不得不丟在曠野裡爛掉,大量海外軍事基地因經費短缺不得不被迫關閉,大量正在研究中的先進軍事科技因經費問題被迫下馬,大量先進科研技術人員被迫出走他國尋求生路。

此外由於車臣、格魯吉亞等國分裂勢力不斷活動,俄羅斯出兵車臣鎮壓反叛,竟然在戰鬥中損失慘重,不得不被迫撤離,這導致俄羅斯對外的軍事威懾能力嚴重下降。

在普京執政十八年以後,俄羅斯國內狀況出現明顯好轉,這完全得益於普京對俄羅斯強有力的統治。

經過十八年的強有力統治,普京在經濟、政治、軍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果,在經濟領域不僅逐步穩定了俄羅斯國內的經濟,將全球GDP排名重新拉回到了前12名,而且還實現了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

同時俄羅斯在政治領域也獲得了巨大成功,其中最有價值的就是與中國實現了實質性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這讓俄羅斯在參與國際競爭中,獲得了重要的倚靠,正是因為得到了中國的幫助,俄羅斯才能在2014年石油價格暴跌的時候,仍然獲得了足夠的經費,按原計劃出兵敘利亞,為俄羅斯在敘利亞與美國爭奪戰略利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此外在軍事方面,俄羅斯至今仍保留了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器庫,這使得俄羅斯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軍事戰略強國,哪怕是美國也不敢在軍事領域與俄羅斯正面開戰,這等於是給俄羅斯的戰略安全加上了強大的防禦盾,避免俄羅斯因戰爭而亡國。

如果用中國人的觀念來評價俄羅斯各任領導人,那麼普京將無愧於“中興之主的評價。如果不是普京的出現,那麼今天的俄羅斯將很有可能分裂成更小的國家,或者像烏克蘭一樣靠出賣本國利益來求生,從此淪為西方國家的走狗。


落下m


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國內的許多自媒體喜歡引用這句話來讚美普京,可惜這句話普京本人從來沒有說過。根據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兩位學者的考證,這句話出自於沙俄首相斯托雷平:給俄羅斯20年內外安定的時間,它將變得讓你認不出來。而他是普京喜歡的一個歷史人物,他在2011年紀念斯托雷平誕辰150週年的大會時引用過,僅此而已!


在過去18年,已經掌握俄羅斯最高權力(兩屆總統和一屆總理)的普京,到底有沒有讓俄羅斯恢復元氣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沒有普京,俄羅斯有可能陷入內亂和分裂,成為下一個烏克蘭。北極熊已經恢復了元氣,而這離不開普京的貢獻:一是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徹底打服了車臣分離主義武裝,從此俄羅斯再無內戰,可以集中精力發展。二是剷除了寡頭干政。把不聽話的俄羅斯首富送進了監獄,二富阿布拉希莫維奇嚇得表示效忠,回國都不敢住在陸地上而是住在有直升機的遊艇上。後起的寡頭可以撈錢,但在政治上閉嘴!三是恢復了俄羅斯的大國榮光。俄羅斯人一直有種大國情結,而普京在維護國家利益上對外的一系列強硬手段提升了俄羅斯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四是促進了俄羅斯的經濟增長。在普京的前兩個總統任期,在國際油價上漲和美國戰略重心轉移的情況下,他抓住了機會,讓俄羅斯的經濟觸底回升,俄羅斯的經濟規模比他剛當總統時增長了6倍!

有了這些成績,難道還能說普京沒有讓俄羅斯恢復元氣嗎?


普京讓俄羅斯恢復了元氣,但也埋下了俄羅斯衰落的誘因。我認為普京執政中最大的問題有三個方面:一是不懂經濟。特工出身的普京在國家經濟管理上是個門外漢,真正懂經濟的前副總理庫德林又由於和梅德韋傑夫的政治鬥爭而被逼出政治舞臺。俄羅斯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內外結構的失衡狀態沒有能夠得到改變,在國際分工中處於食物鏈的中低端,面臨西方的經濟制裁時被孤立在國際主流經濟體系之外。

只要國際油價一跌,俄羅斯的經濟就會迅速惡化。如果美國像對待前蘇聯那樣把國際油價打到20美元以下,普京的統治可能就維持不住了。二是對外的大國沙文主義。維護國家利益無可非議,但是俄羅斯的外交過於簡單粗暴,付出的成本太高,讓周邊所有的中小國家都離心離德和懷有戒心,不得不在和中小國家的對抗中過多地消耗國力。使得自己在和美國的全球外交對抗中出於下風,想發展經濟沒有一個好的外部環境是不行的。三是內政治理上的隱患沒有解決。比如腐敗、寡頭壟斷、地方勢力、老齡化等等。


普京讓俄羅斯從蘇聯解體的劇痛中恢復了元氣,但俄羅斯的國力仍和前蘇聯有很大差距。就像一個大病初癒的北極熊,群狼環伺下看似強壯但仍然走得不穩。


雲霄飛翼


他做的已經夠多了

在普京的領導下,俄羅斯從幾乎淪為世界二三流國家的危機狀態重新走上了強國、強軍、富民的道路。

普京上臺後,在軍隊建設上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舉措,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細數這一系列舉措,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普京執政後俄羅斯軍隊的巨大轉變。

確立與“強國戰略”相適應的“強軍戰略”

隨著俄羅斯所面臨的安全威脅的不斷變化(即北約不斷東擴、美國退出反導條約並決定在俄邊境附近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等)和武裝力量的不斷增強,俄軍建設的目標也越來越高。

實現國防部長文職化,改變國防管理模式

2007年2月,普京任命國家稅務總局原局長謝爾久科夫擔任國防部長,首次在俄羅斯歷史上實現了國防部長的文職化。

此舉目的有三:一是確立文官治軍制度,將軍人徹底置於文職政治家的領導之下。二是明確區分軍隊的行政管理職能與作戰指揮職能,使軍人儘量擺脫與戰備無關的一切職能,集中精力搞好訓練,將一些職能交給政府或社會去辦,其他不需要專業軍事知識的職務也改由文職人員擔任。三是建立軍事領域的國家管理體系,使立法權力機關能夠對軍隊建設實行文職監督,從而徹底解決軍費合理分配與使用的問題。

削減軍隊員額,優化軍兵種結構,建立跨軍種指揮體制

大幅增加軍費,為軍隊現代化提供資金保障

加快武器更新步伐,重點發展戰略核力量:普京執政後,把戰略核力量建設列為軍隊建設的重中之重,積極著手改造和研發“北風”級戰略核潛艇、海基“圓錘”型戰略核導彈、圖-160戰略轟炸機和陸基“白楊-M”機動洲際導彈。

目前這些將作為俄軍2020年前武器裝備基礎的新型武器,不僅研製出來了,而且大部分已開始列裝。如“白楊-M”導彈已配備給了戰略火箭兵的5個團。“北風”級核潛艇已有兩艘下水試航,第三艘也舉行了奠基儀式。此外,俄軍還進行了新型“圓錘”海基戰略核導彈的試驗,待技術成熟後,將陸續為戰略核潛艇換裝這種固體燃料的戰略導彈。

恢復戰鬥訓練和戰鬥值勤,遠程作戰能力明顯提高

普京剛上任時,俄軍整體訓練水平極為低下。

僅以空軍飛行員訓練為例。通常情況下,1名飛行員每年平均飛行的最低小時數應為160~180小時。而2003年,俄每名飛行員年均飛行時數僅為40小時左右。這種低水平的訓練使飛行員在夜間和惡劣天氣條件下飛行的技能逐步喪失,飛機事故率明顯增高。

此外,航母編隊和戰略轟炸機也先後恢復戰鬥值勤。俄海軍艦隊恢復遠洋航行,由俄北方艦隊、黑海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組成的航母編隊經過兩個月的航行在大西洋東北部和地中海海域進行了遠洋戰鬥訓練。近兩年來,俄轟炸機越來越頻繁地在美國領空附近遂行巡邏任務,並多次逼近美航母編隊。上述情況充分顯示,俄軍遠程作戰能力正在得到明顯恢復。

改革兵役制度,打造職業化軍隊

普京上臺後,對兵役制度進行了大幅度調整,義務兵役期先從2年縮短至18個月,2008年進一步縮短至12個月,此舉確保了徵兵任務的順利完成,使軍隊保持了較高的滿員率,解決了長期以來徵兵難的問題。

增加工資和津貼,提高軍人福利待遇

普京執政後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有目共睹,其執政理念既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也順應民意。普京執政後製定了8個發展計劃,其中一些長遠目標甚至指向了2020~2030年。普京欽點接班人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